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中NDRG2、AKT2 mRNA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
- 格式:pdf
- 大小:652.63 KB
- 文档页数:5
AKT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均能参与肝癌的发生㊁发展,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临床病理具有相关性㊂因此,临床上加强AKT2㊁p-AKT2㊁NDRG2测定能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利于患者恢复㊂综上所述,NDRG2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而p-AKT2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呈负相关性,均能参与疾病的发生㊁发展㊂5 参考文献[1] 田 威,杨 晶,戚 旻,等.肝癌组织中NDRG2和AKT2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8):740.[2] 张 敏,陈秀美,薛 艳.AKT2过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癌症进展,2016,14(11):1135.[3] 张 雷,王 林,耿智敏,等.肝癌细胞转移与PI3K-Akt-PAK1通路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7,20(3):307.[4] 吕 燕,武丽娜,连世忠,等.AKT2YAPMGMT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8):1129.[5] 蒋 莉,刘 丹,李为民,等.shAkt2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H29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1):22.[6] 李 帅,李迪诺,袁超凡,等.miR -98-5p 靶向调控AKT2基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4(11):27.[收稿日期:2018-12-23 编校:王丽娜]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的效果对比张文琛1,汪 娟1,戴 璐1,张 艳2 (1.无锡市儿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23;2.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的效果对比㊂方法:选取出生且未进行过任何治疗的新生儿60例,用经皮胆红素测定法分别测定新生儿头额部㊁左右脸颊㊁前胸部后入足心部的胆红素值,同时采取新生儿静脉血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分析和对比不同部位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㊂结果:头额部㊁前胸部和足心部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有统计学差异;左右脸颊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头额部㊁前胸部和足心部的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有一定差异,稳定性较差,左右脸颊的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具有一致性,临床可作为经皮检验胆红素的首选部位㊂[关键词] 新生儿;经皮检验胆红素;部位;效果通讯作者:张 艳 新生儿出生后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出现很多新生儿并发症,其中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大约有60%的新生儿可能出现黄疸,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降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检验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㊂随着检验学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测定手段越加的完善,如何选择高效安全的检验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㊂血清胆红素测定是新生儿检验的重要指标,但临床存在较多弊端,极易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㊁出血等并发症,取样较为困难,家属配合度和满意度不高㊂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法作为新型的检验手段,临床优势在于操作简单㊁无创㊁安全等[2]㊂为了确保新生儿检验质量,笔者选取6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旨在观察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的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现将对比分析情况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我院出生的未进行过任何治疗的新生儿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出生日龄0~21d,平均(12.85±2.2)d,体重1.8~4.8kg 之间,平均(3.04±0.54)kg㊂喂养方式:其中母乳喂养25例,人工喂养12例,混合喂养15例,未开奶8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22例,产道助产9例;原发疾病:新生儿窒息5例,新生儿感染2例,新生儿肺炎3例,新生儿黄疸27例,ABO 溶血10例,低血糖6例,足月小样儿3例,新生儿抽搐3例㊂纳入标准:①对本项研究知情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②均在出生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㊂排除标准:①家属配合度较低;②有光疗治疗和换血治疗的新生儿;③具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的新生儿㊂1.2 方法:本项研究经院伦理会批准,对60例新生儿进行头额部㊁左右脸颊部㊁前胸部和足心部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测定,取新生儿仰卧位,选用75%的酒精对操作仪器进行消毒,在新生儿的前额㊁脸颊㊁前胸和足部进行测定,每个部位均测定3次,取中间数值作为测定值,将单位换算为μmol/L(1mg/ dl=17.1μmol/L)用做分析对比;采取新生儿静脉血送检,采血时间和剂量相同,采用标准的生化检测法对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测定数值的一致性㊂1.3 评价标准:本项研究通过分析和对比头额部㊁左右脸颊部㊁前胸部和足心部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测定(TCB)值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值,对比两组数据的一致性,数值一致性越高表明部位诊断准确性和稳定性越高[3]㊂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不同部位TCB值与血清TBIL值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不同部位TCB值与血清TBIL值的对比:见表1,头额部㊁前胸部和足心部的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脸颊的经皮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㊂表1 不同部位TCB值与血清TBIL值的对比[(x±s),CB/(mmol/L)]方法头额部左右脸颊前胸足心部TCB217.64±25.64242.51±26.83220.91±25.04219.64±23.19血清TBIL242.45±26.94242.45±26.94242.45±26.94242.45±26.94 t值5.1670.0124.5364.971P值0.0000.9900.0000.0003 讨论胆红素是人体重要的物质,一旦胆红素超过正常数值,会对新生儿的大脑造成损害,严重甚至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的病变,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数值,了解黄疸指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考虑检验对象是新生儿,临床监测首选安全㊁无创㊁准确性高的方法,通过对胆红素的动态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危症的发生几率,及时为黄疸患儿提高治疗措施[4]㊂经皮胆红素测定临床具有操作简单㊁对新生儿皮肤损伤小㊁安全性高等优势,有效降低由于血清总胆红素检查穿刺而导致的不良临床反应,有效减少新生儿痛苦及医疗成本,新生儿家属接受度高,而临床诊断价值也得到了认可㊂刘文君等学者研究显示,经脸颊的胆红素测定值稳定性和准确性高于其他部位的测定数值,且临床操作简单,对新生儿不会造成额外的伤害,可作为临床新生儿黄疸筛查和胆红素动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临床检测可多次反复操作,在黄疸患儿接受治疗时可同步进行经皮胆红素检测,有利于了解黄疸患儿胆红素水平,有利于改善新生儿结局,适用于临床推广[5]㊂本项研究显示,头额部㊁前胸部和足心部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有统计学差异,选择此三个部位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稳定性较差,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左右脸颊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无统计学差异,测定值精准度较高㊂综上所述,头额部㊁前胸部和足心部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有一定差异,稳定性较差,左右脸颊的经皮胆红素测定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具有一致性,临床可作为经皮检验胆红素的首选部位㊂4 参考文献[1] 赵丽华,苏绍玉,胡艳玲,等.新生儿皮肤遮盖与暴露部位经皮胆红素测量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7):835.[2] 王树源,黄家卓.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及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3):11.[3] 王苗苗.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24(12):23.[4] 肖云云,徐 标,王 春,等.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关系[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2):1976.[5] 刘文君,刘 红,骆小京,等.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测定与黄疸的相关性[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30(3):207.[收稿日期:2018-04-23 编校:李晓飞]。
丹红注射液促肝癌细胞凋亡及NDRG2表达的初步研究郑瑾;刘强;史恒军;王珂;赵参军;丁井永;任秦有【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肝癌细胞的凋亡及抑癌基因NDRG2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0 μl/ml、0.5 μl/ml、1μl/ml、2 μl/ml的丹红注射液作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24 h后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变化,选择2μl/ml作用后0 h、6 h、12 h、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变化;Real time PCR检测细胞NDRG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丹红注射液作用HepG2细胞24 h后,2 μl/ml组较其他浓度组光镜下呈现较明显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增加,并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也增加.Real time PCR检测显示,2 μl/ml组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的增加;细胞的抑癌基因NDRG2 mRNA表达水平也随之增高. 结论丹红注射液可诱导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抑癌基因NDRG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性.【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1)012【总页数】4页(P1009-1012)【关键词】丹红注射液;NDRG2;HepG2;细胞凋亡【作者】郑瑾;刘强;史恒军;王珂;赵参军;丁井永;任秦有【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西安,710038;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中医科暨中西医结合肿瘤科,西安,71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临床中活血化瘀药物抗肝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许多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苦参碱调控肝癌细胞HepG2自噬作用机制研究郭浩;周淑妮;冉瑞智【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碱调控肝癌细胞HepG2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用苦参碱染毒48 h后收获细胞,分为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苦参碱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0.5,0 g/L),以单丹磺酞戊二胺(MDC)染色观察肝癌细胞HepG2自噬现象;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自噬相关蛋白LC3B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mTOR,LC3B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肝癌细胞HepG2荧光强度明显增强,mTOR mRNA和蛋白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LC3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苦参碱可促进肝癌细胞HepG2的自噬作用,其机制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有关.【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9(028)006【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苦参碱;PI3K/Akt/mTOR通路;肝癌细胞HepG2;自噬作用;作用机制【作者】郭浩;周淑妮;冉瑞智【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R285.5;R273全球每年有超过60万患者死于肝癌,其中50%发生在中国[1-2]。
目前,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和肝移植,再辅助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但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3]。
加之大部分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4],有必要寻找同时具有抗肿瘤和抗纤维化活性的药物。
抑癌基因NDRG2的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NDRG2是人体基因组内抑癌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
其在多种癌症中发现表达下降或缺失,因此对于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生物功能、表达模式以及治疗应用角度出发,对NDRG2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NDRG2基因包含17个外显子和16个内含子,编码
366个氨基酸,其主要结构域为N-末端SPX区域、NDPK家
族区域以及C-末端Drg-1家族区域,其特点是螺旋状结构和
多个保守区域,这些区域能够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从而发挥NDRG2的多样生物功能。
其次,NDRG2在细胞内调控多种生物过程。
研究表明,NDRG2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转移以及血管新生等重要过程,其抑癌机制主要涉及调节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凋亡等,同时还可以参与维持细胞健康状态和恢复内环境平衡等功能。
此外,NDRG2在细胞中的表达模式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
在多种癌症中NDRG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如结直肠癌、肺癌、前列腺癌等,同时在非肿瘤性疾病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中发现NDRG2表达也发生变化,因此,进一步挖掘NDRG2
的表达模式将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最后,NDRG2作为一种重要的潜在治疗靶点,其相关的治疗
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如miRNA、DNA甲基化、表观遗
传和自噬等相关治疗方法等,对于这些治疗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探索癌症治疗的新途径。
综上所述,NDRG2作为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在细胞内发挥的多种生物功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研究应用,将在未来的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为进一步探讨NDRG2的生物学功能和潜在治疗应用,研究者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
肝癌中NDRG2、AKT2 mRNA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吴国强;秦海明;王大全【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s of 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 (NDRG2), protein kinase B2 ( AKT2 ) mRNA and their phosphorylated proteins in human hepatic carcinoma cells ( HHCC )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es.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NDRG2, AKT2 mRNA and their phosphorylated proteins in 30 cases of HHCCs ( group A) and 30 cases of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 group B) were detected, and the correlations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The NDRG2 mRNA expression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 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KT2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0. 05 ) , and expressions of NDRG2 mRNA and AKT2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pathological grades, furthermore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NDRG2 mRNA and AKT2 mRNA expressions (P>0. 05). The expressions of two kinds of phospho-rylated NDRG2 proteins were low in the samples in which the phosphorylated AKT2 protein serine474 ( P-AKT2-SER474) was highly expressed,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wo kinds of phosphorylated NDRG2 proteins were high in the samples where the P-AKT2-SER474 was slightly expressed. Conclusion The mRNA expression can not show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DRG2 andAKT2. The protein levels show that the NDRG2 phosphorylation does not depend on the AKT2 phosphorylation, and competitive mechanisms may exist in the two processes.%目的:检测不同病理级别原发性肝细胞癌中N-myc 下游调节基因2( NDRG2)和蛋白激酶B2( AKT2) mRNA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
NDRG2通过抑制β-catenin表达和入核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周晓雷;朱重悦;张世光;周志艳;李海潮;邹卫【摘要】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利用具有相同遗传背景但不同增殖能力的乳腺癌细胞模型,研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调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CF-7/LM-MCF-7细胞中NDRG2蛋白表达水平;构建NDRG2真核表达载体及siRNA干扰片段,通过转染上调或沉默NDRG2表达,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β-catenin细胞定位;共转染MCF-7细胞NDRG2 siRNA和pCMV-Tcfδ,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结果:NDRG2的蛋白表达水平同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负相关;在增殖的LM-MCF-7细胞中上调NDRG2表达,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由47.18%下降至31.78%(P<0.001);在低增殖的MCF-7细胞中沉默NDRG2表达,PI由32.00%上升至52.59%(P<0.001);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NDRG2可抑制β-catenin表达,并抑制其聚集入核;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共转染siRNA和pCMV-Tcfδ的MCF-7细胞增殖能力未增强,进一步说明NDRG2是通过抑制β-catenin的转录调节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NDRG2的表达水平下调,导致β-catenin聚集入核,并激活下游靶基因,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此分子机制对阐明乳腺癌细胞增殖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AKT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结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在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中也名列前茅。
尽管现代治疗方法不断提高,但久治不愈与复发率高仍然是该病致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于结肠癌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前人的研究中,AKT2 (Protein kinase B)已被证实在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AKT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深入研究结肠癌的发病机理以及开发相关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AKT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
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检测AKT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AKT2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
2. AKT2对结肠癌的影响
通过实验室体外和小鼠动物体内实验,研究AKT2的介导机制,探讨AKT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3. AKT2的临床意义
本部分选取相关的结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分析AKT2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
四、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AKT2在结肠癌的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讨该蛋白质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从而为未来治疗结肠癌提供科学依据。
结肠癌患者组织中AKT2、Annexin A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孙清森;孙连生;徐建利;谷斌;李超【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患者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2(AKT2)、膜联蛋白A1(Annexin A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64例行择期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KT2、Annexin A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肠癌患者癌组织AKT2、Annexin A1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AKT2及Annexin A1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KT2及Annexin A1均在伴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高、Dukes分期高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P<0.05).结论 AKT2及Annexin A1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对评估结肠癌患者预后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9(011)003【总页数】5页(P194-197,208)【关键词】结肠癌;AKT2;Annexin A1;免疫组化【作者】孙清森;孙连生;徐建利;谷斌;李超【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河北,沧州352000;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河北,沧州352000;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河北,沧州352000;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河北,沧州352000;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河北,沧州352000【正文语种】中文结肠癌为全球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结肠癌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1]。
结肠癌的发生可涉及多基因、多步骤,包括癌基因的活化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寻找结肠癌发生过程中分子遗传学改变,以建立简便可行的评估指标,成为近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