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52
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一)干旱干旱是我国最普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
例如,在1928年至1929年的陕西旱灾期间,全国940万人口中有25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解放后,干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仍在不断发生。
1951年至1988年,平均每年受干旱影响的耕地面积约为3亿亩(1亩=666.7平方米)。
近30年来,因干旱损失粮食1532.1亿公斤,占我国粮食损失总量的50%。
虽然干旱在中国分布最广,但各地干旱程度不同。
1951-1990年,我国有4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即阴山与秦岭之间的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西部;南岭以南的广东和福建南部、云南和四川南部;其次是阴山以北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南部;湘南。
干旱灾害在中国几乎每年都有发生,但其严重程度随节奏而变化。
从1951年到1990年,干旱面积最大的时期是1958-1962年、1971-1981年和1986-1988年,而轻微干旱的时期是1950-1957年和1980-1986年。
干旱的总趋势是上升。
(二)雨涝内涝是指长期降雨造成的大量积水和径流淹没低地而造成的灾害。
它是我国东部和南部严重的气象灾害。
雨涝的发生受地理位置、地形、降水、植被、土壤等条件的制约。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雨涝时空分布明显。
据研究,我国主要内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并将该地区划分为南岭、大别-秦岭、阴山四个频发区。
中国西部雨水很少,只有四川是雨涝频发的地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有:(1)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内涝次数最多、范围最大的地区,内涝主要发生在4~11月,5~9月内涝次数最多;(2)湘赣地区雨涝主要集中在5-7月;(3)淮河流域雨涝主要集中在6-7月;亚雨区和涝区:(1)长江中下游地区,5-7月雨涝最多;(2)南岭、武夷山地区5~7月雨涝最多。
(3)海河及黄河下游,6-8月雨涝最多;(4)四川盆地7-9月雨涝最多。
西北地区、内蒙古和青藏高原是中国内涝最少的地区,其次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土地荒漠化;(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酸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0)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8)拉尼娜的危害。
(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曾有一句讲述边塞风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这里是太平洋季风所能照拂到的最远的中国疆土。
春风不度玉门关,却在这里划下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三亚是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杭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哈尔滨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在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冬季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夏季风,气温高,降水充沛。
“夏季,雨热同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冬季,北方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作物生长期长,使东北稻米口感醇厚。
华北地区冬季的大雪会冻死一些害虫,保护庄稼不受冻害,正是“瑞雪兆丰年”这句谚语的来历。
我国西部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夏季风不能到达这里,因此降水量少,降水变化大。
由于缺少水体对气温的调节,这里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也较大。
吐鲁番的瓜果糖分积累多,正是得益于这里日照充足,并且昼夜温差大。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频发,主要包括寒潮、台风和洪水。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台风云系宽广,中心叫做台风眼,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时,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
在干旱季节,台风可以缓解旱情,缓和高温天气。
洪水一般由持续性暴雨、台风引发,人类对流域内森林的破坏、围湖造田等活动也会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什么是“经济地理特征”?所谓“经济地理特征”,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主要物产,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特点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等等。
我国地域广大,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寒害、暴雪、沙尘暴、大雾、冰雹、雷暴、龙卷、大风、热浪、干热风、连阴雨等。
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左右。
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沙漠化、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及农、林、草原病虫害等生态环境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我国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群发性强,连锁反应显著,灾情严重等。
暴雨洪涝1。
概述洪涝通常是它指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或因长期降雨等产生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造成农业或其他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河流众多,季风气候十分显著。
由于降水在季节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全年降水大多集中在夏半年,降水年际变化又十分明显,因而洪涝灾害甚为频繁,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
据1950~1999年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洪涝灾面积为942。
4万公顷,严重洪涝年份农田受灾面积可达1300万公顷以上。
例如,1954年是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年,这一年全国洪涝受灾面积达1600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就有317万公顷;耕地被淹,3.3万人死亡。
根据洪涝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的不同,可分为洪灾、涝灾。
湿害。
其中:洪灾是指因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城乡,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依照江河洪水成因的不同,又有暴雨洪水、融雪(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又以暴雨洪水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涝灾是指因长时间大雨或暴雨产生的积水或径流淹没低洼土地所造成的灾害。
湿害是指因长期阴雨(降水强度不一定很大),地下水位升高及洪、涝灾过后排水不良或早春积雪(或表面湿冻土)迅速融化,在土壤尚未化通时水分下渗受阻等,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引起的灾害。
中学地理气象灾难学问点学问是一切力气的源泉,是文人骚客抒发豪情壮志的资本;是国家兴隆兴盛,科学开展的力气源泉;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中学地理气象灾难,盼望能够帮助大家,欢送阅读!中学地理气象灾难1主要的自然灾难(一)气象灾难气象灾难是全球最紧要的自然灾难,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凹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缘由:最主要缘由是暴雨;其他缘由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潮湿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更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难紧要。
(3)我国洪涝灾难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紧要,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4)防备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立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立:爱惜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爱惜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准备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样偏少而形成空气枯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是各种自然灾难中发生范围最大、影响最紧要的一种,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难。
(1)形成缘由:自然因素:偶发性或者周期性的降水削减,以及全球变暖等。
人为因素:①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
②森林植被遭破坏,蓄水功能丢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分削减。
③人类活动使大量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资源削减。
④用水奢侈紧要,在我国主要是农业浇灌用水奢侈紧要,导致水资源短缺。
(2)影响: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
(3)我国干旱发生地区:我国大多数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渗漏紧要,也简洁发生旱灾。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有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冰雹、沙尘暴、雪灾、道路结冰,共十一类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蓝:一般黄:较重橙:严重红: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一、水旱灾害特别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或多个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河段堤防发生决口,多个设区的市发生特大洪涝灾害;3、重点大型水库发生垮坝;4、洪水造成铁路繁忙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主要航道中断,48小时无法恢复通行;5、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发生特大干旱;6、多个大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重大水旱灾害包括:1、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大江大河干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一般大中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游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24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包括我省在内的数省区市多个设区的市发生严重干旱,或我省发生特大干旱;7、多个省辖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大中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较大水旱灾害包括:1、省内一个流域或其部分区域发生大洪水;2、省内主要河流及主要支流堤防发生决口或出现重大险情;3、多个县(市、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4、中小型水库发生垮坝或出现对下流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的重大险情;5、洪水造成铁路、高速公路网和航道通行中断,12小时无法恢复通行;6、一个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多个县(市、区)发生特大干旱;7、省内主要大城市发生严重干旱,或其它城市发生极度干旱。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水旱灾害为一般水旱灾害。
二、气象灾害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沙尘暴、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市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50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我省或包括我省在内的多个省(区、市)范围内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灾害包括: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沙尘暴、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雪崩等气象灾害;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机场、港口、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的。
恶劣气象包括哪些气象灾害,一般包括天气、气候灾害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
天气、气候灾害,是指因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雷暴、冰雹、大风、沙尘、龙卷、大(浓)雾、高温、低温、连阴雨、冻雨、霜冻、结(积)冰、寒潮、干旱、干热风、热浪、洪涝、积涝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
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
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
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常见气象灾害冰雹(风雹)在对流性大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的现象。
冰雹常出现在春末夏初的5—6月份,或夏末初秋的8—9月份,冰雹大多发生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向赤道和两极减少,在海洋上也较少,山区多于平原,中纬度地区多于高、低纬地区。
降落的冰块有的像黄豆、蚕豆或乒乓球大,有的则更大些,它不但可以毁坏庄稼、果木等农作物、林木外,在牧区破坏牧草,造成牧畜伤亡;此外巨大冰雹还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损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
根据一次降雹过程中,多数冰雹(一般冰雹)直径、降雹累计时间和积雹厚度,将冰雹分为3级:1.轻雹:多数冰雹直径不超过0.5厘米,累计降雹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不超过2厘米;2.中雹:多数冰雹直径0.5--2.0厘米,累计降雹时间10—30分钟,地面积雹厚度2—5厘米;3.重雹,多数冰雹直径2.0厘米以上,累计降雹时间30分钟以上,地面积雹厚度5厘米以上。
冰雹常伴随着大风雷雨出现,因此多数情况下很难与风灾相区别。
鉴于这种实际情况,可根据大风和冰雹的成灾程度确定灾种:当其中一种灾害的成灾程度明显高于另一种灾害时,即按高程度灾害确定灾种;当两种灾害成为程度大致相当时,可统称为风雹。
我国的冰雹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冰雹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平均雹灾面积173万公顷,重灾年达400万公顷,因冰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数亿元至十余亿元。
1987年3月6日大范围冰雹横扫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受灾农田达35.8万公顷,倒损房屋6.2万间。
我国冰雹区主要在青、藏、云、贵、甘、宁、陕、黑、吉、豫、晋、蒙、苏北等地。
冰雹的分布大体是沿山系伸展,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其次为大兴安岭至阴山、太行山一带。
另外,天山、长白山、祁连山、云贵高原等也是冰雹较多的地区。
每日12—18点,每年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是冰雹最易活动的时间。
低温泠冻指因冷空气异常活动造成剧烈降温以及雨雪、霜冻的气象现象。
我国的主要气候灾害我们这里不称气象灾害而称气候灾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灾害年年或轻或重出现,已经成了气候特征或气候规律的缘故。
如前所述,我国具有与同纬大陆西岸不同的季风气候,具有优越丰富的特殊气候资源。
但是,季风在带给我们这些优越丰富的气候资源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带来了许多气候灾害。
这些气候灾害有时还非常严重。
归纳起来,我国主要的大范围气象灾害可分为旱、涝、风、冻四类。
1.冻害和冬季低温在地理位置上,我国位于西伯利亚之南。
冬季中,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方。
西伯利亚寒冷气团在高空槽后(我国冬季正位于高空东亚大槽的槽后部)西北气流的引导下频频南侵,使我国冬季成为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国家。
以冬季风势力最强的1月为例,从南到北,我国1月平均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平均要偏低5~18℃之多,造成了极为巨大的热量损失。
每个冬天仅仅家庭取暖用煤也要多耗约2400万吨(按6亿人,每人每冬烧煤40公斤计)。
当然,冬季风使我国损失最大的还是农业,例如,由于冬季时间长,我国农作物的生长期普遍缩短:如北京全年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只有271天,但同纬度纬四平均全年都是生长期,即365天都能生长。
由于冬季温度低,我国各个气候带均大幅度南移(例如我国亚热带北界大体位于北纬33°,约比大陆西岸地中海地区偏南约10个纬度)。
而且,在各个已经南移的气候带中仍经常会发生各种冻害。
具体说来,在华南热带纬度上,橡胶等热带作物冬季会受到4℃以下的寒害;长江中下游地区春有使早稻烂秧的低温(日平均气温10℃以下),秋有使晚稻发生寒露风(日平均气温低于20℃,会造成花粉发育不良,授粉不良,水稻空谷增多)的冷害;华北地区春季和秋季分别有气温在0℃以下的晚霜冻和早霜冻害;东北和塞外地区夏季有障碍型冷害(即长江中下游初秋的寒露风)和延迟型冷害(夏季低温使作物发育延迟,秋天受霜冻而减产),以及障碍型和延迟型混合型的夏季低温冷害。
气象灾害常识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高、影响大、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
当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果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减少危害。
(一)龙卷风1. 什么是龙卷风龙卷风是从对流积雨云延伸到地面的小规模强烈气旋。
它的上端连着一片积雨云,下端悬浮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
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龙卷风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它处。
2. 龙卷风的特点1龙卷风常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发生,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龙卷风的攻击范围很小,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几百米之间。
3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
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4龙卷风出现的随机性大,仅仅靠常规的气象监测手段很难预报。
5龙卷风的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
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
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会把人吸走。
3. 遇到龙卷风怎么办1在家时,一定要远离门、窗和房屋外墙,躲在龙卷风对面的墙壁或小房间里,用头蹲下。
2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的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并趴在低洼地上,但要远离树木和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5当汽车在龙卷风中外出时,不要开车或躲在车里。
因为汽车对龙卷风的防御能力很小,所以应该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区躲避。
(二)雷电1. 雷电是怎么回事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
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严重。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任。
为了提高幼儿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园气象灾害安全教育进行探讨。
二、气象灾害的类型及特点1. 气象灾害的类型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暴雨、洪水:暴雨、洪水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对农田、城市、交通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2)干旱: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3)台风、暴雨洪涝: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具有破坏性强、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4)沙尘暴:沙尘暴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5)高温、低温:高温、低温灾害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2. 气象灾害的特点(1)突发性强:气象灾害往往在短时间内发生,具有突发性。
(2)破坏性强: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严重破坏。
(3)影响范围广:气象灾害可能跨越多个地区,影响范围广。
(4)持续时间长:一些气象灾害如干旱、高温等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三、幼儿园气象灾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幼儿安全意识通过气象灾害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危害,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幼儿应急处理能力气象灾害安全教育有助于幼儿掌握应对气象灾害的基本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传承安全文化气象灾害安全教育有助于传承安全文化,让幼儿从小树立安全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幼儿园气象灾害安全教育内容1. 气象灾害基础知识(1)介绍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危害;(2)讲解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3)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 应对气象灾害的基本技能(1)了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学会判断灾害等级;(2)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如防雷、防暑、防寒等;(3)熟悉逃生路线,掌握逃生方法。
3. 案例分析(1)通过典型案例,让幼儿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2)分析案例中幼儿的应对措施,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