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评估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65.26 KB
- 文档页数:2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东临越南,南濒南海,总面积2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00万。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和多山多水的自然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经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下面将分别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1.南宁市: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地处东盟国家合作区域,自然灾害多发。
降雨过多或洪水是南宁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
近年来,南宁市多次遭受洪灾的袭击,引发严重的水患。
特别是2024年,南宁市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损失巨大。
2.柳州市: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地区,河流众多,抗洪经验丰富。
但是,该地区在暴雨过程中也经常遭受洪灾。
2024年,柳州市发生了持续多日的暴雨,导致大面积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洪水淹没了低洼地区的农田和居民房屋,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桂林市:桂林市是广西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该地区山水优美,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也较高。
台风和地质灾害是桂林市常见的自然灾害。
2024年,桂林市遭受了一场强台风的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由于地形陡峭,地质灾害如滑坡和崩塌也不时发生,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4.梧州市:梧州市地处广西西北部,有丰富的水资源。
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会带来洪涝灾害。
2024年,梧州市遭受了连续几天的暴雨袭击,导致大量农田被淹,部分房屋被毁,给当地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此外,干旱也是梧州市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困难。
5.北海市:北海市是广西的一个沿海城市,面对南海,也面临着台风和海啸的威胁。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质,北海市常年暴露在台风和飓风的袭击下。
2024年,北海市遭受了一场强台风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沿岸地区的房屋和渔船。
综上所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威胁,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和干旱。
这些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气象灾害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评估,以期为相关单位及居民提供风险防范和应对的参考依据。
本文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实地考察以及结合现代气象预测技术,对区域内的气象灾害类型、风险等级、影响因素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评估。
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气象灾害的频发与多发已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特定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气象灾害的风险性更加显著。
因此,开展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对于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概述本文选取的评估区域为某特定区域,该区域地形多样、气候复杂。
历史资料显示,该区域内易发的气象灾害包括暴雨、洪水、台风等,这些灾害不仅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安全构成了威胁。
三、气象灾害类型及特点(一)暴雨与洪水灾害该区域内夏季雨水较多,易发生暴雨和洪水灾害。
此类灾害通常伴随着短时强降雨,造成江河湖库水位迅速上涨,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二)台风灾害该区域地处台风多发区,台风带来的狂风和强降雨往往导致沿海地区受灾严重,特别是风力引发的海潮倒灌、建筑倒塌等问题。
四、风险评估方法及流程(一)数据收集收集近十年来的气象观测数据、历史灾害记录、地理环境信息等资料。
(二)实地考察对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地形地貌、河流走向、灾害历史等情况。
(三)风险评估模型构建结合收集的数据和实地考察结果,构建包括致灾因子敏感性分析、灾情损失评估等在内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四)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模型的结果,将气象灾害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五、风险评估结果分析(一)致灾因子分析该区域内暴雨和台风是主要的致灾因子,其中台风的影响更为显著。
在台风季节,沿海地区的风险性显著增加。
(二)风险等级分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的地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部分低洼地带;高风险区则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及部分地势较低的盆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省自然灾害损失情况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在广西,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
每年的夏季和秋季,特别是在雨季,广西经常会遭受强降雨的袭击,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城市内涝、农田淹水等。
据统计,自1950年以来,广西共有700多起洪涝灾害事件发生,涉及人口超过1100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洪涝灾害给广西带来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是农田的受灾情况。
由于广西农业发达,农田面积广阔,所以洪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非常大。
洪水会淹没大片的农田,农作物被水淹没,导致严重的农业损失。
其二是城市的受灾情况。
广西的城市常常因为排水系统不畅,抗洪能力较弱,而发生内涝现象。
城市的主要街道被淹没,交通堵塞,给市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其三是居民的受灾情况。
洪水会淹没很多农村和城市的居民区,许多房屋被洪水浸泡,导致居民不得不转移或者损失财产。
除了洪涝灾害,广西还常常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广西地势复杂,山地面积占全区的四分之三左右,地震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据统计,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给广西带来的损失很大,特别是对山区的影响更为严重。
山体滑坡会导致大量土石滑坡,掩埋房屋和农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泥石流则会以高速流动的泥石带席卷一切,破坏力较大,导致山区内居民和农田受灾严重。
对于广西,减灾和防灾工作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加强对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监测,提前预警,及时转移受灾人员,减少损失。
在城市建设中,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在农田管理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减少农作物受灾范围。
在山区管理中,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护工作,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
总之,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年都要面对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自然灾害给广西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加强减灾和防灾工作,提高抗灾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气象变化无常,有时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比如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等。
这些气象灾害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气象灾害的经济损失进行准确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气象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损失的类型。
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可以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经济损失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灾害对物质资产造成的直接破坏,比如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基础设施毁坏等。
而间接经济损失则相对复杂一些,它包括由于灾害导致的生产中断、供应链断裂、商业活动停滞、就业机会减少等所带来的损失。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具体的评估方法。
市场价值法是常用的一种手段。
对于那些在市场上有明确交易价格的物品和服务,我们可以通过其市场价格来计算损失。
比如说,被洪水淹没的农作物,我们可以根据其市场价格以及受灾的面积来估算损失的价值。
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对于一些没有明确市场价格的物品,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就难以直接用市场价值法来评估。
成本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式。
它是通过计算恢复受损资产所需的成本来估算经济损失。
比如,修复被台风破坏的道路和桥梁所需的费用,就可以作为这部分经济损失的估计值。
然而,成本法可能会忽略一些无形的损失,比如人们在灾害期间所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痛苦。
收入法也是评估气象灾害经济损失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基于受灾地区或行业在灾害前后的收入变化来计算损失。
例如,如果一个旅游胜地因为暴雨灾害导致游客数量大幅减少,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灾害前后的旅游收入来评估经济损失。
但收入法需要有准确可靠的收入数据作为支撑,而且对于一些长期的影响可能难以准确衡量。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的评估方法,还有一些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估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析气象灾害对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影响,从而更全面地评估经济损失。
广西-暴雨查算手册简介广西作为一个多山区的地方,往往会面临暴雨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暴雨带来的危害,本手册介绍了广西地区暴雨查算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
暴雨查算的定义暴雨查算是指对特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降雨量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暴雨查算,我们可以了解暴雨的频率、强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保障广西地区居民的安全。
暴雨查算的计算方法暴雨查算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
统计法统计法是指通过对历史降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暴雨的频率和强度。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广西地区的历史降雨数据;2.将数据按照年、月、日等单位进行分类;3.统计每个时间单位内的降雨总量;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暴雨。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法是指通过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降雨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暴雨的概率和强度。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广西地区的历史降雨数据;2.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插补缺失值等;3.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出降雨事件的概率密度函数;4.利用概率密度函数,计算不同频率和强度的暴雨。
暴雨查算的应对措施暴雨带来的危害包括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为了降低这些灾害带来的损失,广西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洪水防治洪水是暴雨最常见的危害之一。
对于广西地区来说,以下措施可以帮助减轻洪水的影响:•加强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易涝区域,建设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提高居民的洪水防护意识,组织演练和培训活动。
滑坡和泥石流防治由于广西地区多为山区,滑坡和泥石流也是暴雨带来的常见灾害。
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对于易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疏散人员;•加强植被恢复和植被保护,减少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建设防护设施除了以上两种方式,广西地区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暴雨时的抵御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坚固耐用的房屋,提高抗暴雨能力;•加强道路、桥梁、河堤等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确保交通通畅。
百色气象灾害观测报告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一个山地丘陵地带。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百色市常常受到气象灾害的威胁。
本篇报告将对百色市近年来的气象灾害进行观测和分析。
在百色市的气象灾害中,暴雨、洪水、台风是常见的自然灾害。
据统计,过去十年中,每年平均有100天以上的降雨,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
这样的高降雨量使得百色市易受洪水侵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灾害是2024年的特大暴雨。
当年的6月份,百色市遭遇24小时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的暴雨,导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这次暴雨造成了重大损失,不仅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给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台风也是百色市的气象灾害之一、作为南海沿岸城市,百色市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
据统计,夏秋季节是台风活跃的时期,每年平均有3-5次的台风登陆或经过百色市。
其中,2024年的“莫兰蒂”台风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
该台风登陆时带来了强风和暴雨,导致了大量的房屋倒塌、道路损毁、农田受灾等。
此外,由于水电站被淹以及供电线路受损,造成了大范围的停电和用水困难。
在百色市的气象灾害观测中,地震也是一个重要指标。
百色市位于广西的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根据观测数据,百色市每年都会发生数十次的地震,其中震级在4.0级以上的地震有几次。
尽管大多数地震没有造成严重的伤害,但仍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恐慌和困扰。
总结以上观测数据,百色市的气象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近年来,百色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影响。
例如,加强气象预警和灾害风险预测的能力,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组织人民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培训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了灾害损失,并提高了人们的防灾意识。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首先,尽管百色市政府加强了气象预警和灾害风险预测的能力,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突发性的暴雨、台风等,仍然无法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
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数量化方法及其应用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如暴雨、洪水、暴风、台风、干旱、冰雹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价和管理至关重要。
数量化方法是评价和管理气象灾害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将对其主要方法及应用进行论述。
一、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数量化方法1.风险度量模型:通过测量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气象灾害的风险量化。
常用的风险度量模型包括概率-影响矩阵、风险矩阵和事件树分析等。
-概率-影响矩阵:将概率和影响程度表示为矩阵,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得到风险值,用于评估不同事件的风险级别。
-风险矩阵:将概率和影响程度分成多个不同级别,通过将概率和影响程度映射到相应的级别,得到不同事件的风险值。
-事件树分析:将灾害事件的发生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的可能路径和事件,通过计算每条路径和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对应的损失值,得到整个灾害事件的风险值。
2.数学统计方法:通过对历史气象灾害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得到灾害发生的频率、强度和空间分布等信息,进而评估灾害的风险。
常用的数学统计方法包括概率分布函数、回归模型和时空聚类等。
-概率分布函数:根据历史灾害数据,选取适当的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灾害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进而推算出未来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回归模型:通过建立灾害发生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未来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强度。
-时空聚类:将灾害事件按时间和空间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灾害的周期性和空间集聚规律,并基于这些规律进行风险评估。
3.灾害风险地图:将灾害风险信息以地图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和管理。
灾害风险地图将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以颜色或符号等方式标注在地图上,方便决策者和公众了解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二、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应用1.灾害预警和预测:通过对气象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可及时预警和预测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广西气象分级标准
广西的气象分级标准可能会受到中国气象局的标准和规定的影响。
广西的气象分级通常涉及到气象灾害风险的评估和预警。
以下是一般性的气象分级标准,但具体的标准和规定可能有所不同:
1.台风等级:
•台风分级通常按照风力等级,例如,中国气象局通常采用的是国际台风等级,分为1至17级,1级是最低级别,
17级是最高级别。
2.暴雨、大雾等级:
•对于暴雨和大雾等气象条件,通常根据小时雨量或能见度等指标进行分级。
具体标准可能涉及到不同级别的预警,
以及相应的应对和应急措施。
3.高温、低温等级:
•针对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可能有相应的温度阈值,超过或低于这些阈值将触发不同级别的气象预警。
4.雷电等级:
•针对雷电活动,可能根据雷电频率和强度设定不同的等级,以便及时预警防范雷电灾害。
5.霜冻、雾霾等级:
•对于霜冻和雾霾等气象条件,可能根据气温、能见度等指标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
具体的气象分级标准应当参考中国气象局和广西气象局的相关规
定和通告。
气象局通常会根据当地气象特点和实际情况定期更新和发布气象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应对气象灾害和提供预警服务。
因此,为获取最新和准确的信息,建议直接查阅相关的气象局官方文件或网站。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探究气象灾害是指由自然气象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如暴雨、洪涝、台风、干旱等。
为了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1.灾害概率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历史气象数据、气候演变趋势以及相关的统计学方法,预测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
比如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几十年的洪水数据,计算出未来地发生洪灾的可能性。
然后可以根据这一概率信息,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和调整规划。
2.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结合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洪水的风险评估模型可以考虑到降雨量、地形、流域等多个因素,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来评估洪水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3.综合评价法:该方法是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如气象因素、地质条件、人员密度等,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综合评估气象灾害风险。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灾害环境,能够更全面地评估风险。
4.灾害风险指数法:该方法通过构建灾害风险指数体系,对不同区域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气象因素、土地利用、人口密度等,根据不同因素的权重,计算出灾害风险指数,从而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数据支持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传播等因素,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此外,评估结果还应与政府、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来说,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灾害概率分析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综合评价法和灾害风险指数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气象灾害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气象灾害风险辨识与评估
2.1 气象灾害现状
气象灾害指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大风、雷电等极端气象事件造成的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是由于大气中能量不均衡引发能量转移导致近地面大气运动作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损失。
经调研咨询及资料查询,XXXXX镇当地气象灾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灾种:
1.台风、暴雨灾害对XXXXX镇各地影响较重。
7-10月间,XXXXX 镇常受台风影响,通常降水时间长、强度大,并易引发洪涝灾害,对生命财产、公共水电设施影响较大。
2.雷电灾害对部分区域产生一定影响。
6-9月,受夏季强对流天气影响,部分区域常遭受雷电灾害,其中房屋和水电设施通常影响较大。
3.高温导致供电供水紧张,电网出现超负荷事故,高温中暑人员增加,其中每年的7-9月为高温中暑频发期。
2.2 气象灾害主要隐患分析
根据以上对XXXXX镇气象灾害隐患进行分析排查,确定XXXXX 镇气象灾害主要风险有台风、暴雨、雷击、高温,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2-1 XXXXX镇气象风险主要隐患一览表
XXXXX镇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雷击、高温等,风险源清单见下表。
表2-2 XXXXX镇气象灾害风险源清单
综上分析,XXXXX镇近几年未有雷电致灾事故记录,发生可能性较小;高温致灾时有发生,但事故严重程度、社会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台风、暴雨灾害对XXXXX镇各地影响较大,同时,其带来的次生洪涝灾害会严重影响XXXXX镇人民的生活。
综上,XXXXX镇将针对台风、暴雨以及其带来的次生洪涝灾害进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完善应急处置程序。
广西气象分级标准
根据广西气象局制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预警分级及标准》,广西的气象灾害预警分为四级,分别是蓝色预警、黄色预警、
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具体标准如下:
1. 蓝色预警:城市建设、农田管理、渔业生产等一般活动受到
一定的影响,一般应对能力可以解决。
2. 黄色预警: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农业
生产、交通、渔业生产受到明显的影响,一般应对能力有一定的压力,存在局部生命财产安全风险。
3. 橙色预警: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渔业
生产及各类交通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应对能力有较大压力,可能出现
局部生命财产安全风险。
4. 红色预警: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遭到重大损失,农村居民生活、农
业生产、交通、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一般应对能力极度压力,可
能出现严重生命财产安全风险。
广西还制定了特殊气象灾害预警标准,包括台风预警、暴雨洪涝
预警、雷电预警、霜冻预警、干旱预警等等。
具体的分级标准根据对
应的灾害情况而定。
环江县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分析陈耀飞1,陈燕丽2*,谢映2,肖鸿祥1,韦德宝11.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气象局,广西环江 5471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 基于1978—2020年环江县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和2014—2020年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环江县地理信息、暴雨灾情及其社会经济资料,利用GIS技术和多因子叠加的统计方法,分别综合分析了环江县的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得出环江县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关键词 暴雨灾害;致灾危险性;风险评估;风险区划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8–0233-04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河池市(107°51′~108°43′N,24°44′E 25°33′E),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总面积约45.7万hm2,喀斯特面积约32.9万hm2,占国土面积的72.2%,属于生态脆弱的岩溶山区[1]。
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每年出现暴雨的次数较多,具有降水历时短、降水集中、暴雨量大等特点,县内河流水位变幅大,山区排水不畅[2-3]。
遇暴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威胁极大,属于影响力较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暴雨洪涝灾害频率升高和强度不断增加[4-6]。
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和抗灾能力较弱的环江县,一旦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将会给环江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如2022年6月19日晚至20日上午环江县部分乡镇出现暴雨洪涝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受灾25 365人,农作物受灾总面积约11 451 hm2,家禽牲畜、路基和房屋等均遭受不同程度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 526.2万元。
目前,针对评估暴雨灾害风险评估,诸多学者对此开展相关研究,多以层次分析法(AHP)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方法进行分析为主,GIS方法关于暴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主要包括暴雨致灾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和承灾体暴露度[6-9]。
醚盟蛆.广西气象灾害的成因与对策黄喜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气象局,广西平果531400)瞬鞠对广西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列举,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对其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和不利影响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措施。
睹罐词广西;气象灾害;对策1绪论近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向逐渐变暖的趋势发展。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也趋于不稳定,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
本文对广西气候特点和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气象灾害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广西抵御气象灾害有一定的意义。
2广西气候特点和主要发生的气象灾害分析21广西气候特点广西位于东经104029至112004,,北纬2护54‘至2酽23。
,境内四周多山,河流纵横,气候复杂,同时南濒热带海洋,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
广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降水丰沛、干湿分明、日照适中和灾害频繁、旱涝突出的宏观气候特征。
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气候类型多样。
广西北半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南半部属南亚热带气候,而桂北、桂西还具有山地气候的一般特征,桂南又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特色。
第二,广西雨、热资源丰富,且两热同季。
广西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一2,800毫米之间,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一100千卡/平方厘米年。
雨季恰好与热季重叠,较有利于农业生产。
第三,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广西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两寒”(倒春寒和寒露风)及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9页率大。
:猃广西主要发生的气象灾害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年来广西气象灾害频繁,经常受到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大风、冰雹和热带风暴的危害,其中以早涝最突出。
第一,干旱。
干旱是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
按干旱发生的季节划分,通常有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早,广西经常发生的主要是春旱和秋旱。
历史数据表明,广西历年秋季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旱情发生,甚至出现秋冬春连旱。
文章编号:100125191(2000)增刊20016205广西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分析及客观分区黄永新(广西气候中心,广西南宁530022)收稿日期:2000202212作者简介:黄永新(19712),男,广西邕宁县人,工程师,硕士,现从事短期气候预测工作。
基金项目:广西区科技厅“九五”攻关项目,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项目(96-908-05-07-2)摘 要:应用经验正交函数(EO F )分析方法分析了广西汛期降水量主要气候特征,并通过旋转EO F ,取其主要的旋转主分量高荷载区,将广西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的降水变化分别划分为5个和3个区域,并与传统的经验分区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客观分区对广西前汛期和后汛期降水的气候分布有较好的表示。
关键词:汛期降水;EO F ;旋转EO F ;分区中图分类号:P 458111 文献标识码:AThe Cli m atic Character istics Analysis And ObjectivePartition Of Prec ip itation I n Flood Season I n Guangx iHU AN G Yong 2x in(Guangx i C li m ate Cen ter ,N ann ing 530022,Ch ina )Abstract :T he cli m atic characteristics of p reci p itati on in flood season in Guangx i are analyzed by u sing EO F .It is divided in to 5area in fo re -flood -season and 3area in back -flood -season by u sing R EO F .B y com p aring w ith the traditi onal exp erien tial p artiti on ,it show s that the ob jective p artiti on can characterize the cli m ate distribu ti on of p reci p itati on in flood season in Guangx iw ell .Key words :P reci p itati on in flood season ;EO F ;R EO F ;Partiti on引言广西前汛期(4~6月)降水丰沛,降水量为34617~94718mm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419%~4914%,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后汛期(7~9月)降水量32012~103311mm ,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10%~5510%,主要受热带气旋等热带系统影响,易出现风涝灾害。
广西合浦县近十年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的调查及研究蔡敏;李劲;林子有【摘要】选取2003~2012年广西北海及合浦县2个基本站气象资料以及相应的气象灾情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合浦县近10年发生的主要气象灾情普查和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提出灾害防御建议.结果表明,近10年合浦县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热带气旋(台风)、暴雨、雷暴,其次是干旱,低温冷害比较少;在近10年中,合浦县共发生热带气旋13次,占总数的61.9%,暴雨过程5次,占总数的23.8%;气象灾害集中发生在汛期的5~10月,主要是强降水,分别是前汛期暴雨和热带气旋暴雨;雷暴全年均有发生,一般出现在2 ~ 10月,最多是6~9月.【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26【总页数】3页(P10721-10722,10735)【关键词】气象灾害;调查;合浦县;灾害防御【作者】蔡敏;李劲;林子有【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气象局,广西北海536000;广西北海市气象局,广西北海536000;广西北海市气象局,广西北海5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1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据统计,气象灾害约占自然灾害的70%左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分布广的特点,与季节性、地域性有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严重损害。
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规模的扩大,中小城镇气象致灾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2]。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108°51'~109°46'E、21°27'~21°55'N),北部湾东北岸,是全国沿海开放城市北海市下辖的唯一一个县。
全县陆地面积2 380 km2,海岸线长308 km,现辖15个乡镇、245个行政村,到2010年末总人口在102万左右。
影响广西风电开发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评估卢小凤;凌俪嘉;周绍毅;何如;罗红磊【摘要】利用1951-2014年广西90个气象站雷暴、结冰、雨凇、大风以及热带气旋资料,对影响广西风电开发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和影响评估.结果表明:广西各地历年最大风速极值一般出现在3-9月,推算几个代表气象站70m高度50a 一遇最大风速小于37.5m/s;广西雷暴活动频繁,主要出现在每年的4-9月,各风能潜力区受雷暴影响均较大;积冰集中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积冰影响由桂北向桂南递减,主要影响区为桂北和部分高海拔山区;热带气旋4-12月影响广西,大部分可给风电场带来良好的效益,少数中心进入内陆的破坏型热带气旋可能会造成较大破坏.【期刊名称】《气象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5页(P52-56)【关键词】风电场;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影响评估;广西【作者】卢小凤;凌俪嘉;周绍毅;何如;罗红磊【作者单位】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杭州310018;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广西区气候中心,南宁5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按照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广西属于国家划分的第四类风电资源区。
广西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湘桂走廊、海拔较高的开阔山地和沿海地区。
近几年风电项目在广西风能潜力区发展速度迅猛、风电容量日益增大,2015年累计核准装机容量达365万千瓦。
但由于风力发电机组是在自然环境下工作,当遭遇灾害性天气影响时,风电场的安全运营会受到威胁,甚至损失惨重。
柳艳香、杜树成等[1-2]分析了影响风电场安全运行的气象灾害种类,郑有飞、杨梦兮、吴琼等[3-5]分别对江苏省、江苏北部沿海、江西省风电场的气象灾害风险进行评估。
广西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评估方法
发表时间:2018-07-20T12:06:53.21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5期作者:周美丽[导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和强度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社会经济影响严重,特别是表现在农业生产上。
(广西区气候中心,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本文利用广西1981—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灰色关联等分析方法,研究广西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以增强农业生产防御气象灾害能力,确保农业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影响评估广西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区气象灾害问题日益凸显,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已逐渐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形复杂,受中高纬度西风带天气和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影响较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暴雨、干旱、大风、冰雹、高温、冰冻等气象灾害发生。
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和强度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社会经济影响严重,特别是表现在农业生产上,严重的气象灾害会导致农业减产,甚至绝收,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作顺利开展。
1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1 资料来源
本文利用广西1981—2012年干旱、洪涝、风雹、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并结合粮食作物单产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灰色关联等分析方法,对广西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评估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1.
2.1线性回归
2广西主要气象灾害2.1暴雨洪涝
广西暴雨出现频率较高,各地年平均暴雨日数在3~15d,平均每年降水量在2657.8mm,平均暴雨日数为15d,年平均最大暴雨日数为25d。
近32年广西洪涝灾害受灾率以0.6%/10a速率增加,其中1981-1993年洪涝灾害率较小,且年际变化波动幅度不明显,大部分年份的受灾率还不足5%;进入1993年后,洪涝灾害受灾率以5.2%/10a速率减小,受灾率最大值为27.6%,在1994年。
2.2干旱
据建国以来记录表明,广西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干旱出现,其中春旱和秋旱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
桂西春旱出现频率最高,为50~90%,以百色市最严重;桂东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70~90%,以桂东北最严重。
虽然夏旱频率较低,一旦出现重度干旱,灾情严重。
近32年广西干旱灾害变化趋势不太显著,但是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
1981-1988年干旱灾害呈逐年增加趋势,增加幅度达22%;1988-1992年受灾率在20%以上;1993-1998年干旱受灾率相对较小,呈波动变化趋势;1999年后干旱受灾率波动较大,尤其1999年、2004年和2010年干旱受灾率均超16%。
2.3风雹
广西大部分地区大风日数1~4d,沿海地区较高,7~9d。
大风天气主要在夏季,是全年大风日数42%,其次是春季,占30%,秋季和冬季分别为16%、12%。
广西冰雹天气桂西多于桂东,山区高于平原。
广西多雹区域主要在桂西北,集中在2~5月,超过全年冰雹日数90%,以3~4月多,分别占全年冰雹日数32.4%和34.6%。
近32年广西风雹灾害以0.9%/10a速率增加,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风雹灾害对农作物危害相对较轻,虽略有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太明显。
1994年后风雹对农作物受灾率波动变化大,尤其是1997-2008年风雹受灾率呈周期性增加趋势,冰雹受灾率最大值为12.97%(2008年)。
2.4低温冷害
广西境内具有丰富水热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热带、亚热带作物,低温冷害严重危害农业生高产。
低温冷害北部高于南部,但是低温冷害对南部危害程度却高于北部。
近32年广西低温冷害受灾率在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内不足1%,低温对农作物危害相对较低;90年代中后期低温冷害受灾率逐渐增加,对农作物危害程度加深。
3广西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
本文选用1981-2012年广西玉米、单季稻、双季晚稻和粮食作物单产数据为参考序列,通过灰色系统分析方法计算暴雨洪涝、干旱、风雹、低温冷害与粮食关联度和关联序列。
结合表1中数据信息,暴雨洪涝和干旱灾害对广西农作物产量影响最严重,其次是风雹,低温冷害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低温冷害造成早稻烂秧在60-70年代频发,后随着耕作技术改进和新品种引用,春季低温和秋季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程度减小。
干旱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春旱和秋旱危害最重;暴雨夏季集中,尤其6-7月暴雨洪涝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广西早稻生长期在3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春旱会对早稻播期和前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早稻生长后期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
所以干旱对双季稻危害较重,其次是洪涝灾害。
广西晚稻生长季在7~9月,会有夏旱和夏秋连旱,影响水稻抽穗开花和灌浆,降低结实率,增加空壳率,不利于水稻高产丰收。
广西单季稻生长期5~9月,暴雨天气集中,尤其水稻生长前期和中期,洪涝及其衍生灾害频发,阻碍单季稻生长发育,中后期受夏旱和秋旱影响较大,不利于水稻抽穗开花和灌浆开展,结实率降低,水稻产量下降。
因此,洪涝灾害对单季稻危害最严重,其次是干旱。
由于广西有春玉米和秋玉米,大都在丘陵山地种植,这些干旱灾害频繁区,干旱对玉米拔节、抽雄和吐丝期均会造成影响,出现减产。
表1 广西粮食作物产量与农业气象灾害受灾面积的灰色关联分析
4结论
农业生产过程中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农作物品种,选用科学合理方法调整农作物布局,对本地气候资源充分利用,趋利避害,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防御工作,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水平,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危害,确保农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雪松,邹立尧,魏春秀,等.广西农业干旱灾害演变态势与应对策略[J].气象软科学,2009(2).
[] 姚胜芳,黄治逢,农孟松,等.广西冰雹的活动特点.热带地理,2008,28(2)
作者简介:周美丽(1979-),女,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县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灾害评估与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