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淀粉以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作粘着剂、成膜剂、持水剂和增稠剂等[1]。
在淀粉的生产应用中,对淀粉颗粒特性,淀粉糊的溶解度和膨润力、透明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性和凝胶特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不同种类淀粉的直支比、结构形态和大小、结晶度等的不同,理化性质也存在差异[2],这些性质的差异会影响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本文对几种较常见的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红薯淀粉和绿豆淀粉)的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小麦淀粉1(小麦1S ):执行标准:GB/T 8883,一级品;小麦淀粉2(小麦2S ):执行标准:GB/T 8883,一级品;玉米淀粉1(玉米1S ):执行标准:GB/T8885,一级品;玉米淀粉2(玉米2S ):执行标准:GB/T 8885,一级品;土豆淀粉1(土豆1S ):执行标准:GB/T 8884,一级品;土豆淀粉2(土豆2S ):执行标准:GB/T 8884,一级品;红薯淀粉1(红薯1S ):执行标准:Q/MGGSJ0001;红薯淀粉2(红薯2S ):执行标准:Q/JCF0020S ;绿豆淀粉1(绿豆1S ):执行标准:Q/HFQ0001S-2011;绿豆淀粉2(绿豆2S ):执行标准:Q/JCF0005S 。
1.2仪器与设备752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M2500P 型Leica 偏光显微镜,BT-9300H 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快速黏不同种类淀粉理化性质的比较*侯蕾,韩小贤,郑学玲,刘翀,逯蕾(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摘要:对不同种类淀粉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淀粉的种类不同,其偏光现象和粒径大小也存在差异;溶解度和膨润力的大小顺序均满足:土豆淀粉>红薯淀粉>绿豆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土豆淀粉透明度最好;土豆淀粉和红薯淀粉冻融稳定性较差,玉米淀粉冻融稳定性最好;绿豆淀粉凝沉性最好,土豆淀粉凝沉性最差。
改良型玉米淀粉在国标中的通用名称
摘要:
1.改良型玉米淀粉的定义和作用
2.国标中对改良型玉米淀粉的分类和标准
3.改良型玉米淀粉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正文:
改良型玉米淀粉是一种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改性的玉米淀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它在国标中的通用名称主要有以下几类:
1.物理改性淀粉:通过加热、冷却、干燥、研磨等方法对原始玉米淀粉进行处理,提高其溶解度、糊化温度和稳定性。
这类改良型玉米淀粉在食品、医药、饲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化学改性淀粉:通过酯化、醚化、接枝等化学反应对玉米淀粉进行改性,增强其溶解性、流动性和稳定性。
这类改良型玉米淀粉在塑料、涂料、油墨等行业具有重要作用。
3.生物改性淀粉:利用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发酵等手段,对玉米淀粉进行生物转化,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降解材料。
这类改良型玉米淀粉在环保、医药、生物降解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在我国,国标对改良型玉米淀粉的分类和标准有着严格的规定。
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和性能要求,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如食品级、工业级、医药级等。
这些标准涵盖了淀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为我国改良型玉米淀粉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改良型玉米淀粉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方面,科研人员不断研究新型改性技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淀粉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生物降解材料、环保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改良型玉米淀粉的市场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改良型玉米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多糖:淀粉1、什么是淀粉?淀粉是一种多糖,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花粉器官中,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并且贮存于器官组织当中。
淀粉也是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咀嚼米饭等时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了二糖--麦芽糖。
食物进入胃肠后,还能被胰脏分泌出来的唾液淀粉酶水解,形成的葡萄糖被小肠壁吸收,成为人体组织的营养物。
2、淀粉的分类1)、按来源可分为:禾类淀粉:主要来源于玉米、米、大麦、小麦、燕麦、荞麦、高粱和黑麦等,主要存在于种子的胚乳细胞中。
淀粉工业主要以玉米为原料进行加工。
薯类淀粉:薯类是高产作物,我国以甘薯、马铃薯和木薯为主,主要来源于块根和块茎,工业上以木薯和马铃薯为主。
豆类淀粉:主要来源于蚕豆、绿豆、豌豆等,这类淀粉直链淀粉含量较高。
其他淀粉:植物的果实(如香蕉、芭蕉、白果等),基髓(如米、豆苗、菠萝等)等中都含有淀粉。
应为淀粉含量有限,这些通常不作为淀粉加工的原料。
2)、按分子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也称糖淀粉,遇碘呈蓝色,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
支链淀粉,也称胶淀粉,遇碘呈紫红色,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
天然淀粉中直链的占20%~26%,它是可溶性的,其余的则为支链淀粉注:用碘检验时,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是产生相互作用,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错合物。
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I3)。
图1、直链淀粉的单元分子结构α-1,4糖苷键联接图2、支链淀粉的单元分子结构α-1,4糖苷键和少量α-1,6糖苷键联接3、淀粉的性质1)、物理性质A、组成:淀粉颗粒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每种成分的含量因原料的不同而异,表3-1列出了玉米、甘薯、木薯等淀粉的主要组成。
一、小麦粉的理化特性1、小麦粉的物理特性小麦粉通称面粉,其物理特性是表示面粉品质优劣的一些物理特征,包括以下3项:①色泽是对面制品颜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小麦经磨粉机逐道研磨,使其胚乳局部磨细成面粉。
由于小麦的皮色和粒质不同,面粉的色泽也有所差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白皮小麦生产的面粉比红皮小麦色泽白,硬质小麦生产的面粉比软质小麦色泽要次。
这是因为在制粉过程中,面粉不可能不含有麦皮,白皮小麦的皮色在面粉中不太明显,而红皮麦皮混入粉那么使面粉色泽呈褐红色。
硬质小麦的胚乳带轻微的乳黄色,粉质小麦的胚乳为白色;原料含灰土过多或有较多的芥子,未经彻底清理和精选使面粉的色泽带有青灰色或极细的黑色斑点;磨辊轧距过紧,引起磨辊发热,也可使粉粒呈暗灰色。
我国对面粉色泽的检查,是以标准样品来对照,到达标准的为合格,反之那么较差。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眼睛感官鉴定,有些工厂也采用白度仪测定面粉的色泽。
我国目前对面粉的白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局部厂家都是自定标准,以鉴定面粉的色泽。
②粒度是指面粉的粗细程度,即由筛网规格决定的物理特性。
由于面粉的质量和用途的不同,对粒度大小的要求也不一致。
我国面粉的种类对其粒度的要:特制一等粉粒度不超过160微米,特制二等粉粒度不超过200微米,标准粉粒度不超过330微米。
对某些专用面粉的粒度是根据它的成品要求而定,如砂子粉要求粗细粒度均匀,一般为250-350微米。
③吸水量是指面粉制成面团时面粉加水量的多少。
由于面粉的质量不同,含水量不同,吸水量也不同。
面粉的吸水量与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密切的关系,蛋白质含量高,吸水量大;蛋白质含量低,吸水量小。
吸水量还与面粉中的损伤淀粉有关。
损伤淀粉吸水率约为健全淀粉的5倍〔健全淀粉的吸水率为0.44%,损伤淀粉的吸水率为2.0%〕,故面粉中损伤淀粉多,将使面粉的吸水率增大。
但损伤淀粉吸进的水分,在面团发酵过程中,还会从局部离出来,引起面团民粘,使面制品的质量受影响。
淀粉知识1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淀粉英文名称:starch定义1:一种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贮存性葡聚糖。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糖类(二级学科)定义2:由D-葡萄糖单体组成的同聚物。
包括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类型,为植物中糖类的主要贮存形式。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化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在餐饮业又称芡粉,通式是(C6H10O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12H22O11),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
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
目录简介淀粉分子量变性淀粉预糊化淀粉氧化淀粉淀粉的种类概述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勾芡影响菜肴烹饪如何用淀粉淀粉在制剂制备中的应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适宜人群从淀粉到氢气淀粉的特殊含义简介淀粉分子量变性淀粉预糊化淀粉氧化淀粉淀粉的种类概述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勾芡影响菜肴烹饪如何用淀粉淀粉在制剂制备中的应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适宜人群从淀粉到氢气淀粉的特殊含义展开编辑本段简介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
直链淀粉含几百个葡萄糖单元,支链淀粉含几千个葡萄糖单元。
在天然淀粉中直链的占20%~26%,它是可溶性的,其余的则为支链淀粉。
当用碘溶液进行检测时,直链淀粉液呈显蓝色,而支链淀粉与碘接触时则变为红棕色。
(原因是:具有长螺旋段的直链淀粉可与长链的聚I3-形成复合物并产生蓝色。
直链淀粉-碘复合物含有19%的碘。
支链淀粉与碘复合生成微红-紫红色,这是因为支链淀粉的支链对于形成长链的聚I3-而言是太短了。
)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大米中含淀粉62%~86%,麦子中含淀粉57%~75%,玉蜀黍中含淀粉65%~72%,马铃薯中则含淀粉超过90%。
教你区别各种粉,包括生粉、淀粉、玉米粉等!PS:还有各种粉的用法,有机会我给补上粉对健康的影响!一、淀粉类1、玉米淀粉Corn Starch又叫玉米粉、粟米淀粉、粟粉、生粉, 还有的地方管它叫豆粉(这个的确少见),是从玉米粒中提炼出的淀粉。
包括玉米淀粉在内的淀粉类(很多其他类谷物也可以提炼出淀粉)在烹饪中是作为稠化剂使用的,用来帮助材料质地软滑以及汤汁勾芡之用。
而在糕点制作过程中,在调制糕点面糊时,有时需要在面粉中掺入一定量的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所具有的凝胶作用,在做派馅时也会用到,如克林姆酱。
另外,如在《面粉全知道》那篇帖子里说到的,玉米淀粉按比例与中筋粉相混合是蛋糕面粉的最佳替代品,用以降低面粉筋度,增加蛋糕松软口感。
2、太白粉Potato Starch即生的马铃薯淀粉,加水遇热会凝结成透明的粘稠状,在中式烹调(尤其是台菜)上经常将太白粉加冷水调匀后加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茨,使汤汁看起来浓稠,同时使食物外表看起来有光泽。
港菜茨汁一般则惯用生粉(玉米粉)。
但是,太白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会变得较稀,而玉米淀粉勾芡的汤汁在放凉后不会有变化。
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热水调匀或放入热食中,它会立即凝结成块而无法煮散。
加了太白粉水煮后的食物放凉之后,茨汁会变得较稀,称为“还水”,因此一般在西点制作上多利用玉米淀粉来使材料达到粘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PS:注意与马铃薯粉Potato Flour(又叫“土豆粉”)相区别,可加热水调煮后还原变成马铃薯泥。
此外,也经常用于西式面包或蛋糕中,可增加产品的湿润感。
3、番薯粉Sweet Potato Starch打岔一下,番薯,武汉话叫“苕”,大冬天的,最惬意的就是吃街头的“炕苕”,哈哈,各个地方叫法不同,我知道的有红薯、红苕、山芋、地瓜、白薯等,它和马铃薯(potato)、木薯(cassava)并称为世界三大薯类。
●聚合度:组成淀粉分子的结构单体(脱水葡萄糖单位)的数量,以DP表示。
●粒心(脐):各轮纹围绕的一点叫做粒心又叫脐。
●中心轮纹:禾谷类淀粉的粒心常在中央,称为中心轮纹。
●偏心轮纹:马铃薯淀粉的粒心常偏于一侧,称为偏心轮纹。
●偏光十字: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呈现黑色的十字,将淀粉颗粒分成4个白色的区域称为偏光十字。
●单粒:只有一个粒心,马铃薯淀粉颗粒主要是单粒。
●复粒:在一个淀粉质体内包含有同时发育生成的多个淀粉颗粒称为复粒。
●半复粒:由两个或多个原系独立的团粒融合在一起,各有各的粒心和环层,但最外围的几个环轮则是共同的,称为半复粒。
●假复粒:有些淀粉,开始生长时是单个粒子,在发育中产生几个打裂缝,但仍然维持其整体性,这样的团粒是假复粒。
●润胀:淀粉在冷水中不溶解,将干燥的天然淀粉置于冷水中,水分子可简单的进入淀粉粒的非结晶部分,与许多不定型部分的亲水基结合或被吸附,淀粉颗粒在水中膨胀称为润胀。
●不可逆润胀:膨胀后经处理仍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淀粉粒。
●糊化:将淀粉乳加热,淀粉颗粒吸水膨胀,高度膨胀的淀粉粒间相互接触,变成半透明粘稠状液体,虽停止搅拌也不会发生沉淀,称为淀粉糊,由淀粉乳转化成糊的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糊化温度:淀粉发生糊化现象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又称胶化温度,不是某个确定的温度,而是从糊化开始温度到糊化完成温度的一个范围。
●膨胀能力:将淀粉乳样品在一定温度水浴中加热30分钟,然后离心,膨胀淀粉下沉,将沉淀的颗粒称量,淀粉膨胀后沉淀颗粒的重量与原来淀粉重量比即为膨胀能力。
●淀粉回生:指淀粉基质从溶解分散成无定形游离状态返回至不溶解聚集或结晶状态的现象。
●淀粉回生速率:通过淀粉糊从90℃冷却至50℃后黏度的增加来表示。
●淀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水中加热30分钟后,淀粉样品分子的溶解质量百分比。
●淀粉膜:将淀粉糊在光滑平面上涂薄层,干燥,形成薄膜。
●原淀粉:由农作物和植物直接生产的淀粉。
淀粉新分类方法
1.从来源分类:为四大类: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
类淀粉100多种
2.从组成分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
3.从结晶性分类:所有的淀粉颗粒都具有共同的性质,即具有结晶
性。
根据天然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XRD)的不同,可将淀粉的结晶形态分为A 型、B 型、C 型和V 型
4.从颗粒及形状大小分类:A 淀粉:25~40µm ,扁豆形;B 淀
粉:15µm,形状为多角形和圆形,C 淀粉:颗粒5~10µm,呈球形。
5.从消化时间上分类:1992 年,英国学者Englyst 博士在体外模拟
的条件下依据淀粉的生物可利用性将淀粉分为三类:易消化淀粉(ready digestible starch, RDS),指那些能在口腔和小肠中被迅速消化吸收的淀粉(<20 min),属于快速释放能量的高血糖食品;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SDS),指那些能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吸收但速度较慢的淀粉(20~120 min),可持续缓慢释放能量,维持餐后血糖稳态,防止出现胰岛素抵抗;阻消化淀粉(inhibit digestible starch),在人体小肠内缓慢消化(>120 min)不吸收的淀粉;不被小肠吸收的淀粉通称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类似于膳食纤维只在大肠中被微生物发酵利用,促进肠道健康(如下图)。
抗性淀粉主要分类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又称抗酶解淀粉及难消化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淀粉酶消化,具有饱腹感,且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数,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值;进入结肠后,能够被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大部分甚至完全发酵,转化为乙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在肠道内和被吸收后发挥良好的生理功效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糖、降脂、排毒、防癌等。
抗性淀粉有些存在于某些天然食品中,如马铃薯、香蕉、大米等都一定量抗性淀粉,但加工、加热容易发生结构变化而失去抗性。
抗性淀粉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即RSI,RS2,RS3,RS4按其不同来源可分为4大类:RS1、RS2、RS3和RS4。
RS1主要存在于完整或部分研磨的谷物和豆粒之中;RS2存在于未经糊化的生淀粉粒和未成熟的淀粉粒,常存在于生马铃薯、生豌豆、绿香蕉等中;RS3指糊化后的淀粉在冷却或储存过程中部分重结晶,常存于冷饭、冷面包等中;RS4通过改性、生物工程等方法,使淀粉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而产生高抗性。
RS1和RS2在加热、加工中会损失大部分或全部抗性,RS3的抗性不是很稳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RS4。
抗性淀粉RS4具有抗性稳定、结肠发酵率高、生理活性强等特点,可以将它添加到食品中,提高食品的功能性。
RS1:物理包埋淀粉,指那些因细胞壁的屏障作用或蛋白质的隔离作用而不能被淀粉酶接近的淀粉。
如部分研磨的谷物和豆类中,一些淀粉被裹在细胞壁里,在水中不能充分膨胀和分散,不能被淀粉酶接近,因此不能被消化。
但是在加工和咀嚼之后,往往变得可以消化。
RS2:抗性淀粉颗粒,指那些天然具有抗消化性的淀粉。
主要存在于生的马铃薯、香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中。
其抗酶解的原因是具有致密的结构和部分结晶结构,其抗性随着糊化完成而消失. 根据X一射线衍射图像的类型,RS2可分为三类 A类:这类淀粉即使未经加热处理也能消化,但在小肠中只能部分被消化,主要包括小麦、玉米等禾谷类淀粉;B类:这类淀粉即使经加热处理也难以消化,包括未成熟的香蕉、芋类和高直链玉米淀粉;C类:衍射的类型介于A类和B类之间,主要是豆类淀粉。
二、淀粉的分类
淀粉是指以谷类、薯类、豆类及各种植物为原料,不经过化学方法处理而生产的原淀粉,以及经过某种方法处理,改变其原来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的变性淀粉。
(一)原淀粉是不经过任何化学方法处理,也不改变淀粉内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生产的各类淀粉。
原淀粉可分为四大类: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类淀粉。
原淀粉可作为各种浆料、添加剂、施胶剂、填充剂、粘胶剂等,也可作为各种变性淀粉、淀粉糖以及淀粉衍生物的原料。
1 谷类淀粉大米淀粉(糯米淀粉、粳米淀粉、籼米淀粉)、玉米淀粉(白玉米淀粉、黄玉米淀粉、黄玉米湿淀粉)、高粱淀粉、小麦淀粉(小麦淀粉、小麦湿淀粉、大麦淀粉、黑麦淀粉)。
在食品中可作为增稠剂胶体生成剂、保潮剂、乳化剂、粘合剂;在纺织中可作浆料;在造纸中可作上胶料和涂料等。
当原淀粉的部分特性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可以利用变性淀粉。
2 薯类淀粉木薯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豆薯淀粉、竹芋淀粉、山药淀粉、蕉芋淀粉。
可作为食品的添加剂、填充剂、粘胶剂等。
3 豆类淀粉绿豆淀粉、蚕豆淀粉、豌豆淀粉、豇豆淀粉、混合豆淀粉。
可制作粉丝、粉条等。
4 其他类淀粉菱粉、藕粉、荸荠淀粉、橡子淀粉、百合淀粉、慈姑淀粉、西米淀粉。
(二)变性淀粉原淀粉经加工处理,使淀粉分子异构,改变其原有的化学物理特性的淀粉。
变性淀粉的品种、规格达两千多种,变性淀粉分类一般是根据处理方式来进行,主要有:
1.物理变性:预糊化(α-化)淀粉、γ射线、超高频辐射处理淀粉、机械研磨处理淀粉、湿热处理淀粉等。
2.化学变性:用各种化学试剂处理得到的变性淀粉。
其中有两大类:一类是使淀粉分子量下降,如酸解淀粉、氧化淀粉、焙烤糊精等;另一类是使淀粉分子量增加,如交联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接枝淀粉等。
3.酶法变性(生物改性):各种酶处理淀粉。
如α、β、γ-环状糊精、麦芽糊精、直链淀粉等。
4.复合变性:采用两种以上处理方法得到的变性淀粉。
如氧化交联淀粉、交联酯化淀粉等。
采用复合变性得到的变性淀粉具有两种变性淀粉的各自优点。
另外,变性淀粉还可按生产工艺路线进行分类,有干法(如磷酸酯淀粉、酸解淀粉、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等)、湿法、有机溶剂法(如羧基淀粉制备一般采用乙醇作溶剂)、挤压法和滚筒干燥法(如天然淀粉或变性淀粉为原料生产预糊化淀粉)等。
三、淀粉产品的加工方向
1.物理化学方法转化制取的产品:变性淀粉有α-淀粉、氧化淀粉、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交联淀粉、接枝淀粉;淀粉酸催化产品有糊精、酸处理淀粉、不同DE值糖浆;糖氢化
产品有山梨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低聚糖醇;葡萄糖苷有甘油葡糖糖苷、甲基葡萄糖苷、烷基葡萄糖苷、羟基葡萄糖苷;糖醇酯有山梨醇棕榈酸酯、山梨醇月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单甘油酯;氧化法有机酸有草酸、乙酰丙酸。
2.生物技术转化淀粉产品:淀粉酶转化产品有麦芽糊精、葡萄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饴糖、环状糊精、低聚麦芽糖、低聚异麦芽糖;发酵法多元糖有赤鲜醇、发酵甘油;微生物多糖有黄原胶、结冷胶、茁霉多糖;发酵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维生素C、葡萄糖、衣康酸;氨基酸有脯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