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实习指导(钟晓妮主编)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3.98 KB
- 文档页数:3
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作者:何倩赵艳芳吴骋贺佳来源:《大学教育》2013年第07期[摘要]为研究思维导图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选取中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的方式,比较思维导图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的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其学习的动力,提高成绩。
[关键词]思维导图本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7-0026-02世界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沟通的”,医学统计学也不例外。
但是教材一般按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按章节编写,这样便忽视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变得孤立、零碎。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信息加以归纳和综合,辅助人们思考复杂问题和表征信息的工具。
它通过呈现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顺序关系,实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
[1]这种可视化能够使使用者从一种全局和整体的视角思考问题,进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思维能力。
本研究拟采用思维导图辅助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将主要的基本医学统计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帮助学生增加对医学统计学知识整体构架的把握,增强选择正确统计学方法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高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2010级学生20名为思维导图组,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手段,在课程学习中期和末期对所学内容采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复习,理清知识构架;将2009级24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所用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六版《卫生统计学》,授课均为36学时(6学时/周)的理论课和3学时的复习答疑课,最后进行课程考试。
(二)调查工具本研究收集两组学生课程笔试成绩,并在学习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1.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号、性别;2.对医学统计学的认知;3.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4.思维导图组调查对于思维导图使用的相关情况。
医学统计学学习笔记第一章绪论冉美岭康复0931班学号09260431201、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概率论的原理和方法于医学科研和实践,研究医学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
统计方法的两个特点:用数量反映质量,利用样本推断总体。
2、医学统计学的意义:为了预防疾病,研究病因,促进健康,必须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透过偶然现象来探其规律性,得出科学推断。
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4、样本: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
5、描述总体特征的有关指标称为参数:如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率等。
6、反映样本特征的有关指标称为统计量:如样本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率等。
7、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样本越大则抽样误差越小,越和总体的情况相接近,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度越高,反之亦然。
8、随机化:是抽样研究和抽样分配时十分重要的原则。
具有代表性、随机性、独立性、可比性。
9、概率:是描述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度。
10、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①计量资料:是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
②计数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没有度量衡单位。
③等级资料:是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
1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①统计设计②搜集资料③整理资料④分析资料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分为两个方面:集中趋势、离散趋势2、频数表:是一种统计表:即同时列出观察值的可能取值及其出现的频数。
3、频数表的编制步骤:①计算全距R=X max—X min②确定拟分组数(k)和组距(i),根据全距的大小和组段数来计算组距i= R K③划分组段:划分组段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大值。
各组段只包含下限值但不包含上限值,故在列组段时只列出下限值,不列出上限值,但最后一个组段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封口,即要同时列出下限值和上限值。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钟晓妮课后题答案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单选题] *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正确答案)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2.统计学的主要作用是 : () [单选题] *A使分析更为简单B避免计算出现错误C改善数据质量D克服个体变异的影响E探测随机现象的规律(正确答案)3.关于随机抽样,以下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单选题]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正确答案)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单选题] *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正确答案)C等级资料D分类资料E有序分类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单选题] *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正确答案)E数值变量资料6.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参数是: () [单选题] *AαBβC µ(正确答案)DσEχ7.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是: () [单选题] *A统计设计、数据整理与核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正确答案)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C统计设计、收集资料、统计推断、分析资料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8.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 () [单选题] *A抽样误差B系统误差(正确答案)C随机误差D责任事故E以上都不对9.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 [单选题] *A对照的原则B随机原则C重复原则D交叉的原则(正确答案)E以上都不对10.对于配对设计的t检验,其检验假设H0是:() [单选题] *A两样本均数相同B两样本均数不同C两总体均数相同D两样本均数不同E配对数据的差值总体均数为0(正确答案)11.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 () [单选题] * A 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 中位数(正确答案)D 标准差E 变异系数12.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 [单选题]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正确答案)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13.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 : () [单选题] *A直条图B构成图C普通线图(正确答案)D直方图E统计地图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2、24以上(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 () [单选题] *A 5B 5.5C 6(正确答案)D l0E 1215.比较12岁男孩身高和体重的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 [单选题] * A全距B标准差C方差D变异系数(正确答案)E极差16.对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 () [单选题] *A变异系数B离均差平方和C极差D 四分位间距E标准差(正确答案)17.以下不属于统计表的基本组成的是:() [单选题] *A.标题B.标目C.线条D.时间(正确答案)E.数字18.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 () [单选题] *A在此范围“异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B 在此范围“正常”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正确答案)E 在人群中检测指标有5%的可能超出此范围19.20世纪50年代,发现某省部分地区的居民因长期饮用深井高碘水导致高碘性甲状腺肿,随机抽查得到该地区甲乙两村常住居民的高碘性甲状腺肿患病率,甲村为20.6%,乙村为25.3%,则甲乙两村该病的合计患病率为:() [单选题] *A两村患病率的几何平均数得29.11%B 两村患病率相加得45.9%C 两村患病率相乘得5.21%D 两村患病率的平均数得22.95%E 甲乙两村调查人群中患该病总人数除以调查总人数(正确答案)20.药物A对于治疗普通肺炎的有效率为67.0%,药物B治疗普通肺炎的有效率为65.7%,为了分析A药和B药对于普通肺炎的有效率是否不同,经过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算t值,最后查表得到的P=0.035,那么该研究中最后应该下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单选题] *A药物A与药物B治疗普通肺炎的有效率相同B 尚不能认为药物A与药物B治疗普通肺炎的有效率相同(正确答案)C 尚不能认为药物A与药物B治疗普通肺炎的有效率不同D 药物A治疗普通肺炎的有效率优于药物BE 无法下结论21.以下属于离散型变量指标的是:() [单选题] *A身高B 体重C 住院病人数D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正确答案)E 某地年降水量22.小概率事件是指:() [单选题] *A统计学上一般把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正确答案)B 统计学上一般把P≤0.5或P≤0. 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C 统计学上一般把P≤0.05或P>0.01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D 统计学上一般把P≤0.2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E 发生概率足够小的事件23.在绘制频数分布表的过程中,组限在每组中: () [单选题] *A只包含下限而不包含上限(正确答案)B 只包含上限而不包含下限C 既包含下限又包含上限D 可自行选择包含上限或下限E 上限和下限均不包含24.以下几幅图中属于正偏态分布的是: ( A ) [单选题]A(正确答案)BC DE25.描述抗体滴度集中趋势适宜用:() [单选题] *A算术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几何均数(正确答案)E 中位数26.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单选题] *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 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正确答案)C 抽样误差较大D 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 更适用于分布不明资料27.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单选题] *A百分位数法和估计值法B 百分位数法和正态分布法(正确答案)C 百分位数法和查表法D 正态分布法和查表法E 查表法和公式计算法28.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时,为消除其内部构成(如年龄、性别、工龄、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对率的影响,可以:()[单选题] *A排除对结果有不良影响的个体B 增大样本量C 采用标准化率(正确答案)D 更改相关数据E 通过统计软件消除影响29.统计学中为了区别个体观察值之间变异的标准差与反映样本均数之间变异的标准差,将后者称为均数的: () [单选题] *A标准值B 标准差C 标准化率D 标准误(正确答案)E 标准方差30.以下变量适合用单侧检验进行分析的是:() [单选题] * A血铅水平(正确答案)B 血压C 呼吸次数D 血红蛋白含量E 3岁男童正常身高3l.统计学中所谓的样本通常是指:() [单选题] *A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正确答案)B可测量的生物性样品C统计量D某一变量的测量值E数据中的一部分观测值32.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单选题] *A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各种类型的数据C动物和人的本质D疾病的预防与治疗E医学中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正确答案)33.关于随机抽样,以下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单选题]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正确答案)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34,下列观测结果属于有序数据的是:() [单选题] *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正确答案)E四种血型35.两样本均数比较,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 [单选题] *A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C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D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E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正确答案)36.不可完全消除的误差类型是:() [单选题] *A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正确答案)C 抽样误差D 人为误差E 机械误差37.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是:() [单选题] *A 50%(正确答案)B 95%C 97.5%D 99%E 不能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38.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1:20,1:4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 [单选题] *A算术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几何均数(正确答案)E 中位数39.描述两端无确定数值数据的平均水平适宜用:() [单选题] *A算术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几何均数E 中位数(正确答案)40.以下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 [单选题] *A脉搏B血型(正确答案)C肺活量D红细胞计数E血压41.减少抽样误差的有效途径是:() [单选题] *A避免系统误差B控制随机测量误差C增大样本含量(正确答案)D减少样本含量E以上都不对42.样本是总体的 : () [单选题] *A有价值的部分B有意义的部分C有代表性的部分(正确答案)D任意一部分E典型部分43.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单选题] * 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正确答案)E以上均不对44.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正确答案)D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E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45.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 [单选题]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正确答案)C中位数D全距E率46.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病人,但能延长病人寿命,那么则会发生的情况是 :() [单选题] *A 该病患病率增加(正确答案)B 该病发病率增加C 该病患病率下降D 该病发病率下降E 以上都不对47.计算标化死亡率的目的是:() [单选题] *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系统误差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的死亡率比较D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的死亡率比较E 消除不同人群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正确答案)48.统计推断的目的是: () [单选题] *A参数估计B假设检验C统计描述D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正确答案)E以上均不对49.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其无效假设是:() [单选题] * A.两个总体均数不同B.两个样本均数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相同(正确答案)D.两个样本均数相同E.以上均不对50.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单选题] *A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研究对象B 研究者、受试对象、效果C 受试对象、背景因素、实验效应D 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受试对象(正确答案)E 干扰因素、实验场所、处理因素。
图文《医学统计学》PPT课件目录•医学统计学概述•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描述性统计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实验设计与分析•临床医学中的统计学应用01医学统计学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特点以医学为背景,以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方法揭示医学现象的数量特征和规律。
发展历程及现状发展历程医学统计学经历了从描述性统计到推断性统计,再到现代多元统计分析的发展历程。
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医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医学数据、临床医学数据、公共卫生数据等。
任务医学统计学的任务包括描述医学数据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分析影响医学现象的因素、预测医学现象的发展趋势等。
02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样本量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0302 01总体与样本研究对象的全体个体所构成的集合。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法,保证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相等。
非随机抽样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或方便性选择样本的方法,可能导致选择偏倚。
变量与数据类型变量研究中观察或测量的特征或属性。
数据类型根据变量的性质可分为定量数据和定性数据。
定量数据包括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定性数据包括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统计量与参数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量,如样本均数、样本标准差等。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量,如总体均数、总体标准差等。
通常情况下参数是未知的,需要通过样本统计量进行估计。
03描述性统计方法频数分布表直方图应用场景频数分布表与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密度,宽度则表示组距。
适用于连续变量,可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如偏态、峰态等。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有时为了完成一些小科研,或晋升职称,都必须撰写医学论文。
大多数人会碰到一个难题,医学论文的数据都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上大学时学过的《医学统计学》早已忘得差不多了,重新翻开统计学书本,花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还是看得不知所云。
《医学统计学傻瓜教程》有别于其他任何的统计学教程,其特点是略去一些高深难懂的统计学原理及计算公式,直奔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教程的学习时间约需要2~3小时,但你必须曾经学过《医学统计学》,不管学得好或学得差,或是否已忘记,只要有一点印象即可,同时还需要下载一个简明统计学处理软件《临床医师统计学助手V3.0》,因为作数据统计学处理时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烦琐的计算,则由预存在本软件内的计算公式来完成。
这是一个全“傻瓜化”的教程,由4个实例组成,只要认真看完这4个实例,将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对号入座,就足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
一、均数与标准差【例1】本组105 例,男55例,女50例;平均年龄:62.3±6.1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均数”与“标准差”的概念。
我实在不愿意多花时间阐述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但是由于“标准差”实在太重要了。
【例1】中的数据“62.3±6.1”,“62.3”就是年龄的均数,均数的概念大家都懂,那么后面的“6.1”是什么呢?它就是标准差。
有人可能会问,表达一组人的平均年龄,用均数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加一个标准差呢?先看下面的一个例子:有两组人,第1组身高(cm):98、99、100、101、102;第2组身高(cm):80、90、100、110、120,这两组人虽然身高的均数都是100cm,但是,仔细观察,第1组的身高很接近,第2组的身高差别很大,故仅仅用一个平均数表达一组数据的特征是不完整的,还需要用另一个指标来表达其参差不齐的程度,这就是标准差。
思维导图—医学统计学方法选择本文2232字〡20图〡预计阅读5分钟医学统计方法的选择应以研究问题为导向,从研究目的出发,综合考虑研究设计类型、变量类型与数据特征、样本量大小以及统计学方法适用条件。
统计学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只是帮助我们实现研究目的的工具,因此需要着重培养三个思维:研究设计思维、统计分析思维、流行病学思维,在应对研究问题和数据时能够意识到用何种方法去统计分析,并能够很好的处理和规避易错问题,求得可靠的研究结论,使得结论具备内部真实性与外部真实性。
本次笔记采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master,整理了医学统计学方法选择策略,在后期将会不断更新、完善,欢迎各位学友提出宝贵建议。
点击该链接思维导图—医学统计方法选择,即可下载《医学统计方法选择》思维导图PDF版。
01单变量定量资料对于单变量定量资料,首先要明确资料为单样本还是多样本(两个及以上组别);其次明确研究设计类型,成组、配对或者重复测量设计;接下来明确数据的分布特征,即是否为正态分布;多组样本,还需要关注方差齐性问题,统计思维导图如下所示:△单变量定量资料的统计分析对于单变量定量资料着重关注四点:分组≥2K、样本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
如下表1.1 和表1.2 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两独立样本资料,后者为配对设计资料。
表1.1 的研究目的比较放疗、化疗治疗肺癌患者的血清 Sil-2R 水平差异,如果两组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考虑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如果两组均为正态分布但方差不等则用t' 检验;如果呈现偏态分布则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或者Man-Whitney U 检验)表1.2 的研究目的比较放疗前后肺癌患者的血清 Sil-2R 水平变化,如果放疗前后血清 Sil-2R 水平的差值符合正态分布,则考虑用配对样本t 检验,偏态分布则考虑用Wilcoxon符合秩和检验。
表1.3 和表1.4 的区别在于:前者为完全随机设计,后者为随机区组设计。
实习指导实习一统计表与统计图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一)统计表与统计图一、目的要求:掌握统计表的结构与制表的基本要求,掌握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及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熟悉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用途,了解统计表和种类。
二、时间安排:1学时三、内容:1.选择填空题:A.散点图 B.条图 C.百分条图或圆图 D.线图 E.直方图(1)描述某地1975-1980年肝炎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宜绘制。
(2)分析胎儿不同出生体重(kg)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应绘制。
(3)比较甲、乙、丙三地某两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应绘制。
(4)某地调查的863例恶性肿瘤死亡者,分别由省、市、县、乡医院最后确认,说明各级医院确认比例,应绘制。
(5)描述某地某年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
2.某县防疫站1972年开始在城关建立“预防接种卡”,使计划免疫得到加强。
为说明效果,1975年5月观察了482人的锡克氏试验反应。
其中:幼儿园101人,阳性21人,阳性率20.8%;小学生145人,阳性22人,阳性率15.2%,中学生236人,阳性15人,阳性率为6。
4%,相比起来,1974年为;幼儿园儿童144人,阳性15人,阳性率10.4%,小学生1417人,阳性323人,阳性率为22.8%;中学生为359人,阳性率为11.5%;试用适当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上述结果。
3.某年某公社生产大队的新病例数统计结果如下,用图表示各生产大队的新发病比例。
表1-1 某年某公社各生产大队新病例统计例数百分比(%)第一生产队320 33.0第二生产队234 24.2第三生产队415 42.8合计969 100.04.下表是某地1968-1974年男妇结核病死亡率变动情况,试绘制成统计图表1-2 某年1968-1974年男女结核病率(1/10万)年份男性女性1968 50.19 37.541969 42.97 25.001970 45.37 27.881971 44.42 25.101972 35.59 24.081973 38.31 24.101974 25.29 16.005.根据表3资料绘制适当的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