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淀粉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20.48 KB
- 文档页数:5
第12期(总第517期)2020年12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No.12Dec.文章编号:1671-9646(2020)12a-0007-03不同原料淀粉的糊液特性研究朱彩玲,曹余,李艳民,雒彤艳,刘珍宇,谢晓驰(甘肃丰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天水741020)摘要:对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蜡质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和豌豆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和凝沉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和蜡质玉米淀粉冻融稳定性最好,小麦淀粉冻融稳定性最差;马铃薯淀粉的透明度最好,小麦淀粉的透明度最差;豌豆淀粉凝沉性最强,蜡质玉米淀粉凝沉性最差。
关键词:淀粉;冻融稳定性;透明度;凝沉性中图分类号:TS231文献标志码:A doi:10.16693/ki.1671-9646(X).2020.12.003Study on the Paste Properties of Starch from Different Raw MaterialsZHU Cailing,CAO Yu,LI Yanmin,LUO Tongyan,LIU Zhenyu,XIE Xiaochi(Gansu Fengsh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Tianshui,Gansu741020,China)Abstract:The freeze-thaw stability,transparency and retrogradation of potato starch,corn starch,cassava starch,waxy corn starch,wheat starch and pea starch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tato starch and waxy corn starch had the best freeze-thaw stability,potato starch had the best transparency and wheat starch had the worst transparency,pea starch had the best retrogradation and waxy corn starch had the worst retrogradation.Key words:starch;freeze-thaw stability;transparency;retrogradation0引言淀粉作为绿色、可再生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淀粉分子中存在的活泼羟基可与许多化学试剂进行氧化、酯化、醚化、接枝等化学反应,生成淀粉衍生物。
豌豆蛋白及淀粉的制取研究近年来,豌豆蛋白和淀粉作为饮食中极具价值的添加剂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应用前景。
豌豆蛋白和淀粉具有营养丰富、低成本、低温降解等优点,在食品和生物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
因此,有必要对豌豆蛋白和淀粉的制取进行研究,以探索其在食品、医药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及有效利用。
豌豆蛋白和淀粉的制取方法主要有过滤法、抽滤法、蒸馏法、增压萃取法和精制过滤法等几种。
其中,过滤法是最常见的制取豌豆蛋白和淀粉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豆浆中的蛋白质和淀粉通过压力或温度差分离,然后通过过滤器分离出豌豆蛋白和淀粉。
抽滤法的制取方法是利用抽滤器从豆浆中分离出豌豆蛋白和淀粉,并通过压缩或离心力分离。
蒸馏法主要通过蒸发豆浆中的水,将蛋白质和淀粉分离,然后分离出豌豆蛋白和淀粉。
增压萃取法是在受压的条件下,将豆浆中的豌豆蛋白和淀粉分离出来,然后进行精制。
精制过滤法是在高温条件下,将豆浆中的豌豆蛋白和淀粉分离,然后经过多道过滤,最后进行精制。
豌豆蛋白及淀粉的制取不仅取决于制取方法,其质量也受原料质量和制取工艺影响。
豌豆蛋白和淀粉除了分子量不同,其他性质基本一致,通常情况下,质量好的样品就有较明显的分子量差异性。
因此,豌豆蛋白和淀粉制取前首先要对原料进行检验,保证原料质量,其次要控制制取工艺和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pH值等,以保证制取产物的质量。
豌豆蛋白和淀粉的制取也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制取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材料消耗,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产品的竞争力;其次,豌豆蛋白和淀粉的制取过程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如果不控制好,可能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最后,豌豆蛋白和淀粉的制取过程中容易出现细菌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针对上述困难,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采用节能和节材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其次,采用多种制取方法,以适应不同场合;再者,严格控制制取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最后,采取有效防腐措施,消除细菌污染。
综上所述,豌豆蛋白和淀粉的制取是一项复杂的技术,依赖于原料的质量、制取方法和工艺参数等多种因素,且受多种困难影响。
淀粉的制取加工背景资料豌豆蛋白及淀粉的制取研究莫重文摘要: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研究,筛选出影响豌豆蛋白和淀粉得率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和方法,即在常温下用0.3%Na2SO3溶液浸泡豌豆40h,二次磨浆,0.02%NaOH溶液洗涤一次的新工艺,获得较为理想的产品品质和得率。
淀粉得率达到36%~37%,蛋白含量小于0 .8%;蛋白得率19%~20%,蛋白含量达到90%以上。
0 前言豌豆是一种以淀粉及蛋白为主的豆料植物。
原产于中亚和地中海沿岸,15世纪末传入美国和亚洲,广泛种植于我国华北一带。
豌豆种子呈球状,外观光滑,色有黄、褐、绿等。
干豌豆不仅含有大量的淀粉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其成熟籽粒中分别含有蛋白质21%~2 8%和淀粉48%~52%。
豌豆淀粉是豌豆贮存的营养物质,用途极广。
既可作食品工业原料,又可直接食用,还可广泛地用于纺织、轻化、医药等方面[1]。
豌豆蛋白是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它的氨基酸比例较均衡,人体所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除蛋氨酸含量较低外,其余的均达到FAO/ WHO推荐模式值。
同时还具有许多优良功能特性。
如溶解性,凝胶形成性、乳化力、耐热耐盐性好等。
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及广阔的市场。
目前国内虽已有一些以豌豆为原料生产粉丝的厂家也从废水中回收蛋白质[2],但回收率低、质量差,主要是用作饲料。
国外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超滤的反渗透技术用于处理生产豌豆淀粉的下脚液,能使下脚液分子量较小的糖类化合物及有害因子被除掉,将高分子量的豌豆蛋白质纯度提高并加以浓缩,如进一步通过喷雾干燥,可制得含量为90%左右的蛋白粉。
但是利用这项技术生产费用昂贵,不符合国内生产现状。
本课题的目的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筛选出一条能同时制得优质蛋白粉和淀粉的工艺。
1 试验材料及器材1.1 原料豌豆:郑州产。
1.2 主要试剂HCl溶液(6mol/L);NaOH(分析纯);NaCl(食用级);Na2SO3(分析纯)。
豌豆淀粉用途
豌豆淀粉是从豌豆磨碎后发酵而成的一种类似于粉的面状,富含大量天然纤维,有益
维生素和钙等营养成分,被誉为“绿色蛋白”,能够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豌豆淀粉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可以用来代替淀粉,粘接,凝固,悬浮,增加粘性,增
加凝固度等。
可以作为冷冻食品,如汤,馅饼,饼干,冷饮饮料,咖啡和流行饮料的添加剂,同样可用于调味,调整颜色以及保鲜。
豌豆淀粉还可以用来制作药品,如胶囊。
因其质地细腻,可以调制出细腻的淀粉膏,
粘将药物结合在一起,添加稳定性,提高可溶性,延长药物放效时间,常用于制作中药胶囊。
豌豆淀粉也可以用于化妆品中,它有控油,祛斑淡斑,清洁肌肤功效。
主要成分:天
然胶性物,有助于肌肤补水;植物毛细血管,有助于肌肤抗氧化;有机钙,美容补血;还
含有胆碱,可以增加肌肤的导电性。
新研究证明,豌豆淀粉还可以用于动物饲料。
由于它富含铁,硒,钙,钾,镁等矿物质,可以作为宠物的健康食品,其中的氨基酸有助于降低动物的体重,抑制脂肪细胞的形成,提高代谢率,因此是宠物饲料的替代原料之一。
豌豆淀粉已经成为一种多种功能原料,在众多领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
豌豆淀粉功能包括:提供营养,稳定食品,添加固体液体,调味添加,调理药物,保持肌
肤健康,制作饲料,加工凝固剂等。
与传统的淀粉相比,它既安全高效,又富含钙,纤维,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
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题目淀粉颗粒结构研究进展学生姓名袁康宁所在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及班级生物制药13级指导教师韦存虚完成日期2015 年1月23日目录摘要 (1)1 淀粉颗粒的概念 (1)2 淀粉颗粒的形状和大小 (1)3 淀粉颗粒的结构层次 (1)3.1 淀粉颗粒的分子结构 (2)3.2 淀粉颗粒的层次结构和微孔结构 (2)3.3 直链淀粉与淀粉颗粒结构 (3)3.4 支链淀粉与淀粉颗粒结构 (3)4 淀粉颗粒的形貌与结构 (3)4.1 马铃薯淀粉淀粉颗粒的形貌与结构 (3)4.2 木薯淀粉颗粒的形貌与结构 (3)4.3 玉米淀粉颗粒的形貌与结构 (4)4.4 银杏淀粉颗粒的形貌与结构 (4)4.5 小麦淀粉颗粒的形貌与结构 (4)5 植物淀粉颗粒的特性研究 (5)5.1 银杏淀粉颗粒的特性研究 (5)5.2 玉米多孔淀粉颗粒的特性研究 (5)6 淀粉颗粒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5)6.1 淀粉颗粒结构对酶水解的影响 (5)6.2 超高压对玉米淀粉的影响 (6)7 淀粉颗粒的利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7)7.1 利用价值 (7)7.2 发展前景 (7)结语 (7)致谢 (7)参考文献 (8)淀粉颗粒结构研究进展生物制药13级袁康宁指导老师:韦存虚摘要:淀粉是植物体内贮藏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成分。
本文主要综述了淀粉颗粒的概念、淀粉颗粒的结构层次、淀粉颗粒的特性、淀粉颗粒的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淀粉颗粒,结构层次,颗粒特性,利用价值,发展前景淀粉颗粒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
淀粉颗粒不溶于水,但参与植物能量的新陈代谢。
淀粉可以食用,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于制葡萄糖,麦芽糖,酒精等。
本文综述了淀粉颗粒的概念、淀粉颗粒的结构特性、淀粉颗粒的特性、淀粉颗粒的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淀粉颗粒的概念淀粉存在于许多绿色植物中,主要贮存于植物的叶、根、芽、果实、谷粒和茎等组织和器官中,是生物圈中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