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教案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思维训练目录第一讲找规律 (2)第二讲加减巧算 (4)第三讲填数游戏 (6)第四讲有余数除法 (8)第五讲周期问题 (10)第六讲配对求和 (12)第七讲乘法速算 (14)第八讲乘除巧算 (16)第九讲应用题(一) (18)第十讲应用题(二). (20)第十一讲植树问题 (22)第十二讲重叠问题 (24)第十三讲简单枚举 (26)第十四讲等量代换 (28)期末综合练习 (30)第1 讲找规律专题分析:新课标第一网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思路导航】(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 3 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应填15 和18。
(2)在数列1,2,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 1 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 2 等于第三个数,即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 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 大6,应填22。
(3)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3 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知道()里应分别填162 和486。
例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3)1,2,5,13,34,()(4)187,286,385,(),()【思路导航】(1)在数列中,第一个数2×3-1=5 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 5 ×3-1=14 是第三以此类推,相邻两个数,前一个数乘以 3 减1 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填应122。
《乘与除》(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乘除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口诀:学生通过学习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2. 乘法计算: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除法概念: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明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4. 表内除法: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口诀的掌握和运用,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表内除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乘法口诀表,除法计算题。
2. 学具:乘法口诀表,除法计算题,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和减法,引导学生进入乘与除的学习。
2. 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口诀,通过游戏、歌曲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3. 乘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 除法概念: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明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5. 表内除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表内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习与讨论: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乘除法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2. 乘法计算例题3. 除法概念4. 表内除法计算例题七、作业设计1.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2. 乘法计算题3. 除法计算题4. 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反思: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复习,提高乘除法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乘除巧算】,供大家参考!专题分析:前面我们已介绍了相关加、减法中的巧算,其中“凑整”是巧算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同样能够使用在乘除计算中。
要提升计算水平,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
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灵活使用运算定律,是提升巧算水平的关键。
例1:巧算下面各题。
(1)、25×8 (2)、16×125 (3)、16×25×25 (4)、125×32×25【思路点拨】(1)25×8 (2)16×125=25×(4×2)=(2×8)×125=25×4×2 =2×(8×125)=100×2 =2×1000=200 =2000(3)16×25×25 (4)125×32×25=(4×4)×25×25 =125×(8×4)×25=(4×25)×(25×4) =(125×8)×(4×25)=100×100 =1000×100=10000 =100000例2:简便运算。
(1)130÷5 (2)4200÷25【思路点拨】这里能够使用商不变的性质,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因而:(1)130÷5 (2)4200÷25=(130×2)÷(5×2) =(4200×4)÷(25×4)=260÷10 =16800÷100=26 =168例3:计算31×25【思路点拨】题中31不能被4整除,但31可拆成4×7+3,这样就得到(4×7+3)×25,或者把25看做100÷4也可求出得数。
乘除巧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理解乘除法算式的结构。
2. 学生能够运用乘除巧算方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3. 学生了解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乘除巧算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能够运用乘除巧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索的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乘除巧算的学习,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增强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和尊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乘除运算技巧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除运算规则,运用巧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乘除运算基础,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对巧算方法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乘除基本运算规则复习:回顾乘法口诀,除法的步骤及方法,确保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乘除巧算方法学习:-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 除法的性质和简化方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结合课本例题,讲解乘除巧算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4. 练习与提高:设计不同难度的乘除巧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复习乘除基本运算规则,导入乘除巧算概念;第二课时:讲解乘法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进行练习;第三课时:讲解除法的性质和简化方法,进行相关练习;第四课时: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练习相关题目;第五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小组讨论和分享,巩固所学知识。
第2讲乘除法巧算知识梳理【乘除法的巧算】我们在第1讲中介绍了加、减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利用它们可以简化一些加、减法算式的计算。
本讲将介绍在巧算中常用的一些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其目的也是使一些乘、除法计算得到简化。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其积不变。
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后,再与前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即a×b×c=(a×b)×c=a×(b×c)。
【除法的性质】连除等于除以它们的积a÷b÷c=a÷(b×c)【带符号搬家】乘除同级运算,先乘后除,可连同符号改为先除后乘。
a×b÷c=a÷c×b a÷b×c=a×c÷b【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两个数之和(或差)与一数相乘,可用此数先分别乘和(或差)中的各数,然后再把这两个积相加(或减)。
即(a+b)×c=a×c+b×c,或(a-b)×c=a×c-b×c。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即a÷b=(a×n)÷(b×n)(n≠0)=(a÷m)÷(b÷m)(m≠0)【例题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1)4×17×25(2)125×19×8(3)25×125×4×8【例题二】连除等于除以它们的积:a÷b÷c=a÷(b×c)450÷9÷5240÷12÷2【例题三】乘除法混合运算(带符号搬家)a×b÷c=a÷c×b或a÷b×c=a×c÷b (1)160×5÷8(2)250÷9×45(3)320×7÷8【例题四】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3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法巧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
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乘除法巧算知识与方法归纳基本特点:乘法巧算中几个常用凑整数:2×5 = 10 4×25 = 100 8×125 = 1000基本方法:(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在只有乘除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的前面是“÷”,那么不论是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即“×”号变“÷”,“÷”变“×”;如果括号的前面是“×”,那么不论是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运算符号都不改变。
例如:① a×(b÷c)= a×b÷c ②a÷(b÷c)= a÷b×c(2)带符号“搬家”在只有乘除运算的算式里,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
不论数移动到哪个位置,它前面的运算符号不变。
(3)利用乘法的意义巧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先计算出相同加数的个数,再计算结果,使计算简便。
(4)抵消思想同级运算能抵消的先抵消,就能使计算简便。
典型题讲解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19×25×4 (2)125×27×8 (3)5×25×4×2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125×32 (2)28×25 (3)25×6×64×125练习1、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1)36×4×25 (2)125×16×5 (3)125×48 ×5例3、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1)170÷5 (2)2100÷25 (3)35000÷125例4、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1)3100÷4÷25 (2)12000÷125÷8练习2、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目录第一讲数图形 (2)第二讲找规律 (4)第三讲加减巧算 (6)第四讲填数游戏 (8)第五讲有余数除法 (10)第六讲周期问题 (12)第七讲配对求和 (14)第八讲乘法速算 (16)第九讲乘除巧算 (18)第十讲应用题(一) (20)第十一讲应用题(二) (22)第十二讲植树问题 (24)第十三讲重叠问题 (26)第十四讲简单枚举 (28)第十五讲等量代换 (30)期末综合练习 (32)第1讲数图形专题分析:同学们,你们会数图形吗?要想正确地数出线段、角、三角形……的个数,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按照规律去数。
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
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例1: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思路导航】我们可以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类数的方法。
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3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2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1条。
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图中线段AB、BC、CD看做基本线段来数,那么,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B、BC、CD3条;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C、BD2条;又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D1条。
所以,图中一共有3+2+1=6(条)线段。
例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A OBCD【思路导航】数角的个数可以采用与数线段相同的方法来数。
以AO为一边的角有:∠AOB、∠AOC、∠AOD3个;以BO为一边的角有:∠BOC、∠BOD2个;以CO为一边的角有:∠COD1个。
所以图中共有3+2+1=6(个)角。
当然,也可以把图中∠AOB、∠BOC、∠COD看做基本角,那该怎样数呢?例3: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思路导航】数三角形的个数也可以采用按边分类的方法来数。
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ABC、△ABD、△ABE3个;以AC为边的三角形有:△ACD、△ACE2个;以AD为边的三角形有:△ADE1个。
三年级思维训练目录第一讲找规律 (2)第二讲加减巧算 (4)第三讲填数游戏 (6)第四讲有余数除法 (8)第五讲周期问题 (10)第六讲配对求和 (12)第七讲乘法速算 (14)第八讲乘除巧算 (16)第九讲应用题(一) (18)第十讲应用题(二) . (20)第十一讲植树问题 (22)第十二讲重叠问题 (24)第十三讲简单枚举 (26)第十四讲等量代换 (28)期末综合练习 (30)第 1讲找规律专题分析:新课标第一网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例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 54,(),()【思路导航】(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 3 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应填 15 和 18。
(2)在数列 1, 2, 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 1 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 2 等于第三个数,即每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 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 增加 5,所以应填 16,再下一个数应比 16 大 6,应填 22。
(3)在数列 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3 倍,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知道()里应分别填162 和 486。
例 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 41,(),()(2)252, 124, 60,28,()(3)1,2,5,13, 34,()(4)187, 286, 385,(),()【思路导航】(1)在数列中,第一个数 2× 3-1=5 是第二个数,第二个数 5× 3-1=14 是第三以此类推,相邻两个数,前一个数乘以 3 减 1 等于后一个数,所以括号里填应 122。
(完整版)三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上)⽬录第⼀讲数图形 (2)第⼆讲找规律 (4)第三讲加减巧算 (6)第四讲填数游戏 (8)第五讲有余数除法 (10)第六讲周期问题 (12)第七讲配对求和 (14)第⼋讲乘法速算 (16)第九讲乘除巧算 (18)第⼗讲应⽤题(⼀) (20)第⼗⼀讲应⽤题(⼆) (22)第⼗⼆讲植树问题 (24)第⼗三讲重叠问题 (26)第⼗四讲简单枚举 (28)第⼗五讲等量代换 (30)期末综合练习 (32)第1讲数图形专题分析:同学们,你们会数图形吗?要想正确地数出线段、⾓、三⾓形……的个数,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按照规律去数。
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
⾸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例1:数出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A B C D【思路导航】我们可以采⽤以线段左端点分类数的⽅法。
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3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2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1条。
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图中线段AB、BC、CD看做基本线段来数,那么,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B、BC、CD3条;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C、BD2条;⼜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有:AD1条。
所以,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
例2:数出下图中有⼏个⾓? A OBCD【思路导航】数⾓的个数可以采⽤与数线段相同的⽅法来数。
以AO为⼀边的⾓有:∠AOB、∠AOC、∠AOD3个;以BO为⼀边的⾓有:∠BOC、∠BOD2个;以CO为⼀边的⾓有:∠COD1个。
所以图中共有3+2+1=6(个)⾓。
当然,也可以把图中∠AOB、∠BOC、∠COD看做基本⾓,那该怎样数呢?例3: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形?【思路导航】数三⾓形的个数也可以采⽤按边分类的⽅法来数。
以AB为边的三⾓形有:△ABC、△ABD、△ABE3个;以AC为边的三⾓形有:△ACD、△ACE2个;以AD为边的三⾓形有:△ADE1个。
一起来巧算——三年级乘除法计算教学目标:1.乘、除法的灵活应用;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3.掌握乘除法的巧算算理。
教学重难点:1.灵活运用运算定律;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理。
教学流程:导入: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乘除法的巧算。
例1算一算,想一想有什么规律?(1)计算结果有什么规律?(2)你如何发现这样的规律?(可以竖式计算、乘法的意义)42⨯(3)若一个两位数乘21呢?如2123⨯(4)若一个两位数乘19呢?如19小结:通过竖式计算或乘法的意义,两位数乘两位数可转化为两位数乘整十数加(减)两位数乘一位数。
(转化思想)(1)先计算再比大小;(2)你的发现与队列表演(一)中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样的,一起看看;(3)用你的发现来口算下题。
=⨯14351)(=⨯24252)(=⨯12453)(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再乘一位数,凑整十整百数,使得计算简便。
例3算一算,利用你找到的规律解决下面问题。
237801÷÷)(244883÷÷)(334595÷÷)()()(237802⨯÷)()(244884⨯÷)()(334596⨯÷(1)先计算,发现什么规律?(2)连除式的计算等于除以后面两数的积。
(3)根据上面规律,解决下面问题小兰在计算 8168÷,把除数8写成2,并计算出结果,如果她想得到正确结果,应该再( )(4)减法的性质,你还记得吗?请试试。
例4算一算,想一想36481⨯÷)(75753⨯÷)(47845÷⨯)(63482÷⨯)(57754÷⨯)(74846⨯÷)( (1)先计算再找规律(2)利用上面的规律,口算下列题目。
(3)是不是所有的同级运算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举例试试。
问题设计:(1)先计算再比较(2)看看左右两个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和?差?积的大小?(3)你能用面积单元的知识点解释吗?(4)你能用2,3,5,7这四个数字写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使得它们的乘积最大?(每个数字用一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与除《练习课》教学设计1.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把你课前整理的成果在小组内说一说。
2.集体交流整理。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用()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就在积的末尾添上()。
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末尾(),就在商的末尾()。
例题:(1)口算下列各题6×40= 30×5= 800×3= 6×900= 7×4000= 5000×2= 90÷3= 150÷5= 400÷8= 800÷4= 3000÷6= 2400÷6= (2)算一算,照样子分别再写一组算式。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把两位数分成()和(),分别与另一个乘数相乘,再把所得积()。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把两位数分成()和(),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商()。
例题:(1)圈一圈,算一算,和同学说一说。
(2)口算下列各题12×4= 6×11= 24×3= 36×2= 16×5= 3×23= 88÷4= 62÷2= 69÷3= 48÷4= 96÷3= 99÷3= (2)里应该填几?(3)看图列式计算1.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单元知识,指导学生组内交流。
2.引导学生以练习的方式集体回顾梳理本单元知识。
1.引导学生回顾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再集体订正答案。
3.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积在百以内)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再集体订正,再次总结。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课前先阅读书本、自主回顾梳理本单元知识,再由小组分享,集体交流、完善,通过知识回顾和练习巩固相结合的方式,使本单元的知识在学生心中形成一个结构网,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乘除巧算
专题分析:
前面我们已介绍了有关加、减法中的巧算,其中“凑整”是巧算中的一种方
法,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
要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
的运算技巧。
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等,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例1:巧算下面各题。
(1)、25×8 (2)、16×125 (3)、16×25×25(4)、125×32×25
【思路点拨】(1)25×8 (2)16×125 =25×(4×2) =(2×8)×125
=25×4×2 =2×(8×125)
=100×2 =2×1000
=200 =2000
(3)16×25×25 (4)125×32×25
=(4×4)×25×25 =125×(8×4)×25
=(4×25)×(25×4) =(125×8)×(4×25)
=100×100 =1000×100
=10000 =100000
例2:简便运算。
(1)130÷5 (2)4200÷25
【思路点拨】这里可以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
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因而:
(1)130÷5 (2)4200÷25
=(130×2)÷(5×2) =(4200×4)÷(25×4)
=260÷10 =16800÷100
=26 =168
例3:计算31×25
【思路点拨】题中31不能被4整除,但31可拆成4×7+3,这样就得到(4×7+3)
×25,或者把25看做100÷4也可求出得数。
31×25 或 31×25
=(4×7+3)×25 =31×(100÷4)
=4×7×25+3×25 =31×100÷4
=700+75 =3100÷4
=775 =775
拓展训练:
1、计算
(1)125×27×8 (2)125×4×8×25
2、速算
1、(1)25×12 (2)48×125
2、(1)125×16×5 (2)25×8×5 (3)32×25×25
3、简便运算
7200÷25 3600÷25 5600÷25 32000÷125
4、巧算
29×25 17×25 221 ×25 322 ×25
5、速算
78000 ÷125 43000÷125
2561×25 37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