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眼部疾病的激光治疗及效果评估眼部疾病是指影响眼睛及其周围组织的疾病,其中包括屈光不正、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疾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医学界不断探索和发展各种治疗方法,其中激光治疗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激光治疗眼部疾病的方法及其效果评估。
一、激光治疗方法1. 屈光不正的激光治疗屈光不正是指眼睛无法正确对焦,导致看远或看近时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近视、远视和散光是常见的屈光不正疾病。
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主要包括LASIK(角膜瓣屈光手术)和PRK(表面消融术)。
LASIK手术通过激光切割角膜内部组织,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改善屈光不正。
PRK手术则通过去除角膜表面的细胞,再利用激光改变角膜曲率。
两种手术方法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效果显著,且恢复较快。
2. 青光眼的激光治疗青光眼是指眼压过高导致视神经损伤的疾病。
激光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SLT)和激光三种叶状体切除术(ALT)。
SLT利用激光作用于虹膜组织,减少房水的产生,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
ALT则通过激光作用于三种叶状体,减少房水的排除阻力,从而降低眼压。
这两种激光治疗青光眼的方法都可以有效控制眼压,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3. 白内障的激光治疗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
激光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主要是激光切割术,通过将激光作用于晶状体混浊区域,将混浊组织切割成小碎片,并通过体内清除系统排出。
这种激光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适用于晶状体轻度混浊的患者,且术后仍需要使用人工晶体进行视力矫正。
4. 视网膜疾病的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包括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
激光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主要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hotocoagulation)和视网膜凝固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使用激光光束作用于视网膜的病变部位,通过产生热作用,促使病变处的组织粘连,从而修复和稳定视网膜。
视网膜凝固术则是通过激光凝固方法将视网膜病变部位进行焊接,防止视网膜脱离进一步扩大。
高龄糖尿病人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的临床观察
毛安真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0(029)02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1者1眼,0.2-0.4者10眼,0.5~0.8者16眼>1.0者5眼;角膜水肿18眼,眼前节反应较重者3眼,前房积血1眼.结论高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不再是手术禁忌,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少,恢复快,人工晶体植入良好,具有理想的复明效果.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毛安真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二人民医院眼科,湖南岳阳,4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9.663
【相关文献】
1.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J], 丁锦;陈玲
2.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J],
刘洪涛;曾小平
3.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112例的体会 [J], 宋汉义
4.表麻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J], 颜坚;姜文浩;颜新萍
5.60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J], 曾晓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治疗方式也不断更新,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手术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效果观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它通过超声波将白内障组织分解成微小颗粒,然后将颗粒吸出,最后在原位植入人工晶体。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效果稳定等优势,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乳化手术能够快速清除白内障混浊物质,术后视力提高较快,效果明显。
患者在手术后很快就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超声乳化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超声波能量对眼部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对一些眼部疾病患者,特别是青光眼等患者,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治疗难度。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需要慎重考虑是否选择超声乳化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来说,对眼部组织的损伤更小,对患者的创伤更轻,更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微小的切口,通过特殊的器械将白内障组织剥除和抽吸,然后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恢复期更快。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期短,较少出现术后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更加安全和可靠。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要求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需要更加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
由于手术器械的特殊性,手术成本较高,对医院设备和医生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各有优劣,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糖网眼底出血最佳治疗方法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其严重程度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性视网膜出血,进而引起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而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其治疗方法更是备受关注。
目前,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最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治疗、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式。
首先,激光治疗是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激光治疗,可以减轻眼底出血区域的压力,促进出血吸收,从而减轻视网膜的压迫,保护视网膜功能,防止眼底出血加重。
激光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早期眼底出血的治疗。
其次,注射治疗是治疗眼底出血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目前常用的注射治疗药物包括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类固醇类药物。
通过注射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减轻眼底出血的程度,改善视力。
注射治疗的优点是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适用于中晚期眼底出血的治疗。
最后,手术治疗是治疗眼底出血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于严重的眼底出血,特别是伴有视网膜脱离的情况,手术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清除眼底出血,修复视网膜,恢复视力。
手术治疗的优点是疗效确切,适用于晚期眼底出血的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眼底出血,激光治疗、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综合考虑这些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的激光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时机及效果。
方法:对41例68眼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光凝。
结果:光凝治疗后41例68眼术后随访均满1a,其中视力提高19眼(28%);视力不变40眼(59%);视力下降9眼(13%),总有效率为87%。
由于先处理已存在的黄斑水肿,未见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黄斑水肿加重。
结论:适时的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视力。
FFA 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AbstractAIM: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laser photocoagulation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after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to determine the time for the laser photocoagulat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totally 68 eyes of 4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h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earlier after nonphacoemulsification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RESULTS: After one year s
follow up,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in 19 eyes (28%),remained stable in 40 eyes (59%) and decreased in 9 eyes (1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7%. Because the macular edema was treated first, no one was found bad after photocoagulation.CONCLUSION: Reasonabl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is preferable for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 after nonphacoemulsification extraction. It can control or delay the adva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steady the visual acuities in future.FFA is a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photocoagulation.
KEYWORDS: small incision nonphacoemulsification extraction; diabetic retinopathy;laser photocoagulation 0引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的眼部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复杂的进展性的眼底病变。
有效和充分地激光治疗是延缓其发展的关键[1]。
然而DR的患者又多合并有白内障,从而影响对DR的治疗效果。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05/200712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行激光治疗的病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505/200712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常规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有DR的患者41例68眼,其中男25例,女16例。
年龄35~73(平
均56)岁。
激光治疗时间3mo以内,所有白内障术后患者均在内科医生指导下控制血糖。
1.2方法采用倍频532nm Nd∶YAG固体激光器行光凝治疗。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常规检查眼底并于激光前15d内行FFA,根据FFA 结果,制订激光治疗方案。
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4眼,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44眼。
PPDR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较多,见于4个象限,视网膜静脉串珠样改变(见于2个象限),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至少肯定出现于一个象限或无灌注区>5.00PD;PDR 表现为FFA可见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
PPDR,PDP均用全视网膜光凝镜行全视网膜光凝(PRP)。
光凝范围:视盘上、下、鼻侧外1.00DD到赤道壶腹部,黄斑侧1.00DD外到赤道壶腹部。
激光参数:后极200μm,中周部250~350μm,时间0.2~0.5s,光斑中心须产生明显白色反应的功率。
分3~4次完成,每次光斑数300~500点。
间隔1wk光凝1次。
对 PPDR,PDR如合并黄斑水肿,则加入局部光凝。
黄斑局部水肿即采用灶性光凝法,光凝参数:光凝直径50~100μm,时间0.1s,能量100~200mW;黄斑区弥漫性水肿及囊性水肿即行格栅样光凝。
光凝参数:时间0.1s,直径100~200μm,能量100~200mW。
光凝后继续随访,随诊1a,期间根据FFA对新生血管未退者和尚存较大区域无灌注区进行追加光凝。
2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光凝后视力等于或高于白内障术后的矫正视力,末次复诊原有的新生血管减少或消退,无新的新生血管出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