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学名词解释若干

文献学名词解释若干

文献学名词解释若干
文献学名词解释若干

同等学力研究生《文献学》“名词解释”部分参考资料:

(说明:本参考资料所包括的条目不尽全面,解释当也有不尽人意之处,

望各位同学以此为大致线索,进一步全面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为国考“文

献学”部分做好充分准备。顺祝考试顺利!)

第一部分:

《文选》五臣注:唐代开元时五位朝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对《文选》进行合注,进献朝廷后流行,世称“五臣注”。自南宋以来,《文选》五臣注与李善注多合刊,称为《六臣注文选》。

六经皆史:中国古代的一些学者认为,六经中《春秋》与《尚书》是史书,而《诗》、《礼》、《易》、《乐》也源自史官,具有记录历史的性质,因此也都算史书。“六经皆史”说的集大成者是清代章学诚,这一提法提升了史学的研究价值,拓宽了史学的研究对象。

疏不破注:疏不破注是训诂学的基本术语之一,指作疏者尽量依照注文的意思进行诠释,不试图去改变旧注的任何观点,这在唐代成为注释家的基本准则。疏即正义,是对“注”解释,疏解时一般不突破原注,不另作主张。

“经今、古文”:所谓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蚪文”),即大篆或籀书。在汉代,奉行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学者形成不同的教学体系、思想认识和政治立场,从而形成“今古文之争”,对中国古代学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纬书:汉代的方士和儒生依托今文经义宣扬符箓、瑞应、占验之书,有的与经义在离合之间,有的则全无关系。因相对于“经书”,故称为“纬书”。谶纬西汉末及已经流行,王莽曾召集文士对谶纬之书进行一次大的结集。汉光武帝刘秀就是靠图谶兴起,纬书及其代表的文化在东汉形成极盛的局面。

以训诂代本字:在引用古代文献资料时,常常对古奥艰涩的字句今行译释,为古文的解释、翻译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有的是对译,有的是意译,有的是增文译释。

“四部分类法”:大部分中国典籍所采用的主流分类方式,即按照经、史、子、

集四部进行分类的方法。四部分类法在《隋书经籍志》中正式确立,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其大成。

六经注我:学者按照自己的方便,随意阐释六经,来发表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智慧,诠释自己的生命。“六经注我”是相对于“我注六经”而言的,其提出者陆九渊本意为:理解六经,发挥经义而不为所拘限,使六经为我所用。但后世学者矫枉过正,因此形成了率性处理文献的空疏学风。

辨伪:指对伪书及其虚假内容进行分析甄别的研究方法。古籍辨伪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①关于古籍文献名称、作者、著作年代真伪等的考辨;②关于书籍内容(如事实、论说真伪等)的考辨。前者和古籍版本学、目录学的关系较密切,后者则与校雠学及史学中的史料考辨工作相近。辨伪的根本目的并非要从古文献中剔除伪书,而是要弄清这些文献的真实著者、书名和著作内容、年代等,使人们能准确地了解其价值和正确利用。

辑佚:对以引用的形式保存在其它存世文献中的已经失传的文献材料加以搜集整理,使已经佚失的书籍文献,得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的行为。通过辑佚得到的文献,称为辑本或辑佚本,研究辑佚的历史、方法、原则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称为辑佚学。

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因为此一时期的学术研究采用了汉代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所不同,所以有“汉学”之称。又因此学派的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罗列而少理论发挥,而有“朴学”、“考据学”之称。

二重证据法:主要指“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的文史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创立,对20世纪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根据陈寅恪的概括,“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以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也可纳入“二重证据法”。

第二部分:

从校勘学角度解释“古籍”:校勘学所研究的校勘特指古籍的校勘。所谓古籍,

是指用汉字符号记录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即中国古代的汉字书籍文献。

刘向《别录》对“雠校”的解释:《文选》卷六《魏都赋》李善注引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曰:“刘向《别录》‘讎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仇家相对,故曰讎也。”根据这一记载,刘向是将“校”与“讎”解释为比勘统一古书不同文本的两种工作方式。

陈垣的四种校勘方法:陈垣《校勘学释例》总结了他校勘《元典章》所用的四种校勘方法:1、对校,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

2、本校,即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3、他校,就是搜集、掌握他书中与本书文辞有关的资料,进行考证。

4、理校,即用理论知识作为依据对文字校勘方面的问题进行判断分析。这四种校勘方法也是对古人校勘方法的总结归纳,是学术界普遍公认的正规校勘方法。

校勘的内证和外证:校勘取证的范围,可分为所校古籍之内和所校古籍之外两大类,得自前者的称为内证,或称本证,主要来自对校和本校;得自后者的为外证,或称旁证,理校、他校所得即属此类。在校勘考证中,内证处于主要地位,起决定作用;外证处于次要地位,从属于内证。

异文:指在版本对校中发现的不同文字。异文的实质是原稿文字和各种错误文字,问题有形可见,其现象多种多样,在校勘学中,通常概括为误字、脱文、衍文、倒文四种类型。

疑误:指对校各本不存在文字差异,表面上没有错误痕迹,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的讹错。疑误的实质是校书者根据有关知识发现疑难,认为存在错误,但无法找到版本依据,因无迹可寻,这类问题有时较难发现。

误乙:在校勘学中,“乙”通常指原文字句的先后次序被颠倒的现象。“误乙”包括不明文义误乙、不明训诂误乙、不明修辞误乙、据误本而乙、据他书误乙等。抄脱:抄写刻板时的无意脱漏,常见的有重文抄脱、义似抄脱、烦复抄脱、窜行抄脱等。

底本:指在校勘工作中用作文字基础的版本。记录异文或改正误字,都是在底本文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便于工作,也方便读者,多用错误较少的足本,通常选用某一版本系统的祖本,也可以是古本或后人的精校本。

参校本:指用来和底本对校的版本,可分为主要校本和参考校本。主要校本要与

底本全面比勘,逐字逐句仔细核对,通常选用有代表性的版本,如古本、底本之外其他版本系统地祖本、与底本同一版本系统但文字差异较大的版本、并非该系统祖本但与其祖本文字差异较大的版本。底本、主要校本之外的其他版本则作为参考校本,不必与底本一一对校,可在遇有疑难时备查核参考。

第三部分:

古籍版本学:我国古籍是指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出现的书籍。古籍版本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形式的古书版本(包括写本、刻本、活字本、套印本等),是一门研究古籍版本源流演变及其鉴定规律的学科。

书衣:即书皮,是古书外形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指包在古书最外面质地较厚的上下两层有色纸,起保护作用。

书名页:又名封面、封页、内封、封面大题,指书衣之后题写书名的一页。

扉页:又名护页、副页,指衬在书衣和书名页之间的空白页,常常有藏书家的题记、跋语。

递修本:古书版本的类别之一,指书版残缺,经过两次以上修补而重新印刷的本子。

写本: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一般在唐宋写本、名家写本、佛道写经卷等较狭小的概念上使用。

抄本:又名传抄本,指根据底本再行传写之本。使用范围较为宽泛。其中按底本字体行款覆纸摹写的称为影抄本。

石经:将经书刻成石碑即成石经,著名的有东汉“熹平石经”、三国魏“正始石经”、唐“开成石经”、五代后蜀“孟昶石经”、北宋“二体石经”。

宋代官刻本:官刻书主要有监本和公使库本。监本即国子监刻本,它主要供朝廷使用,也向社会发卖,内容以经书、史书、医书为多,一般质量较好。公使库本是宋代各路州军所设招待所性质的公使库刻印之书,质量也较好。

清代家刻:家刻即私家刻书,清代家刻的代表有周亮工、鲍廷博、黄丕烈、叶德辉等,且多喜刻丛书。

元代坊刻:坊刻即书商刻书。元代坊刻数量多,著名的有张存惠“晦明轩”、刘君佐“翠岩精舍”、余志安“勤有堂”、叶日增“广勤书堂”,它们大量地刊刻举

业之书、元曲杂剧等。

元代书院本:元代书院十分兴盛,著名的有梅溪书院、西湖书院、象山书院等,书院刻书一般数量大、速度快、质量上乘。

南北监本:明朝国子监分南京、北京二处,南北监本好篡改、校对粗疏,历来学者对其评价不高。

藩刻本:明代分封藩王,各地藩府刊刻了三百多种书,著名的有蜀藩、宁藩、晋藩等。藩刻本刻印俱佳,是明代官刻本中的精品。

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有根据牌记、刻工、讳字、原书序跋、后人题跋识语、藏书印记、著录、书名、卷数、目录、体例、衔命、尊称、谥号、书中所涉人物、年号、史实、地名、官名、官署名、校勘、综合考辨等十几种方法帮助鉴定版本。

第四部分:

《汉书·艺文志》:这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为《汉书》十志之一,属于史志书目。该书是班固根据刘向、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包括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汉书·艺文志》在《七略》的基础上,删兵书十家,增加刘向、扬雄、杜林三家著作。《汉书·艺文志》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隋书·经籍志》:这部书是由唐朝廷组织编撰的官修目录,也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隋志》以《隋大业正御书目》作为底本,借鉴了阮孝绪《七录》的分类体系,并利用隋代遗书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进行核对,删去重复,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既反映隋朝一代藏书,又记载六朝时代图书变动情况,并最终确立了四分法在目录学中的地位,也是现存最古的四分法目录学著作。

《郡斋读书志》:宋代晁公武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私家藏书书目。《郡斋读书志》分经、史、子、集四部,45类,其中经部十类、史部十三类、子部十八类、集部四类。《郡斋读书志》著录了不少已佚唐五代文献。其解题涉及许多文学史料,价值尤高,如目录学家陈振孙所言:“其所发明,有足观者。”《郡斋读书志》在编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袁本和衢本两大版本系统。

《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撰。这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陈振孙将自己对5万余卷藏书的研究心得,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形式进行整理,历20年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56卷。该书收录丰富,体例较完备,记载较全面,为后世所重视,在考证古籍存佚、辨识古籍真伪和校勘古籍异同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该书著录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超过南宋官修《中兴馆阁书目》所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其“解题”的参考使用价值,也较《中兴馆阁书目》为优。私人藏书目录在数量、质量方面同时超越官修目录,该书是其转折点。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为我国古代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全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总目》。全书200卷。著录图书3401种,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国重要的古籍,特别是元代以前的书籍更完备。《总目》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大类下又分小类,小类下又分子目。每大类与小类前面均有小序,子目后面有按语,简要说明此类著作的源流以及划分类、目的理由。本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解题书目。本书分为“著录”书和“存目”书两大部分,也是一个创例。

孙桂平于2014/4/16

语言学名词解释整理

Morphology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造规则 如colorful,由color和-ful两部分构成,由此概括出一条规则:名词词尾加上-ful可构成形容词 Morpheme, 语素,不能再简化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如boys,由boy和-s构成 Morph 语素的具体形态 Allomorph 语素变体 英文单词illogical,imbalance,irregular和inactive有着共同的语素in-。换句话说,im-,ir-是语素in-的变体。 Free morphemes 能单独出现,独立构词的语素称为自由语素。如work,boy Bound morphemes 不能独立出现,必须附着在其他语素后才能构词的语素。如distempered中,dis-和-ed是黏着语素,temper是自由语素 Bound roots 不能独立出现,只能被词缀附着后出现 如refer中的-fer,consist中的-sist Content morphemes 包含语义内容的语素(包含简单词和能改变词根意义的词缀),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如work Function morphemes 通过联系一个句子中的其他词提供语法功能的语素 如介词、连词、冠词 at,for,a,but Inflectional 曲折,生成同一语素的不同形式 -s,-‘s,-ing,-en,-er,-est,-s Derivational 派生,生成新词,通常可以改变词汇意义 Cat,caty Compounding合成 如Girlfriend Reduplication 重复 Abbreviation or shortening 简写 Blending 混合 Motor+hotel=motel Breakfast+lunch=brunch Alternation Man men Suppletion不规则 Go went Syntax句法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词汇学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1)

Compounding is a process of word formation by which two independent words are put together to make one word. The word formed in this way is called compound Blending is a process of word formation by which a word is created by combining parts of other words. Words formed in this way are called blends. From morphological viewpoint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blending: Acronymy is the process of forming new words by joining the initial letters of name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or special noun phrases and technical terms. Words formed in this way are called initialisms or acronyms, depending on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Initialisms are words formed by the initial letters of words and pronounced as lettersEEC: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Acronyms are words formed by the initial letters of words and pronounced as words:OPEC: Organis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 Countries According to Leonard Bloomfield’s point of view, a word is a minimum free form, that is to say, the smallest form that may appear in isolation. There are two types of linguistic forms: one is the bound form, the other is the free form. A bound form is one which cannot occur on its own as a separate word, e.g. the various affixes: de-, -tion, -ize, etc. A free form is one which can occur as a separate word. For example, the word lovely contains the free form love and the suffix –ly. The suffix –ly in the word lovely, of course, i s not a free for m, because it cannot stand by itself. So we call it a bound form. A word is a minimum free form The morpheme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smallest functioning unit in the composition of words. 1)Morphemes are commonly classified into two forms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 one is free form, and the other is bound form. 2)Free morphemes自由词素are morphemes which can occur as separate words. That is to say, a free morpheme can stand alone as a word. 3)Bound morphemes粘着词素are morphemes which cannot stand alone as words. They are mainly affixes. That is to say, a bound morpheme is one that must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orpheme, bound or free in a word. 4)2) Morpheme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5)lexical morphemes and grammatical morphemesLexical morphemes are morphemes u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words as in compound words Grammatical morphemes are morphemes used to express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word and its context, such as plurality or past tense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words according to morphology:Simple words,Compound words,Complex words Conversion Conversion is a main type of word-formation assigning the base to a different word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语言学名词解释汇总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①~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②从方法上分为历史…、比较…、历史比较…、描写…;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和普通…; ③19世纪初的历史比较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2、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3、小学:指我国古代传统的文学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虽然我国古代没有语文学,但一般认为…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4、训诂:是解释字义和研究它的演变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从词义方面来解释古书的文字。 5、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称为…。 *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称为…。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叫…。 6、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7、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 *言语:是说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8、语言层级性(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上层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或者作为符号的形式的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音义之间交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是约定俗成的。 *依存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9、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

文献学复习

文献学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文献学 填空题 1、“版本”之称,始于唐五代雕版印刷书之后,是相对于“写本”而言,所以前人论及版本学,多称始自宋人尤袤(读若“冒”,南北曰袤,东西曰广)的《遂初堂书目》。 2、《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突厥人“无文字,刻木为契。” 3、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唐代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的“石鼓文”,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4、最长的简是二尺四寸,用来书写经史、法律。木制的版牍多写公文或画地理图,故称国土为“版图”。又常有用版牍(长一尺)写书信,故有称书信为“尺牍”。 5、《汉书.赵飞燕传》说,赵飞燕用名叫“赫蹄”的小薄纸包药丸,其实这种纸也是缣帛。 6、宋代最为流行的装订方式是“蝴蝶装”(亦作“蝶装”)。 7、所谓建本,是就地域而言,指福建建阳县的麻沙、崇化两镇书坊所刻之书。 8、宋代刻书最精者是杭州刻本,即“浙本”。 9、元代地方官刻,由各路儒学和书院刻印,其中书院最优。 10、善本八字标准“精校精注、不缺不讹”。而版本鉴别八字经验则是“眼别真赝,心识古今”。 1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目录不明,终是乱读。”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12、宋人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人朱彝尊撰写《经义考》仿照马端临的目录体例;章学诚《史籍考》;谢《小学考》。 13、马端临的目录学体例——自序、总序、大序、小序。 14、古人写字都带着刀和笔,故有“刀笔”一词,《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后来“刀笔吏”贬称从事文字记录工作的小官。

文献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文献学 【名词解释】 1.《三体石经》 2.《穆天子传》 【老师笔记】“信史”,即可信的历史。《穆天子传》虽然影响很大,但传说的成分更多。因此,它不是信史。 【百度解释】记述周穆王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又名《周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神话典籍之一。。作者不详。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别名《盛姬录》。后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 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竹简长二尺四寸(古尺),每简四十字,用墨书写。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3.善本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无文字讹误,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善本的完整定义: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版本模糊,流传较多者不在内)。 (3)清代乾隆及乾隆年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行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抄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抄本。(8)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4.类书

完全版英语词汇学名词解释_共6页

第一章word 1.Word --- A word is a minimal free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has a given sound and meaning and syntactic funtion. 第三章formation 1 1. Morpheme --- A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functioning unit in the composition of words. 2. Allomorph --- Some morphemes are realized by more than one morph 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 in a word. Such alternative morphs are know as allomorphs. 3. Free morphemes (Free root) --- They are morphemes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other morphemes. 4. Bound Morphemes --- They are morphemes which cannot occur as separate words. 5. Bound root --- A bound root is that part of the word that carries the fundamental meaning just like a free root. Unlike a free root, it is a bound form and has to combine with other morphemes to make words. 6. Affixes --- Affixes are forms that are attached to words or word elements to modify meaning or function. 7. Inflectional affixes --- Affixes attaches to the end of words to indicate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s are known as inflectional morphemes. 8. Derivational affixes --- Derivational affixes are affixes added to other morphemes to create new words. 9. Prefixes --- Prefixes are affixes that come before the word. 10. Suffixes --- suffixes are affixes that come after the word. 11. Roo t --- A root is the basic form of a word which cannot be further analysed without total loss of identity. 12. Stem --- a stem can be defined as a form to which affixes of any kind can be added. 第四章formation 2 1. Affixation --- affixation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formation of words by adding word-forming or derivational affixes to stems. 2. Prefixation ---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adding prefixes to stems. Suffix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adding suffixes to stems. 3. Compounding(Compositon)--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joining two or more stems. 4. Conversion--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converting words of one class to another class. 5. Blending--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combined by parts of two words or a word plus a plus a part of another word. 6. Clipping- is the formation of new words by shortening a longer word by cutting a part off the original and using what remain instead.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一) 1、【语言学】语言学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语言学是抽象应用性学科,语言学为语文教学服务,语言学为国家语文政策服务,语言学促进现代化建设 2、【具体语言学】以某一种或一些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叫做具体语言学+具体语言学都是研究有关个别语言(或语系、语族)的特殊规律的。 3、【理论语言学】把具体语言研究的成果总结起来,找出语言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理论语言学(或普通语言学)。+它在具体语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般规律,再用来指导具体语言的研究,理论语言学提供语言学的基本概念、有关语言的一般理论、模式和研究方法,通常包括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描写的种种原则。它的内容应该适用于所有或多数语言。 4、【历时语言学】也叫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语音、语义或词汇、语法等从古到今的发展。 5、【共时语言学】也叫断代语言学,它研究某一时期的具体语言的结构状况。 6、【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是应用语言学成果于各种有关语言文字实际运用的学科。+它包括语言教学、机器翻译、人机对话、情报检索、人工智能、词典编纂、文学创作技巧、失语症治疗等有关语言文字运用的研究。 7、【各种类型的语言学】研究语法构造的叫语法学;研究词汇的叫做词汇学;研究语音的语音学;研究语义的叫语义学;研究如何加强语言表现力的是修辞学;研究文字的是文字学。

8、【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同其他社会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的根本目的是要研究人们使用着的活生生的语言是什么样子,随哪些因素而起变化,有什么规律,因此它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另一方面,还可以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在语言中的反映。 9、【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交的边缘学科,20世纪50年代既已建立。+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语言的习得,语言的发生,语言的理解,语言与思维、智力的关系等。心理语言学还对大脑结构、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探索,但目前有关的若干问题已成为又一门新的学科--神经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0、【数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是数学与语言学相交的边缘学科,是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及其运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数理语言学因研究的目的、对象等的差异又分为代数语言学和统计语言学。 (二) 11、【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以语音为表现形式,以语义为内容,是一个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受制于社会(具体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又服从于社会需要。语言的活动范围最为宽广,能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个方面的交际需要。语言具有基础性、广泛性、适应性、全民性、无阶级性。有声语言是划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是民主社会集体创造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本身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文化的其他领域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也因此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标志。 12、【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说的话)。在运用文字的情况下,言语是写作和写下来的话。+平常听到的一句句话都是言语,言语是社会本质和个人本质的结合。

北大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全编】

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试题 1.三通、九通 2.十驾斋养新录 3.考信录 4.考据、义理 5.别录、七略 6.影宋、覆宋 7.史记三家注8.释事忘义 9.不校校之10.审辞气 北大中文1989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七略 2.右文 3.四部 4.小令 5.錯簡 6.監本 7.平水韵8.四六文 9.四書五經10.一條鞭法 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试题 1.解老喻老(4分) 2.以意逆志(2分) 3.望文生訓(2分) 4.釋事忘義(3分) 5.不校校之(3分) 6.版式(3分) 7.讀若、讀曰、當為(6分)8.四部正訛(2分) 9.讖緯(3分)10.尚書古文疏證(2分) 北大中文1991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春秋外傳(2分) 2.以訓詁代本字(2分) 3.史注二體(4分) 4.疏不破注(3分) 5.二重證據法(3分) 6.互著,別裁(4分) 7.覆宋、影宋(4分)8.玄學(3分) 9.廣雅疏證(2分)10.七緯(3分) 北大中文199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錯簡 2.底本 3.租庸調 4.三家詩 5.黨錮之禍 6.九流十家 7.六朝8.四書 9.黃巾起義10.樂府古詩 北大中文1993古文献专业试题 伏生2、司马迁 刘歆4、梅颐(赜) 孔颖达6、朱熹 7、阮元8、张元济 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试题 1.春秋内外傳 2.周官(2分) 3.先鄭后鄭 4.底本之是非,立說之是非(4分)5.詩本義 6.玄學(3分) 7.剩文、奪文8.一聲之轉(3分) 9.疏不破注10.影宋本(3分) 北大中文1996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簡答下列著作的著者或編者,成書的朝代(10分) 楚辭章句 2.文選 經典釋文4.一切經音義 5.史通 6.通典 7.唐詩三百首8.古文觀止 9.讀書雜誌 簡明解釋下列詞語的内容要點,不作評論 1.律賦 2.八股文 3.十家九流4.三教九流 5.六藝 6.四書 7.郡國8.花甲 9.五行相生10安史之亂 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试题 1.离经释意 2.影宋覆宋 3.一声之转 4.石渠奏议 5.互训递训 6.桐城派 7.汲古阁8.五德终始 9.三豕涉河10.三体石经 写出著作的著者及其年代 周易正义 2.书集传 诗集传 4.诗三家义疏 春秋左传诂 6.尔雅义疏 7七经小传8. 潜夫论 9.酉阳杂俎10.杜诗详注 北大中文2002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祓禊 2.四库全书 3.次韵 4.三家分晋 5.郭店楚简 6.三舍法 7.庙号8.祠禄 9.安史之乱10.三省六部 写出下列人物的著作 王应麟王引之钱大昕刘向洪迈刘知几司马光王夫之阮元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试题 1.理校 2.大题小题 3.刊成不统 4.中秘书 5.疏不破注 6.始一终亥 7.轻唇音8.顾广圻 9.十驾斋养心录10.元典章校勘释例北大中文2003古文献专业基础试题 1.博士弟子 2.三统历 3.安史之乱 4.门阀士族 5.九流十家 6.四库全书 7.居延汉简8.三辅 9.五行10.类书

词汇学 名词解释(部分)

Types of meaning Types of lexical changes 1.Elevation:词义升格 Definition: words rise from humble beginnings to positions of importance Some words early in their history signify something quite low or humble, but change as time goes by to designate something agreeable or pleasant. For example: nice: ignorant---foolish---delightful, pleasant Marshal: a keeper of horses---a high ranking army officer So elevation refers that the meaning of word changes from the neutral/negative to positive. 2.Old English:It refers to the English starting from 450 to 1100 AD. The old English is made up of different sources of languages spoken then –that of Anglo-Saxons, that of Celts, and that of Jutes, with a lot of Latin elements used for common peopl e’s life. 3.Bound morpheme: It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grammar, a unit which cannot occur as separate words. They have no independent semantic meaning; instead, they have: Attached meaning E.g. un-kind, hope-ful Grammatical meaning E.g. cat-s, slow-ly, walk-ing, call-ed For an exact example, in the word “careful”, care is free morpheme, “-ful” is a bound morpheme. 4.Hyponymy: Hyponymy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semantic inclusion, or to s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lexical items and specific lexical items. That is to say, when X is a kind of Y, the lower term X is the“hyponym”, and the upper term Y is the “superordinate”. For example, “fiction”is the superordinate of “novel”, “novelette”and “short story”, which are the hyponyms of “fiction”. Knowing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hyponyms and their superordinates can help us achieve vividness, exactness, and concreteness in expression.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 导言 1.语言学: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其应用的现象,来解释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2.语文学: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3.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由于汉语书面语使用的文字——汉字的特点,中国传统语言研究抓住汉字,分析它的形体,探求它的古代读音和意义,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也就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 4.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5.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状况,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6.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时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7.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被人们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他提出语言是符号体系;符号由能指所指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是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内部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区分了“语言”和“言语”;“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他的学说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20世纪的各个语言学派。 8.布龙菲尔德: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它的主要贡献是将语言学从哲学理念建设成为一门科学。早期的著作是出版于1914年的《语言研究导论》,立足于心理学来阐释语言、刺激—反应论来解释语言的产生和理解的过程。1933年他的最有影响的著作《语言论》出版。这时,他已经从构造心理学转到行为心理学。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9.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著有《句法结构》。最出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来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了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成为“乔姆斯基革命”,对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成了巨大影响。 10.韩礼德:英国语言学家,功能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并吸收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的某些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语法功能论》等著作。他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看做“社会符号”,其包括功能系统、层次和语境等概念,在语法中认为系统中存在连锁系统和选择系统,在功能语法中他用功能的配置来解释语法结构,提出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20世纪70年代后,他将注意力转移到语言与社会学、符号学的关系上,对社会语言学进行研究。 11.赵元任:字宣仲,江苏常州人,生于天津。赵元任是“中国语言学之父”。他将科学运用于语言学研究的结果:用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说明语言问题;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成果记录和分析语音;把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方法引入语言学;引入科学的描述事物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序等等。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在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学者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现代化。 1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心在德国。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是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为语言学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有局限:他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 13.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是语言是符号系统,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给语言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与答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本校法 2.《玉海》 3.《十三经注疏》 4.《艺文类聚》 5.十通 6.监本 7.简牍 8.包背装 9.类书 10.辑佚 11.经厂本 12.蜀本 13.《通志》 14.别集 15.《古今图书集成》 二、问答题: 1.宋刻本书有何特点? 2.如何进行古书辨伪? 3.我国历史上采用过的文献载体有哪些? 4.蝴蝶装和包背装图书各有什么优缺点? 5.荀勖《中经新簿》与刘歆《七略》相比有何优劣之处? 6.如何鉴定活字印刷本书籍的版本? 7.版本有何作用? 8.辨伪通常采用哪些方法? 9.四部分类法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古典文献学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 2.宋王应麟编。此书专为参加科举考试而编,元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刊行,全书200卷,分为天文、律历、地理、帝学、圣文、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21门,门下再分类,共240多类。书中采辑丰富,自经、史、子、集至百家传记,宋代掌故多取材于实录、国史、日历等文献。编排也比较特殊,每类之下按隶属关系以事物或图书名称列若干小标目。每一类、目,先有“提要”简释类、目名称或概述事实梗概,然后才汇集有关资料。类目之间,时有“参见”。每遇异说,还略引古籍加以考证。有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浙江书局重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 3.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 4.唐欧阳询等奉敕编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官修类书。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成书。全书100卷。分为46部,包括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每部下又分各事物的细目,共计727个子目,约百万字。此书资料古稀,引用的古籍达1431种,现存者不到百分之十,且所援用者都为唐以前的古本。体例比较完善,事文兼备、先事后文,改变了以往类书偏重类事、不重采文,以及随意摘句、不录片断的缺点,对后代类书影响较大。该书用途较广,宋以后多用来校勘古籍、辑录佚文以及查找唐以前的文献资料和诗文典故,颇有学术价值。有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汪绍楹校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重印。 5.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 6.监本:指历代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五代后唐时,宰相冯道请命判国子监事田敏等校定《九经》,刻印出售,是为国子监刻书之始。五代监本经文、注文并重,保持了六期以来经注写本的旧式,宋代仍之。宋代国子监除主刻正经正史外,还校刻了一些重要医学典籍。明代南北两京都设国子监,因而又有南监本、北监本之分,其先后刻印的《廿一史》以其内容充实和装帧优美而著称于世。 7.简牍:古时,有以竹为简记事者,有以木为牍记事者,合称为简牍。早在汉代就发现过古代的简牍。近世以来,自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新疆塔里木河附近出土晋代木简以后,到1949年50年间,发现竹木简并见于报导的共有7次,共计出土竹木简牍一万多枚。建国后,先后在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

《词汇学》名词解释总汇

《词汇学》名词解释总汇 1.Conversion(转换)is a word-formation whereby a word of a certain word-class is shifted into a word of another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an affix. It is also called zero derivation. 2.Neologisms(新词用法)are newly coined words or words that are given new meaning to fit new situation because of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in human society. 3.Lexicology(词汇学)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concerned with the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of a given language. It deals with words, their origin, development, structure, formation, meaning and usage. 4.the elevation of meaning(词义的升格)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words rise from humble beginnings to positions of importance. 5.Acronyms(首字母拼音词)words formed from the initial letters of words and pronounced as words. They differ from initialisms in that they are pronounced as words rather than as sequences of letters. 6.Hyponymy(上下义关系)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semantic inclusion. It refers to the relationship which obtains between the genus (general lexical item)and the species(specific lexical items). 7.Analogy(类比)is a process by which words or phrases are created or re-form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atterns in the language. 8.Motivation(理据)deals wit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ame (word-symbol) and its sense (meaning). I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d structure and its meaning. 9.Metaphor(隐喻)is 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t is a simile without like or as. 10.Antonymy(反义关系)is concerned with semantic opposition. It can be defined as words which are opposite in meaning. 11.Suffix(后缀): an affix attached to the end of a base (root or stem) 12. synecdoche(提喻)means using a part for a whole, an individual for a class, a material for a thing, or vice versa, the whole for a part. 13. prefix(前缀): an affix attached to the beginning of a base (root or stem) 14. initialism(首字母连写词): a type of shortening, using the first letters of words to form a proper name, a technical term, or a phrase; it is pronounced letter by letter. 15.morpheme(词素):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linguistic unit of language, not dividable or analyzable into smaller forms. 16.the degradation of meaning(词义的降格): is the opposite of semantic elevation. It is a process whereby words of good origin fall into ill reputation or non-affective words come to be used in derogatory sense. 17.Derivational affixes (派生词缀)Affixes added to other morphemes to create new words. They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prefixes and suffixes。 18. back-formation(逆成法): is a process of word-formation by which a word is created by the deletion of a supposed suffix. It is also known as a reverse derivation. 19. derivation(派生): the process by which noninfectional affixes are added to roots to form words. 20. compounding(复合): the process of joining together two linguistic forms which can function independentl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