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56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 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
3. 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是法国大作家雨果,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写成的。
2.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课文记述了“诺曼底号”这艘船在海上遇难的事。
“诺曼底号”是一艘怎样的船它为何遇难结果怎样)二、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成几个部分?1.课文主要讲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诺曼底号”在薄雾中前行,不幸被“玛丽号”撞伤。
在慌乱的人群面前,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成功救出了众人,自己却以身殉职。
2.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文章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5):“诺曼底号”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诺曼底号”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0):哈尔威船长指挥众人脱险。
第四部分(41-43):英雄船长遇难。
第五部分(44-45 ):高度评价船长的壮举。
三、学习海难发生前的情景,感受紧张氛围。
1.读课文第1-11自然段,划出写“诺曼底”号遇难时情景的句子,说说体会。
第一处情景描写是第6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把带来灾难的“玛丽号”比作“一个幽灵”“一座山峰”,说明“玛丽号”出现得突然,体积大。
“阴森森”进一步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使读者在灾难来临之前就感到了当时的惊恐与绝望。
)第二处情景描写是第7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大雾中,灾难显得诡异。
这句话渲染了灾难的气氛,写出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恐惧感。
)第三处情景描写是第11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火炉像人一样喘着粗气,细致形象的环境描写,表现了灾难的可怕,形象地再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
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
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二)方法习惯方面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方面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投影片[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等)(三)深入探究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二、整体感知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⑴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⑵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⑶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三、深入学习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⑴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⑵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⑶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⑴“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⑵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⑶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⑷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激趣导入,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断、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23.“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2.掌握生字词“诺曼底号”、“大水浸”等的读音和含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内容理解其中的感情和故事主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和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
2.激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细节,抓住故事主旨。
2.运用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材。
2.课堂教学板书、多媒体设备。
3.练习册相关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故事背景。
2.学习(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理解生字词含义,教师适时解释。
3.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和故事主旨。
4.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教师与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附加拓展题目,加深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分享(10分钟)–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答案,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提高。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或练习作业,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23.“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主线,通过故事教学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生字词方面还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引导。
教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熟悉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2. 描写方法分析: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
3. 课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课文课件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诺曼底号遇难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诺曼底号遇难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二、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
三、描写方法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人物形象。
2.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描写方法,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课文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诺曼底号遇难的故事。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板书设计:1. 诺曼底号遇难记2. 描写方法分析3. 课文讨论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好遇难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
- 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故事情节,理解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及其精神品质。
-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感受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塑造人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故事情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
-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塑造人物。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较复杂的句子和段落,把握其深层含义。
-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 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材或电子课件。
- 相关的教学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直观地展示故事情节。
- 学生预习要求:提前阅读课文,标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张关于轮船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轮船在海上航行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轮船遇难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
”2. 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
- 借助字典或词典解决生字词问题。
- 尝试理解课文大意,并思考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哈尔威船长在面临灾难时是如何表现的?- 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课文中哪些描写最能体现哈尔威船长的品质?- 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选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危急时刻”这个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感人,通过“诺曼底”号轮船遇险过程中哈尔威船长只会救援工作最后以身殉职的故事,表现船长临危不惧、沉着果敢、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全文犹如一曲生命的赞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
二学情分析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对于小说体裁还不太熟悉,但对小说的课文很感兴趣,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个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能力目标:在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悟大作家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高大形象,从而感动于哈尔威船长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难点:1、学生不了解海上航船规则及船长的职责,导致对课文理解有困难。
2、学生没有沉船危急时分的体验与感受,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五教法学法教法:依据本教材编排本单元的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同时还能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教这篇小说要淡化小说的体裁教学,抓住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潜在的英雄主义情结,让它进入学生的大脑,渗透到学生生命的深处。
诺曼底号遇难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诺曼底号遇难记”展开教学:1.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的基本情况;2.让学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3.让学生了解遇难者的故事以及相关背景;4.让学生了解该事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我们期望学生能够:1.理解并记忆诺曼底号的基本情况;2.理解并记忆诺曼底号遇难的原因;3.理解并记忆遇难者的故事以及相关背景;4.理解并记忆该事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题–“诺曼底号遇难记”;2.教师请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相关课文,并开展课前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课程的主题。
2. 讲解课文1.教师针对教材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请学生自行朗读。
3. 讨论1.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次课程的主题;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诺曼底号事件的背景和原因;3.教师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相关的新单词和短语。
4. 快速阅读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快速阅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得课文中的关键信息;2.教师找一段课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快地阅读它;3.教师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5. 写作训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反映和总结本次课程的主题;2.教师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6. 课后反思1.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2.教师为学生留下反思问题,以便他们在课后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三、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个人互动提问方法和课堂讨论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关键信息;2.通过学生写作和其他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和关键信息;3.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中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评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第1篇】《“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他忠于职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重点】了解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感悟哈尔威船长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自主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查找相关资料,如:《泰坦尼克号》主题歌、视频,有关雨果的照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教师导:同学们,英雄的故事总会触动人心,每每读起,都会眼含热泪,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英雄船长哈尔威的故事,走进“诺曼底号”遇难时那精心惊心动魄的场面。
师生齐板题,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什么?3.这个故事的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先走进灾难发生的时刻。
二、想象品读,体会惊恐万分的场面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录音,学生倾听。
2.听了刚才的场景,你感受如何?3.那么“诺曼底”号上的人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相关的段落。
“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4.指名读文,其他评议。
(1)指名学生读,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出人们的表现?(2)海水哗哗往里灌说明什么?(3)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三、细读品味,感受三幅画面1.突如其来的灾难是多么可怕,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敢的
优秀品质。
2、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
责任。
3、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船长的优秀品质,学习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课题
英雄,往往是在特殊情景、特殊场合下,涌现出来的超过一般人
物的特殊人物。
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个悲惨的时代;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个悲惨的民族。
”因此,英雄人物的出现,
一定会受到尽情的讴歌和赞美。
法国作家雨果在他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就塑造了哈尔威船长这一英雄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
欣赏这篇小说,具体感知这位英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一次损失惨重、令人沉痛的海上事故,请齐读课题。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请再读课题。
3、介绍作者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课文,首先简单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
维克多·雨果,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和政论家。
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 。
其小说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1885 年 5 月 22 日,雨果在巴黎与世长辞,法兰西举国为他致哀。
100 多年来,法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一直缅怀着这位伟大的文化先驱。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曾多次被拍成电影,成为经典之作。
二、新课
(一)感受撞船及撞船后混乱惊慌
1、故事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诺曼底号,你能形容一下这是
一艘怎样的船吗?(漂亮、年轻、巨大)
师:确实,这是一艘漂亮的、设施先进的、安全的邮轮。
1870 年 3 月 17 日,堪称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邮船诺曼底号出
发了。
夜色茫茫,海面上大雾弥漫,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已经进入梦乡,轮船缓缓地行驶着。
突然沉沉的夜雾
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那就是全速前
进的玛丽号,它笔直地向着诺曼底号撞了过来,在它的身上一下子剖开了一个大窟窿。
2、学习第九自然段
师:当海难来临之际,诺曼底号船上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自
由读第九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学生自由读文。
用文中一个词语概括。
(一片混乱)读出混乱
那个字更能体现当时情况的可怕?(灌)读出可怕
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可怕、恐怖、突如其来、惊心动魄)
是啊,诺曼底号的确是遇到了一场可怕的灾难,因此轮船被撞后,一刹那间——(学生齐读)
这场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海水势不可当,转眼间轮船就会沉没,
人们就会葬身鱼腹,情况万分紧急,死亡让人们害怕。
谁再来读,读
出紧张、惊恐、形势的危急。
指名读
可怕吗?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诵再现当时的情景。
齐读。
3、学习第十三自然段
(课件)指名读,谈一谈,那是怎样的一种乱。
大难临头,逃生的欲望让人失去了理智,求生的本能使人们乱得
不可开交,谁再来读这段话。
有时灾难可怕,人类的自私自利更可怕,这样乱下去,船会怎样?(下沉)人会怎样?(葬身鱼腹)会导致船毁人亡的结局。
(二)感悟船长的行为及品质
1、文中是这样的结局吗?乱得不可开交的场面,竟然变得井然有序,这样的转变中,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板书——哈尔威船长)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一切,所以作者雨果给了他非常高的评
价。
齐读:
(课件)在银轮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2 、快速浏览课文11 —— 41 自然段,关于哈尔威船长,文中哪
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笔画下来。
学生自学
3、交流,总结:三幅画面:船长庄严指挥、简短有力的对话、船长同船悲壮沉没。
( 1)第一个画面
(课件)指名读“吼”是什么意思?哈尔威船长此时为什么要大声吼呢?
谁愿意当这个船长,大声吼出这段话?
你的声音掩盖住了当时的嘈杂声。
(课件)哈尔威船长命令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其实船上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难道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个面对如此危急情况仍从容不迫的船长怎么可能真的把自己遗忘!只是他深深的知道作为一船之长,救出“六十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只有别人。
(板书:冷静果敢)船长看到人们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想要救人们于危难,下了第一道命令,读——
(2)第二个画面
可怕的灾难发生后,哈尔威船长进行了沉着、镇定的指挥,可是
人们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危险还在继续,就在此时,船
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的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
力的对话。
(课件)
①请大家自由朗读,如果你是当时船上的一名乘客你从中了解到
了哪些信息。
自由读。
A、情况紧急(炉子、火、机器、时间)
是的,这是船上的关键部位,都坏了,船马上快要沉了,这是第
一个信息。
B、“够了”
充分展现了船长的自信,再读这个词语,要让当时所有的人都看到希望。
C、两个命令
既然是命令,就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愿意当船长下着
两道命令?
指名读、齐读(板书:恪尽职守)
多么残酷冰冷的命令,特别是面对惊恐失魂落魄的人群,此刻,
哈尔威船长下这样的命令对吗?
学生谈看法。
师:这份无情展现的是一位有着钢铁般意志的船长处变不惊、沉静果敢的优秀品质,也正是这无情的命令从死神哪里争取了时间,换来了井然有序的救援工作,这份“冰冷”饱含的是对六十个生命的守
候和珍惜,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冰冷言语下一颗充满仁爱的心灵。
(板书:充满仁爱)
②在这部分对话中,还有两个人物,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机械师:回答果断,坚守岗位,对灾难了如指掌。
大副:业务精良,在灾难来临时,不仅做好了待命准备,还对船
的破损情况做出了准确判断。
危难时刻这段简短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机智果断的船长,看到作为机械师的洛克、奥克勒大副还有其他船员都能在灾难发生时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正是这份各司其职,这份同心协力,才让救援工作井然有序,才让六十人转危为安。
③分角色朗读。
只读对话部分,要把船长的品质读出来。
愿意
读船长的请站起来,其他同学读其余的对话。
混乱和嘈杂中,你们的
声音自信而威严——
船长和船员的一席话顿时让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
他们上空,救援工作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正因
为这段简短有力的对话,雨果评价哈尔威船长——
( 3)第三个画面
哈尔威船长周密考虑、镇定指挥,灾难也因之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哈尔威船长连见习水手克莱芒也考虑到了,难道他真的把自己忘了吗?他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
学生谈看法。
(课件:第一自然段)轻声读
师:诺曼底号不仅承载着哈尔威船长的责任,也承载着他的梦想。
(板书)
(课件:最后一段)
妇女、孩子、乘客、船员,每一个因他而生还的人都眼含热泪,
凝视着英伦海峡上最悲壮的一幕,他们看见——齐读
诺曼底号遇难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六十人全部获救,哈尔威船长英雄的壮举创造了海难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在危难关头,做出了英雄的抉择,哈尔威船长永远离开了我们,他那伟大的灵魂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船长深深的敬意,齐读这段话——
三、总结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哈尔威船长沉静果敢、恪尽职守、充满仁爱,用他的生命,造就英雄业绩,谱写英雄乐
章,铸就伟大灵魂。
下面来读一首诗。
《航船》
人生,犹如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帆船。
谁也不能预想:前方的风
景怎样?或风平浪静,或惊涛骇浪,你都得,扬起风帆驶向远方。
遇
到惊涛,或是骇浪,你不必惊讶,不必胆怯,不必畏缩,不必退却。
你要冷静,临危不惧,你要沉着,勇于决断。
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
的舵手,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行驶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配乐朗诵——《英雄的黎明》)
2、总结
《“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说脉络清晰,情节紧张,感人至深,是一篇展示语言美和人性美的佳作。
作者真切、富有艺术表现力
的场面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读起来如见其人、如
临其境。
哈尔威船长,随着他心爱的船只沉入了大海,但是,这巍峨高大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永远闪耀在一代代读者心中!
3、拓展
作家雨果在他的许多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体现“人格美”的形象,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有关作品,畅游文学圣地。
板书:
哈尔威船
“诺曼底”号遇难记
恪尽职守沉静果敢充满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