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地理填图集一、填写特殊的经线与纬线的度数二、填写省级行政区简称认读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记忆轮廓)三、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四、填写五类地形名称五、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六、填出图中37条河流的名称1 23 4567 8 9 11121314 15161718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29303132 333435 3637(一)填写河流名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二)填写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名称A ;B ;C ;D ;E ;F ;G ;H ;I ;J ;K :L________________。
(三)填写湖泊名称甲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 (四) 在图中填注“”符号所在的城市名称铁矿产地(及所在的省区名称):1 ;2 ;3 ;4 _ ;5 ;6 ;7 :14__________________。
有色金属矿产地(及所在的省区名称):铜矿产地:8 ;9 ;铅锌矿产地:10 ;11 ;钨矿产地12 ;镍矿产地13 ;稀土产地14 ;汞矿产地15 ;锑矿产地16 ;金矿产地17 ;锡矿产地18 ;铝矿产地19 ;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的煤田的名称十、填绘以下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级阶梯分界、400mm等降水量线、800mm等降水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并制作图例。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复习纲要——Hu Shuo中国地理知识纲要(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一中国地理概况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
省区之最。
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
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
省区之最。
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
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我国主要河流: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北冰洋流域,内流河。
我国四个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比较:东北、华北、西北、南方。
河流补给方式:补给方式、典型地区、特点。
长江:概况、影响(水能资源丰富、航运、多洪涝灾害)。
黄河:概况、影响(各河段特征、凌汛-形成条件;发生季节;黄河发生河段;解决方法)。
水文特征答题思路:流量(主要看降水及其补给方式),流速(流经区域河流落差),汛期(季节及时间长短),含沙量(流域植被覆盖率),结冰期(有无,越往北又越长),河流补给方式。
三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1-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分布特征(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土地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措施(空-跨流域调水,时-修建水库)。
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长江黄河珠江上游。
水能资源丰富与否:一看地势落差,二看流量。
能源和矿产资源:分类(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铁、有色金属)、分布特点。
能源问题:三大问题已经解决措施(开发新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
2-农业
农业分类及其分布:种植业、林业(西南、东北、东南)、渔业(长江中下游及东部沿海)、畜牧业(西部草场、四大牧区)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糖类作物、油料作物、水果——生长习性以及分布地区。
农业区发展条件:东北、华北、南方、西北、青藏——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分布区、有利和不利条件、改造措施。
3-工业
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工业(煤炭、油气、电力(水电火电核电等));钢铁工业;纺织工业——分布地区、工业区位条件(市场、原料、交通等)。
三大工业带:主要城市及产业类型。
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津京唐、沪宁杭、珠三角——地位、主要工业城市、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优势劣势条件、发展方向。
高新技术产业:类型、分布特点、分布区位条件(交通、科技、环境、信息)、区域发展方向。
4-交通
交通运输方式以及选择: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量、运费、速度、灵活性。
主要铁路线路:五横七纵——端点、途径区域、重要铁路枢纽。
主要水路线路:内河航运(三江两河),近海航线,远洋航线,主要港口。
交通线路建设选择:自然因素(地形、水文、气候、地质),社会经济因素(国防、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串联),技术支持。
四中国分区地理
1-常见地理分区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四大地理分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
三大经济地带:东部(12)、中部(9)、西部(10)。
2-地理分界线
三大自然区:3000M等高线、400mm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地形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二级)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三级)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内外流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干湿区:湿润-800mm等降水量线-半湿润-400mm等降水量线-半干旱-200mm等降水量线-干旱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
3-北方地区(东北、华北、黄土高原)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103E-120E-135E,33N-40N-53N),涵盖省区。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地质灾害、地势特点);气候(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气象灾害);河流及水文特征;植被;土壤(黑土、黄土、棕壤);
人文特征: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东北林业资源,水资源缺乏),农业(主要农业区、农业作物,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工业基地,工业类型,工业发展条件)。
热点地区:
1-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原因,振兴措施。
2-三江平原湿地保护:湿地成因、湿地破坏原因、湿地保护措施。
3-松辽平原西部土地沙化:原因、措施。
4-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区位条件、建设措施、问题及解决措施、环保措施。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见必修三第二章2节。
6-京津冀地区雾霾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
7-华北中低产田:治理措施(恢复土壤肥力,采用更合理先进的灌溉方式)。
4-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四川盆地、华南地区)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100E-122E,20N-33N),涵盖省区。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地质灾害、地势特点);气候(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
气象灾害);河流及水文特征;植被;土壤(红壤、砖红壤、紫色土四川盆地、水稻土);
人文特征: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丰富的有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林业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相桂黔),农业(主要农业区、农业作物,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工业基地,工业类型,工业发展条件)。
热点地区:
1-长三角:概况、经济发展优势条件、面临的挑战。
2-珠三角:概况、农业(基塘农业优点),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发展方向。
3-港澳地区:概况,香港-国际贸易、航运、金融、信息中心,澳门-旅游博彩业。
4-台湾省:位置和范围(120E-122E,22N-25N),自然特征,资源,经济类型,工业部门。
5-西北地区(内蒙古、新、陇、宁)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80E-120E,40N-50N)。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地质灾害、陆地最低点);气候(气候类型、温度带、干湿区、气象灾害);河流及水文特征;植被(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戈壁);土壤(黄土,荒漠)。
人文特征:资源(油气资源、稀土、风能资源),农业(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分布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工业基地,工业类型,工业发展条件)。
土地荒漠化:成因:气候干旱少雨,砂质土壤、土质疏松,风力大且集中,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樵采等)。
治理措施: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生态防护体系(如草方格固沙、人工植树造林、构建防护林),控制人口增长。
6-青藏地区(青海、西藏、川西)
位置范围:四至,经纬度(80E-105E,30N-40N)
自然特征:地形(地形区、山脉、多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气候(高寒,高原山地气候,半湿润区半干旱区);河流及水文特征(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植被(高山草甸为主,自东南向西北为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荒漠);土壤(高寒漠土、山地草甸土,多冻土)。
人文特征:资源(油气资源、钾盐资源、太阳能资源),农业(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分布地区、主要粮牧业品种、农业发展条件),工业(分布:河谷海拔较低处及交通干线两侧,工业类型:油气工业、钾盐化工、毛纺织工业)。
三江源地区:位置和范围,特征(雪山和冰川广布、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湖泊沼泽作用(为河流提供水源、削减洪峰、保持流量稳定),三江源破坏原因(气候变暖湖泊湿地萎缩、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保护措施: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设立自然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