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金色花6[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0
篇一:人教版金色花阅读理解答案
《金色花》阅读答案_英语考试_外语学习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篇三:人教版金色花阅读理解答案
参考答案:一、《金色花》 1.顽皮、活泼 2.因为“我”想回报母亲无私炽热的爱。
3.二者都是美丽的,把孩子想像成金色花,以此来赞美孩子的可爱。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想像奇特而美妙,创造出一个纯美的世界。
5.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参考资料: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根据知道用户的观点和内容总结出特定问题的答案,为知道用户提供更好的问答体验。
篇四:人教版金色花阅读理解答案
篇五:人教版金色花阅读理解答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上《金色花》word练习题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上《金色花》word练习题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散文诗两首》“研讨与练习”说明说明: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做了本人觉得有必要的修改。
一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孩子对妈妈怎样的情感?他为什么会想象自己变成《散文诗两首》“研讨与练习”说明说明:对《教师教学用书》的说明,做了本人觉得有必要的修改。
一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孩子对妈妈怎样的情感?他为什么会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本题意在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情感,理解诗的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
诗中的孩子跟妈妈捉迷藏,表现了儿童喜欢嬉戏的心理,以及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语文学科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4课课题名:《金色花》江西省上犹中学蓝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三、教学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自己母亲的满怀爱意呢?”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1.出示文章《母爱如粥》,学生认真品读。
2、学生说读后感受。
3、师导入:的确,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崇高、最美好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还听过一个故事:去年母亲节时,德国一个九岁的孤儿,想把自己的爱献给妈妈,却又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选择帮助别人,并请求受过他的帮助的人去帮助更多的人,他想,通过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他的妈妈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的。
这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文中的那个孩子也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去关爱他的妈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以母子情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
(板题、作者)(设计思路:用感人的故事和教师优美的语言来创设情境,有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后面的朗读、写作做好铺垫。
)4、指名介绍泰戈尔,选取一个方面:主要经历、作品等老师及其他学生补充介绍作品风格。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材分析《金色花》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2、朗读法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
在美读中,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通过拓展练笔,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3、板书辅助法。
学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1、充分预习,收集有关母爱的诗歌、名言,增大学生阅读的容量,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2、针对七年级学生照搬参考书相关资料的现象,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参考书,筛选关键信息,作圈点勾画;3、结合自主、合作、质疑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归纳朗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及单元目标说明,“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即是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 、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材料,相互质疑解难,并且要以口头说话和当堂作文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感受美的熏陶、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1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2 、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3 、深层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
《金色花》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金色花》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金色花》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是《金色花》,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因爱心和勇气在特殊的环境中得到了意外收获的故事。
在课文中,作者深刻地描绘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自然世界,以及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猜词法和借词法;(2)掌握本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3)理解本文中的日记体叙事方式;(4)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3)发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生存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着重培养学生的勇气和爱心,使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素质和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中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想;(2)掌握文章中的语言规范;(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不同的任务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中的知识点和掌握语言表达。
2.交互式教学法: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回想上一单元内容,并与本单元内容联系,导入本单元内容。
2.知识讲解与训练2.1 翻译句子(1)It's a pity that I didn't have a camera.(2)The journey was unforgettable.(3)The scenery was so beautiful that I couldn't help taking photos.2.2 猜词法和借词法通过给学生阅读一段文章,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并运用借词法来表达意思。
金色花马元九年制学校杨小军教学内容《金色花》是七年级(上)语文129-132页课文(人教版实验教材)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但由于各农村小学教学上的差异,语文素养相差悬殊,有些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联想和想像丰富,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运用的能力较弱,教学中充分挖掘其有利因素,多方面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增强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道德、情感、价值观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真挚情感,体会人间至爱亲情。
教学突破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联系生活,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准备查阅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查阅与任教相关的资料。
教学流程设计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师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纯洁、最无私的爱,不求索取,只是奉献。
同学们想一想:1.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2.那么,我们又是怎样爱妈妈的?3.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如果用书面语表述,谁愿意写一段自己想说的话?4.能不能具体地说,你做了什么事的时候,妈妈高兴?学生发言: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各抒己见,妈妈爱的方式:亲吻、拥抱、做好吃的、买新衣服……生答:听话、帮妈妈干活、好好学习……生写:妈妈的爱像大海、像蓝天……生答:1、我在帮妈洗碗的时候;2、小学时我把100分拿回家的时候;3、我参加作文竞赛获奖导入新课5.看印度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写的?6.读了一遍课文,谁知道有关作者的知识?了。
打开书,速读课文,把不会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查字典解决。
学生简介,补充。
明确:他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