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修订版)(王福彦,赵宏林)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35 KB
- 文档页数:1
第五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一)流行病学的定义p94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特点:1、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
3、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
4、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流行病学的任务p94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影响或决定因素——健康风险评估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三)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p95二、常用指标(一)率与比p951.比例同一事物局部和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包含在分母之中公式:P=a/(a+b)2.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二)发病指标p951.发病率新病例用途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御措施的效果2.患病率新病例和旧病例用途:针对病程长的慢性病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依据患病率来合理地计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的需要研究疾病流行因素,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三)死亡指标p971.死亡率某人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2.病死率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3.生存率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患者)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的比例(四)相对危险度p981.相对危险度(RR)指暴露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o)之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意义:RR=1,表明暴露与疾病没有关系<1表明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1表明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是危险因子)2.比值比OR要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何倩赵艳芳吴骋贺佳来源:《大学教育》2013年第07期[摘要]为研究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选取中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的方式,比较思维导图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提高成绩。
[关键词]思维导图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7-0026-02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医学统计学也不例外。
但是教材一般按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按章节编写,这样便忽视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信息加以归纳和综合,辅助人们思考复杂问题和表征信息的工具。
它通过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
[1]这种可视化能够使使用者从一种全局和整体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本研究拟采用思维导图辅助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将主要的基本医学统计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帮助学生增加对医学统计学知识整体构架的把握,增强选择正确统计学方法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高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2010级学生20名为思维导图组,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在课程学习中期和末期对所学内容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复习,理清知识构架;将2009级2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所用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卫生统计学》,授课均为36学时(6学时/周)的理论课和3学时的复习答疑课,最后进行课程考试。
(二)调查工具本研究收集两组学生课程笔试成绩,并在学习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号、性别;2.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3.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4.思维导图组调查对于思维导图使用的相关情况。
医学统计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冉美岭康复0931班学号09260431201、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概率论的原理和方法于医学科研和实践,研究医学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
统计方法的两个特点:用数量反映质量,利用样本推断总体。
2、医学统计学的意义:为了预防疾病,研究病因,促进健康,必须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透过偶然现象来探其规律性,得出科学推断。
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4、样本: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
5、描述总体特征的有关指标称为参数: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率等。
6、反映样本特征的有关指标称为统计量:如样本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率等。
7、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样本越大则抽样误差越小,越和总体的情况相接近,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度越高,反之亦然。
8、随机化:是抽样研究和抽样分配时十分重要的原则。
具有代表性、随机性、独立性、可比性。
9、概率:是描述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度。
10、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①计量资料:是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②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没有度量衡单位。
③等级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
1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①统计设计②搜集资料③整理资料④分析资料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分为两个方面:集中趋势、离散趋势2、频数表:是一种统计表:即同时列出观察值的可能取值及其出现的频数。
3、频数表的编制步骤:①计算全距R=X max—X min②确定拟分组数(k)和组距(i),根据全距的大小和组段数来计算组距i= R K③划分组段:划分组段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大值。
各组段只包含下限值但不包含上限值,故在列组段时只列出下限值,不列出上限值,但最后一个组段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封口,即要同时列出下限值和上限值。
统计图定义与作用定义统计图是利用几何图形、符号、线条、颜色等视觉元素来表示统计数据的一种图形化表达方式。
作用使数据更直观、易于理解,便于比较和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和趋势。
用条形的长度表示数据的大小,适用于表示离散型数据。
条形图用折线的升降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适用于表示连续性数据。
折线图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适用于表示数据的构成情况。
饼图用点的分布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规律。
散点图常见类型及其特点适用场景与选择依据适用场景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描述数据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差异、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和趋势等。
选择依据根据数据类型、数据特点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类型。
例如,对于离散型数据,可以选择条形图或饼图;对于连续性数据,可以选择折线图或散点图。
同时,还需要考虑图形的直观性、易读性和美观性等因素。
直方图与条形图直方图用于展示连续变量的分布情况,横轴为变量分组,纵轴为频数或频率。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描述身高、体重等连续变量的分布。
条形图用于比较不同分类变量之间的差异,横轴为分类变量,纵轴为统计量(如均数、百分比等)。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比较不同组别(如性别、疾病类型等)之间的差异。
折线图与散点图折线图用于展示一个或多个变量随时间或其他连续变量的变化趋势,通过连接各数据点形成折线。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描述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等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连续变量之间的关系,每个点代表一个观测值,横轴和纵轴分别为两个变量。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探索两个指标(如身高与体重、血压与年龄等)之间的相关性。
箱线图与小提琴图箱线图用于展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中位数、四分位数、异常值等。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分布情况,如不同治疗方法下的疗效比较。
小提琴图结合了箱线图和核密度估计的优点,既能展示数据的分布形状,又能展示数据的概率密度。
在医学研究中,常用于更细致地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分布情况。
图文《医学统计学》PPT课件目录•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描述性统计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实验设计与分析•临床医学中的统计学应用01医学统计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特点以医学为背景,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揭示医学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医学统计学经历了从描述性统计到推断性统计,再到现代多元统计分析的发展历程。
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医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医学数据、临床医学数据、公共卫生数据等。
任务医学统计学的任务包括描述医学数据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分析影响医学现象的因素、预测医学现象的发展趋势等。
02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样本量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0302 01总体与样本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保证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相等。
非随机抽样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或方便性选择样本的方法,可能导致选择偏倚。
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研究中观察或测量的特征或属性。
数据类型根据变量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包括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定性数据包括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统计量与参数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量,如样本均数、样本标准差等。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量,如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等。
通常情况下参数是未知的,需要通过样本统计量进行估计。
03描述性统计方法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应用场景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密度,宽度则表示组距。
适用于连续变量,可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如偏态、峰态等。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有时为了完成一些小科研,或晋升职称,都必须撰写医学论文。
大多数人会碰到一个难题,医学论文的数据都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上大学时学过的《医学统计学》早已忘得差不多了,重新翻开统计学书本,花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还是看得不知所云。
《医学统计学傻瓜教程》有别于其他任何的统计学教程,其特点是略去一些高深难懂的统计学原理及计算公式,直奔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教程的学习时间约需要2~3小时,但你必须曾经学过《医学统计学》,不管学得好或学得差,或是否已忘记,只要有一点印象即可,同时还需要下载一个简明统计学处理软件《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因为作数据统计学处理时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烦琐的计算,则由预存在本软件内的计算公式来完成。
这是一个全“傻瓜化”的教程,由4个实例组成,只要认真看完这4个实例,将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对号入座,就足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
一、均数与标准差【例1】本组105 例,男55例,女50例;平均年龄:62.3±6.1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均数”与“标准差”的概念。
我实在不愿意多花时间阐述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但是由于“标准差”实在太重要了。
【例1】中的数据“62.3±6.1”,“62.3”就是年龄的均数,均数的概念大家都懂,那么后面的“6.1”是什么呢?它就是标准差。
有人可能会问,表达一组人的平均年龄,用均数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加一个标准差呢?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有两组人,第1组身高(cm):98、99、100、101、102;第2组身高(cm):80、90、100、110、120,这两组人虽然身高的均数都是100cm,但是,仔细观察,第1组的身高很接近,第2组的身高差别很大,故仅仅用一个平均数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用另一个指标来表达其参差不齐的程度,这就是标准差。
思维导图—医学统计学方法选择本文2232字〡20图〡预计阅读5分钟医学统计方法的选择应以研究问题为导向,从研究目的出发,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类型、变量类型与数据特征、样本量大小以及统计学方法适用条件。
统计学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只是帮助我们实现研究目的的工具,因此需要着重培养三个思维:研究设计思维、统计分析思维、流行病学思维,在应对研究问题和数据时能够意识到用何种方法去统计分析,并能够很好的处理和规避易错问题,求得可靠的研究结论,使得结论具备内部真实性与外部真实性。
本次笔记采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master,整理了医学统计学方法选择策略,在后期将会不断更新、完善,欢迎各位学友提出宝贵建议。
点击该链接思维导图—医学统计方法选择,即可下载《医学统计方法选择》思维导图PDF版。
01单变量定量资料对于单变量定量资料,首先要明确资料为单样本还是多样本(两个及以上组别);其次明确研究设计类型,成组、配对或者重复测量设计;接下来明确数据的分布特征,即是否为正态分布;多组样本,还需要关注方差齐性问题,统计思维导图如下所示:△单变量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对于单变量定量资料着重关注四点:分组≥2K、样本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如下表1.1 和表1.2 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两独立样本资料,后者为配对设计资料。
表1.1 的研究目的比较放疗、化疗治疗肺癌患者的血清 Sil-2R 水平差异,如果两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考虑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如果两组均为正态分布但方差不等则用t' 检验;如果呈现偏态分布则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或者Man-Whitney U 检验)表1.2 的研究目的比较放疗前后肺癌患者的血清 Sil-2R 水平变化,如果放疗前后血清 Sil-2R 水平的差值符合正态分布,则考虑用配对样本t 检验,偏态分布则考虑用Wilcoxon符合秩和检验。
表1.3 和表1.4 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完全随机设计,后者为随机区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