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乘法巧算
- 格式:pptx
- 大小:652.71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速算巧算精要+专项练习一、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理论依据:乘法交换率:a×b=b×a乘法结合率:(a×b) ×c=a×(b×c)乘法分配率:(a+b) ×c=a×c+b×c积不变规律:a×b=(a×c) ×(b÷c)=(a÷c) ×(b×c)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性质⑴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⑵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⑶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
⑷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
②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
添加括号情形:加括号时,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
竖式计算25×38= 98×87= 52×39= 92×68=46×59= 17×75= 19×53= 75×18=99×45= 93×39= 65×19= 93×35=33×16= 69×42= 26×76= 68×88=42×59= 84×93= 44×64= 15×95=68×69= 83×29= 32×75 76×92=39×69= 74×64= 73×76= 48×54=35×74= 29×29= 24×18= 96×18=22×56= 55×57= 32×95= 68×19=66×43= 74×38= 98×48= 98×32=29×57= 33×94= 14×49= 83×29=53×93= 85×74= 96×22= 98×26=竖式计算,有☆的验算。
一、乘法中的巧算1.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要先乘.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殊的等式:5×2=1025×4=100125×8=1000例1计算①123×4×25②125×2×8×25×5×4解:①式=123×(4×25)=123×100=12300②式=(125×8)×(25×4)×(5×2)=1000×100×10=10000002.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2计算①24×25②56×125③125×5×32×5解:①式=6×(4×25)=6×100=600②式=7×8×125=7×(8×125)=7×1000=7000③式=125×5×4×8×5=(125×8)×(5×5×4)=1000×100=1000003.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3计算①175×34+175×66②67×12+67×35+67×52+6解:①式=175×(34+66)=175×100=17500②式=67×(12+35+52+1)=67×100=6700(原式中最后一项67可看成67×1)例4计算①123×101②123×99解:①式=123×(100+1)=123×100+123=12300+123=12423②式=123×(100-1)=12300-123=121774.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三年级乘法中的巧算下面介绍一些乘法中的巧算方法,我感觉对孩子很有用,特分享。
1.乘11,101,1001的速算法。
一个数乘以11,101,1001时,因为11,101,1001分别比10,100,1000大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a×11=a×(10+1)=10a+a,a×101=a×(100+1)=100a+a,a×1001=a×(1000+1)=1000a+a。
例如,38×101=38×100+38=3838。
2.乘9,99,999的速算法。
一个数乘以9,99,999时,因为9,99,999分别比10,100,1000小1,利用乘法分配律可得a×9=a×(10-1)=10a-a,a×99=a×(100-1)=100a- a,a×999=a×(1000-1)=1000a-a。
例如,18×99=18×100-18=1782。
上面讲的两类速算法,实际就是乘法的凑整速算。
凑整速算是当乘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时,将乘数表示成上述整十、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的自然数的和或差的形式,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速算的方法。
例1计算:(1) 356×1001=356×(1000+1)=356×1000+356=356000+356=356356;(2) 38×102=38×(100+2)=38×100+38×2=3800+76=3876;(3)526×99=526×(100-1)=526×100-526=52600-526=52074;(4)1234×9998=1234×(10000-2)=1234×10000-1234×2=12340000-2468=12337532。
三年级乘法巧算一、乘法交换律。
1. 概念。
- 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a× b = b× a。
2. 例题。
- 计算25×4×3。
- 按照常规顺序计算是先算25×4 = 100,再算100×3=300。
- 如果利用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先算25×3 = 75,再算75×4 = 300。
这样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顺序。
二、乘法结合律。
1. 概念。
-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即(a× b)× c=a×(b× c)。
2. 例题。
- 计算25×12。
- 把12拆分成3×4,那么25×12 = 25×(3×4)。
- 根据乘法结合律(25×4)×3,先算25×4 = 100,再算100×3 = 300。
三、乘法分配律。
1. 概念。
-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即(a + b)× c=a× c + b× c。
2. 例题。
- 计算12×(10 + 5)。
- 根据乘法分配律,12×(10 + 5)=12×10+12×5。
- 先算12×10 = 120,12×5 = 60,最后120+60 = 180。
- 还有一种情况是a× c + b× c=(a + b)× c。
例如计算25×11+25×9。
- 这里可以把25提出来,得到25×(11 + 9),先算11+9 = 20,再算25×20 = 500。
四、特殊数的乘法巧算。
如上图,先将798写为800-2,再运用乘法分配律a×(b-c)=ab-ac求出结果。
规范解答
例2 计算:3246×5
图解思路
如下图,先将3246×5看成5个3246相加,再将每个3246分解为两个1623,从而得到3246×5=1623×10,这样就能很容易地求出结果。
规范解答
例3 计算:9999×8
图解思路
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规范解答
例4 计算:234×11
图解思路
计算234×11时,如下图,把234这个三位数拉开,个位数字作积的个位,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加作积的十位,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1,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加作积的百位,如果满百,就向千位进1,百位数字作积的千位。
规范解答
小试身手1.计算:25×28
2.计算:125×48
3.计算:147×50
4.计算:194×11
拓展提升5.计算:126×15
6.计算:455×15 7.计算:4256×11。
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一、乘法中的巧算1. 两数的乘积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殊的等式:5X 2=1025 X 4=100125X 8=1000例 1 计算① 123X 4X 255X 4解:=123X( 4X 25)X(5X 2)=123 X 100 = 1230010=10000002. 分解因数,凑整先乘。
例 2 计算①24 X 25③125X 5X 32X 5=6 X(4X 25) =7X 5X 4X 8X 5=6 X 100 =7 ( 125X 8)X( 5X 5X 4)=600=1000X 100=100000 要先乘. 为此,要牢记下面这三个特②125 X 2X 8X 25X= ( 125X 8)X( 25X 4)=1000 X 100X②56 X 125X 8X 125=7X(8X125) =125X 1000 ==70003. 应用乘法分配律。
例 3 计算① 175 X 34+ 175X 66 35+67X 52+6解:=175 X(34+66)=67 35+52+ 1)=175X 100=17500 ②67 X12+67XX(12+=67 X100 =6700例 4 计算① 123 X 101 99解:=123 X(100+1)=123X 100+ 123 (100-1 )②123 X =123 X=12300+ 123 =12300-123=12423 =121774. 几种特殊因数的巧算。
例5 一个数X 10,数后添0;一个数X 100,数后添00;一个数X 1000,数后添000;以此类推。
女口:15X 10=15015X 100=150015X1000=15000例6 一个数X 9,数后添0,再减此数;一个数X 99,数后添00,再减此数;一个数x 999,数后添000,再减此数;以此类推。
如:12X 9= 120-12 = 10812X 99= 1200- 12= 118812X 999= 12000-12=11988例7 一个偶数乘以5,可以除以2添上0。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