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概述及导线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7
常规测绘技术目录 (1)几个基本概念 (1)测量工作的程序 (2)水准测量 (3)三角高程测量 (6)角度和方向测量 (6)距离测量 (9)测量误差 (10)控制测量................................................................. 1 1 导线控制测量. (12)传统地形测量方法 (13)数字测图技术 (14)地形图的应用 (15) (16)水利工程测量 (16)桥梁工程测量 (17)路线工程测量 (17)工程的变形监测 (18)工业与民用建造测量 (19)地下工程测量 (19)矿山测量 (20)隧道工程测量............................................................. 2 1 工业设备的安装及检校测量(三维工业测量) .. (22)海洋测绘 (22)地籍测量 (24)房地产测绘 (27)摄影测量 (27)【垂线】重力的作用线称为铅垂线,简称垂线。
【水准面】某一时刻处于没有风浪的海洋水面,称为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在高度不同的水准面中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水准面作为平均海水面,这个平均海水面就称为大地水准面。
它是由静止海水面并向大陆延伸所形成的不规则的封闭曲面,是一个重力等位面,即物体沿该面运动时,重力不做功,是通过验潮站对海水面长期观测得到。
大地水准面是描述地球形状的一个重要物理参考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统的起算面。
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反映了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密度和分布等信息。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海面。
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
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并构成原点网。
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
导线控制测量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在全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位,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以较精确的方法,测定这些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测定控制点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一、平面控制测量由于控制点间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平面控制测量又分为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如图6-1所示,将控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三角形,测量出1~2条边作为起算边(或称为基线)的长度,如图中、边,并测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点的坐标,求出其余各点的坐标。
也可以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如图6-2所示,将控制点、1、2、3、4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由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点的坐标,也可算出另外一些转折点的坐标。
用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的平面控制点分别称为三角点和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主要通过精密三角测量的方法,按着先高级、后低级,逐级加密的原则建立的。
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和各项工程基本建设的依据,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军事科学及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国大地网已经布设完成,这些先进的测量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操作方便,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现在,正逐步普及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城市及各种工程建设需要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城市平面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应在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成不同的等级,以供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施工测量使用。
按国家建设部1999年发布的《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1和表6-2规定。
《建筑工程测量》控制测量概述一、控制测量的概念测量成果的质量高低,其核心指标是精度。
保证地面点的测定精度可选用的措施有提高观测元素(角度、距离、高差等)的观测精度;限制“逐点递推” 的点数,从而对误差的逐点积累加以控制;采用“多余观测”,构成检核条件, 由此可提高观测结果的精度,并能发现粗差是否存在。
为了限制误差传递和误差积累,提高测量精度,无论是测绘还是测设都必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来组织实施。
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分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两步。
控制测量工作是指在整个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称为控制点),设想用直线连接相邻的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外业测量,获得相应的外业资料,并根据外业资料,用准确的计算方法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以期统一全测区的测量工作。
控制测量分为平而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而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二、平面控制测量平而控制测量按几何图形可分为三角平而控制测量和导线控制测量;按布设形式分:三边网、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GNSS网。
1.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建立平而控制网的方法有导线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NSS)测量等。
(1)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将各控制点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如图1所示。
这种图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导线网,也称导线,转折点(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与导线边长,根据起算点的平面坐标和起算边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坐标,这项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图1导线测量(2)三角测量三角测量是将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一系列三角形,如图2所示,这种图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三角锁,是三角网的一种类型。
所有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
测量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全部三角形内角,根据起算点的坐标与起算边的方位角,按正弦定律推算全部边长与方位角,从而计算出各点的坐标,这项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控制测量的作用是限制测量误差的传播和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分区的测图能拼接成整体,整体设计的工程建筑物能分区施工放样。
控制测量贯穿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在工程勘测的测图阶段,需要进行控制测量;在工程施工阶段,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在工程竣工后的营运阶段,为建筑物变形观测而需要进行的专用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X、Y),高程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高程(H)。
平面控制网常规的布设方法有三角网、三边网和导线网。
三角网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以及少量边,通过计算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三边网则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边长,各内角是通过计算求得。
导线网是把控制点连成折线多边形,测定各边长和相邻边夹角,计算它们的相对平面位置。
在全国范围内布设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分级布设的原则,分一、二、三、四等。
主要由三角测量法布设,在西部困难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
一等三角锁沿经线和纬线布设成纵横交叉的三角锁系,锁长2021250公里,构成许多锁环。
一等三角锁内由近于等边的三角形组成,边长为20210公里。
二等三角测量如图7.1有两种布网形式,一种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另一种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称全面布网方案。
二等基本锁的边长为20215公里,二等网的平均边长为13公里。
一等锁的两端和二等网的中间,都要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
所以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全网约有5万个大地点。
在城市地区为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和城市建设施工的需要,布设城市平面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在国家控制网的控制下布设,按城市范围大小布设不同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一、二级及图根小三角网或三、四等,一、二、三级和图根导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