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背篇之第2篇----《鱼我所欲也》 安乡一中 龚德国
- 格式:pptx
- 大小:585.47 KB
- 文档页数:17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3辟:同“避”。
(4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9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11蹴(尔而与之:蹴,践踏。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注释
《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重在得之而已。
”广为传颂,成了对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启示和教诲。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名句的原文及注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涉大川,必有回舟,攀高山,必有下行。
吾欲得之,必忍九死,然后可得而已。
原文解释:
鱼我所欲也:意为我想吃什么鱼就可以去钓。
这句话用“鱼”来代表我们想要的东西,而我们是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去得到这些东西的。
熊掌亦我所欲也:意为我想吃什么熊掌就可以猎取。
这句话用“熊掌”来代表我们另一个想要的东西,即便这件事会更加困难危险,我们同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
涉大川,必有回舟:意为过了大江一定要回来。
做决策的时候必须考虑后果并且随时准备着改变。
攀高山,必有下行:意为爬上高山就要下来。
达成一个目标并不是终点,而是为了更好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吾欲得之,必忍九死:意为即便拼尽全力也要达成目标。
只要我们努力,用尽我们的力量,就有机会获得我们所追求的东西。
然后可得而已:这句话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够达成我们的目标。
总体而言,这个名句告诉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很强的毅力和决心,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不懈。
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而是在追求中成长和修炼自己,让自己更加坚强和完整。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共7篇,计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二、注释:(1) 选自《孟子告子下》。
(2) 发,起,指被任用。
(3) 举,被举用,被选拔。
筑,捣土用的杵。
(4) 士,狱官。
(5)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6)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7)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
其,代词,他的。
(8)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9) 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
(10)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为,所行。
(11)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2)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3) 曾,通“增”,增加。
所,助词, (14) 恒:常常。
(15) 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16) 困于心:内心困扰。
困,忧困。
于,介词,在。
(17) 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8)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9)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编者简介苦行师(龚德国),湖南省安乡一中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
毕业于益阳师专中文科,后获湖南师大自考本科文凭。
三十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28年(另两年在安乡县高考补习学校任干事),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工作24年。
现为安乡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和高三语文备课组长。
1998年被安乡县教育局破格聘为安乡县首届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享受教育局特殊津贴。
常德市中语会理事,常德市市级骨干教师,常德市市级名师工作坊坊主,市级优秀教研工作者。
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推荐人之一。
湖南省第三批骨干教师。
全国继续教育优秀学员,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获国家级“魅力名师奖”。
获奖和发表论文100多篇,参加或主编教辅资料近20本,主持或参与县、市、省或国家级课题研究十次。
在“百度文库”已上传文档近3000份(“百度文库”帐号为gdg0314)。
南方出版社特约编辑。
湖南时代文化有限公司特约撰稿人。
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研究员。
《语文报》《新课程报》《学习方法报》《育才报》《中学生学习报》等多家刊物的特约撰稿人。
湖南龙信通讯技术公司云课平台授课名师。
2016年6月受《百度文库》之邀成为当年高考语文点评的专家之一。
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押中高考作文题,被学生称为“押题王”。
《高考语文一本通》《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指导方略新编》等电子资料对学生的高考复习取得良好的成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苦行师的教育信念是:做一个有思想,有创见并付诸实践的语文人!新考纲高考语文考点逐个击破自查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请打×一、现代文阅读(一)社科类论文阅读(1-3题)1.这三道题我一般不会在开考时就做,有时是放在最后,等写完作文之后再做。
()2.做完这三道题我的平均用时不会超过15分钟。
()3.这一类的题目我通常是先快速阅读再做题,在做题的时候先凭感觉选出怀疑项,再对照原文进行验证。
实在确定不了错误的选项只好逐项对照原文进行排查。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
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人生选择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
二、重点字词1、欲:喜爱。
2、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
3、得兼:同时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超过,胜过。
7、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8、恶:厌恶。
9、患:祸患,灾难。
10、辟:通“避”,躲避。
11、如使:假如,假使。
12、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13、由是:通过这种方法。
14、是故:因此。
15、非独:不只,不仅。
16、丧:丧失。
17、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8、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9、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助词。
20、蹴:用脚踢。
2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2、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23、辩:通“辨”,辨别。
24、何加:有什么益处。
25、奉:侍奉。
2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27、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从前。
28、已:停止,放弃。
三、重点语句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鱼我所欲也》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理解拓展)《鱼我所欲也》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辟”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避也)②“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辨礼义⽽受之)③“得”通“德”,恩惠,这⾥是感激的意思。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⑤“乡”通“向”,从前。
(向为⾝死⽽不受)④“与”通“欤”,语⽓助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五、翻译1、⽣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
(关键词“甚、苟得”)⽣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苟且偷⽣的事。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关键词“恶、患、甚、避”)死亡本是我厌恶的,(可我)厌恶的东西还有⽐死亡更厉害的,所以(遇到)灾祸也不躲避呀。
3、⾮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关键词“是⼼、贤者、丧”)不仅仅有道德的⼈有这种精神,每个⼈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4、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关键词“万钟、则、辩、礼义、加”)有⼈对优厚的俸禄却不区别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
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5、此之谓失其本⼼。
(关键词“本⼼”)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的是什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取义”。
2、“鱼”和“熊掌”各⽐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喻“⽣”,“熊掌”⽐喻“义”。
以⽐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浅出。
3、作者是怎样正⾯阐述⾃⼰的观点的?⽣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所欲有甚于⽣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所欲有甚于⽣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5、从第⼀段看,作者为什么可以“舍⽣”并不去做“不义”之事?因为作者所喜爱的有⽐⽣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甚于死亡的。
所以他为了“义”可以“舍⽣”;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之事。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之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具有,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羹,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鱼我所欲也》朝代:先秦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译文及注释】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鱼我所欲也》孟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作品原文: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1)我所欲(2)也。
二者不可得兼(3),舍(4)鱼而取(5)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6)于(7)生者,故(8)不为苟得(9)也;死亦我所恶(10),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11)有所不辟(12)也。
如使(13)人之(14)所欲莫(15)甚于生,则(16)凡(17)可以得生(18)者何不用也(19)?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20)也?由是则生而(21)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2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23)贤者(24)有是(25)心(26)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27)耳。
一箪(28)食,一豆(29)羹,得之则(30)生,弗(31)得(32)则死。
呼尔(33)而与之(34),行道之人(35)弗受;蹴(36)尔而(37)与之,乞人不屑(38)也。
万钟(39)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40)焉!为宫室(41)之美,妻妾之奉(42),所识穷乏者(43)得我(44)与(45)?乡(46)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47)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48)乎?此之谓失其本心(49)。
字词注释:(1)亦:也。
(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引导语:下面帮大家整理了《鱼我所欲也》的部分知识点与专项阅读,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鱼我所欲也朝代:先秦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一、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县人。
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
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人民。
在人性的问题上,他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从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付权势。
在本文中他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二、重点字词:1、熊掌:熊的脚掌。
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鱼我所欲也》的原文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鱼我所欲也》的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的出处:选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鱼我所欲也》注释:(2)欲:喜爱。
(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4)舍:舍弃。
(5)取:选取。
(6)甚:胜于。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恶:厌恶。
(11)患:祸患,灾难。
(12)辟:通“避”,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