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塘改水稻田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芦苇高产栽培技术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高产和广泛适应性的特点。
芦苇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芦苇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土壤要求芦苇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选择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栽培芦苇的首要条件。
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值6.5-7.5,有机质含量应在2%以上。
此外,芦苇对肥力要求较高,土壤中的可供吸收的养分含量应达到一定水平。
二、栽植方法1.选种:选择优质、适应力强的芦苇品种,如绿色芦苇、光滑芦苇等。
可通过苗圃或种植基地购买种苗。
2.整地:在选定的种植区域进行整地,清除杂草和杂质,并平整土壤表面。
3.分株:将芦苇种苗按照一定的间距分株,并保持株间的距离均匀。
4.栽植:将芦苇分株插入土壤中,使根部牢固地贴近土壤,然后轻轻拍实土壤。
三、水肥管理1.灌溉:芦苇对水分需求较高,特别是在生长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可采用滴灌或喷灌等方式进行适量的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
2.施肥:芦苇生长迅速,对养分需求较大。
可在栽植前充分施入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畜禽粪便等。
生长期间可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芦苇的生长和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芦苇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影响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病虫害有芦苇腐烂病、芦苇斑点病、芦苇蚜虫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合理施肥: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和营养元素,提高芦苇的抗病虫害能力。
3.防治草丛:及时清除芦苇周围的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4.喷洒农药: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但要注意掌握使用剂量和喷洒时间,以免对芦苇产生负面影响。
五、采收和储存芦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生长季结束后,花穗开始变黄时。
采收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植株,避免病菌入侵。
采收后的芦苇应进行晾晒,待水分含量降低后,可储存或加工利用。
总结起来,芦苇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栽植方法、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和储存等方面。
芦苇高产栽培技术芦苇高产栽培技术文档1-引言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 Trin-)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物产量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生物能源生产等领域。
本文档旨在介绍芦苇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种、土壤准备、种植、管理和收获等方面的内容。
2-选种选取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芦苇品种是芦苇高产栽培的关键。
应考虑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水质等因素,选择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竹叶色艳丽等特点的芦苇品种。
3-土壤准备3-1 土壤pH值调节芦苇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范围为6-5-8-5-如土壤酸性过高,可使用石灰进行中性化处理。
酸性过低,可施加有机肥料进行调节。
3-2 土壤肥力改良在土壤深翻前,可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并与土壤混合均匀,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3-3 土壤水分保持芦苇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度。
在种植前,可进行灌溉补水,增加土壤含水量。
4-种植4-1 地块准备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进行种植。
清除杂草,松土翻耕,平整地表。
4-2 芦苇种植材料选用芦苇种植秧苗进行栽培。
将芦苇种植秧苗根部修剪整齐,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定植。
4-3 定植密度芦苇的定植密度应根据品种、产量目标等因素进行调整。
通常建议株距为40-60厘米,行距为60-80厘米,使芦苇个体之间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5-管理5-1 控制杂草应定期除草,保持地表整洁。
避免杂草与芦苇竞争养分和光照资源。
5-2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加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营养元素,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5-3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生物防治或化学防治方法。
6-收获芦苇可根据需求进行部分或整株收获。
一般在芦苇茎秆颜色变黄时,进行收割,将芦苇茎秆割断或拔起。
7-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
8-法律名词及注释8-1 国家法律名词及注释无8-2 地方性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融合了稻田和渔业种养的综合农业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稻田的产量和农田的利用效益。
下面将从水稻的选种、种植管理、鱼类养殖以及农业循环利用等方面介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
首先是水稻的选种,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时应选择适应高温多雨气候的稻谷品种,同时具有丰产、抗病性强和耐旱能力强等特点。
一般情况下,选择稻谷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是种植管理,对于稻渔综合种养来说,要优化土壤环境,保持水稻生长所需的湿度和养分供应。
为了保证稻田的水质,可以选择使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同时进行定期疏松土壤和杂草防治,提高水稻生长的环境质量。
鱼类养殖是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利用稻田的空间和养分来培养鱼类,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
在鱼类养殖方面,一般选择快速生长、耐高温和耐贫氧能力强的鱼类品种,如草鱼、鲤鱼和鳙鱼等。
需要设置养殖网箱或养殖池塘等设施,提供适宜水质和生态环境给鱼类生长。
最后是农业循环利用,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的循环利用。
在稻田里种植水稻的可以养殖鱼类,鱼类的粪便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鱼类的增殖也可以提供额外的经济收益。
水面种植水稻技术方法以下是 7 条关于水面种植水稻技术方法:1. 你知道吗,水面种植水稻第一步可是关键啊!就像建房子要打牢地基一样,咱得先选好合适的水面呀!咱可以找那种水面比较平静,没有急流漩涡的,不然水稻咋能安稳生长呢?比如说找个小池塘就挺不错的。
这选水面可不简单哦,得用心选对才行呢!2. 嘿,第二步就是准备浮床啦!这浮床就好比水稻的小床,得让它们睡得舒服呀!可以用竹子或者泡沫啥的来做,把它弄得稳稳当当的。
想象一下,水稻睡在上面多安稳呀,才能茁壮成长呢!咱隔壁村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收成可好了呢!3. 然后呀,就是播种啦!那水稻种子就像是一个个小宝贝,要小心翼翼地对待它们哦!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浮床上,可千万别撒得太密或太稀疏了。
就像给孩子穿衣服一样,要合适才好呢!你说是不是呀?我记得我去年种的时候可仔细啦!4. 接下来,可不能忘了照顾它们呀!这就跟照顾小朋友一样,要时刻关注。
时不时地看看水够不够呀,有没有虫害呀。
要是发现有问题,得赶紧处理,不能拖拖拉拉的。
你想想,要是咱孩子生病了不赶紧治,那怎么行呢?咱村的老张就是没照顾好,结果损失不少呢!5. 哎呀,还有施肥呢!这肥料就好比给水稻加餐,让它们长得更壮实。
不过可得注意量哦,别太多也别太少。
就好像给人吃饭,吃多了撑着,吃少了饿着,都不行呀!我去年就是施肥把握得好,所以水稻长得可棒了!6. 等水稻长大些,还得注意除草呢!那些杂草就像小坏蛋,会抢水稻的营养呢!所以一定要除掉它们,让水稻能好好吸收营养。
这就像家里有老鼠,得赶紧除掉,不能让它们捣乱呀!咱可不能让杂草坏了咱的好事。
7. 最后就是收获啦!哇,看到那金黄一片的水稻,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跟看到自己的孩子考上好大学一样开心!这就是咱辛苦付出后的回报呀!所以说,只要咱按照这些方法来,水面种植水稻一定能成功!咱自己就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啦!我的观点结论:水面种植水稻技术并不复杂,只要用心去做每一步,就一定能获得好收成。
芦苇塘改水稻田的特点及栽培技术摘要总结了芦苇塘改水稻田的主要特点,并从精细整地、化学除草、建设好灌排水渠道、培育壮苗、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达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芦苇塘改水稻田;特点;栽培技术1 芦苇塘改为水稻田后的特点1.1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杂草较多芦苇塘常年有植物生长,其有机落叶和杂草等自然死亡。
因此,有机质含量特别高,改为水稻田后是一个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稻田,经测定有机质含量在5%~7%。
由于芦苇田长期不耕作,苇塘中各类杂草丛生,主要有莎草科杂草,包括三棱草、扁秆蔍草和蔍草及少量的阔叶杂草等,很难防除。
1.2 缺磷少氮,地下水位高虽然有机质含量高,但速效磷和速效氮缺乏,特别是速效磷仅在30 mg/kg,而且速效氮也在平常水田的20%左右。
苇塘大多地块处于地势低平地块,因此,地下水位较常规稻田水位要高。
1.3 含盐量高,受海潮影响极大芦苇塘大多在沿海地带,并且靠近海边,因此,土壤含盐量大部分都在0.2%左右,全盐量均在0.3%左右,基本属于盐碱地。
新开垦的苇塘改为水稻田的地块,大部分在海潮沟边,因此,大海潮来临时,随时都可能被海水侵扰而遭受盐害。
2 栽培技术2.1 精细整地由于苇塘改水稻田属于盐碱地,因此在秋天上冻前必须进行1次深翻,耕深至少要达到20 cm,一是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养分的转化;二是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减少表层返盐及次生盐渍化,翻起的土垡经冻融作用使土壤疏松。
春天再进行1次旋耕,又可达到消灭杂草的目的[1]。
2.2 化学除草化学药剂除草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杂草丛生,则导致水稻无产量。
旋耕后灌水泡田前,如果田间杂草较多,要用克无踪喷雾将杂草除死,然后灌水泡田。
于插前3 d进行封闭除草,药剂以稻草克、恶草灵等均可,使用量按说明实行[2]。
如果后期稗草较多,可用稻杰喷雾。
如果莎草科稻草多,可用2甲4氯防除。
还可用综合除草效果好的药剂进行除草。
2.3 建设好灌排水渠道由于芦苇塘位于海边属重盐碱地,改为水稻田后,灌水是一个重要环节。
芦荡滩地垦植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摘要经过多年调查研究,总结了芦荡滩地复垦田高产标准及特点,提出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垦植田;高产标准;特点;栽培技术;芦荡滩地建湖县位于里下河射阳湖的腹部地区边界的沿河、恒济、颜单、九龙口、建阳等镇,在20世纪70年代前有湖荡芦苇滩地面积逾1万hm2,自此逐年开垦种植水稻或围养鱼蟹和种植荷藕、芡实等水生经济作物。
近几年江苏省有关部门基金支持粮食生产,加上国家又投入资金,建立水稻商品粮基地和水稻种子基地,故将鱼蟹塘、荷藕田复垦种植中粳水稻逾4 000 hm2。
无论开垦或复垦都属江苏省里下河稻作区的版块类型[1],演替成为农田生态环境。
1 垦植田高产标准1.1 提高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水稻,改为一年两熟制,秋播冬作物有油菜、小麦等农作物,成为稻、麦、油轮作制。
这是建立在良好排水系统的基础上。
1.2 提高水稻高产和优良品质垦植田以水稻生产为主体,大面积提高产量,产量在9 750 kg/hm2左右,而且品质优良,口味性好,出米率达75%以上。
2 垦植稻田特点2.1 嫌气土壤,淤泥层厚垦植稻田地势低洼,地面真高平均1.74 m,为沿荡潜育型水稻土、沼泽地草渣土,长期处于嫌气状态,淤泥层厚度有50~70 cm。
2.2 有机质丰富土壤在芦荡期有机质基本上是积累大于分解,一般潜在肥力较高,改种水稻后,耕层有机质可达 2.5%以上,但有效养分低,碳氮比一般在(9~10)∶1,速效磷含量缺乏,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布较深,大都为50~60 cm。
2.3 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历史上芦苇荡水生和半水生杂草丛生,土壤中是盘根结块,种植水稻之后,禾本科杂草的稗草、千金子等较多,莎草科的水莎草、扁杆藨草、异型莎草等草害严重[2]。
垦植田水稻,地处沿荡地区,稻田杂食性害虫也在杂草上寄生,如二化螟、灰飞虱等,尤其近几年灰飞虱大暴发,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使垦植稻田病虫害严重大发生大危害[3]。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将稻作与水产养殖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实现稻田与渔塘的互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农业排放的污染物,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合理利用水资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第一要点就是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这种种养结合的模式中,稻田和渔塘之间需要进行水的调配和交换。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保证田间有足够的水分来滋养水稻,同时也要保证渔塘有足够的水量来养殖水生动物。
需要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通过分时段、分区域的方式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水稻和水产养殖都能得到充分的供水,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优化土壤肥力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优化土壤肥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而渔塘的水生动物也需要养分丰富的水体来维持健康的生长。
需要通过施肥和养殖废液的处理等手段,合理调节土壤和水体中的养分含量,保证水稻和水产养殖都能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一方面可以通过养殖废液中的养分为水稻提供养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水稻秸秆还田来改善土壤肥力,实现土壤与水体的有机循环,提高土壤肥力的持久性。
三、科学合理的养殖搭配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中,科学合理的养殖搭配是关键。
在同一个生产区域同时进行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需要合理搭配养殖的种类和数量。
首先要考虑水产养殖的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水域条件,选择适合的水产养殖物种,同时要根据水稻的种植密度和水资源的供给量,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周期。
还需要合理安排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的时间,避免两者之间的冲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充足的生长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和水产养殖的产量和品质。
四、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重要要点之一。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实现水稻和水产养殖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的安全和质量。
高效栽培技术改良水稻种植环境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气候的变化,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农业专家们研发了一系列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改良水稻种植环境来提高产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效栽培技术,以及它们如何改良水稻种植环境。
一、稻田改进技术稻田是水稻栽培的主要场所。
传统的稻田栽培方法往往存在水分利用效率低、土壤肥力丧失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专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稻田改进技术。
首先,水稻秧苗培育技术是提高稻田效益的关键。
现在广泛使用的水稻秧苗培育技术包括水稻扩繁机械和湿地播种技术。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水稻秧苗的繁殖效率,减少种植密度,提高品质,从而改善水稻产量和农田生态系统。
其次,稻田水管理技术是另一个重要的改进。
传统的稻田灌溉方法往往存在水分浪费和不均匀灌溉的问题。
现在的水管理技术,如土壤盖膜和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灌溉效率,并提供适宜的水分供给,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最后,土壤改良技术也是稻田改进的一个关键领域。
传统的水稻栽培方法往往导致土壤肥力的丧失和土壤酸化。
现在,可以使用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来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产量。
此外,绿肥覆盖和轮作技术也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结构和养分平衡。
二、生态措施的应用除了改进稻田栽培技术,引入生态措施也是改良水稻种植环境的重要手段。
首先,推广有机农业是重要的生态措施之一。
有机农业以天然肥料和生物防治代替化学肥料和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有机农业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改善水稻的营养吸收,同时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保护耕地生态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侵蚀是水稻种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地退化。
通过采取措施如植被恢复、合理轮作和农田间的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耕地的生态环境。
最后,鼓励生物多样性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措施。
2018.2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将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总体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稻田“减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搞好场地建设稻渔综合种养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殖场地的稻田要做一些改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开设鱼沟、鱼溜。
可以采取插秧前在稻田中先开挖,也可在插秧时采取少插一行或插秧后往两边移动返青秧苗的办法,在田内开挖“十”字、“田”字或“目”字形鱼沟,宽为0.4~0.5米、深0.4~0.5米,鱼沟的宽度和深度可根据养鱼要求适当调整。
同时视田块大小在鱼沟交叉处开挖1~2个深0.5~0.7米的鱼溜。
鱼沟、鱼溜占田面积的0.7%~1%。
二是拦鱼栅的形状以“⌒”或“∧”为好,用竹篾、金属丝、树枝条编织而成。
鱼栅宽度和高度视稻田面积而定,一般以120厘米宽、80厘米高为宜。
孔目视饲养鱼类的规格而定,一般3~10厘米的鱼,鱼栅孔目0.5厘米。
鱼栅的安装要求进水口处鱼栅凸面向外、出水口处凸面向里,鱼栅入泥深度20~35厘米。
三是加高加固田埂。
稻田养鱼需保持基本水位,同时还要防止漏水、漫鱼。
利用开挖鱼沟、鱼溜的泥土加固加高田埂,同时要平整田面。
田埂顶部宽30~50厘米,高出田面30~60厘米。
四是建设进排水设施。
稻田进排水口设在相对的田埂上或对角线田埂上,可使整个稻田的水顺利流转,并用石料或砖砌成,避免损坏而逃鱼。
进排水口还需装有拦鱼栅。
二、选好放养品种稻渔工程的养殖环境与池塘养殖不同,稻田综合种养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更接近于野生状态,因此,放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选择的套养品种来确定。
一是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二是要选择野食能力强,除虫、除草能力强的品种。
目前适合于稻田综合种养的品种有鲤鱼混搭草鱼、河蟹、小龙虾,黔南地区一般以鲤鱼混养草鱼为主。
三、鱼种规格及放养量1.规格为提高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建议投放大规格鱼种(50~200克/尾),同时可搭配同规格的草鱼种(占10%~20%)。
改造废弃涝洼地建设优质水稻田作者:张敏刘潇丽王宁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自东平湖水库建成后,一级湖、二级湖作为滞洪区分别被大堤封闭,原有排水系统被破坏,加之黄河河床逐年抬高,降低了梁济运河排涝能力,加重了库区灾涝程度。
多年来,该区12万多亩耕地,积涝成灾,形成长期涝洼。
为了使闲置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在开发改造涝洼地的过程中,立足转变湖区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开发与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紧密结合,按照“规模化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种养”发展新思路,计划实施“改造涝洼地,建设优质水田”,发展“生态稻田、水面养河蟹、池塘养莲藕”的立体种养模式。
关键词:东平湖;灾涝;改造;立体种养一、东平湖涝洼地背景分析东平湖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北纬35°30′至36°20′,东经116°00′至116°30′,总面积627km2,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
东平湖以二级湖堤为界分为新、老两个湖区,其中一级湖(常年水面)209km2,二级湖(蓄滞洪区)418km2。
东平湖的北部村庄毗邻,人口密集。
南部为“新湖”低洼平原。
东平湖沿湖渔民涉及8个乡镇,325个行政村,共计33万人。
沿湖有渔民村65个,人口9.6万人,半农半渔村113个,人口15万。
东平湖水库建成后,一级湖、二级湖作为滞洪区分别被大堤封闭,原有排水系统被破坏,加之黄河河床逐年抬高,降低了梁济运河排涝能力,加重了库区灾涝程度。
大量的洼地常年积水无法耕种。
多年来,该区12万多亩耕地,积涝成灾,形成长期涝洼。
大量涝洼地得不到有效治理,制约着库区生产发展,严重影响到库区的安定。
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东平湖库区涝洼地治理纳入重要议程。
二、东平湖涝洼地改造现状分析为了充分利用荒废的涝洼地,自1986年以来,东平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开发性移民”指导方针,先后组织实施了东平库区涝洼地改造规划;治理浅滩地,建设排灌体系,架电、修路、建设公共设施、发展养殖等。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将稻田与鱼塘进行有机结合,使两者相互促进,提高产量和效益。
下面我们将从选择品种、水田改造、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
术的要点。
选择适宜的品种非常重要。
稻渔综合种养要选用农作物上开花结果较晚的品种,因为
较晚的品种从苗期到收割期较长,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栽培条件,增加稻田鱼塘间的收益。
还应选择抗稻瘟病、抗倒伏的稻种,以提高稻田的防病能力和稳定性。
对水田进行改造是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保证水田的平整度,防止小区积水。
其次要加固水田边坡,防止水土流失。
还可以在水田边沟或水库中设置过滤网和隔栏,减少鱼的逃逸和稻田中杂草的侵害。
还可以在稻田中设置鱼塘,形成稻田与鱼塘相互渗透
的生态环境。
饲料配制也是稻渔综合种养的关键。
在种养系统中鱼和稻共享养分,鱼粪和稻壳等农
作物废弃物可以作为稻田的有机肥料,而稻田中的水稻秸秆可以作为鱼的饲料。
还可以通
过种植豆饼、菜豆、苜蓿等优质饲料作物,将其作为鱼的饲料,提高鱼的生长速度和养殖
效益。
疾病防治也是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环节。
稻田中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螟虫等,可
以通过选择抗病虫害品种、适当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鱼塘中常见的疾病有白化病、红鳝病等,可以通过保持水质清洁、合理饲喂和定期换水等措施进行防治。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水田改造,合理饲料配制和疾病
防治。
通过合理的种养模式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稻田和鱼塘的效益,实现稻渔共生的良
性循环,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结合渔业养殖业等其他农业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综合发展的一种种养模式。
该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农田水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在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一般来说,要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以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的效益。
合理施肥。
在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满足水稻生长的营养需求。
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化肥则可以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施肥调控,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科学灌水管理。
稻渔综合种养需要保持适宜的水分环境。
水稻生长过程中,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水稻田的水分特性,进行科学的灌水管理。
在种植初期,要保持较高的水位,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在分蘖期和穗肥期,要适度降低水位,以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促进籽粒的充实。
第四,合理防治病虫害。
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合理选择农药使用,并遵守药剂使用安全的原则。
还可以通过鸟类引导、鱼类捕食等方式进行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第五,合理管理稻渔养殖水体。
在稻渔综合种养中,需要合理管理稻田中的养殖水体。
合理养殖鱼类,调整鱼类种植密度,避免水质污染。
定期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和枯落物,保持稻田的清洁度。
通过综合养殖和种植,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科技支撑。
在稻渔综合种养过程中,要加强科技支撑,推广适宜的种养技术。
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如遥感、物联网等,进行农田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种养农户的技术水平。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管理、合理防治病虫害、合理管理稻渔养殖水体以及加强科技支撑。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及耕整地技术浅述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有不同的模式和耕整地技术。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低,水稻的种植模式和耕整地技术与南方有一些不同。
以下是对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和耕整地技术的简要描述。
一、水稻种植模式:1. 池塘种植模式: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主要以池塘种植为主。
农民会在田间挖凿水塘,用于蓄水并种植水稻。
池塘能够提供稳定的水源,有利于稻田的灌溉和水稻的生长。
2. 平地种植模式:在一些平原地区,农民会选择在平地上进行水稻的种植。
这种种植模式通常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来为稻田提供水源。
相对于池塘种植模式,平地种植模式需要用到更多的机械设备和灌溉技术。
二、耕整地技术:1. 耕地处理:在开始种植水稻之前,农民需要对土壤进行耕地处理。
北方地区的土壤通常较为干燥,需要进行深翻和翻耕,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2. 水田排水:北方水稻种植过程中,农民需要进行排水处理,以防止稻田积水和根部腐烂。
在种植初期,需要保持适当的水分,而在生长后期需要适量排水,以控制水分。
3. 施肥技术:水稻对营养素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对氮肥的需求比较高。
在北方地区,农民会根据土壤肥力进行肥料施用,通常会使用化肥和有机肥配合使用。
施肥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4. 杂草防控:北方水稻种植中,杂草是主要的害虫之一。
农民会采取一些防控措施,如及时除草、覆盖草帘等,以防止杂草对水稻的影响。
5. 病虫害防治: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也面临一些病虫害问题,包括纹枯病、稻飞虱等。
农民会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种植抗病虫害的品种、使用农药等。
北方水稻种植模式和耕整地技术相对于南方有一些差异。
池塘种植模式和平地种植模式是较常见的种植方式,而耕整地技术主要包括耕地处理、水田排水、施肥技术、杂草防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这些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支持。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与效益分析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将稻田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水稻和养殖水产品,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田与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渔塘、鱼塘等水产养殖设施,合理规划池塘大小和数量,确保充足的水源供应和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2. 种植优质水稻:选择优质、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合理施肥、浇水,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养殖水产品:根据地区的水产资源情况选择养殖合适的水产品,如鱼类、虾类等,利用池塘养殖,合理投放鱼种、控制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益。
4. 土壤改良:通过合理施肥、改进耕作措施等方法,改良稻田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和品质。
5. 农田管理:强化农田管理,定期清理杂草、病虫害,保持稻田的良好生态环境,提高稻谷产量和质量。
1. 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兼顾稻田和养殖业,使土地资源实现了多元化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2. 农田环境改善:通过养殖水产品的生长,可以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经济效益:稻田与养殖业的结合,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养殖水产品也可以直接销售获利,增加经济效益。
4. 生态效益: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可以实现农田与养殖业的有机循环,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5. 社会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不仅能提高农田产量和养殖产品的质量,还可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利用资源的有效方式,通过将稻田和养殖业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了农田产量和经济效益,改善了农田环境,保护了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水塘种水稻的方法
水塘种水稻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种植方式,特别适用于水稻生长期间的干旱区域。
具体方法如下:
1.选择适宜的水塘:水塘应该选择在阳光充足、风景开阔、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状况来选择。
2.准备水稻种子:选择质量好的水稻种子,进行清洗、加水泡发等处理,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3.进行浸泡:在种植前需要将水塘中的水放干,然后用清水浸泡种子,浸泡时间一般为6-8小时。
4.播种:将浸泡好的水稻种子均匀地撒在水塘底部,每亩需要使用2-3公斤的种子量,然后轻轻地将种子深埋在泥土中。
5.管理:在生长期间需要定期为水稻进行施肥、除草、灌溉等管理工作,保持水田的湿度和养分供应。
6.收割:水稻生长期大约为120天,收割时可以将水塘中的水放干,然后采用机器收割或手工收割的方式进行收获。
总之,水塘种植水稻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种植方式。
- 1 -。
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要点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水田资源,将水稻栽培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种养方式。
它既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又可以增加渔业养殖的收益,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下面将探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
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在稻渔综合种养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同时还要考虑其稻谷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
合理的耕种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中耕种技术十分重要,可以包括选址、田地整理、施肥、灌溉等方面。
首先要合理选址,选择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水田。
然后要对田地进行整理,保证良好的土壤条件。
施肥方面可以使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法,适量施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调整。
灌溉则要掌握好水分的供给,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
科学的鱼类养殖技术。
在稻渔综合种养中,鱼类养殖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可以增加养殖户的收益。
选择合适的鱼种,可以考虑鱼类的种群密度、饲养方式等因素。
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搭配和合理喂养,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
同时还要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质良好,防止病害的发生。
与此要控制鱼类的繁殖,避免过度繁殖导致池塘水质恶化。
合理的管理措施。
在稻渔综合种养中,科学的管理措施是保证生产的关键。
要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土壤的保持和改良。
定期检查田地和鱼塘,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要通过合理的灌溉、施肥,保证稻田和鱼塘的营养需求。
还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及时了解市场行情,确保稻谷和鱼类的销售。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合理耕种技术、科学鱼类养殖技术和合理管理措施。
只有在掌握了这些要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稻渔综合种养的最大效益。
芦苇塘改水稻田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作者:邵世平迟双丽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3期
摘要总结了芦苇塘改水稻田的主要特点,并从精细整地、化学除草、建设好灌排水渠道、培育壮苗、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达到水稻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芦苇塘改水稻田;特点;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56.4;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118-01
1 芦苇塘改为水稻田后的特点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杂草较多
芦苇塘常年有植物生长,其有机落叶和杂草等自然死亡。
因此,有机质含量特别高,改为水稻田后是一个有机质含量特别高的稻田,经测定有机质含量在5%~7%。
由于芦苇田长期不耕作,苇塘中各类杂草丛生,主要有莎草科杂草,包括三棱草、扁秆蔍草和蔍草及少量的阔叶杂草等,很难防除。
1.2 缺磷少氮,地下水位高
虽然有机质含量高,但速效磷和速效氮缺乏,特别是速效磷仅在30 mg/kg,而且速效氮也在平常水田的20%左右。
苇塘大多地块处于地势低平地块,因此,地下水位较常规稻田水位要高。
1.3 含盐量高,受海潮影响极大
芦苇塘大多在沿海地带,并且靠近海边,因此,土壤含盐量大部分都在0.2%左右,全盐量均在0.3%左右,基本属于盐碱地。
新开垦的苇塘改为水稻田的地块,大部分在海潮沟边,因此,大海潮来临时,随时都可能被海水侵扰而遭受盐害。
2 栽培技术
2.1 精细整地
由于苇塘改水稻田属于盐碱地,因此在秋天上冻前必须进行1次深翻,耕深至少要达到20 cm,一是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养分的转化;二是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减少表层返盐及次生盐渍化,翻起的土垡经冻融作用使土壤疏松。
春天再进行1次旋耕,又可达到消灭杂草的目的[1]。
2.2 化学除草
化学药剂除草是一个关键环节,如果杂草丛生,则导致水稻无产量。
旋耕后灌水泡田前,如果田间杂草较多,要用克无踪喷雾将杂草除死,然后灌水泡田。
于插前3 d进行封闭除草,药剂以稻草克、惡草灵等均可,使用量按说明实行[2]。
如果后期稗草较多,可用稻杰喷雾。
如果莎草科稻草多,可用2甲4氯防除。
还可用综合除草效果好的药剂进行除草。
2.3 建设好灌排水渠道
由于芦苇塘位于海边属重盐碱地,改为水稻田后,灌水是一个重要环节。
一是灌水渠道采取了2种方式:直接引入上游水库水直灌,建提水站从河流中提水,及时灌入清水[3];二是修建了畅通的排水渠道,能够及时排水并修建了阀门,阻挡潮水的侵袭。
实现单灌单排,达到以水排盐、以水压盐的效果。
在灌溉过程中应于旋耕后及时灌水泡田,插前排水洗盐,然后再灌浅水进行插秧,期间不断水,确保分蘖和水稻正常生长,孕穗期间水宜深。
水稻全生育期不断水并及时换排水,做到勤灌勤排,防止水中盐分浓度增高,一般可采取日灌夜排的方式,即:每天上午灌水、傍晚排水,以薄水层过夜,翌日排干后再灌深水,控制盐害,促进水稻生长。
另外,这些地块断水不能过早,东港市一般稻田在9月20日断水,改后的水稻田应在9月末断水,距收获期10~15 d。
2.4 培育壮苗
可采用隔离层育苗,主要用破编织袋或地膜打孔,最好是专门制造的软盘或钵盘,使床土与苗床隔离培育壮苗,插秧时,秧苗可直接掀起或卷起,方便易行。
该方法在盐碱地上育苗更为特殊,而且必须实行。
芦苇塘改造水稻田育苗,由于盐害较重,可采取客土育苗和异地育苗2种方式[4]。
客土育苗不能用田间土壤作床土,必须从不含盐分的玉米田或园田中取土作为床土,其做法为在做好床面后,铺上隔离层的软盘或其他东西,铺上客土,拌入适量的有机肥和壮秧剂,浅水或灌水后抹平稍干后播种,最后盖上覆土覆膜。
异地育苗选择玉米田或园田地育苗,其育苗方式同容土育苗。
2.5 测土配方施肥
芦苇塘改为水稻田,虽然仍为盐碱地,但又与纯盐碱地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该地属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
因此,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在测定土壤状况后,采取合理的配方施肥技术,达到均衡生长的目的。
在选定高产抗病品种、培育壮秧、科学管水消灭杂草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施肥运筹来达到预期的调控效果。
总的施肥原则:促进早分蘖、中壮苗、后防肥害。
前期以磷肥和氮肥为主,中后期以钾和氮肥配合,并且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特别后期施用氮肥更应注意,每次施肥量不能超60 kg/hm2,而且全生育期都要看天、看地、看苗灵活掌握。
按目标产量8.25~9.00 t/hm2的水平,常规稻田在东港施肥量为:纯氮195~210
kg/hm2、纯磷60~90 kg/hm2、纯钾45~60 kg/hm2。
但经过几年的试验,芦苇塘改水稻田,目标产量8.25~9.00 t/hm2施肥量应为:纯氮150~180 kg/hm2、纯磷120~150 kg/hm2、纯钾
60~90 kg/hm2。
除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外,其他肥要分段分期施。
另外,前期还可施入一定量的扩叉肥,以增加分蘖棵数。
3 参考文献
[1] 蒋来临,张惠文.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J].新疆农业科技,1996(5):25-26.
[2] 张俊伟.盐碱地的改良利用及发展方向[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4):63-64.
[3] 夏永强.盐碱地的改良措施与对策[J].新疆农业科学,2008,45(S1):199-200.
[4] 王录华.木垒县盐碱地的改良与利用[J].新疆农业科技,200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