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菌血症区别(建议收藏)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广州医科大从化分院,09检验,蓝宇风扬)(一)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因: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
临床表现: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
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二)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病因:1、全身网状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循环直接入;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临床表现:表现急起畏寒、寒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三)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病因:感染的口腔组织的外科手术或常规的牙科操作,感染的下尿路插管,脓肿切开和引流和内置器的细菌生长,特别是静脉注射和心内导管,导尿管和造口术内置器及导管均可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各种不同致病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又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原发病灶常系皮肤疖痈或伤口感染,少数系机体抵抗力很差的医院内感染者,其血中病菌多来自呼吸道,临床起病急,其皮疹呈瘀点,荨麻疹,脓疱疹及猩红热样皮疹等多种形态,眼结膜上出现瘀点具有重要意义,关节症状比较明显,有时红肿,但化脓少见,迁徙性损害可出现在约2 /3患者中,最常见的是多发性肺部浸润,脓肿及胸膜炎,其次有化脓性脑膜炎,肾脓肿,肝脓肿,心内膜炎,骨髓炎及皮下脓肿等,感染性休克较少发生。
2.表葡菌败血症多见于医院内感染,当患者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此菌易形成耐药株(有耐甲氧西林的菌株),呼吸道及肠道中此菌数目明显增多,可导致全身感染,也常见于介入性治疗后,如人工关节,人工瓣膜,起搏器及各种导管留置等情况下。
3.肠球菌败血症肠球菌属机会性感染菌,平时主要寄生在肠道和泌尿系统,其发病率近30年来有升高,在我国医院内感染的败血症中可占10%左右,在美国也已升至第四位,临床上表现为尿路感染和心内膜炎者最多见,此外还可见到脑膜炎,骨髓炎,肺炎,肠炎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不同病原菌经不同途径入血,可引起复杂而多样化的表现,有时这些表现又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病前健康状况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属医院内感染者较多,寒战,高热,大汗,且双峰热型比较多见,偶有呈三峰热型者,这一现象在其他病菌所致的败血症少见,值得重视,大肠杆菌,产碱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还可出现类似伤寒的热型,同时伴相对脉缓,少数病人可有体温不升,皮疹,关节痛和迁徙性病灶较革兰阳性球败血症出现少,但继发于恶性肿瘤的绿脓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则较凶险,皮疹可呈,心坏死性,40%左右的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有低蛋白血症者更易发生,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症与DIC等。
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广州医科大从化分院,09检验,蓝宇风扬)(一)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例如白喉、破伤风等。
病因:病因是各种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
外毒素是蛋白质,主要在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出,产毒菌多为革兰阳性菌,少数是革兰阴性菌。
临床表现:毒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
例如白喉,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被吸收的外毒素则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如心肌炎、软腭麻痹、声嘶、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破伤风,其病原菌为破伤风梭菌,其产生的破伤风痉挛毒素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症状。
(二)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出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常发生内毒素血症。
病因:1、全身网状系统功能障碍,免疫机能下降,肠道吸收的内毒素过多而超过机体清除能力;2、胃肠道粘膜缺血、坏死、屏障破坏,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3、肠道吸收的内毒素因肝功能障碍由循环直接入;4、某些组织、器官的感染引起外源性内毒素入血。
临床表现:表现急起畏寒、寒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三)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例如伤寒早期有菌血症期。
病因:感染的口腔组织的外科手术或常规的牙科操作,感染的下尿路插管,脓肿切开和引流和内置器的细菌生长,特别是静脉注射和心内导管,导尿管和造口术内置器及导管均可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慢性病和免疫受损患者发生革兰氏阴性菌血症较常见。
败血症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肠球菌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基本概述症状病理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展开基本概述症状病理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述疾病名称:败血症败血症显微图其他名称:菌血症,脓毒血症疾病编码:ICD-9:038.903 ICD-10:A41.901 所属部位:全身所属科室:急诊科,传染科疾病分类: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编辑本段症状1、症状和体征:烧伤败血症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
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1 感染中毒症状: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
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1.2 皮肤损伤: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
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
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1.3 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1.4 关节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1.5 肝脾肿大: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1.6 其他症状: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
【疾病概述】septicemia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的。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般有两条,一是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二是通过疖子、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化脓性病灶。
患有营养不良、贫血、糖尿病及肝硬变的病人因抵抗力减退,更容易得败血症。
致病菌进入血液以后,迅速生长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许多中毒症状。
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
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
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合并感染性休克。
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时称为脓毒败血症。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症状为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
病死率可达30~50%,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预后更为恶劣。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者称脓毒血症;若细菌仅短暂侵入血流则称为菌血症。
【疾病病因】各种致病菌都可引起败血症。
常见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克雷白菌属等。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力较弱的细菌或条件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败血症。
近年来致病菌种已发生变化,由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有所下降,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和真菌所致者逐年上升,这与血管插管、体内异物置人等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抗生素的过度应用有一定关系。
常见的病原菌有以下四类:▪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在医院内感染者表皮葡萄球菌也不少见,其他还有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后者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另外D组链球菌(肠球菌)以易并发心内膜炎而引起关注。
▪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杆菌、肠杆菌(产气杆菌、凝团杆菌等)、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沙雷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