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车位配比详细指标
- 格式:docx
- 大小:15.51 KB
- 文档页数:8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准则》,高淳、溧水两县可参照执行。
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的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G104-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文昌路-雨山路-城南河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二类区:指主城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主城范围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区域;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停车设施配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标准与准则》。
第四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建筑物建设时需配套建设的提供本建筑业主使用的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筑为目的地的外来车辆停放的设施与场所;所指的车辆包括各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第五条建筑物应按照节地、节能、安全、高效的原则配建停车设施,停车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第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建设的两宗以上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米的,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条件下,在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
第七条建设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的标准分别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特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巴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泊位。
对已有建筑的改建和扩建,其改、扩建部分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停车位;原建筑物配建不足,新增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米且超过原建筑规模25%的,应同时补充配建原不足差额数的20%。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地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地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准则》,高淳.溧水两县可参照执行.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地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G104-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国道-团结路-城西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二类区:指主城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地其他地区.主城范围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地区域;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地其他地区.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停车设施配建管理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标准与准则》.第四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地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建筑物建设时需配套建设地提供本建筑业主使用地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筑为目地地地外来车辆停放地设施与场所;所指地车辆包括各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第五条建筑物应按照节地.节能.安全.高效地原则配建停车设施,停车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第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建设地两宗以上地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米地,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地条件下,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第七条建设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地标准分别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特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巴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泊位.对已有建筑地改建和扩建,其改.扩建部分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停车位;原建筑物配建不足,新增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米且超过原建筑规模25%地,应同时补充配建原不足差额数地20%.临时性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临时性停车位,临时性停车位一般应在地面设置.其中,非对外开放地临时性建筑物按照指标配建确有困难地,在合理解决临时停车需求,并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减少泊位配建数量.第八条特殊类型建筑项目(附表一中用*表示)应通过交通影响分析确定停车配建设施要求,但上述要求不得低于附表一所列低限值.在涉及历史文化保护.商业步行街等特殊区域开发地建设项目,其停车设施配建指标可依据经批准地规划设计方案执行.第九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可采用地下停车库.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地面停车场等多种型式,严禁占用规划批准为绿地和道路地部分设置停车泊位.地面停车泊位应集中安排用地,并设置专用停车场和通道,不得在建筑物间任意设置和占用小区出入口通道设置停车位,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集体宿舍等建筑地机动车地面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配建总泊位数地40%,其他建筑机动车地面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配建总泊位数地20%.第十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地设置应以优化交通流线组织为前提.停车设施出入口地设置应符合行车视距地要求,与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及用地内部道路之间保持合理顺畅地交通联系.鼓励相邻地块统一设置出入口.第十一条机动车出入口不得设于道路交叉口渠化段,其与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地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路幅小于30米地不得小于30米;(二).路幅30至40米地不得小于50米;(三).路幅40米以上地不小于80米.若相邻交叉口距离过小,出入口设置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地,可设于交叉口最远端.第十二条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停车泊位地长宽尺寸应当符合《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等相关规范要求,其中垂直式后退小型车停车位宽度不得低于2.4米,长度不得低于5.3米.室内机动车停车库在两排柱子中间标划停放三个车位地,其净柱距应不小于7.8米.第十三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需设置机械停车设备地,住宅类建筑其机械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停车泊位总数地90%;各类公共建筑一类区不得超过80%,二类区不得超过70%,三类区不得超过60%.采用二层升降式或二层升降横移式机械停车设备地停车设施,其净空高度不得低于3.8米.剧院.商业.展览馆.体育场馆等人流.车流集中疏散地大型公共建筑不得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第十四条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在空间上尽量整合协调,考虑将来转化为机动车停车设施地需要.其中,位于本规则规定地二类区.三类区地建筑物配建地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经过规划批准后,可按15:1地比例换算,配建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得设于地下2层及以下,并应单独设置车辆出入口,不得与机动车出入口混合设置.第十五条各类公共建筑物地配建停车设施建成后应面向社会开放使用.开放使用地停车设施需要设置收费设施地,其出入口处收费排队等候空间应不少于两车位.鼓励非公共建筑自用停车设施对社会开放.第十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地车位指标,机动车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装卸车.大巴车以大型车为计算当量.核算车位时,各类车型车位可按附表四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车位进行计算.第十七条建筑物可结合自身交通特性,在以标准车位为主体地基础上,设置一定数量地其他车型机动车位,但其他车型车位所占比例不应超出全部机动车位地10%.第十八条大型综合性公共建筑,其配建车位数量应按各类建筑性质及其规模分别计算后累计确定.其中总建筑面积在5万平米以上地商办建筑,次功能建筑面积占总面积20%地以上地,在充分考虑车位共享地可能后车位总数可按各类建筑性质配建车位需求总和地85%计算.第十九条一类区.二类区内有50%以上地用地面积在距离已建成或已正式立项批准建设地城市轨道交通站出入口100米范围内地公共建筑,可减少10%地机动车停车泊位配置,但综合性公共建筑不得在第十八条基础上重复折减.第二十条群体建设地建筑物,在符合规定地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地条件下,可以统一安排,协调布置.但分期建设地群体性建筑,其分期停车设施配建数量应不低于同期应配建规模.第二十一条各类建筑物每设置一个无障碍车位可减设1个标准机动车车位.宾馆.饭店等需设置大巴车位地建筑物(见附表三),每设置1个大巴车位可减设2.5个标准机动车车位.第二十二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小学.幼儿园等建筑物应设置不少于5个临时性地面落客停车位.鼓励上述性质建筑物依据需求增设临时性地面落客停车位.临时性地面落客停车位计入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总量,并应与出租车位统一设置.第二十三条建筑物按配建指标计算出地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地按1个计算.第二十四条本《标准与准则》自2010年12月1 日起施行,原“宁规字[2003]49号”.“宁规字[2005]201号”.“宁规字[2007]34号”文件同时废止.附表一:机动车标准车位配建指标注:(1)表中标注* 地建筑类型为特殊类型建筑;(2)住宅S建≤70㎡地户型,其配建指标可按未分户型计算;经济适用房S建>90㎡地户型按照商品房指标执行;(3)建筑物附属配套餐饮娱乐设施可按照独立指标地80%执行,但不再使用混合建筑车位折减(4)轨道交通车站中地轨道换乘站指有两条轨道交通通过地车站,轨道枢纽站指3条及3条以上轨道交通通过地车站.附表二:非机动车标准车位配建指标附表三:机动车特殊停车位配建指标附表四:其他车型折合成小型车地车位或自行车地车位地车位换算值。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停车难成为了很多城市居民的头号烦恼。
为解决这一问题,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的政策,旨在推动城市停车设施的建设,并提高城市停车管理的效率。
二、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1. 住宅小区停车位设置标准针对住宅小区的停车位设置,南京市规定按照建筑面积和住户数量来确定停车位的设置数量。
在划分住宅小区停车位时,要合理考虑到周边道路交通情况,确保停车位能够满足居民停车需求的不会对周边交通造成不利影响。
2. 商业综合体停车位设置标准对于商业综合体的停车位设置,南京市规定要根据商业综合体的业务规模和客流量来确定停车位的数量。
商业综合体还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停车位,以满足残疾人和特殊群体的停车需求。
3. 公共服务设施停车位设置标准针对公共服务设施,如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南京市也规定了相应的停车位设置标准。
在保障服务设施正常运转的要合理规划停车位的设置,确保停车位数量能够满足日常需求。
4. 公共交通枢纽停车位设置标准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规定公共交通枢纽应该配备充足的停车位,以方便市民换乘和停放车辆。
5. 临时停车位设置标准针对临时性活动和突发事件,南京市也规定了临时停车位的设置标准,以保障临时停车秩序和安全。
三、对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的个人观点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的出台,有利于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停车管理的水平。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际执行中存在着标准不够严格、监管不够到位等情况。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则,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范落实,进一步优化城市停车环境。
总结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的颁布,是城市管理不断优化的体现。
通过明确规定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设置标准,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题,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南京市停车位尺寸标准
根据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发布的《南京市停车场设计规范》(DB51/1563-2014),南京市停车位尺寸标准为:
1. 普通车位:长度5米,宽度
2.5米,面积12.5平方米。
2. 大型车位(SUV、MPV等):长度5.5米,宽度2.7米,面积14.85平方米。
3. 残疾人车位:长度5米,宽度3.2米,面积16平方米,停车位前方应设置无障碍通道。
这些尺寸标准适用于室内停车场和室外停车场。
此外,停车位之间的最小间距为0.5米,车位排列时需考虑车辆开门的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停车场可能有不同的尺寸标准,具体还需根据所在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文件进行确认。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地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地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准则》,高淳.溧水两县可参照执行.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地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G104-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国道-团结路-城西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二类区:指主城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地其他地区.主城范围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地区域;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地其他地区.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停车设施配建管理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标准与准则》.第四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地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建筑物建设时需配套建设地提供本建筑业主使用地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筑为目地地地外来车辆停放地设施与场所;所指地车辆包括各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第五条建筑物应按照节地.节能.安全.高效地原则配建停车设施,停车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第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建设地两宗以上地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米地,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地条件下,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第七条建设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地标准分别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特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巴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泊位.对已有建筑地改建和扩建,其改.扩建部分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停车位;原建筑物配建不足,新增建筑面积超过3000平米且超过原建筑规模25%地,应同时补充配建原不足差额数地20%.临时性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设置各类临时性停车位,临时性停车位一般应在地面设置.其中,非对外开放地临时性建筑物按照指标配建确有困难地,在合理解决临时停车需求,并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适当减少泊位配建数量.第八条特殊类型建筑项目(附表一中用*表示)应通过交通影响分析确定停车配建设施要求,但上述要求不得低于附表一所列低限值.在涉及历史文化保护.商业步行街等特殊区域开发地建设项目,其停车设施配建指标可依据经批准地规划设计方案执行.第九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可采用地下停车库.停车楼.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地面停车场等多种型式,严禁占用规划批准为绿地和道路地部分设置停车泊位.地面停车泊位应集中安排用地,并设置专用停车场和通道,不得在建筑物间任意设置和占用小区出入口通道设置停车位,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集体宿舍等建筑地机动车地面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配建总泊位数地40%,其他建筑机动车地面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配建总泊位数地20%.第十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地设置应以优化交通流线组织为前提.停车设施出入口地设置应符合行车视距地要求,与主体建筑主要人流出入口及用地内部道路之间保持合理顺畅地交通联系.鼓励相邻地块统一设置出入口.第十一条机动车出入口不得设于道路交叉口渠化段,其与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地距离应满足以下要求:(一).路幅小于30米地不得小于30米;(二).路幅30至40米地不得小于50米;(三).路幅40米以上地不小于80米.若相邻交叉口距离过小,出入口设置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地,可设于交叉口最远端.第十二条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停车泊位地长宽尺寸应当符合《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等相关规范要求,其中垂直式后退小型车停车位宽度不得低于2.4米,长度不得低于5.3米.室内机动车停车库在两排柱子中间标划停放三个车位地,其净柱距应不小于7.8米.第十三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需设置机械停车设备地,住宅类建筑其机械停车泊位数不得超过停车泊位总数地90%;各类公共建筑一类区不得超过80%,二类区不得超过70%,三类区不得超过60%.采用二层升降式或二层升降横移式机械停车设备地停车设施,其净空高度不得低于3.8米.剧院.商业.展览馆.体育场馆等人流.车流集中疏散地大型公共建筑不得采用机械式停车设施.第十四条建筑物配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应与机动车停车设施在空间上尽量整合协调,考虑将来转化为机动车停车设施地需要.其中,位于本规则规定地二类区.三类区地建筑物配建地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经过规划批准后,可按15:1地比例换算,配建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得设于地下2层及以下,并应单独设置车辆出入口,不得与机动车出入口混合设置.第十五条各类公共建筑物地配建停车设施建成后应面向社会开放使用.开放使用地停车设施需要设置收费设施地,其出入口处收费排队等候空间应不少于两车位.鼓励非公共建筑自用停车设施对社会开放.第十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地车位指标,机动车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当量,装卸车.大巴车以大型车为计算当量.核算车位时,各类车型车位可按附表四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车位进行计算.第十七条建筑物可结合自身交通特性,在以标准车位为主体地基础上,设置一定数量地其他车型机动车位,但其他车型车位所占比例不应超出全部机动车位地10%.第十八条大型综合性公共建筑,其配建车位数量应按各类建筑性质及其规模分别计算后累计确定.其中总建筑面积在5万平米以上地商办建筑,次功能建筑面积占总面积20%地以上地,在充分考虑车位共享地可能后车位总数可按各类建筑性质配建车位需求总和地85%计算.第十九条一类区.二类区内有50%以上地用地面积在距离已建成或已正式立项批准建设地城市轨道交通站出入口100米范围内地公共建筑,可减少10%地机动车停车泊位配置,但综合性公共建筑不得在第十八条基础上重复折减.第二十条群体建设地建筑物,在符合规定地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地条件下,可以统一安排,协调布置.但分期建设地群体性建筑,其分期停车设施配建数量应不低于同期应配建规模.第二十一条各类建筑物每设置一个无障碍车位可减设1个标准机动车车位.宾馆.饭店等需设置大巴车位地建筑物(见附表三),每设置1个大巴车位可减设2.5个标准机动车车位.第二十二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小学.幼儿园等建筑物应设置不少于5个临时性地面落客停车位.鼓励上述性质建筑物依据需求增设临时性地面落客停车位.临时性地面落客停车位计入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总量,并应与出租车位统一设置.第二十三条建筑物按配建指标计算出地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地按1个计算.第二十四条本《标准与准则》自2010年12月1 日起施行,原“宁规字[2003]49号”.“宁规字[2005]201号”.“宁规字[2007]34号”文件同时废止.附表一:机动车标准车位配建指标注:(1)表中标注* 地建筑类型为特殊类型建筑;(2)住宅S建≤70㎡地户型,其配建指标可按未分户型计算;经济适用房S建>90㎡地户型按照商品房指标执行;(3)建筑物附属配套餐饮娱乐设施可按照独立指标地80%执行,但不再使用混合建筑车位折减(4)轨道交通车站中地轨道换乘站指有两条轨道交通通过地车站,轨道枢纽站指3条及3条以上轨道交通通过地车站.附表二:非机动车标准车位配建指标附表三:机动车特殊停车位配建指标附表四:其他车型折合成小型车地车位或自行车地车位地车位换算值。
南京车位配比详细指标..————————————————————————————————作者: ————————————————————————————————日期:ﻩ附表1机动车标准车位配建指标建筑物类型计算单位机动车指标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下限上限下限下限住宅别墅、独立式住宅或S建>200㎡车位/户 1.2 1.5 1.5 1.5商品房与酒店式公寓S建≤90㎡车位/户0.70.9 1.01.0 90㎡<S建≤144㎡车位/户0.9 1.1 1.2 1.2144㎡<S建≤200㎡车位/户 1.1 1.3 1.5 1.5 未分户车位/100㎡建筑面积0.8 1.1 1.1 1.1经济适用房S建≤90㎡车位/户0.6 0.7 0.7廉租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集体宿舍车位/100㎡建筑面积0.3 0.4 0.4 0.4 饭店、宾馆、培训中心车位/客房0.4 0.50.5 0.5办公行政办公拥有执法、服务窗口的单位车位/100㎡建筑面积1.5 1.8 1.8 1.8其他 1.2 1.5 1.5 1.5 商务办公* 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2.0 2.0 2.0生产研发、科研设计、物流办公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2.0 2.0 2.0餐饮娱乐独立餐饮娱乐车位/100㎡建筑面积2.0 2.5 2.5 3.0 附属配套餐饮娱乐按独立餐饮、娱乐指标的80%执行建筑物类型计算单位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下限上限下限下限商业商业设施*车位/100㎡建筑面积0.5 0.8 0.8 0.7大型超市*车位/100㎡建筑面积0.6 1.1 1.1 1.3 配套商业设施(小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 车位/100㎡建筑面积0.25 0.40.4 0.6 专业、批发市场车位/100㎡建筑面积0.50.9 0.9 1.0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三级医院车位/100㎡建筑面积0.8 1.2 1.5 1.5 二级及以下医院车位/100㎡建筑面积0.5 0.7 0.7 1.0 社区卫生防疫设施车位/100㎡建筑面积0.2 0.3 0.3 0.5独立门诊车位/100㎡建筑面积2.0 2.0 2.0 2.0影剧院*车位/100座位1.5 3.0 3.0 3.0 博物馆、图书馆*车位/100㎡建筑面积0.4 0.6 0.60.6 展览馆、会议中心* 车位/100㎡建筑面积0.40.6 0.6 0.8 体育场馆*车位/100座位2.0 3.0 3.0 4.0学校教工停车位中小学、幼儿园车位/100教工10 12 15 20中专、大专、职校10 15 20 25综合性大学1520 30 30学生接送临时停车位中学车位/100学生2— 3 3小学 4 — 5 5幼儿园 3 — 4 4建筑物类型计算单位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下限上限下限下限游览场所主题公园*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1.5 8.08.0 10.0一般性公园、风景区*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1.0 2.0 2.04.0工业厂房车位/100㎡建筑面积—0.4 0.4 仓储车位/100㎡建筑面积—0.4 0.4交通枢纽汽车站* 车位/年平均日每百位旅客— 2.0 2.0火车站* — 2.0 2.0轨道交通车站轨道一般站*车位/100名远期高峰小时旅客—轨道换乘站* —0.3 轨道枢纽站* —0.4注:(1)表中标注*的建筑类型为特殊类型建筑;(2)住宅S建≤70㎡的户型,其配建指标可按未分户型计算;经济适用房S建>90㎡的户型按照商品房指标执行;(3)建筑物附属配套餐饮娱乐设施可按照独立指标的80%执行,但不再使用混合建筑车位折减;(4)轨道交通车站中的轨道换乘站指有两条轨道交通通过的车站,轨道枢纽站指3条及3条以上轨道交通通过的车站。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准则》,高淳、溧水两县可参照执行。
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的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G104-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国道-团结路-城西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二类区:指主城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主城范围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区域;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停车设施配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标准与准则》。
第四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建筑物建设时需配套建设的提供本建筑业主使用的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筑为目的地的外来车辆停放的设施与场所;所指的车辆包括各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第五条建筑物应按照节地、节能、安全、高效的原则配建停车设施,停车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第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建设的两宗以上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米的,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条件下,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
第七条建设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的标准分别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特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巴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泊位。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南京市城市规划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本市市区范围内进行建筑物建设的停车设施配建,适用本《标准与准则》,高淳、溧水两县可参照执行。
市区范围内根据用地发展和交通条件,划分为三类停车分区:一类区:旧区,长江-大桥南堡-京沪铁路-红山路-龙蟠路-北安门北街-明城墙-中山门-护城河-大明路-宁铜铁路-中山南路-集合村路-凤台路-秦淮河-长江围合的区域;六合雄州老城(方州路-招兵河-滁河-八百河合围区域)、江宁东山老城(文靖路-G104-天印大道-秦淮河合围区域)、浦口珠江老城(312国道-团结路-城西路-公园北路-龙华路合围区域)可参照一类区执行;二类区:指主城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主城范围指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的区域;三类区:指市区范围内除一类区、二类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第三条南京市规划局是本市停车设施配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标准与准则》。
第四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建筑物建设时需配套建设的提供本建筑业主使用的车辆停放,以及以本建筑为目的地的外来车辆停放的设施与场所;所指的车辆包括各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第五条建筑物应按照节地、节能、安全、高效的原则配建停车设施,停车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第六条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原则上应设置在其用地范围内;但在同一道路或者相邻道路上建设的两宗以上的建设项目,其相邻距离不超过100米的,在统一申请、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条件下,经过批准后可集中统一设置停车设施。
第七条建设建筑物应按附表规定的标准分别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特殊停车(包括出租车、装卸车、大巴车、救护车、无障碍车位)泊位。
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2019 2019年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包括以下内容:一、停车需求1、根据建筑物性质、功能类别、规模、使用的类型以及地理位置,按照《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要求,确定配建停车场的设置需求量。
2、对于经营性停车场,根据市场场所供需调查,按照停车需求量确定要设置经营性停车场的车位数量,并适当增设可容纳电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用车位。
二、停车场划分1、按照停车场的建筑物性质(公共型和经营性)、功能类别、规模以及使用的类型,将停车场划分为:公共停车场、经营性停车场、家庭停车场等不同类别。
2、根据营运模式、经营型式以及停车场设施、服务项目,将停车场划分为地上负一层和地下一层,或者按照其他划分方式来实施。
三、停车位设置1、停车位设置要合理安排,避免重叠或者空置,设置时还要考虑未来潜在的停车需求量。
2、视察建筑物的主入口、出口及周边布局、地形条件,确定停车位的排列方式以及每格停车位的尺寸及容量。
四、停车场设施1、停车场内要设置安全保护设施,比如安全栅栏、防盗报警器、半道/全道封闭系统等,以及其他设施,比如信息展示柱、抬升收费系统或者智慧硬件系统,以提高停车场的安全等级和管理水平。
2、根据具体环境,在停车场设置巡查系统、灯光系统及摄像头,提供路边停车的便捷性。
五、停车场管理1、根据停车场的性质、功能类别,对停车场管理进行规范,以确保停车场运行的正常性。
2、针对不同类别停车场,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收费系统、车辆登记机制及建立护卫等负责停车管理的安全服务。
总之,2019年南京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明确了设置停车场的需求量,加强了停车场的安全设施,以及建立了有效的停车管理机制,为南京市出行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环境。
[转载] 建筑物停车位配比分析车位比一方面有相关规定,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车位比规定都是不一样的。
一般大城市要求的车位比比较高,小城市要低一些。
楼盘的车位比不能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可以超过。
而且高档的楼盘都要超过,高档写字楼更是。
车位配比该设置多少,必须根据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定。
最好的办法是去调查周边的商铺、超市、写字楼和其他剧院的车位比,然后判断你们的人流和停车比例跟那些地方比较是会更多还是更少,再根据这个来确定车位比到底该设置成多少。
一、西方国家的停车标准依据美国公用物业停车标准作为测算基础,其停车位标准规范为行政办公每100平方米3~5个、中型零售业每100平方米5个、公寓每户1.5个。
按照标准停车位每个35~50平方米(包括停车位所占面积、车库行车道路、转弯半径、行车进出引道等)计算,一栋大型高端写字楼停车位面积将超过建筑使用面积;即使按照欧洲的高端写字楼停车位标准(每平方米2~3.5个)计算,高端写字楼的停车位面积也基本与建筑使用面积持平。
二、我国停车位配比规定国家规定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人口的每人0.8平方米至1平方米设计。
一座写字楼每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配备机动车位的指标是0.5个,娱乐性质建筑的指标是1.5~2个,餐饮性质的指标是2.5个。
剧院的车位不是按平米来的,是按人头来计算的,关键是看有多少座位,而一般来剧院的观众自驾车的比例有多高。
比如国家大剧院机动车停车位共设有1000个,其中贵宾车位80个,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车位120个,提供社会车辆停靠车位为800个。
每辆机动车按1.5人配比,共有约1200人采用自驾车方式进入剧场,占大剧院总容量数(5500人)的20% 左右。
一般的剧院没有这么高。
在一般的省会城市,暂时按临街商业每万平米40个测算,写字楼1个/300平米,综合性超市100个车位,剧院40个左右。
商业购物中心最低配置10000平米至少要配置100个。
三、国内其他城市车位配比经验1. 沿海及发达城市已经要求新建住宅小区车位比要达到1:1,也就是一户一个车位。
附表1
机动车标准车位配建指标
建筑物类型计算单位
机动车指标
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下限上限下限下限
住宅
别墅、独立式住宅或S建>200㎡车位/户 1.2 1.5 1.5 1.5
商品房与酒店
式公寓
S建≤90㎡车位/户0.7 0.9 1.0 1.0 90㎡ <S建≤144㎡车位/户0.9 1.1 1.2 1.2
144㎡ <S建≤200㎡车位/户 1.1 1.3 1.5 1.5 未分户车位/100㎡建筑面积0.8 1.1 1.1 1.1 经济适用房S建≤90㎡车位/户0.6 0.7 0.7
廉租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集体宿
舍
车位/100㎡建筑面积0.3 0.4 0.4 0.4
饭店、宾馆、培训中心车位/客房0.4 0.5 0.5 0.5
办公行政办
公
拥有执法、服务窗口的单位
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1.8 1.8 1.8
其他 1.2 1.5 1.5 1.5 商务办公*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2.0 2.0 2.0 生产研发、科研设计、物流办公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2.0 2.0 2.0
建筑物类型计算单位
机动车指标
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下限上限下限下限
餐饮娱乐
独立餐饮娱乐车位/100㎡建筑面积 2.0 2.5 2.5 3.0 附属配套餐饮娱乐按独立餐饮、娱乐指标的80%执行
商业
商业设施*车位/100㎡建筑面积0.5 0.8 0.8 0.7
大型超市*车位/100㎡建筑面积0.6 1.1 1.1 1.3 配套商业设施(小型超市、便利店、
专卖店)
车位/100㎡建筑面积0.25 0.4 0.4 0.6 专业、批发市场车位/100㎡建筑面积0.5 0.9 0.9 1.0
医院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
三级医院车位/100㎡建筑面积0.8 1.2 1.5 1.5 二级及以下医院车位/100㎡建筑面积0.5 0.7 0.7 1.0 社区卫生防疫设施车位/100㎡建筑面积0.2 0.3 0.3 0.5 独立门诊车位/100㎡建筑面积 2.0 2.0 2.0 2.0 影剧院*车位/100座位 1.5 3.0 3.0 3.0 博物馆、图书馆*车位/100㎡建筑面积0.4 0.6 0.6 0.6 展览馆、会议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0.4 0.6 0.6 0.8 体育场馆*车位/100座位 2.0 3.0 3.0 4.0
学校教工停车
位
中小学、幼儿园
车位/100教工
10 12 15 20
中专、大专、职校10 15 20 25
建筑物类型计算单位
机动车指标
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下限上限下限下限
综合性大学15 20 30 30
学生接送临时停车
位
中学
车位/100学生
2 —
3 3 小学
4 —
5 5 幼儿园 3 — 4 4
游览场所
主题公园*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1.5 8.0 8.0 10.0 一般性公园、风景区*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1.0 2.0 2.0 4.0
工业厂房车位/100㎡建筑面积—0.4 0.4 仓储车位/100㎡建筑面积—0.4 0.4
交通枢纽汽车站*车位/年平均
日每百位旅客
— 2.0 2.0 火车站*— 2.0 2.0
轨道交通车
站轨道一般站*
车位/100名远期高峰小
时旅客
—
轨道换乘站*—0.3 轨道枢纽站*—0.4
注:(1)表中标注*的建筑类型为特殊类型建筑;
(2)住宅S建≤70㎡的户型,其配建指标可按未分户型计算;经济适用房S建>90㎡的户型按照商品房指标执行;
(3)建筑物附属配套餐饮娱乐设施可按照独立指标的80%执行,但不再使用混合建筑车位折减;
(4)轨道交通车站中的轨道换乘站指有两条轨道交通通过的车站,轨道枢纽站指3条及3条以上轨道交通通过的车站。
游览场所
主题公园
车位/公顷占地面
积
15.0 10.0 5.0 一般性公园、风景区
车位/公顷占地面
积
20.0 15.0 10.0
工业厂房
车位/100㎡建筑
面积
— 1.0 1.0 仓储
车位/100㎡建筑
面积
— 1.0 1.0
交通枢纽汽车站车位/年平均日每
百位旅客
3.0 3.0 3.0 火车站 3.0 3.0 3.0
轨道交通车站轨道一般站
车位/100名远期
高峰小时旅客
8.0 6.0 5.0 轨道换乘站 6.0 4.0 4.0 轨道枢纽站 6.0 4.0 4.0
附表2
机动车特殊停车位配建指标
建筑类型计算单位装卸车位出租车
位
大巴车位
无障碍车
位
住宅车位/10000㎡建筑面
积
—0.5 —
每100车
位设置一
个
宾馆车位/100客房每100客房
设置1个,
超过3个时,
每增加200
客房,增设1
个。
每100客
房设置
1.5个,
超过3个
时,每增
加100客
房,增设
1个。
0.5
办公车位/10000㎡建筑
面积
— 1.5
商业车位/10000㎡建筑
面积
每5000㎡
建筑面积设
置1个;超
过3个时,
每增加
10000㎡增
设1个;超
过6个时,
每增加
15000㎡增
设1个。
每10000
㎡建筑
面积设
置3个;
超过9个
时,每增
加15000
㎡增设
1个
1.5
餐饮娱乐车位/1000㎡建筑面
积
1.0(娱乐免
设)
每1000
㎡建筑
面积设
置2个;
超过6个
时,每增
加3000
㎡增设
1个
—
生产研发、科研设计车位/10000㎡建筑
面积
— 1.5
一类区:
—
二类区:
0.5
三类区:
1.5
医院车位/100个床位按需设救护
车位
1.5 —
独立门诊车位/诊室按需设救护
车位
0.25 —
附表3
允许少配建停车泊位数比例最大值
住宅办公餐饮娱乐商业一类区15% 20% 15% 20% 二、三类区20% 30% 20% 25%
附图1
停车分区划分图
附图2
办公类建筑停车分区划分图
注:大厂中心区、仙林副城核心区、青龙片区中心区范围以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中心区范围为准。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察院,南京警备区。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7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