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 格式:docx
  • 大小:23.71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封建制度的异同

从今展望古代,在以前,无论是身处东方的中国,还是处于西方的其他地区,都有过一段历史,即:社会是封建制的。

何为封建制度,它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它的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或农奴)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上层建筑主要是以等级制为特点的封建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以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宣扬封建道德为主要内容。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基本的对立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或农奴)阶级。

在中国,我认为西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

众所周知,夏朝乃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是由禹所建立的,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而由于夏朝没有具体文字的记载,所以它的具体情况我们无法获知,但我们知道,是禹的儿子启,建立军队,创立刑法,最终掌握大权,是禅让制更替为世袭制。而社会也是一个奴隶制的社会。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

而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夏朝之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

(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经历17代31个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而商朝是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所以,它肯定也不是封建时代的典型,而只是到达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秦朝(前221—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了齐、楚、赵等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他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而郡县制是指的一种指对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的总称。郡县制中的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而封建制是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封地是由各个封主自己统治的,而不是像郡县制那样只拥有地区的财政收入,而没有实质性权力。都是由中央集权。所以秦朝的封建制

我认为是有名无实的。

所以只有周朝,我认为它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

“封建”的本义应是指“封土建国”,西周的社会正是这样的。周天子因为掌握着极大的疆土,所以难以去管理疆土本身,很容易被外地所入侵。所以,周天子就把他的领土按照宗法制的排列,大小不一的将自己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下属,让他们在自己的封地里自由发展,并帮助自己守卫疆土。他们拥有地方的统治权,但也必须听从周天子的领导。而领土的权力就涉及到大宗、小宗的观念。如果将周天子比喻成大宗,那各位诸侯就是这大宗里面的小宗,他们是受大宗的管理的。而把各个诸侯当成大宗,那他们封地下面的卿大夫就是小宗,得听从大宗的管理,诸如此类规则管理下去。它的关系是锁链式的,大换套小环,所以他能实行整体管理。

中国的封建制(西周)的主要特点:

①:它是基于宗法制的

宗法制是用父亲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天子的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从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由诸侯其他的儿子的儿子被分封为。而在分下去就只能成为平民了。他们的的等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平民、士、卿大夫、诸侯、天子。(奴隶除外)领

主不仅享有对宗族成员的统治权,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权。后来,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它是中国封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没有宗法制的铺垫,那么。分封制就不能很好的进行,因为当天子把封底分封给领主时,往往会因为权力的大小的混乱而内斗起来,到那时,整个王权不但没受到稳固,还会受到波及。

②:封地的状况

每个领主在封建时代都拥有对自己封地的绝对统治权。主要体现在平民身上。我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平民,大部分都是自由的,是拥有自己的人身权利的,他们需要唯一为国家做的事:一是在有战乱的时候需要成为士兵去打仗;二:是在西周盛行的井田制上。井田制是说因为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耕地被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所有的耕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平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让平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在西周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虽不能算完全自由,但他们只要完成对公田的耕种和上缴一些贡品,他们其他的生计照样能够维持。

我认为以上是中国封建制度的一些主要的特点。

再来把目光转向西方。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我认为,中国和西方的封建制度,首先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以及异处的。如:(由于前面讲了关于中国的封建制度,

所以后面的比较会主要说明西方封建制度的情况)

注:若分项中没有“同”,则我认为只有异处。

①:领主给予下属领地的分封方式

同:他们首先都需要自己的属下忠于自己,会为封主本身夺得利益,也会在战争中帮助封主保卫自己的领地。获得封地的人也能自己成为领主,给予别人自己封地里的一块地方,让那个人为自己效忠。

异:中国是因为宗法制,所以基本上是由血缘关系来分封的。这样有些有才能的人有可能会因为自己出身的地位卑微而最后怀才不遇。

而西方封建制则大大不同,他们虽然也是给予下属封地,但在当时,他们主要实行的是契约封建制,因为当时主要是下属对封主的依附是以签订自由契约的形式建立的它不一定是像宗法制那样,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来分配的。我认为这样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针对契约封建制。好处在于,它不受血缘的严格控制,他能让封主本身自己来抉择,这就使一些无用之人被这一现象所筛去,能使下属的能力比血缘来分封的平均能力肯定是要高出许多的。这可以让很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极大的显现出他们的价值,而中国的宗法制一定程度下是不行的。坏处在于会使管理变得更加混乱、变得不成体系。

②:等级制度的划分

同:无论中方还是西方,都有着自己的对于封建制度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