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10.90 KB
- 文档页数:3
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 人。
事故经过:2004 年11 月29 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 000 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 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
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
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1)要将HSE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2)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深入了解硫化氢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掌握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Happiness is a kind of perfume that cannot be poured on others, but oneself does not touch some.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乌鲁木齐石化公司“5.11”硫化氢中毒事故2007年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5人中毒,其中2人在中毒后从高处坠落。
一、事故经过5月11日,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停工检修。
14:50,停反应系统新氢压缩机,切断新氢进装置新氢罐边界阀,准备在阀后加装盲板(该阀位于管廊上,距地面4.3米)。
15:30,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30,新氢罐压力上升,再次对新氢罐进行泄压。
18:50,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带领四名施工人员来到现场,检修施工作业班长和车间一名岗位人员在地面监护。
19:15,作业人员在松开全部八颗螺栓后拆下上部两颗螺栓,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其他作业人员立即进行施救。
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
两名监护人员立刻前往车间呼救,车间一名工艺技术员和两名操作工立刻赶到现场施救,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
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送往乌鲁木齐石化职工医院抢救。
二、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当拆开新氢罐边界阀法兰和大气相通后,与低压瓦斯放空分液罐相连的新氢罐底部排液阀门没有关严或阀门内漏,造成高含硫化氢的低压瓦斯进入新氢罐,从断开的法兰处排出,造成作业人员和施救人员中毒。
2、间接原因:在出现新氢罐压力升高的异常情况后,没有按生产受控程序进行检查确认,就盲目安排作业;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危害辨识不够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施救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应急救援,造成次生人员伤害和事故后果扩大。
齐鲁石化硫化氢中毒事件反思齐鲁石化公司从今年3月份起,开始加工来自胜利油田的高硫高酸原油,日加工量达到1万吨以上。
胜利孤岛高硫高酸原油是世界上最差的原油品种之一,高酸、高硫造成设备腐蚀加剧,炼油流程中硫化氢含量大幅增加,防止有毒气体泄漏、中毒事故使安全生产难度大大增加。
为此,齐鲁石化在不断优化炼油生产的过程中,重点对硫化氢进行安全监控,确保万无一失。
加强防范,提高应对硫化氢中毒事故能力。
齐鲁石化针对加工高硫高酸原油的情况,修订完善了《加工高硫高酸原油安全管理规定》和《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规定》,绘制出硫化氢浓度现场分布图,加大了对含硫污水、气体以及易腐蚀设备的监控频率。
为确保现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齐鲁炼油厂增加了现场置放硫化氢报警仪器装备数量,目前有固定式硫化氢报警器109台,便携式硫化氢报警器和复合式气体报警器36台,要求工艺操作和设备维护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必须佩带便携式硫化氢报警器,并做到至少两人同行。
同时在职工中进行全方位的硫化氢中毒教育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组织职工认真进行演练,增强了安全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加大科技攻关和设备管理力度,从源头上制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
一是在600万吨高硫高酸原油技术改造初步设计中,提出了硫化氢在工艺处理、环境保护、安全检测、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其中富含硫化氢的溶剂集中再生方案已经通过论证,即将分步组织实施。
二是加强工艺防腐和设备防腐的技术管理力度,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厂的防腐工作会议,及时总结防腐工作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措施。
同时加大了防腐监测力度,组织开展了有计划的腐蚀研究、测厚检查工作,基本完成了所有硫化氢管线的检测工作。
三是搞好设备完整性安全研究,实施预知检测,科学检修。
齐鲁炼油厂与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共同开展了“加氢裂化装置设备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设备项划分、物流分析、腐蚀机理分析和初步的计算工作。
案例三:硫化氢中毒事故(山东京博石化公司)
l.发生时间:2008. 05. 10
2.事故经过:2008年5月10日12: 00左右,除焦班两名员工在除焦工作结束后即进行上顶盖操作。
这时,突然被焦炭塔内挥发出的硫化氢熏倒而中毒,一人中毒程度较重,另一个中毒程度较轻的员工用对讲机呼救及连滚带爬至一楼,车间人员赶到后立即组织人员施救,送两名员工去医院救治。
3.事故原因:(1)焦炭塔在老塔工艺处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程,吹汽、冷焦时间不够,冷焦温度不够,导致塔内残存硫化氢浓度较高。
(2)操作工在上顶盖前没有用硫化氢检测仪检测焦炭塔周围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没有配备防护器材。
4.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保证吹汽、冷焦时间和温度。
(2)设备作业前后,检测周围现场的硫化氢含量。
(3)现场操作间配备防护器材。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案例11991年11月17日,茂名石化公司炼油厂脱制硫车间气柜大班火炬岗位操作员接班后独自去现场,并进行二催化至火炬气液分离罐容-4脱水检查。
因未配戴防毒面具(岗位上备有MP4型防硫化氢的滤药罐的防毒面具)被硫化氢脱水排出的瓦斯中含硫化氢浓度高达1400-2000mg/m3薰倒在距脱水点1.5m处,前来寻找的另一名职工发现后立即进行现场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岗位操作员去火炬气液分高罐容-4脱水检查,知道是从事有毒物质作业却不佩戴防毒面具,有章不循违章行为。
2.容-4底脱水管线工艺设计不合理,排水阀后的1.5m管线上就有三个弯头常因杂物堵塞拆、装十分频繁,甚至拆开后未及时恢复而长时间就地排放,留下事故隐患。
案例2:1985年12月9日,某炼油厂催化装臵工艺三班,发生一起在污油池内瓦斯中毒死亡2人的事故。
该装臵为了回收下水道中污油,有一个3×2×2m的污油回收池。
当日19:50,三班班长在操作室安排分馏岗位副操作去回收污油,并详细交待了回收污油时所用的管线和流程。
当时分馏主操作员也在场,便让其徒弟(一外厂代培训人员)去检查一下。
不久,他未和操作室内任何人打招呼,也拿了手电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班长发现主操作师徒二人未回来,便出去查找。
发现二人均倒在污油池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和应汲取的教训:1.这次事故的发生,系代培训人员缺乏安全操作经验,不懂污油池瓦斯的危险性,加上师傅发现后,又缺乏抢救常识所致。
2.污油池瓦斯释放处必须悬挂防中毒安全警示标志,安装硫化氢检测报警仪,操作人员到该区域工作应佩带好防毒面具。
案例3:1985年4月14日,茂名石油工业公司炼油厂脱制硫车间瓦斯班一名管线工在酸性气管线脱水时,因未戴防毒面具,硫化氢中毒身亡。
当日,两名瓦斯管线工接厂调度电话通知,给酸性气管线脱水。
在操作时,两人均没按规定戴防毒面具,也没有互相监护,而是分开操作。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近日某石化公司承包商在清洗作业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中毒。
因此,相关单位及企业要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和作业过程,严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
事故通报2017年11月18日,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再生单元塔系统贫富胺液(甲基二乙醇胺)换热器进行清垢作业时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中毒死亡,6人中毒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承包商清洗人员在清洗换热器管束时,未按照清洗方案中确定的程序和清洗剂进行清洗,违规使用磷酸作为清洗剂。
在清洗过程中,工人直接将磷酸等化学物质倒在换热器的管束上,与换热器壳程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
由于未按方案要求配齐防护用品和准备应急物资,导致在临时操作平台上作业的3人中毒倒入清洗罐,6人中毒受伤。
2012年以来因硫化氢中毒导致的较大事故2012年2月16日,甘肃白银乐富化工2012年2月16日,反应釜内加热三混甲酚和五硫化二磷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从反应釜轴头泄漏,引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工人在进入脱色清液罐清理活性炭作业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气分装置局部施工检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在泵作业井中从事甲硫醇钠管道堵塞维修作业,发生硫化氢、甲硫醇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工人进入好氧池检查空气管道和喷头故障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二硫化碳二车间进行冷却池内冷凝管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随后因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
The way to find happiness in life is to understand that you are given life for dedication.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独山子石化公司“2012.6.29”中毒事故2012年6月29日12时40分左右,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瓦斯回收装置进行20000m3气柜检修准备,在建立水封作业过程中发生2人硫化氢中毒。
一、事故经过2012年6月28日,硫磺回收车间检查发现20000m3气柜活塞(浮盘)顶部密封油油槽漏油,决定进行置换处理。
执行落床单项作业操作卡,18时50分氮气置换完毕。
29日上午装置负责人白某安排当班班长张某和操作工牛某对进出口U型管线(DN500)进行建立水封操作,隔绝进出管线与气柜之间的连通。
12时40分左右,牛某进入水封室内关闭入口管线水封溢流阀(DN20)后,准备上平台时晕倒在斜梯上。
正在现场的白某和叶某等人立即去拿空气呼吸器,返回水封室后,发现张某也倒在水封室底部。
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先后将2人救出,送往医院抢救。
经抢救,2人均无生命危险。
二、事故原因1.水封系统设计存在缺陷。
由于水封室内U型管线(DN500)上部所设溢流U型水封管线(DN20)无补水措施,因此在溢流U 型管线无水封情况下进行注水操作,造成入口管线(DN500)内残存的有毒气体窜出,且直排室内(见图1)。
图1 水封室内U型管线2.作业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在没有重新确认水封室内作业环境且未佩戴便携式报警器就进入操作。
同时水封室固定式可燃气、硫化氢报警器在主控室报警后,装置人员未及时将报警信息通知现场作业人员。
3.危害辨识不全,置换方案有缺陷。
用氮气置换系统时,车间未识别出水封室前入口管线前端(65m)为置换的盲端死角。
三、防范措施1.将事故传达到全体员工,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开展能量隔离和作业许可专项检查。
重点是涉及硫化氢、氮气等有毒有害气体部位检修准备、吹扫放空操作,认真开展现场作业风险识别评价,制定针对性控制措施,并现场逐一检查落实。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相关推荐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2004 年11 月29 日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 人。
事故经过:2004 年11 月29 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第一文库网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 000 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 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
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
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1)要将HSE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进行。
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5·16”硫化氢中毒较大事故调查报告2015年5月16日6时27分许,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在对二车间南炉组3#冷却池内9#冷凝管进行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8万元。
事故发生后,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等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抢救受伤人员,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国家安监总局当日派员赶赴现场,省委常委、副省长付建华带领省有关部门领导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援。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对晋城阳城县瑞兴化工公司“5·16”事故查处挂牌督办的函》(安委督〔2015〕51号),对该起事故的调查处理实行挂牌督办,并要求提级调查。
2015年5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由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和晋城市人民政府,并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组成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技术检测和专家分析论证,查明了事故经过、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处理、处罚建议及防范措施建议。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一)企业概况。
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蟒河镇南窑村与石臼村交界处,成立于2006年5月,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注册资金380万元,占地31.5亩,现有职工157人,2014年营业收入3876万元。
公司设置有生产科、安环科、供销科、财务综合科等4个职能科室。
企业法定代表人、总经理马崔容,分管生产技术副总经理张家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宋青松。
该公司建有2个生产车间,共有47组反应炉及配套生产设施,年产二硫化碳1.2万吨,由7位股东投资建设。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2004年11月29日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人。
事故经过:
2004年11月29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
××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
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
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
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
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
1)要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
保作业安全进行。
2)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深入了解硫化氢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掌握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3)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等处于完好状态,充分认识阀门内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