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控制测量概述及导线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960.50 KB
- 文档页数:7
导线控制测量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在全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位,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以较精确的方法,测定这些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测定控制点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一、平面控制测量由于控制点间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平面控制测量又分为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如图6-1所示,将控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三角形,测量出1~2条边作为起算边(或称为基线)的长度,如图中、边,并测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点的坐标,求出其余各点的坐标。
也可以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如图6-2所示,将控制点、1、2、3、4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由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点的坐标,也可算出另外一些转折点的坐标。
用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的平面控制点分别称为三角点和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主要通过精密三角测量的方法,按着先高级、后低级,逐级加密的原则建立的。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和各项工程基本建设的依据,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军事科学及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国大地网已经布设完成,这些先进的测量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操作方便,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现在,正逐步普及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城市及各种工程建设需要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城市平面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应在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成不同的等级,以供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施工测量使用。
按国家建设部1999年发布的《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1和表6-2规定。
第四部分导线测量一平面控制测量概述⑴.目的与作用1)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控制误差的积累。
3)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⑵.有关名词1)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2)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一般由设计部门提供)。
3)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图形。
4)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⑶.控制测量分类1)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2)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3)按方法分: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GPS卫星定位测量4)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工程控制测量⑷.国家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
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的。
平面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组成。
高程控制网:国家高程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⑸.小区域(15km2以内)控制测量平面:国家或城市控制点——首级控制——图根控制。
高程:国家或城市水准点——三、四等水准——图根点高程。
二导线测量⑴.导线的定义1)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带状地区 (如:公路、铁路和水利) 、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⑵.导线布设形式根据测区情况和要求,导线布设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闭合导线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
2)附合导线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
3)支导线支导线的点数一般不宜超过2个,仅作为补设导线点时使用。
4)此外:还有导线网,其多用于测区情况较复杂地区和精度要求较高的地区。
⑶.导线的外业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⒈导线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处,便于扩展加密控制和实测碎部。
导线测量名词:导线点导线测站英文名称:traverse survey定义1:将一系列测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形式,并测定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推算各测点平面位置的技术与方法。
应用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工程测量学(二级学科)定义2:依次测定各导线边边长和各导线角,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导线点坐标的平面控制测量工作。
应用学科:水利科技(一级学科);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二级学科);水利工程测量(三级学科)简介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连成折线,在点上设置测站,然后采用测边、测角方式来测定这些点的水平位置的方法。
导线测量是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一种方法,也是工程测量中建立控制点的常用方法。
设站点连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设站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距离和每一导线点上相邻边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用测得的距离和角度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
测量特点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
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网是有利的。
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
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
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测量方式为导线测量选择的测量路线称为导线。
它应当尽可能直伸,但由于地形限制,导线一般成一条折线。
导线上设置测站的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并在每一点上观测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从一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出发,利用测量的距离和角度,便可依次推算各导线点的水平位置(如图)。
如何进行导线测量与测量误差控制导线测量与测量误差控制技术在电力、通信和电子工程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地进行导线测量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通信信号的可靠传输。
本文将从导线测量的方法、常见测量误差及其控制方案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导线测量方法导线测量方法主要有几种,包括电阻测量法、比较测量法以及有源信号测量法等。
其中,电阻测量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测量导线的电阻值来推算导线的长度和材料电阻率。
比较测量法则通过将待测导线与已知的标准导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导线长度的测量结果。
有源信号测量法则是利用输入导线上的激励信号和输出导线上的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进行测量。
二、常见测量误差在导线测量过程中,常见的测量误差主要包括电阻测量误差、接触电阻误差和温度误差等。
电阻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端子和导线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及接触电阻的不稳定性导致的。
在电阻测量中,为了减小接触电阻误差,通常采用四引线法或双引线法进行测量。
接触电阻误差的控制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此外,由于导线材料的电阻率在不同温度下存在变化,温度误差也是导线测量中需要注意的误差来源之一。
三、测量误差控制方案为了减小导线测量误差,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方案。
首先,在电阻测量中,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
四引线法和双引线法可以有效地排除掉接触电阻误差,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其次,在测量中需要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并进行温度补偿。
通过测量导线温度,可以根据导线材料的温度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减小温度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另外,为了减小导线长度测量误差,可以采用多点测量法,通过在导线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来求取平均值,提高测量精度。
四、误差控制的重要性与挑战控制导线测量误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准确测量导线的长度和电阻值是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如果测量误差过大,将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通信信号的失真。
然而,控制导线测量误差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