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丙酮馏程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有机液体化学试剂馏程测定注意事项馏程是有机液体化学试剂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它的测定在有机液体化学试剂的检验中有着重要意义"馏程能粗略地反映样品的纯度及规格,也可以显示样品中过量水分的存在,但不能区分沸点范围相近的组分"馏程测定是有机液体化学试剂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许多实验室把它作为考核实验人员基本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馏程的测量原理虽然比较简单,但要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却并非易事,如果不注意加热源、蒸馏速度、温度计使用、样品处理等方面的操作,就会出现误差较大、重复性较差等现象"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化工产品检验的经验,对有机液体化学试剂馏程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加热源选择常用的加热源有煤气灯或酒精灯、电加热器等、国内一般商品化的馏程测定仪都采用电加热器,通过控制其功率来调节加热速度"蒸馏烧瓶下方垫有带圆孔的隔热板,根据被测样品沸点的高低选择合理的孔径,以保证加热稳定、均匀"测定高沸点样品时宜采用较大的孔径,反之,测定低沸点样品则采用较小的孔径"当测试低沸点样品(如丙酮、甲醇等的馏程时,最好使用煤气灯或酒精灯加热,并且保证蒸馏烧瓶周围空气的温度不高于烧瓶内部蒸气的温度,否则可能导致干点等测量结果偏高"。
2 蒸馏速度控制蒸馏速度对馏程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大,加功率应保持在从加热开始到出现第一滴馏出液的为10min左右,并且保持馏出液的速度为4~mL/min(约2滴/s),在整个过程中应避免蒸馏速有大的变化"加热速度过慢则不能维持恒定的蒸速度,但也不能过快,尤其是当测定低沸点样品时往往造成干点过高,或者当混合物中被测组分的量不太高且有前馏分时,加热过快,被测组分易被出,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3 冷却效果调节冷却介质(例如水)与被冷却样品蒸气之间应保持一定的温差,以保证必要的冷却效果,防止样品蒸气冷凝不完全而导致蒸馏收率降低或者冷凝管局部过热而爆裂"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天,最好装配空调设备".4 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选择和使用对馏程测定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温度计的分度和范围需符合标准的规定有两种温度计可供选择,即全浸式温度计和局浸式温度计"使用全浸式温度计时,需进行温度计外露部分的温度校正即露茎校正"使用局浸式温度计时应保证测定时的浸入深度和校准时的浸入深度大致相同"另外,温度计的位置要适当,应保证温度计的感温泡完全被样品蒸气所包围"温度计在倒置、磕碰或遇到剧烈震动时,其水银柱容易出现脱节现象"使用温度计前应检查其水银柱是否有脱节现象发生,如有,可轻轻适度甩动温度计使水银柱复位,或将温度计浸入温度低于温度计最低刻度的水中,使脱节的水银柱回到温度计的感温泡中"。
馏程测定的方法及步骤馏程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范围和相对含量。
它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观察液滴或气泡产生的顺序,将混合物按沸点递增的顺序分离出来。
本文将介绍馏程测定的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室准备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主要设备包括馏程装置、加热设备、冷却设备和收集设备等。
试剂则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混合物进行测定。
二、装置组装将馏程装置组装好,并确保密封良好。
馏程装置一般由蒸馏瓶、冷却管、接收瓶和温度计等组成。
蒸馏瓶中放入待测混合物,冷却管连接好并放入冷却液,接收瓶放置在冷却管下方。
三、开始加热将加热设备调至适当的温度,并开始加热蒸馏瓶中的混合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合物中的组分会逐渐汽化。
首先汽化的会是沸点最低的组分。
四、观察液滴或气泡产生当混合物开始汽化时,会在冷却管中产生液滴或气泡。
这是因为汽化的组分在遇冷却管时重新凝结成液体或气泡。
根据液滴或气泡产生的顺序,可以初步判断各组分的沸点范围和相对含量。
五、收集各组分观察到第一个液滴或气泡产生后,将接收瓶换成新的,以便收集该组分。
当液滴或气泡产生停止后,说明该组分已经完全汽化,可以更换下一个接收瓶继续收集下一个组分。
六、记录数据在整个馏程测定过程中,需要记录下每个组分产生的温度范围和相对含量。
可以使用温度计等仪器测量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七、数据处理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绘制出馏程曲线图。
曲线图上的每个峰代表一个组分,峰的高度或面积可以反映该组分的相对含量。
可以通过计算峰的面积比例来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八、结果分析根据馏程曲线图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范围和相对含量。
这些数据对于了解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非常重要,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
总结:馏程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观察液滴或气泡产生的顺序,可以将混合物按沸点递增的顺序分离出来。
通过实验室准备、装置组装、加热、观察、收集、记录数据、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步骤,可以得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范围和相对含量。
丙酮蒸馏实验报告丙酮蒸馏实验报告引言:丙酮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蒸馏方法纯化丙酮,研究其蒸馏过程和纯化效果。
实验方法:首先,将一定量的混合溶液倒入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作为助剂,以提高蒸馏效果。
然后,将烧瓶连接至冷凝管和接收瓶,接收瓶中放置冷却剂以冷却蒸馏物。
接下来,将烧瓶加热至沸腾,并控制加热速度,以保持适当的蒸馏速率。
通过冷凝管的冷却作用,蒸馏物在接收瓶中凝结,从而实现丙酮的纯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随着加热的进行,烧瓶中的混合溶液开始沸腾,产生蒸汽。
这些蒸汽通过冷凝管进入接收瓶,在冷却剂的作用下迅速凝结。
初步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蒸馏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丙酮和其他杂质。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蒸馏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非常重要。
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丙酮的挥发过快,无法完全凝结在接收瓶中。
相反,如果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蒸馏速率过慢,影响实验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调整加热的强度,以保持适当的蒸馏速率。
另外,助剂的添加也对蒸馏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添加了饱和氯化钠溶液作为助剂,以提高丙酮的纯化效果。
氯化钠具有吸湿性,可以吸收溶液中的水分,从而降低溶液的沸点。
这样一来,丙酮的沸点就会相对较低,更容易被分离出来。
实验结果显示,助剂的添加确实提高了丙酮的纯度。
结论:通过本次丙酮蒸馏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丙酮的纯化。
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可用于纯化有机溶剂。
在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和助剂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对实验效果有重要影响。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蒸馏条件,提高纯化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仅仅是对丙酮蒸馏的初步研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不同溶剂的蒸馏条件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混合溶液,可能需要采用更复杂的分离技术,如萃取或结晶等。
第1篇一、目的为了确保馏程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馏程测定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中进行液体混合物馏程的测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中各种液体混合物的馏程测定,包括但不限于石油产品、化工产品、药物、食品添加剂等。
三、仪器与材料1. 馏程测定仪:包括蒸馏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收瓶、加热装置等。
2. 液体混合物:待测样品。
3. 酒精、蒸馏水:用于清洗仪器。
4. 烧杯、漏斗、滤纸:用于样品处理。
四、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检查馏程测定仪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安装正确。
b. 将蒸馏瓶、冷凝管、接收瓶等仪器清洗干净,并用酒精、蒸馏水进行干燥。
c. 校准温度计,确保其读数准确。
2. 样品准备a. 称取一定量的液体混合物,放入蒸馏瓶中。
b. 如果样品中含有不溶物,需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
3. 装置仪器a. 将蒸馏瓶放置在加热装置上,连接好冷凝管和接收瓶。
b. 确保冷凝管冷却水流畅,接收瓶底部放置滤纸。
4. 开始蒸馏a. 开启加热装置,缓慢加热蒸馏瓶,使液体开始沸腾。
b. 调节加热速度,使液体平稳沸腾,注意控制火焰大小,避免过快或过慢。
c. 观察温度计读数,记录沸腾时的温度,即为初沸点。
d. 继续加热,当温度不再上升,液体开始滴落时,记录此时的温度,即为终沸点。
5. 结果记录a. 记录初沸点和终沸点,并计算沸程范围。
b. 如有必要,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6. 实验结束a. 关闭加热装置,待仪器冷却。
b. 清洗仪器,妥善存放。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护目镜等。
2. 加热时注意火焰大小,避免过快或过慢。
3. 蒸馏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如爆沸、泄漏等),应立即停止加热,检查原因。
4. 实验结束后,妥善处理废弃物。
六、质量保证1.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1.目的:规范丙酮检验操作,保证丙酮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车间用丙酮的检验。
3.责任:质量管理科、中心化验室主任、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检验依据:GB/T 6026—1998。
5.取样依据:按《原辅料取样标准操作规程》取样。
6.内容:6.1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杂质。
6.2 含量◆仪器与设备100ml量筒、200ml蒸馏瓶、温度计、馏程测定仪◆操作方法量取试样100ml,于馏程测定仪上量取54.1℃~58.1℃馏岀的体积,即含量。
◆结果判定若测得含量不低于95.0%,则判定为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6.3 水分◆试剂与溶液卡尔费休试液、无水甲醇◆仪器与设备电子天平、水份测定仪、移液管、微型注射器、称样管◆操作方法用移液管吸取10.0ml试样,按费休氏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操作。
◆计算T=G×1000/V式中:T—卡尔费休试液的水当量(g/ml)V—滴定消耗卡尔费休试液的体积(ml)G—水的重量(g)水份%=(T×V/1000×G)×100%式中:T—卡尔费休试液的水当量(g/ml)V —滴定样品消耗卡尔费休试液的体积(ml )G —试样的重量(g )(G =V ·d 式中V 指试样的体积、d 指试样的密度)◆ 结果判定若测得水份不超过0.5%,则判定为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6.4 密度 ◆ 仪器与设备干燥箱、比重瓶、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 ◆ 操作方法 ● 取洗净并干燥的比重瓶,带塞称量。
●用新煮沸并冷却至约20℃的纯化水注满比重瓶,不得带入气泡,装好后,立即浸入20±0.1℃的恒温水浴中,恒温20min 以上取出,用滤纸除去溢出毛细管的水,擦干后立即称量。
●将比重瓶里的水倾出,清洗、干燥后称量。
以试样代替水,同上操作,即得试样的质量。
◆ 计算公式密度ρ=式中:m 1—充满比重瓶所需试样的质量(g ) m 2—充满比重瓶所需水的质量(g ) ρ0—在20℃时纯化水的密度(g/cm 3)A -浮力校正为ρ1.v 。
丙酮-水混合物的分馏实验报告学号:08120117姓名:张文丽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馏的原理和意义以及分馏柱的应用;2、学习常用分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分馏又叫精馏,是多次蒸馏的过程,在常压蒸馏装置上安装一支分馏柱,其作用就是使沸腾着的混合液的蒸汽进入分馏柱时,由于柱外空气的冷却,蒸汽中高沸点的组分就被冷却为液体,回流入蒸馏瓶中,故上升的蒸汽中低沸点组分的相对量便较多了。
当冷凝液回流途中遇到上升的蒸汽时,二者便进行热交换,上升的蒸汽中沸点高的组分又被冷凝,因此蒸汽中低沸点组分又增加了。
如此在分馏柱内反复进行着汽化、冷凝、回流等程序。
在分馏柱效率相当高且操作正确时则在分馏柱上部逸出的蒸汽就接近于低沸点的组分,再向下回流入蒸馏瓶的液体则接近于高沸点的组分,从而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实际上分馏就是利用分馏柱来达到多次重复的蒸馏过程,将沸点相差很近的两组分分开(形成共沸点的混合物除外)。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常数试剂:15ml丙酮与15ml水的混合物试剂沸点:丙酮:56℃水:100℃四、注意事项1、蒸(分)馏装置及安装:仪器安装顺序为:自下而上,从左到右。
卸仪器与其顺序相反。
2、温度计水银球上限应和蒸馏头侧管的下限在同一水平线上,冷凝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
蒸馏前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3、蒸馏及分馏效果好坏与操作条件有直接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控制馏出液流出速度,以1-2滴/秒为宜(lml/min),不能太快,否则达不到分离要求。
4、当蒸馏沸点高于140℃的物质时,应该使用空气冷凝管。
5、如果维持原来加热程度,不再有馏出液蒸出,温度突然下降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量很少也不能蒸干,特别是蒸馏低沸点液体时更要注意不能蒸干,否则易发生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冷却水,拆卸仪器,其程序和安装时相反。
1、实验装置图:六、实验步骤七、实验数据记录温度-体积曲线:0246810121416185060708090100T /℃V/ml八、思考题分馏和蒸馏在原理及装置上有哪些异同?如果是两种沸点相近的液体组成的混合物能否用分馏来提纯?答:蒸馏可用于沸点相差较大或分离要求不高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分馏主要用于沸点相差较小或分离要求较高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两者在原理上是相同的,分馏相当于多次蒸馏,除了应用范围不同之外,它们的装置也不同,分馏装置比蒸馏装置多了一个分馏柱。
丙酮蒸馏实验报告引言蒸馏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常用于从混合物中分离液体组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蒸馏法分离丙酮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其沸点和蒸馏曲线,以及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1.掌握蒸馏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熟悉丙酮和水的蒸馏行为3.分析观察实验结果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丙酮–水–蒸馏瓶–冷凝管–温度计–热源2.将丙酮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蒸馏瓶中。
3.调整热源,使得混合液开始蒸发。
4.在冷凝管处设置冷却器,使得蒸发气体在冷凝管中冷凝成液体。
5.通过温度计记录冷凝管中液体的沸点。
6.收集并分离冷凝管中的液体。
7.对得到的丙酮和水样品进行性质分析。
实验原理蒸馏是利用混合物组分沸点不同的特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发,然后通过冷凝使其重新变为液体,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
丙酮(CH3COCH3)的沸点为56.1℃,水(H2O)的沸点为100℃。
根据沸点的差异,可以利用蒸馏法将丙酮和水成功分离。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混合液开始蒸发后,冷凝管中的液体开始冷凝。
温度计显示冷凝管中的液体温度稳定在56.1℃,同时观察到产生的液体是无色透明的,与丙酮的性质相符。
通过收集并分离冷凝管中的液体样品,并对其进行化学性质分析,进一步确认其中为丙酮。
在测试中,样品发生火焰着火现象,且燃烧时火焰表现为蓝色,这也是丙酮的典型性质。
结论本实验通过蒸馏法成功地将丙酮和水的混合物分离,并观察到了丙酮的沸点和蒸馏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蒸馏法可以实现对混合物的分离,并且可以根据组分的沸点差异来控制分离的时间点。
通过对分离得到的丙酮样品进行化学性质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其纯度和鉴定。
实验总结本实验对蒸馏法进行了实际操作,并成功将丙酮和水通过蒸馏法分离。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蒸馏法的操作步骤和原理,并通过实验结果对蒸馏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我们发现,蒸馏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物质分离方法,特别适用于沸点差异较大的混合物。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确定丙酮的物理性质,如沸点、密度等。
2. 通过化学反应,鉴定丙酮的存在。
3. 掌握丙酮鉴定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丙酮(C3H6O)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辛辣甜味,沸点为56.05℃。
丙酮分子中含有一个羰基(C=O),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生成碘仿(CHI3),具有特殊气味。
此外,丙酮还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三、实验材料1. 丙酮(分析纯)2. 碳酸氢钠(分析纯)3. 碘仿试剂4. 碘化钾(分析纯)5. 氢氧化钠(分析纯)6. 蒸馏水7. 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玻璃棒等四、实验步骤1. 丙酮的物理性质测定(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丙酮,观察其外观、气味和沸点。
(2)使用蒸馏法测定丙酮的沸点。
2. 丙酮的化学反应鉴定(1)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丙酮,加入少量碳酸氢钠,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若有气体产生,则证明丙酮存在。
(2)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丙酮,加入少量碘化钾和氢氧化钠,观察是否有特殊气味产生。
若有特殊气味产生,则证明丙酮存在。
(3)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丙酮,加入少量碘仿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若颜色发生变化,则证明丙酮存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丙酮的物理性质通过观察,丙酮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辛辣甜味,沸点为56.05℃。
2. 丙酮的化学反应鉴定(1)在加入碳酸氢钠后,观察到有气体产生,证明丙酮存在。
(2)在加入碘化钾和氢氧化钠后,观察到有特殊气味产生,证明丙酮存在。
(3)在加入碘仿试剂后,观察到颜色发生变化,证明丙酮存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鉴定了丙酮的存在。
实验结果表明,丙酮具有以下物理性质: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辛辣甜味,沸点为56.05℃。
同时,通过化学反应,我们证明了丙酮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果。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在进行蒸馏实验时,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热。
工作标准文件一、目的:规范馏程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要求,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二、范围:适用于馏程的检测。
三、责任人:化验员四、内容:1.馏程系指一种液体照下述方法蒸馏,校正到标准压力[101.3kPa(760mmHg)]下,自开始馏出第5滴算起,至供试品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的温度范围。
2.测定馏程可以区别或检查药品的纯杂程度。
3.用国产19标准磨口蒸馏装置一套。
A为蒸馏瓶;B为冷凝管,馏程在130℃以上时,用空气冷凝管;C为具有0.5ml刻度的25ml量筒;D为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预先经过校正,温度计汞球的上端与蒸馏瓶出口支管的下壁相齐;根据供试品馏程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加热器,通常馏程在80℃以上时用直接火焰或其他电热器加热。
4.测定法取供试品25ml,经长颈的干燥小漏斗,转移至干燥蒸馏瓶中,加入洁净的无釉小瓷片,插上带有磨口的温度计,冷凝管的下端通过接流管接以25ml量筒为接收器。
如用直接火焰加热,则将蒸馏瓶置石棉板中心的小圆孔上(石棉板宽12~15cm,厚0.3~0.5cm,孔径2.5~3.0cm),并使蒸馏瓶壁与小圆孔边缘紧密贴合,以免汽化后的蒸气继续受热,然后用直接火焰加热使供试品受热沸腾,调节温度,使每分钟馏出2~3ml,注意检读自冷凝管开始馏出第5滴时与供试品仅剩3~4ml或一定比例的容积馏出时,温度计上所显示的温度范围,即为供试品的馏程。
工作标准文件5.注意事项5. 1测定时,如要求供试品在馏程范围内馏出不少于90%时,应使用100ml蒸馏瓶,并量取供试品50ml,接收器用50ml量筒。
5. 2测定时,气压如在101.3kPa(760mmHg)以上,每高0.36kPa(2.7mmHg),应将测得的温度减去0.1℃;如在101.3kPa(760mmHg)以下,每低0.36kPa (2.7mmHg),应增加0.1℃。
【修订历史】。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蒸馏操作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蒸馏实验,学习如何分离沸点差异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3. 熟悉丙酮与水的沸点差异,并验证其在蒸馏过程中的分离效果。
二、实验原理蒸馏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当混合物加热至某一组分沸点时,该组分首先蒸发,然后通过冷凝管冷凝成液体,从而实现与其他组分的分离。
在本实验中,丙酮和水的沸点分别为56.2℃和100℃,因此可以通过蒸馏操作将两者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蒸馏装置(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收瓶、温度计、加热装置等)、酒精灯、石棉网、烧杯、铁架台、冷凝水等。
2. 药品:丙酮(分析纯)、水(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装置安装:按照蒸馏装置图安装好各部分仪器,确保连接紧密,无泄漏。
2. 混合物准备:将一定量的丙酮和蒸馏水混合均匀,倒入蒸馏烧瓶中,注意液面不要超过烧瓶的2/3。
3. 加热蒸馏: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蒸馏烧瓶,观察温度计读数。
当温度达到丙酮的沸点(约56.2℃)时,开始收集蒸馏出的液体。
4. 收集馏分:将蒸馏出的液体收集在接收瓶中,继续加热,直到液体不再沸腾。
5. 冷却:关闭酒精灯,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记录收集到的馏分质量。
6. 分析:将收集到的馏分与原混合物进行对比,分析蒸馏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蒸馏效果:通过实验,成功收集到了蒸馏出的丙酮,证明蒸馏操作对沸点差异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2. 数据记录:- 丙酮质量:5.0g- 水质量:10.0g- 收集到的丙酮质量:4.8g- 收集到的水分:5.2g3. 分析:- 由于丙酮沸点较低,在蒸馏过程中首先蒸发,因此收集到的丙酮质量略低于原混合物中的丙酮质量。
- 收集到的水分质量略高于原混合物中的水分质量,可能是由于蒸馏过程中部分水蒸气冷凝在冷凝管壁上。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丙酮与水的分离,验证了蒸馏操作在分离沸点差异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中的有效性。
丙酮和水的分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分馏技术,了解丙酮和水的相对挥发性,分离纯净的丙酮以及水。
实验原理分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温度下蒸发或凝结,以达到混合物的分离目的的物理性质。
此次实验中,丙酮和水的挥发性不同,故可以通过对混合液的加热来使其部分汽化从而进行分离。
丙酮和水的相对挥发性可以通过它们的汽化热来计算。
汽化热是指在恒定温度下,单位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化时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由于汽化热与热容有关,可得到:$\frac{∆H_v(A)}{∆H_v(B)}=\sqrt[]{\frac{M(B)}{M(A)}}×\sqrt[]{\frac{T_B}{T_A}}$其中,A、B分别为两种物质,M(A)、M(B)为它们的相对分子量,T_A和T_B为它们的沸点。
实验步骤① 准备用于分馏的装置,包括分馏鼓、冷却管、温控电炉、测温器等。
将分馏鼓内部分别加入适量的丙酮和水。
② 打开冷却水龙头,使冷却水通过冷却管流动。
调节温控电炉的温度,使其缓慢升温,直至达到预定的沸点,此时会出现馏分,可通过冷却管冷凝为液态后流入集液瓶。
③ 收取丙酮馏分直至分离完全,停止提取液体并关闭分馏鼓。
④ 对收集的丙酮馏分进行测定,再对剩余物质(水)测定。
实验结果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沸点计测定丙酮和水的沸点,结果分别为56℃和100℃,而运用计算公式得到需加温至57℃左右,才能将丙酮分离出来。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除了丙酮少量的挥发出去,水也随之汽化,但受到冷却管的作用,凝结成为了水滴,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大约4.5毫升的丙酮馏分,丙酮馏分的密度为0.8 g/cm³,根据数据可知,我们得到了相对纯净的丙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丙酮和水的分馏实验,并获得了相对纯净的丙酮。
此次实验不仅使我们对分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物质沸点、汽化热等理论知识的理解。
丙酮水分馏实验报告丙酮水分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丙酮和水混合物进行分馏,探究分馏技术在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应用,并了解丙酮和水的物理性质。
实验原理:分馏是一种通过液体混合物中不同沸点的成分之间的差异,将其分离的方法。
在本实验中,丙酮和水的沸点分别为56.2℃和100℃。
由于丙酮的沸点较低,因此在加热过程中,丙酮会先蒸发,而水则会在较高温度时才开始蒸发。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收集蒸馏出的液体,可以分离得到纯净的丙酮和水。
实验步骤:1. 将丙酮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液。
2. 将混合液倒入分馏烧瓶中,并装上冷却管和接收瓶。
3. 将接收瓶放入冰水中,以保证蒸馏出的液体能够迅速冷却并凝结。
4. 缓慢加热分馏烧瓶,控制加热速度,使丙酮先蒸发。
5. 收集蒸馏出的液体,分别记录温度和体积。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随着加热的进行,烧瓶中的液体开始沸腾,产生蒸汽。
初始时,蒸馏出的液体温度为56.2℃,与丙酮的沸点相符。
随着加热的继续,温度逐渐上升,直到达到100℃,此时蒸馏出的液体温度与水的沸点相符。
通过收集和观察蒸馏出的液体,我们可以发现在开始阶段,蒸馏液呈现无色透明,具有丙酮的特征。
随着温度的升高,蒸馏液逐渐变为混浊,并最终呈现为无色透明的水。
这说明在分馏过程中,丙酮和水被有效地分离。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馏技术在分离液体混合物中的应用。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我们成功地分离了丙酮和水,并得到了纯净的丙酮和水。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分馏原理的可行性。
分馏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石油化工、制药等。
通过控制不同成分的沸点差异,可以实现对混合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辅助设备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分馏的效率和纯度。
总之,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分馏技术的理解,还让我们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实践,我们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分馏丙酮实验报告分馏丙酮实验报告引言分馏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馏技术分离丙酮和水的混合物,探究分馏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原理分馏是基于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的。
在本次实验中,丙酮和水的沸点分别为56.5℃和100℃。
由于丙酮的沸点较低,我们可以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沸腾,然后通过冷凝器将丙酮蒸汽冷却成液体,从而分离出丙酮。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分馏烧瓶、冷凝器、温度计等。
2. 将混合物倒入分馏烧瓶中,并装好冷凝器。
3. 加热分馏烧瓶,使混合物开始沸腾。
4. 观察冷凝器中的液体,分离出丙酮。
5. 将收集到的丙酮进行质量测量,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将丙酮和水进行了分离。
实验结束后,我们测量了收集到的丙酮的质量,发现其与初始混合物中丙酮的质量相近,证明分馏技术的有效性。
分馏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石化等领域。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可以实现对不同沸点物质的分离。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丙酮和水的沸点差异,成功地分离出了丙酮。
分馏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还可以用于提纯物质。
例如,石油的分馏可以将原油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得到汽油、柴油、润滑油等产品;酒精的分馏可以提高其纯度,使其达到医药、工业等领域的要求。
然而,分馏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对于沸点差异较小的物质,分离效果可能不理想。
其次,分馏过程中可能会有物质的损失,特别是易挥发物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分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馏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方法,可以通过控制物质的沸点差异实现分离。
分馏技术在化学、制药、石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分馏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改进。
通过实验,我们对分馏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丙酮的基本性质和检验方法。
2. 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和仪器对丙酮进行鉴定。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丙酮(化学式:C3H6O)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易燃。
丙酮分子中含有一个羰基(C=O),因此具有典型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本实验通过以下方法检验丙酮:1. 水分测定:丙酮与水互溶,但沸点不同,可利用分馏法测定丙酮中水分含量。
2. 碘化反应:丙酮与碘反应生成碘化丙酮,可观察颜色变化检验丙酮。
3. 硝化反应:丙酮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丙酮,可观察颜色变化检验丙酮。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馏柱、蒸馏烧瓶、冷凝管、接收瓶、锥形瓶、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等。
2. 试剂:丙酮、碘、硝酸、水、无水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水分测定(1)将一定量的丙酮加入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
(2)连接分馏柱、冷凝管和接收瓶,加热蒸馏。
(3)收集蒸馏出的液体,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计算丙酮中水分含量。
2. 碘化反应(1)取少量丙酮于试管中,加入碘溶液。
(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现象。
3. 硝化反应(1)取少量丙酮于试管中,加入硝酸。
(2)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记录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分测定根据实验结果,丙酮中水分含量为X%。
2. 碘化反应实验中观察到丙酮与碘反应后溶液颜色变深,证明丙酮与碘发生了反应。
3. 硝化反应实验中观察到丙酮与硝酸反应后溶液颜色变深,证明丙酮与硝酸发生了反应。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水分测定,证明丙酮中含有水分。
2. 通过碘化反应和硝化反应,证明丙酮具有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七、实验讨论1. 在水分测定实验中,无水硫酸钠的作用是吸收丙酮中的水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碘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中,实验现象明显,证明丙酮具有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3. 本实验操作简单,结果可靠,为丙酮的鉴定提供了有效方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分馏丙酮实验报告篇一:分馏实验报告广东工业大学学院专业班组、学号姓名协作者教师评定实验题目分馏一、实验目的了解分馏的原理与意义,分馏柱的种类和选用方法。
学习实验室里常用分馏的操作方法。
二、分馏原理利用普通蒸馏法分离液态有机化合物时,要求其组分的沸点至少相差30℃,且只有当组分间的沸点相差110℃以上时,才能用蒸馏法充分分离。
所谓分馏(FractionalDistillation)就是蒸馏液体混合物,使气体在分馏柱内反复进行汽化、冷凝、回流等过程,使沸点相近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
即:沸腾着的混合物蒸汽进行一系列的热交换而将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出来。
实际上分馏就相当于多次蒸馏。
当分馏效果好时,分馏出来的(馏液)是纯净的低沸点化合物,留在烧瓶的(残液)是高沸点化合物。
影响分馏效率的因素有:①理论塔板;②回流比;③柱的保温。
实验室常用的分馏柱为Vigreux柱(或刺式分馏柱、维氏分馏柱、韦氏分馏柱、维格尔分馏柱)。
使用该分馏柱的优点是:仪器装配简单,操作方便,残留在分馏柱中的液体少。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电热套、圆底烧瓶、分馏柱、温度计、冷凝管、接液管、丙酮。
能与水、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混溶。
能溶解油脂肪、树脂和橡胶。
五、实验装置六、实验步骤(一)填表及作图1、在圆底烧瓶内放置40ml混合液(体积比:丙酮∶水=1∶1)及2粒沸石,按简单分馏装置图2-11安装仪器。
2、开始缓缓加热,并控制加热程度,使馏出液以1-2s/D 的速度蒸出。
将初馏出液收集于量筒中,观察并记录柱顶温度及接受器A的馏出液总体积。
继续蒸馏,(从5ml开始)记录每增加1ml馏出液时的温度及总体积。
注意温度突变时位置。
曲线,讨论分馏效率。
数据记录:(二)纯化丙酮(1)待圆底烧瓶冷却后,加入馏液,补加2粒沸石。
安装好分馏装置。
(2)收集56~62℃以下的馏液。
此馏液为纯丙酮。
馏液总体积ml,回收率=馏液总体积/40=%。
丙酮分馏实验报告丙酮分馏实验报告引言:丙酮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馏的方法,对丙酮进行纯化和提纯,探究其分子间力的作用和分馏原理。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分液漏斗、加热装置、冷凝管等。
同时,将丙酮样品准备好,并进行初步检测,确保其纯度符合实验要求。
2. 分馏操作:将准备好的丙酮样品放入分液漏斗中,并将其与冷凝管相连。
接下来,我们使用加热装置对分液漏斗进行加热,使丙酮样品开始汽化。
汽化后的丙酮蒸汽通过冷凝管,冷却后变为液体,并收集在容器中。
3. 分馏结果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丙酮样品开始汽化的温度约为56℃,而液体开始冷凝的温度约为30℃。
通过不断加热和冷却的循环,我们可以观察到丙酮样品逐渐分离成不同温度区间的组分。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分馏的方法成功地将丙酮样品分离成不同温度区间的组分。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分馏原理:分馏原理是基于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而设计的。
在丙酮分馏实验中,丙酮的沸点约为56℃,而其他杂质的沸点则较高。
通过加热和冷却的循环,我们可以将丙酮蒸汽冷凝成液体,并收集在容器中,从而实现对丙酮的分离和提纯。
2. 分子间力的作用:在丙酮分馏实验中,分子间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丙酮分子之间存在着范德华力和氢键等分子间力,这些力使得丙酮分子在加热时能够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从而形成蒸汽。
而其他杂质分子则由于分子间力较强,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汽化。
3. 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操作技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加热的温度要适中,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丙酮样品的分解。
其次,冷凝管的冷却效果要良好,以确保丙酮蒸汽能够充分冷凝为液体。
最后,收集容器要密封良好,避免丙酮的挥发和外界杂质的进入。
结论:通过丙酮分馏实验,我们成功地将丙酮样品分离成不同温度区间的组分。
丙酮馏程的测定
1.范围
本方法是用来测定用于生产双酚-A的丙酮馏程的。
2.方法概述
100mL丙酮在一定条件下蒸馏,就有一组简单的蒸馏温度,在蒸馏结束前,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由辅助温度计补偿,局浸温度计校准到标准大气压下所测定的沸腾温度就是真实的蒸馏温度。
3.仪器
3.1 蒸馏仪器:参见 FIG-1和2
3.2 蒸馏瓶:200mL,硼硅酸盐玻璃,参见 FIG-3
3.3 电加热帽:可调节的
3.4 接收量筒:100mL量筒上部最小刻度为1mL,总高度为250到260mm
3.5 温度计:ASTM 39c
3.6 石棉板:开孔直径为1 1/4B
3.7 气压表
3.8 沸石:直径为0.3~0.5mm
4.仪器的准备
4.1 洗净、干燥冷凝管、蒸馏瓶、接收量筒。
蒸馏瓶中放入10粒沸石。
4.2 温度计通过软木塞插入蒸馏瓶,温度计感温泡与蒸馏瓶支管相平。
4.3 用冰块保持冷凝器冷却到0~10℃,调整丙酮的温度在10~18℃。
4.4在整个蒸馏过程中,用透明冷水浴维持接收器温度在10~20℃
4.5将蒸馏瓶的支管插入冷凝器25到50mm,用软木塞塞紧,调整石棉板的位置,让蒸馏瓶颈垂直,将蒸馏瓶底部固定在石棉板的1 1/4B开孔处。
5.步骤
5.1 将10~18℃的丙酮样品倒入接收量筒中,量取100±0.5mL。
5.2 从蒸馏仪器中取出蒸馏瓶,将丙酮样品在15到20秒内迅速倒入蒸馏瓶中。
5.3 将蒸馏瓶与冷凝器连起来,按4.2描述装好温度计。
5.4 将接收量筒放在冷凝管的出口处,冷凝管伸入至少25mm。
但不要低于接收量筒100mL 标准处。
5.5 在透明冷水浴中浸入量筒,固定好接收量筒,在量筒上放一盖板,防止水气进入量筒。
5.6控制加热量,从开始加热到蒸馏出第一滴液的时间为5到10分钟,调整加热量使蒸馏以
4到5mL/min的速度进行(大约2滴每妙)在第一滴落下后,调整接收量筒使冷凝管接触到量筒壁。
5.7 在蒸馏液有5,10,20,30,40,50,60,70,80,90,和95mL时分别记录蒸馏温度,持续加热,继续蒸馏使超过95%,直到出现干点,记录干点的温度。
(注)当不能获得干点时,记录混合物最后一点的温度或最后沸腾点的温度
5.8 记录气压表压力,冷凝管液体排完后,读出蒸馏出的总体积并记录
5.9 如果出现剩余物,冷却到室温,放入能精确到0.1mL的量筒中,测定其体积并记录,100与剩余物的量的差值就是蒸馏消耗量。
6计算:
馏出温度在大气压力P时的数据t和在101.3千帕(760毫米汞柱)时的数据t。
,存在如下的换算关系:
(1)
(2)
K=0.039
t---馏出温度
--温度计读数
t
P—现场大气压;毫米汞柱
C--温度校正值
K--温度修正常数
7结果:
记录下每次观察到的容积下的真确温度,并记录下得到的残留物质的容积百分率、回收率和蒸馏损失。
经济师职责:
1.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研究公司资本的最佳投向,提出决策建议供总经理参考;
2.研究、制订公司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研究公司及下属公司、企业的运作,分析和评价公司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率,提出发挥增产节约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整改7意见、措施;报总经理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3.分析公司计划执行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总经理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4.对公司及下属公司、企业的投资的可行性报告进行经济效益评估,提出审核意见;
5.策划公司大型的经济活动,如资产收购,拍卖及兼并等;
6.行使经济监督权,制止无经济效益和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
7.负责主持评审下属公司、企业年度目标完成情况,指导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完成各项生产、指导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
8.总经理授权委托的其他生产.
第四百二十三条总工程师职责:
1.主管房地产业务,负责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工作;
2.负责提出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大、中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审定小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3.提出设计要求,委托设计,审查方案,主持图纸会审工作;
4.确定招标、投标的标底,主持招标、投标工作;
5.协助设计部门处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签发、处理重大技术问题的修改通知书;
6.对较大的工程质量事故,提础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
7.主持大型工程验收工作;
8.总经理授权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四百二十四条法律顾问职责:
1.对公司的重大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提供法律可行性意见或建议;协助董事会和总经理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法;
2.参与制订、修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3.参与重大经济技术贸易谈判,审查重大合同和涉外合同,审核公司的法规性文件和法律事务文件;
4.为各单位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帮助,配合各单位办理合同的报、见证、签证和公证,经委托配合或代理参加诉讼、调解、仲裁及其他非诉讼活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5.主持经济合同管理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和培训;
7.办理公司其他法律性事务;
8.总经理授权委托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