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案:1.2 腐乳的制作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4
腐乳的制作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二.基础知识(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它是一种核生物,常见于、、、上。
新陈代谢类型是。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
3.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保证。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密封腌制。
(需天)(需天)(需月)(三)实验材料含水量的豆腐,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设计即操作提示1.将豆腐切实若干小块2.豆腐块放在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并保持一定的,毛霉逐渐生长,大约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以防止,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为宜。
8.腌制过程要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一是控制好的用量:过多影响口味,过少容易。
二是控制卤汤中含量在12%左右:过高会延长腐乳的,过低可能导致。
9.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通过,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三、质疑、讨论讨论一:思考1:毛霉的代谢类型是什么?思考2: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什么构成的?思考3: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例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A.青霉B.酵母C.曲霉D.毛霉例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例3、腐乳味道鲜,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A.无机盐、水、维生素B.氯化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氯化钠、水讨论二:思考: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例3、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讨论三:思考1:加盐腌制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什么?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什么?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其原理是什么?用盐量对腐乳制作有哪些影响?思考3:配制卤汤时,卤汤的作用是什么?卤汤中的哪些成分具有防腐杀菌作用?思考4:概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除了正常的清洗和消毒外,还有哪些防止杂菌感染的措施?思考5:发酵温度对腐乳制作有什么影响?四、传统发酵的总结归纳(一)微生物的类型四、突破训练1.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的胞外酶类主要有A.蛋白酶和脂肪酶B.蛋白酶和淀粉酶C.脂肪酶和淀粉酶D.肽酶和麦芽糖酶2.豆腐发酵过程中,毛霉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哪种物质的分解A.脂肪B.磷脂C.葡萄糖D.蛋白质3.霉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所含的酶A.种类有差异,数量相同B.种类有差异,数量不同C.种类无差异,数量相同D.种类无差异,数量不同4.以下各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的是A.酵母菌、毛霉B.乳酸菌、醋酸菌C.酵母菌、醋酸菌D.流感病原体、蘑菇5.测定三类微生物对氧气的需要,让它们在三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下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培养基中都能繁殖的微生物依次是A.Ⅲ、I、ⅡB.Ⅲ、Ⅱ、I C.I、Ⅱ、ⅢD.I、Ⅲ、Ⅱ6.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说出腐乳制作流程,知道发酵的因素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课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我国不同地方的腐乳有哪些,风味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讲授】基础知识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腐乳制作的原理。
教师活动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学生活动2:学生回忆关于酶一节的内容,加深对蛋白酶、脂肪酶的理解,并讨论。
教师活动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学生活动3:学生结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讲授】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教师活动1:教师介绍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所给的三个资料,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课题: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过程:你知道吗?1、制作腐乳的原料是什么?2、为什么腐乳的味道比较鲜美?3、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引言:腐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
各地人民依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如浙江绍兴腐乳、北京王致和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上海奉贤的鼎丰腐乳、广西桂林的桂林腐乳、广东水江的水口腐乳、云南路南的石林牌腐乳、河南拓城的酥制...那么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呢?一、基础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请大家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及投影,回答以下问题:1、豆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3、豆腐长的毛是什么生物?4、你认为毛霉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5、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6、毛霉中起作用的酶有哪些?(一)毛霉的相关知识(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应用于腐乳等发酵工艺。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阐明腐乳制作的原理。
2.学会腐乳制作的操作方法。
|预知概念|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菌种 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多种,包括根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制作原理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豆腐中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形成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的豆腐乳。
(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二、腐乳制作的实验设计1.实验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2.具体操作(1)毛霉的生长:⎩⎨⎧条件控制:温度控制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时间控制:约5 d 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2)装瓶并加盐腌制: ⎩⎨⎧装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沸水消毒的瓶中加盐方法: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目的:析出豆腐块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调制腐乳风味(3)配制并加入卤汤:⎩⎨⎧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酒精: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 独特的香味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4)密封腌制: 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三、腐乳制作的操作提示及结果评价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3)装瓶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4)密封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3.影响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因素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
|过程评价|1.制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才能变成腐乳( )3.腐乳的传统制作和现代工艺中毛霉的来源相同( )4.先将豆腐层层摆放,最后在瓶口加入厚实的盐即可( )5.加入酒过多,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延长( )[答案] 1.× 2.√ 3.× 4.× 5.√|联想·质疑|★毛霉★用盐腌制,控制好盐的用量,以免影响口味。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主题:腐乳的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腐乳产生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及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
3.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操作;
4.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总结制作腐乳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总结讨论过程,评价学生对腐乳制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拓展链接:可以让学生继续研究发酵过程,在家里制作其他发酵食品,如豆腐、酸奶等。
教学素材:腐乳原料、发酵工具、制作方法PPT。
教学反思:通过制作腐乳这一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于、、、上。
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___________;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______ 。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__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_____。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腌制。
三、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实75px×75px×25px若干块2.豆腐块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豆腐上再铺干净粽叶,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及粽叶,散热及水分,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以防止,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为宜。
8.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疑难点拨】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2 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3)配制卤汤:卤汤的作用是调节腐乳的色、香、味,并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腐乳制作的原理(一)制作腐乳相关菌种1.制作腐乳相关菌种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发酵,如青霉、曲霉、酵母、青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的相关知识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分类:丝状真菌生殖方式:孢子生殖;适宜发酵温度:15~18 ℃3.菌种的来源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2.发酵原因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分解有机物。
蛋白酶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为腐乳。
二、实验设计【知识点讲解】1.实验流程前期发酵:主要是毛霉在豆腐上生长,效果有二:一是毛霉菌丝将豆腐包住,形成腐乳的“体”。
二是毛霉分泌蛋白酶水解豆腐中蛋白质。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其他微生物作用的过程,通过人工配制的其他辅料(如红曲、面曲、酒酿等)。
使蛋白质的作用缓慢,但能促使腐乳产生香气的其他升化反应的进行。
2.影响条件让豆腐长毛:温度控制15-18℃;豆腐的水分控制在70%左右。
加盐腌制:瓶口的盐厚一点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腐败。
加卤汤装瓶:加12%左右的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腐乳有香味。
密封腌制:封瓶时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治瓶口污染。
三、腐乳制作的注意事项【知识点讲解】1.主要事项(1)豆腐选取:其含水量以70%为宜。
(2)控制好材料的用量:对卤汤中盐(盐∶豆腐=1∶5)和酒(12%左右)的用量需要严格控制。
(3)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腌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且要逐层加盐,离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课题:腐乳的制作
教学目标
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
你知道吗?
1、制作腐乳的原料是什么?
2、为什么腐乳的味道比较鲜美?
3、腐乳是如何制作的?
引言:腐乳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调味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微生物发酵大豆制品,品质细腻、营养丰富、鲜香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营养价值可与奶酪相比,具有东方奶酪之称。
各地人民依据自己不同的口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产品,如浙江绍兴腐乳、北京王致和腐乳、黑龙江的克东腐乳、上海奉贤的鼎丰腐乳、广西桂林的桂林腐乳、广东水江的水口腐乳、云南路南的石林牌腐乳、河南拓城的酥制...
那么腐乳是如何制作的呢?
一、基础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
请大家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及投影,回答以下问题:
1、豆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3、豆腐长的毛是什么生物?
4、你认为毛霉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5、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6、毛霉中起作用的酶有哪些?
(一)毛霉的相关知识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应用于腐乳等发酵工艺。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优良菌种的选择:不产生毒素;生长繁殖快,且抗杂菌力强;生长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的限制;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酶系;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小结: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
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发酵的温度为15~18 ℃。
了解了王致和制作腐乳的过程,你能说出腐儒制作的流程图吗?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图
请大家结合流程图和投影资料一、二、三设计腐乳的制作过程。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设计
1、设备及用品
瓦罐或有盖玻璃瓶、保温容器、小刀、摇床、250ml三角瓶、超净台及接种设备、灭菌锅
2、材料
粽叶、北方豆腐、调料。
3、操作步骤
1)将豆腐切成3cm×3cm×1cm的若干块。
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
那么,怎样豆腐测定水分含量呢?
豆腐中水分测定方法:
精确称取经研钵研磨成糊状的样品5~10 g (精确到0.02mg ,设为Bg),置于已知重量(Ag)的蒸发皿中,均匀摊平后,在100~105 ℃电热干燥箱内干燥4 h,取出后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为Cg),然后再烘30 min,直至所称重量不变为止(设最终所有重量为Dg)。
请你写出计算豆腐中含水量的表达式。
所以,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2)将豆腐块平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粽叶可以提供菌种,并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周围留有一定的空隙。
豆腐上面再铺上干净的粽叶。
气候干燥时,将平盘用保鲜膜包裹,但不要封严,以免湿度太高,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3)将平盘放入温度保持在15~18 ℃的地方。
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 d后豆腐表面丛生着直立菌丝(即长白毛)。
你认为将温度保持在15-18 ℃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4)当毛霉生长旺盛,并呈淡黄色时,去除包裹平盘的保鲜膜以及铺在上面的粽叶,使豆腐块的热量和水分能够迅速散失,同时散去霉味。
这一过程一般持续36 h以上。
5)当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连接在一起的菌丝拉断,并整齐排列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
盐能否过多或过少,为什么?
将培养毛坯时靠近平盘没长直立菌丝的一面统一朝向玻璃瓶边,将毛坯分层盘立摆放在容器中。
分层加盐,并随层加高而增加盐量,在瓶口表面铺盐厚些。
约腌制8 d。
为什么要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加盐的用量,且瓶口用的盐最多?
你认为腌制作用有哪些?腌制的时间可以变化吗?为什么?你能设计实验来探究腌
制时间对腐乳质量的影响吗?
实验过程:
7)将黄酒、米酒和糖,按口味不同而配以各种香辛料(如胡椒、花椒、八角茴香、桂皮、姜、辣椒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为宜。
[注]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你认为卤汤中有哪些成分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8)将广口玻璃瓶刷干净后,用高压锅在100 ℃蒸汽灭菌30 min。
将腐乳咸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
在常温情况下,一般六个月可以成熟。
你认为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操作可以抑制杂菌的污染?
①长毛时的温度
②加盐腌制
③卤汤中的酒精、辛香料
④对用具的消毒灭菌
⑤密封
4、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
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
毛霉生长大约5d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前期发酵的作用:
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
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和各种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通过腌制并配入各种辅料(红曲、面曲、酒酿),使蛋白酶作用缓慢,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5、课题成果评价
1)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检验腐乳是否完成制作的依据是:
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2)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3)能否总结不同条件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
影响腐乳品质的主要因素:
①菌种和杂菌:菌种是生产发酵的关键,如果菌种退化则表现出生化功能的变化,如水解速率、代谢产物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品质。
如有杂菌污染则直接影响产品的色、香、味。
②温度:温度影响菌丝的生长和代谢,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品质。
温度还影响生化反应速度。
③发酵时间发酵时间影响生化反应度及生化产物的量。
④调味品加入的各种酒类、糖类等辅料的多少也对口感有重要影响。
你能设计实验来探究各种条件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吗?
思考: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为什么发酵的温度为15~18 ℃?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
5.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皮”对人体无害。
6.市售腐乳有时口感不好,豆腐较硬,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①豆腐块的含水量不当,它影响毛霉菌丝的深入程度。
②发酵时间短,蛋白质未完全水解,在加盐后豆腐脱水,蛋白质变性,于是变硬。
③菌种不纯、菌种变异、菌种老化都会影响产品口感。
④调味品加入量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