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分析表
- 格式:docx
- 大小:17.87 KB
- 文档页数:1
中建五局工程实体质量通病的防治降低率统计表(样稿)
单位:
通病内容发生部位施工阶段年初年终频数(点)降低率1.钢筋锚固长度不够;
2.梁未按设计要求设置腰筋、箍筋加密;
3.防水卷材厚度过薄;
4.外墙内保温抹灰厚度不足。
钢筋工程、地下室防
水、屋面防水工程、
节能保温工程
基础、主
体、装修
%
1.楼板开裂;
2.屋面渗水;
3.砌体灰缝不饱满;
4.外窗渗水;
5.防水卷材材料及施工混凝土工程(屋面、
地下室)、外墙与凸
出结构交接处,外窗
塞缝、窗框
主体、装修%
1.剪力墙抹灰;
2.地面;
3.梁下砌体即时顶砖;
4.悬挑板拆模过早;
5.砼、砂浆养护不够
6.露筋、裂缝;剪力墙、房间周围地
面、悬挑板
主体、装修%
1.墙柱根部、梁柱节点;
2.振捣不密实、蜂窝;
3.模板清理不到位、夹渣;
4.模板拼缝不严、漏浆墙柱根部、梁柱交接
处、施工缝处
主体%
1.爆模、胀模;
2.房间大小头、不方正;
3.钢筋偏位;
4.轴线偏差剪力墙端部,洞口,
外剪力墙,吊模,柱
轴线
主体%。
工程质量管理通病汇总分析表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汇总分析表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日常质量管理活动及取得的效果汇总分析表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在建工程项目管程质量控制数码照片应用情况分析表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管理差距及薄弱环节分析汇总表
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情况评价表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标准工艺应用情况汇总表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工作创新及管理经验推广建议表四川电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统计表
1、质量通病案分类有:建筑施工、精装施工、市政园林景观、竣工验收交接、维修、设计。
2、质量通病案例编号分别为:建筑施工1--,精装施工2--,市政园林景观3--,竣工验收交接4--,维修5--,设计6--。
3、质量通病案例原因分析:通过对质量通病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找出质量通病的症结所在,发现质量通病存在的根源。
4、质量通病案例预防措施及效果:质量通病产生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杜绝质量通病的出现;采取预防措施后产生的效果。
5、质量通病案例治理措施:质量通病一旦产生,如何采取治理措施,使质量通病的损失降
到最低;采取治理措施后产生的效果。
屋面工程质量通病1 找坡不准,排水不畅现象:找平层施工后,在屋面上容易发生局部积水现象,尤其在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周围,下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分析:1.屋面出现积水主要是排水坡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天沟、檐沟纵向坡度在施工操作时控制不严,造成排水不畅。
3.水落管内径过小,屋面垃圾、落叶等杂物未及时清扫。
防治: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应正确处理分水、排水和防水之间的关系。
平屋面宜由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为2%。
2.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管内径不应小于75mm;1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3.屋面找平层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坡度拉线,并在相应位置上设基准点(冲筋)。
4.屋面找平层施工完成后,对屋面坡度、平整度应及时组织验收。
必要时可在雨后检查屋面是否积水。
5.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屋面垃圾与落叶等杂物清扫干净。
2 保温材料颗粒过大或过小现象:保温材料的粒径过大,超过了所用材料的允许限值,或者粉末过多,导致保温性能降低。
分析:1.松散保温材料使用前,未严格按照有关标准选择和抽样检查。
2.在炉渣、水渣等保温材料中混入石块、土块、重矿渣或未燃尽的煤块等杂物,未予剔除。
3.使用前未经过认真的筛选处理。
预防:1.使用松散保温材料时,应选用具有最佳热阻值的粒级。
粒状膨胀珍珠岩粒径小于0.15mm的含量不应大于8%;膨胀蛙石粒径一般为3~15mm;炉渣或水渣的粒径一般应控制在5~40mm。
2.在松散保温材料中过大颗粒或粉状颗粒含量过多时,应在使用前过筛,分别将大颗粒和粉末筛除。
治理:1.对于填充在夹层的,可采用合格的保温材料予以更换,并在填充合格材料之前,修补好防潮层或加设防潮层。
2.对于铺设在屋面的,如尚未做找平层或防水层时,应予重新过筛处理。
3. 松散保温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如下表所示。
松散保温材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主控项目:1)保温材料的堆积密度、导热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汇总(doc 8页)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 (1) 隧道工程 通病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欠挖。
1、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
2、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 3、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1、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 2、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 3、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2、喷射砼脱层隆起,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1、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 2、受喷岩面浮碴杂物未用压力风、压力水冲洗或冲洗不彻底; 3、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 4、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 5、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1、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 2、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 3、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3、整体台车衬砌接茬处发生错台,相邻断面衬砌砼1、台车刚度小,砼浇筑时发生变形; 2、模板使用时间过长发生变形; 3、相邻节段接茬处未采取处1、台车设计时加大刚度、挠度检算,可采用稍大的安全系数; 2、模板发生变形时一律进行更换; 3、相邻节段接茬处采用加强措施,如使用横向液压千斤顶、丝杠顶撑表面接茬处错台超出标准。
理措施。
等,使相接处密贴。
4、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锚杆长度、数量不够及超挖较大时填充片石造成空洞的偷工减料行为。
1、锚固长度不够;2、砂浆注不饱满;3、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砂浆;4、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5、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6、人为意识。
1、钻孔直径应与锚杆直径相配套;严格按设计及设计孔深钻孔;2、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3、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4、孔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间断;5、采用早强药包裹锚杆时,处理后的锚杆外径应与孔眼直径配套。
一、路面基层质量控制措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是一个综合过程,往往会浮现一些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原因分析见,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见。
基层裂缝基层平整度差(1)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2)水泥稳定碎石属于半刚性材料,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发生水化反应,再加之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会产生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3)混合料级配偏细。
为了施工便利,增加细集料用量,导致产生干缩裂缝;(4)水泥剂量用量偏高。
施工中为了提高强度,增加水泥剂量用量,然而水泥剂量过大,刚性越大,混合料的的抗变形能力变弱,因此产生裂缝;(5)含水量变化较大。
施工中含水量控制不到位,使混合料中含水量变化较大,导致混合料中干湿程度不均匀,引起干缩裂缝;(6)混合料离析,导致粗细集料分离,在细集料集中的部位产生裂缝;(7)养生不到位。
对养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较少,洒水和覆盖措施跟不上,使混合料在干湿交替中产生温缩裂缝。
此外过早开放交通也会造成裂缝产生。
(1)下承层平整度差,导致基层摊铺厚度变化较大,经过压路机压实后其表面平整度较差;(2)拌合中配合比参数发生变化,导致混合料级配变化较大。
混合料级配变化较大,导致混合料中集料、水泥和含水量分布不均,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不均匀,影响平整度;(3)摊铺过程中运输车辆倒车时碰撞摊铺机,导致摊铺机不能保证匀速、不间断的摊铺,甚至浮现停机现象;(4)摊铺过程中不良的收斗习惯,频繁收斗造成粗骨料相对集中,形成“窝料”,导致平整度差;(5)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在碾压层上随意“调头”和“急刹车”,导致混合料表面挤压变形;(6)接缝处理未引起足够重视,造成接头处平整度严重超标;(7)施工管理跟不上,未设专人对施工过程中浮现的操作缺陷及时处理;(8)摊铺机行走速度超出规范范围,行走过快或者不均匀。
(1)下承层平整度差,局部有凹凸。
摊铺机是根据基准钢丝绳的高程进行摊铺的,下承层高低不平导致摊铺层厚薄不一,引起压实厚度变化较大;(2)摊铺过程中对摊铺厚度检测不力。
附件18: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表一、钢筋工程原因分通病现象析1、钢筋严重锈蚀保管不善2、钢筋弯曲不直预防措施1、对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层必须清除。
2、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3、钢筋进场后加强保管,要下垫上盖。
1、采用调直机调直,“死弯”者禁用。
2、对严重曲折的钢筋,调直后应检查有无裂隙。
1、钢筋冷加工工艺参数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2、运输装卸方法不当造成钢筋剧烈碰撞和摔打。
3、钢筋用电弧点焊必须经过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1、严格技术交底及施工工艺控制。
2、合理配料,防止接头集中。
3、分不清钢筋是受拉还是受压时,均应按受拉要求施工。
1、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应绑扣数的10%~20%,且不应集中。
2、钢筋网或骨架堆放平整,运输安装方法正确。
材质不良或3、钢筋裂缝加工工艺问脆断题4、钢筋的连工程技接方法、接头术交底不数量及布置不细、工艺控符合要求制有误、质5、钢筋绑扎量标准不明时缺扣、松扣确、检查把多,钢筋骨架关不严。
变形。
6、弯钩朝向不正确,弯钩在小构件中外露7、箍筋端头弯钩形式不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8、钢筋绑扎接头的做法与布置不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9、钢筋网中主副筋位置颠倒10、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过大,垫块设置、固定方法不当,钢筋严重错位1、弯钩朝向应按照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预制薄板等小件的钢筋安装后,如弯钩超过板厚,应将弯钩放斜,以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
1、箍筋的弯钩角度和平直段长度严格执行设计文件施工规范的规定。
3、绑扎钢筋骨架时,防止将箍筋接头重复搭接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1、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其最低要求为搭接长度不小于规定值的95%。
2、受拉区Ⅰ级钢筋绑扎接头应做弯钩。
1、认真阅读设计文件及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应附有施工草图。
2、加强质量检查,认真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1、认真按照施工操作规程及图纸要求施工,并加强自检、互检、交接检。
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统计表
备注:
1、质量通病案分类有:建筑施工、精装施工、市政园林景观、竣工验收交接、维修、设计。
2、质量通病案例编号分别为:建筑施工1--,精装施工2--,市政园林景观3--,竣工验收交接4--,维修5--,设计6--。
3、质量通病案例原因分析:通过对质量通病产生原因的深入分析,找出质量通病的症结所在,发现质量通病存在的根源。
4、质量通病案例预防措施及效果:质量通病产生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杜绝质量通病的出现;采取预防措施后产生的效果。
5、质量通病案例治理措施:质量通病一旦产生,如何采取治理措施,使质量通病的损
失降
到最低;采取治理措施后产生的效果。
钢筋绑扎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分析1、材质检验与保管不符合规定;(1)无出厂合可知证或抄件不符要求,或料证不符;(2)无进场复试;(3)批量不清、超批量、漏检;(4)化学成分不合格或加工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未作化学成份检验;(5)机构性能不合格无交代,无加倍复试;(6)进口钢筋有焊接要求者,未按“进口热轧变形钢筋若干问题规定”,作可焊性检验;(7)运输、储存中钢筋标牌丢失、堆放分类不清2、锈蚀与污染(1)露天堆放、保管不善、严重锈蚀(出麻坑、掉坡)、不鉴定即使用;(2)中途停工,裸露钢筋未加保护,绑扣也锈断;(3)钢筋上沾混凝土及油污不及时清理;浮锈也未清除;(4)刷脱模剂或滑模千斤顶管路漏渍污染钢筋;(5)冬期施工用掺氯盐外加剂,无防钢筋锈蚀措施。
3、代换不当(1)钢筋代换未满足强度要求或裂缝控制;(2)Ⅲ级钢代Ⅱ级钢用,仍采用搭接焊;(3)只考虑强度代换,未考虑最小配筋率,最大钢筋间距、墙柱弱塑性铰要求,不同钢筋等级成型半径不同及可焊性等要求;(4)未通过设计出洽商手续。
4、加工成型差(1)未统一下料,下料不准;(2)对复杂节点未综合空间相交叉的关系放样;(3)尺寸、角度差,不直不顺,弯点不准,弯钩偏短;(4)不同等级钢筋及进口筋,不注意不同弯曲成型半径要求;(5)运输堆放被折、变形未作修正。
5、不符图纸或规范构造规定(1)主梁与次梁受力筋上下关系不对(主梁主筋应在下);(2)梁柱相交受力筋里外关系不对(柱主筋应在外);(3)门窗洞口遗漏加强筋;(4)墙起点筋大于1/2主筋间距,墙端收头不当,(一般宜有“U”形状);(5)钢筋过密,未事先放样,未考虑浇注混凝土的可能性及保证混凝土握裹力的最低要求。
6、接头错误(注意新旧设计、施工规范的差别)(1)接头绑、焊型式采用不当;(2)搭接长度不足;(3)错开接头的百分比不符规范;(4)接头位置不当,未避开受力较大处或接头未端距弯点未大于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