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是由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例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患儿诞生。
地中海贫血最常发生在意大利、希腊、中东、南亚及非洲地区。
1.各类地中海贫血有何不同?地中海贫血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贫血(红细胞缺乏)。
其中主要类型有两种: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其分类依据是红细胞中携氧蛋白(即血红蛋白)的哪部分缺乏。
最重型的α地中海贫血,主要分布在南亚、中国、菲律宾地区,会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
而其他大多数α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病情较轻,只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而β地中海贫血的表现,从特别严峻型到对健康无影响的不同程度。
重型地中海,被称为Cooley贫血,以1925年第一次发觉该症的医生名字命名的。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是一种轻度的Cooley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除血红蛋白特别外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
2.地中海贫血如何影响儿童?大多地中海贫血儿童诞生时看来是健康的,但生后一两年中开头变得苍白、倦怠、烦躁与食欲不振。
他们生长缓慢,还常消失皮肤黄疸。
假如不治疗,患儿肝、脾、心脏进行性增大。
骨骼变得细、脆,面部骨骼变形,地中海贫血的患儿看起来长得都很相像。
心衰和感染是未经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主要死因。
3.有什么治疗方法?定期输血和使用抗生素能改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外观。
虽然中度地中海贫血患儿在并发症开头消失时会被要求输血,但一般是不要求输血的。
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定期输血(一般每3~4周一次)的目的在于维持其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以防止并发症消失。
这一治疗方式一般称为“超高量输血”,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同时还可预防心衰和骨骼变形。
不幸的是,反复输血会导致体内铁的蓄积,后者会损难过、肝及其他器官。
一种叫铁鳌合剂的药物被推举用以清除体内过量的铁,从而预防或延迟因超负荷铁所带来的问题。
这一药物通常会在患儿每天睡着的时候由一个便携式泵注入皮下。
经定期输血和铁鳌合剂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可存活20~30年,甚至更长。
地中海贫血轻重标准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轻型地中海贫血又称为地中海贫血症,是由于缺乏或缺乏足够的血红蛋白导致的一组血液疾病。
而重型地中海贫血则是指镰状细胞性贫血,是由缺乏足够的正常血红蛋白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
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通常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
在轻型地中海贫血中,患者通常携带一对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但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而在重型地中海贫血中,患者则携带了两对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可以正常生活,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但是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接受定期的输血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还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黄疸、肝脾肿大、骨骼畸形等症状。
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通常只表现出轻度贫血和轻微的黄疸,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则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和黄疸,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肝脾肿大、骨骼畸形等。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地中海贫血进行轻重标准的判断。
一般来说,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10-12 g/dL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90 fL之间,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低于6 g/dL,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70 fL。
除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遗传学检测也是诊断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子遗传学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患者是否携带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总的来说,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可以通过定期的随访和监测来维持正常的生活。
而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接受定期的输血治疗,并遵循严格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
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标准
1、β地中海贫血。
重型:红细胞的大小不等,出现异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等,网织红细胞含量出现增高的现象。
中期、晚期和幼期的红细胞占大多数。
红细胞的渗透性明显减弱,HbF的含量明显增高。
通过颅骨X光线照片可以看见颅骨内外板变薄,在骨皮质间出现骨刺的状况。
轻型:成熟红细胞有轻度的变形状态,红细胞渗透脆胜减低,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中间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和重型的状况相同,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减弱,HbA2含量正常或呈逐渐增高的状态。
2、HbH地中海贫血。
轻型:红细胞的形态有轻度改变,红纽胞渗透脆性减弱,蛋白小体呈阳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
中间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与重型相似,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HbA2及HbF含量正常。
重型:成熟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相同,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红蛋白中几乎全都是Hb Bart's。
地中海贫血公式
地中海贫血公式
地中海贫血有两个计算公式:
1、第一种公式:Mentzer指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计数,一般大于12.5判断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更大,小于12.5考虑地中海贫血可能性大;
2、第二种公式:红细胞计数×100/平均红细胞体积,一般大于7的情况考虑地中海贫血的可能性比较大。
扩展:
地贫是地中海贫血的简称,一般可以通过地中海贫血筛查明确诊断,地中海贫血筛查公式主要有两种,主要通过红细胞计数和平均红细胞体积进行计算,即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
两种公式准确性相差不大,都只是一种大概的经验判断,都需要进行更准确地检查明确诊断。
两种地中海贫血筛查公式都不能准确判断地中海贫血,对于地中海贫血的诊断还需要根据血红蛋白电泳检查、肽链检查,以及地贫基因检查等内容进行判断,比如有血红蛋白A2增高,肽链缺失阳性,染色体位点的缺失、突变等情况可能提示地中海贫血,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输血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措施,还可以考虑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活化等方式进行治疗。
1。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
一、地中海贫血是什么二、地中海贫血的危害三、地中海贫血怎么预防
地中海贫血是什么1、地中海贫血的定义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者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的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病。
珠蛋白是具有携带氧能力的蛋白质。
在人体内存在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红蛋白中,一旦珠蛋白含量减少或者功能障碍,都会导致身体组织供氧不足,发生贫血症状。
2、地中海贫血的症状
地中海贫血患者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感觉上是跟大部分新生儿一样,根本不能发现轻度地中海贫血症状。
但是症状会在过了婴儿期后慢慢“浮出水面”,会出现贫血、浑身疲乏无力、浑身水肿、肝和脾肿大以及出现轻度的黄疸。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眼睛距离变宽、鼻梁变扁等面容方面的改变,还会出现呼吸道感染,在服用一些药物会出现急性溶血加重贫血的症状,甚至导致溶血危象,有生命危险。
如果是重度地中海贫血的话,胎宝宝可能会出现死胎的现象,或者在出生后马上死亡。
也有一些患者是由中度地中海贫血导致成重度的,只是它的症状比中度的更加严重,直至导致死亡,一般都不可能活到成年。
3、地中海贫血能治好吗?
这得依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看。
其实对于地中海贫血的治疗主要是以预防为主,轻型无症状可以选择不用治疗,但重型的地中海贫血则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了。
如果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不进行造血干细。
地中海贫血目录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1)地中海贫血症状是什么 (2)地中海贫血能治愈吗 (3)地中海贫血如何治疗 (4)检查地中海贫血要多少钱 (5)孕妇检查地中海贫血需要空腹吗 (6)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怎么看 (7)地中海贫血吃什么好 (8)地中海贫血能生育吗 (10)地中海贫血症,这种疾病是先天性的,目前世界上没有治愈的可能。
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患者会死亡,而轻度患者,身体健康状况也较差。
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的孕妇也难逃厄运,甚至会有夭折的可能。
这个恐怖的疾病应该怎样改善呢?什么是地中海贫血由于珠蛋口基因(地贫基因)的缺血使用血红蛋口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口的组成成分改变,严重时发生溶血和贫血。
根据血红蛋白中珠蛋白肽链受损的不同, 地贫可分为a地贫和B 地贫两类。
1、地贫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只会遗传,不会传染。
我国以广东、广西和海南多见,研究数据表明广东省人群中地贫基因而不表现出任何贫血症状,我们称之为地贫基因携带者。
2、轻度地贫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表现跟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中度地贫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会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在应急或在服用一些药物会出现急性溶血加重贫血的症状,甚至导致溶血危象,有生命危险。
地中海贫血症状是什么根据最近这儿年的观察,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而且儿童患此病的的情况也在增长中。
我们都知道,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
那么,地中海贫血症状是什么?首先,地中海贫血症乂称为海洋性贫血症,属于基因遗传性的一种疾病。
而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和表现型多样化,且差异很大。
临床上常根据症状及体征的轻重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而基因型乂可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型。
1、纯合子海洋性贫血婴儿期生后6到9月发病,进行性贫血,面色苍口,黄疸,消瘦,腹部逐渐隆起,肝脾进行性肿大。
2、杂合子海洋性贫血对与杂合子遗传来说,大多数的患者是没有什么症状的,大多数的患者通常表现出的就是乏力等情况,而患者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成长都是正常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地中海贫血如何预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
生?
导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Hb)的珠蛋白太链生成障碍,称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
别名:地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那么地中海贫血有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Hb)的珠蛋白太链生成障碍,称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
别名:地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那么地中海贫血有什么分型?
一、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临床表现为症状轻重不等的慢性进行性溶血性贫血。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各省为高发区。
临床上可分四种类型:
1、重型:出生数日即出现贫血、肝脾肿大、发育迟缓、黄疸、骨骼变形,还可导致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出生后需输血治疗、除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如不治疗患儿常于5岁前死亡。
2、中间型:轻度至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在60-90g/L,患儿在1岁左右开始出现贫血、乏力、轻度黄疸。
患者大多可存活至老年。
3、轻型:即地贫基因携带者,轻度贫血或无症状,一般在调查家族史时发现,不需要治疗。
4、静止型:几乎没有任何临床表现,一般筛查方法检测不出来,仅基因诊断可确诊。
患儿的治疗主要是定期输血,目前一名患儿一年输血及除铁治疗所需费用为2-5万元,按平均寿命20年来计算,200例病人每年需新增医疗费2亿元,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贫血多见于地中海地区或东南亚。
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报道,以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等省区发病率较高,在北方较为少见。
若夫妻为同型地中海型贫血的带因者,每次怀孕,其子女有1/4的机会为正常,1/2的机会为带因者,另1/4的机会为重型地中海型贫血患者,因此,在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疾病。
三种类型(1)重型:出生数日即出现贫血、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并有发育不良,其特殊表现有:头大、眼距增宽、马鞍鼻、前额突出、两颊突出,其典型的表现是臀状头,长骨可骨折。
骨骼改变是骨髓造血功能亢进、骨髓胜变宽、皮质变薄所致。
少数患者在肋骨及脊椎之间发生胸腔肿块,亦可见胆石症、下肢溃疡。
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心包炎、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继发性血色病。
(2)中间型:轻度至中度贫血,患者大多可存活至成年。
(3)轻型:轻度贫血或无症状,一般在调查家族史时发现。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所致。
组成珠蛋白的肽链有4种,即α、β、γ、δ链,分别由其相应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可造成各种肽链的合成障碍,致海洋性贫血使血红蛋白的组分改变。
通常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β、δβ和δ等4种类型,其中以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1.β地中海贫血人类β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1p15.5。
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的点突变,少数为基因缺失。
基因缺失和有些点突变可致β链的生成完全受抑制,称为β0地贫;有些点突变使β链的生成部分受抑制,则称为β+地贫。
β地贫基因突变较多,迄今已发现的突变点达100多种,国内已发现28种。
其中常见的突变有6种:① β41-42(-TCTT ),约占45%;② IVS-Ⅱ654 ( C → T ),约占24%;③β17 ( A → T );约占14%;④TATA盒- 28 ( A →T ),约占9%;⑤ β71-72(+A ), 约占2%;⑥ β26( G → A ),即HbE26,约占2%。
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亦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海洋性贫血(thalassemia),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因珠蛋门基因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
国外以地中海沿岸及东南亚各国多见,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广东、广西、海南及四川等省(自治区)发病率较高,湖南、湖北及江两等省发病率稍低,北方各省少见。
胚胎期后组成珠蛋白的肽链有4种:α、β、γ、δ链,每种肽链各由相应的基因编码、。
因珠蛋白基缺失或点突变不同,肽链合成障碍各异,根据异常肽链类型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β、δβ、γ等类型,其中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β一地中海贫血:β一地中海贫血(简称β一地贫)是由于调控β珠蛋白的基因缺陷,导致β珠蛋白合成障碍的溶血性贫血。
1、发病遗传学人类β珠蛋白基因位于1 l号染色体短臂上(1 1p15.5),发生β一地贫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点突变,少数为基因缺失。
如果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β链的生成完全受到抑制,称为βo地贫;如果点突变仅使部分β链生成减少,则称为β+地贫。
β地贫基因变化复杂,已发现的点突变有200多种.1979年,中国发现第1个β一地贫基因点突变,迄今已累计发现相关基因点突变28种,最为常见的突变有6种:①β4l 42(‘TCTT),约占45%;②IVS一Ⅱ一654(c—T),约占24%;③1317(A—T),约占14%;④13—28 (A—T),约占9%;⑤[β7l一72(+A),约占2%;⑥[β26(G—A),约占2%。
根据酽或β+地贫基因的组合不同,临床表现为3型β一地贫:①重型:为βo基因的纯合子(βo/βo)、部分β+基因的纯合子(β+/β+)及部分βo和β+基因的双重杂合子(βo/β+);②中型:少数βo/βo,部分β+/β+,以及不典型β地贫杂合子、重型β地贫合并α或δβ地贫及某些变异型β地贫的纯合子等;③轻型:β+、βo、δβ地贫的杂合因子。
2、发病机制重型β地贫患者β链生成完全或基本缺失时,含有β链的HbA(α2、β2)合成减少或消失,多余的α链与γ链结合形成HbF(α2、γ2),使HbF明显增加。
HbF与氧亲和力强,使氧解离曲线右移,氧释放困难导致组织缺氧。
过剩的α链沉积于幼红细胞和红细胞中形成包涵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变得僵硬,在骨髓内易遭到破坏(无效造血)或通过微循环时被破坏;红细胞包涵体也影响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
以上结果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贫血和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使骨髓造血增生,引起骨骼改变,临床上出现特殊面容。
无效造血使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加,加上治疗过程中反复输血.,使大量的铁在组织储存,导致含铁黄素沉着症。
中型一β地贫患者β链生成受到部分抑制,其病理生理改变与重型基本相似但程度较轻,发病年龄延迟,临床表现较重型轻。
轻型β一地贫基因呈杂合子状态,其β珠蛋白合成仅轻度减少,故临床表现轻或无症状。
3、临床表现(1)重型义称Cooley贫血。
出生时无异常,出生后3~12个月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血管外溶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肝和脾大、发育迟缓、轻度黄疸,随年龄增长以上症状日益明显。
因骨髓代偿性增生导致,骨骼变大、髓腔增宽,依次发生于掌骨、长骨和肋骨,1岁后颅骨改变明显,出现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离增宽,形成地中海贫血的特殊面容。
因多次输血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过多的铁沉积于实质脏器如心、肺、肝、胰、脑垂体等而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其中最严重的是心力衰竭,它是贫血和铁沉着造成心肌损害的结果,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病如不治疗.患儿多干5岁前死亡.4、实验率检查(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轻重不一,平均红细胞容积<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
外周血细胞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色区扩大,出现异型、靶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染性红细胞、豪一周小体等。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占多数。
(3)血液生化间接胆红素正常或升高,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或消失。
(4)x线检查对1岁后患儿行颅骨x线照片可见颅骨内外板变薄,板障增宽,在骨皮质问出现垂直短发样骨刺。
(5)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中、重型患者明显减低,轻型患者正常或减低。
(6)血红蛋阳电泳或抗碱试验HbF升高是中间型和重型患者的重要特点,以重型患者为著,轻型患者HbF多正常。
HbA2升高是轻型患者的重要特点;中间型患者HbA2正常或增高。
(7)珠蛋白肽链分析β/α比值下降,重型患者<0.1,中问型患者<0.5。
(8)基因分析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或基因缺失情况,基因分析可用于β地贫确诊或产前诊断。
5、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阳性家族史,一般可作出诊断,有条件时可作基因诊断。
(1)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低色素性贫血,黄疸,肝、脾大。
2)血液学检查①血红蛋白降低或正常,网织红细胞增高或正常;②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及靶形红细胞;③MCH降低;④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⑤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系统为主。
3)生化检查HbA2>3.5%和(或)HbF>2.0%(>2岁者)。
4)患儿父母均为(或父母之一为)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即生化检查符合第3)项。
5)测定α/β肽链合成速率比或基因分析符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具有上述第1)~3)项或1)~4)项或2)~4)项可诊断为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如有第5)项可进一步确诊。
(2)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铅中毒等(参见本章第三节缺铁性贫血)。
6、治疗轻型不需治疗,B地贫中间型及重型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注意营养、休息,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2)输血及去铁治疗中间型采用不定期输血法。
重型采用定期输血及去铁治疗,这是目前国际上推崇的主要治疗方法,已有较多报道采用此治疗方法使不少患儿存活至成年。
过去多采用少量输血使血红蛋白维持在60~90g/L,此虽可延长患儿的生命和减少铁超负荷,但不能改善患儿生长发育障碍及骨骼病变;因此目前多主张采用高、中量输血法,先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达到120—150 g/L,以后每隔3~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 mL /kg,使血红蛋白维持在90~100 g/L以上。
为避免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发生,应同时采用去铁剂(铁螯合剂)治疗。
铁螫合剂促进体内铁的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铁的吸收,现主张在规则输注浓缩红细胞10 u后进行铁负荷评估,确定铁超负荷(SF>1 000 ug/L)时即开始应用铁螯合剂。
常用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剂量开始为25 mg/(kg·d),每周3~5 d,约5岁后增加至30~50 mg/(kg·d),每周5~6 d。
将每天量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中静滴8—12 h或加入红细胞悬液中缓慢静脉滴注。
去铁胺不良反应较小,偶见过敏反应,长期使用偶可致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剂量过大可引起视力和听觉减退;因需长期注射治疗,患儿依从性差。
去铁酮(defefiprone,L1)是一种口服活性铁螯合剂,疗效与去铁胺相近,剂量为75~100 mg/(kg·d),分3次口服。
主要不良反应有关节痛、一过性ALT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少见胃肠道反应和锌缺乏。
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用可加强去铁胺从尿中排铁的作用;也应补充叶酸(5~10 mg/d)及维生素E以支持造血、帮助红细胞膜抗氧化。
(3)脾切除可改善贫血或减少输血,对β一地贫中间型部分有效,对重型多无效。
因脾切除可能造成致命性肺炎球菌感染,手术应选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①输血需要量增加,每年需输注浓缩红细胞超过220 mL/kg者;②脾功能亢进者;③巨脾引起压迫症状者。
(4)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根治重型β一地贫的方法,但因治疗相关病死率较高,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如有HLA相配的同胞造血干细胞供者,可选用此治疗方法。
(5)基因调控治疗应用化学药物增加γ基因表达或减少α基因的表达,以改善β一地贫的症状,称为基因调控治疗。
已报道的药物包括羟基脲、5一氮杂胞苷、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白消安、异烟肼等。
7、预防开展人群普查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指导,避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之间联姻。
高危病例采用基因三、预防措施1.一级预防。
(1)健康教育:争取各种形式宣传β-地中海贫血的危害、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在高发地区鼓励育龄人群参加β-地中海贫血婚前筛查与孕前筛查。
(2)婚前或孕前筛查β-地中海贫血:①筛查目的:主要是检出不易觉察的轻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②筛查方法:首先进行红细胞脆性试验,测定MCV、MCH,当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或MCV及MCH低于正常值时,则进一步做HbA2和HbF测定及血红蛋白电泳。
结果判断:HbA2≥3.5%,抗碱性HbF>2%,可初步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
(3)遗传咨询:β-地中海贫血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β-地中海贫血患者之间,或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之间的婚配产生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风险高,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婚配,如要结婚,妊娠后必须进行产前分析法进行产前诊断,及时中止妊娠,避免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
②禁止近亲结婚。
③生育过患儿的夫妇可能都是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育后代中有25%为患者,50%为携带者,必须进行产前诊断。
④患者如要生育,须进行产前诊断。
2、二级预防。
(1)在高发区域开展β-地中海贫血的孕期筛查,检出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
(2)对所有β-地中海贫血的高危妊娠(如β-地中海贫血患者、曾生育过患儿再妊娠,孕期筛查结果阳性者等),均应开展产前诊断。
根据β-珠蛋白的基因突变类型,可分别采取以下基因诊断策略:①对已知点突变者,可应用各种PCR相关技术,如PCR—SSCP、PCR—ASO、PCR—RFLP以及反向斑点杂交(RDB)进行诊断。
②对未知点突变则需对整个β-珠蛋白基因进行测序。
③对确诊为β-地中海贫血的家系,可通过连锁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3、三级预防。
定期输血是主要的对症治疗方法,严重者需要进行脾切除术,并施行排铁胺治疗,骨髓移植有一定的效果。
(江帆主编.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简明读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04.)一、β珠蛋白基因结构人的单倍体细只有一个β基因,二倍体细中共含二个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