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模块一 职业理念课件 (2)
- 格式:ppt
- 大小:415.00 KB
- 文档页数:47
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小幼通用)模块一教师职业理念(1-3章)题型:单项选择题29题共58分材料分析题3题共42分作文1题50分合计150分作答时间120分钟模块:职业理念:单选4道8分材料题1题14分法律法规:单选8道16分8料题1题14分教师职业道德:单选4道文化素养:单选9道18分基本能力:单选4道8分材料题1题14分写作50分第一章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提出(单选)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家文件正式提出。
1999年,《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推行实施素质教育。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写进法律,成为国家意志什么是素质教育?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单选、材料题)★★★★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有适龄儿童,不论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学习成绩等差异)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是指均衡发展,不是平均)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发挥兴趣、特长;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一专多能)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想象力,开放性问题,实践课程)记忆口诀:全体面窗格三、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观----发展性评价(单选)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德智体美劳)3.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量、定性)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家长、老师、管理者)5.更注重评价过程。
形成性和终结性有机的结合记忆口诀:许三多过目不忘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补充)1.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2.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有针对性)3.不平衡性:速度快慢不同(抓关键期)4.互补性:生生互补;生心互补(扬长避短)5.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群体差异(因材施教)二、学生观/儿童观的内涵(单选、材料题)★★★★★1.学生/儿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学生/儿童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面向现在】(因材施教)3.学生/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面向未来】(要相信学生,多期望、鼓励学生)4.学生/儿童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记忆口诀:王官人差钱(万人差钱)第三章:教师观一、教师专业发展(单选)(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内涵: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不断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
小学教资考试科目: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以下是具体考试要求:《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师职业理念一、充分理解教师职业理念的含义教师职业理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和从业行为的看法和态度,它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理念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信念,它指导着教师的工作,使教师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1、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主发展。
2、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平等公正: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公正评价他们的表现和进步,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4、敬业爱岗: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负责地履行职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
5、创新实践:教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积极践行教师职业理念1、学生需求:教师应该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主发展。
2、注重情感交流: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真诚、耐心的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能力。
5、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职业理念是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对教育、学生以及教育目标的基本信念,它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下是对教师资格证教师职业理念的一些主要内容: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教育、如何设计教育、如何实施教育。
现代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为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社会进步而服务的。
《综合素质》(小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