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
- 格式:ppt
- 大小:8.38 MB
- 文档页数:70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教案1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之《金色花》。
七年级上册是根据生活内容编排单元的。
第五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风筝》写手足之间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写子女与父母的矛盾;《散步》写三代人的和谐美满;《世说新语》两则是写少年儿童成长中的聪明机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纸船》则是表现母爱的两篇诗歌;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它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
比较而言,泰戈尔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因此,本课时只讲授泰戈尔之《金色花》,而冰心的《纸船》则让学生课后比较阅读。
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顽皮可爱的形象,无不充溢着浓浓的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学习诗中奇特的想象不仅使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也为区别下个单元《郭沫若诗两首》中“想象”与“联想”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积累生字词语应是每一篇课文的知识目标;根据单元目标中“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的要求,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理,第二、三个目标则是掌握常用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以及掌握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教法:1、启发点拨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朗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2、美读感知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
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3、多媒体演示法:引入音像资料,制作课件,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4、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和背诵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金色花》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金色花》教案「篇一」[文本解读]《金色花》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精心编排的,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精神,语文课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方面发挥作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金色花》是一篇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他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开头,由此展开想象写了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与妈妈一天三次戏嬉的场面:在妈妈做祷淌保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在妈妈读书时,他将影子投在妈妈的书叶上,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在妈妈拿了灯去牛棚时,他突然地出现给妈妈惊喜。
孩子“失踪”了一天却始终和妈妈在一起。
孩子的行为深藏着对妈妈的爱和依恋。
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母子间的对话,可以想到妈妈对孩子的爱。
本文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情,篇幅虽然短小,但有完整的情节,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
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并为学生比较阅读冰心的《纸船》打下基础。
[教学设想及依据]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根据语文学科和诗歌体裁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的要求。
)2、教学难点①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②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4、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第7课《金色花》教学设计《金色花》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这首抒情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是一首表现母爱诗歌的名篇。
作者泰戈尔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想象丰富,语言秀丽。
这篇课文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场景,含蓄地表达了孩子与妈妈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体现了人间最圣洁的母子深情。
在教学时,应着重于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同时,作为自读课,要充分放手,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多读、多品、多思、多说、多写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通过各种朗读与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在《散步》中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在《秋天的怀念》里感受到了母亲对瘫痪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带着对亲情、对母爱的理解,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
【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
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背景资料】本诗选自《泰戈尔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郑振铎译。
《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是他中期的作品。
二十世纪初,泰戈尔的妻子逝世。
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夭亡。
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七年级上册40篇阅读理解语文及答案一、《金色花》⑴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⑵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⑶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⑷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⑸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光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竞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⑹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竞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⑺我真不知道,它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
这可怕的东西!⑻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以后,竞发生了奇迹。
⑼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⑽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芳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⑾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⑿此时,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⒀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