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子生物学-2蛋白质的修饰与降解
- 格式:ppt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71
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5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包括:A.生物大分子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B.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C.生物大分子在食品中的作用D.生物大分子的结构2【多选题】(15分)1865年孟德尔在他的划时代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中得出了两条规律:A.统一律B.连锁遗传规律C.分离规律D.基因学说3【多选题】(15分)在非转录区段对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的是:A.抑癌基因B.原癌基因C.增强子D.启动子4【多选题】(15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有名的实验为:A.T4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B.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C.豌豆杂交实验D.果蝇杂交实验5【多选题】(15分)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包括:A.细胞信号转导研究B.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C.基因组研究D.结构分子生物学研究6【多选题】(15分)DNA重组技术的应用包括:A.可被用于大量生产某些在正常细胞代谢中产量很低的多肽B.可用于定向改造某些生物的基因组结构C.可被用来进行基础研究D.可用于企业减少生产成本7【多选题】(10分)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A.基因工程B.链反应技术C.分子杂交技术D.蛋白质工程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5分)原核生物基因是:A.不连续的B.断裂的C.连续的D.跳跃的2【单选题】(15分)操纵子的结构基因区的功能是A.结合阻遏蛋白B.结合核糖体C.表达功能蛋白D.结合RNA聚合酶3【单选题】(15分)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A的核酸序列的是:A.终止子B.内含子。
分子生物学-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判断题1. 用重组修复和SOS修复的方式修复DNA损伤,在修复完成后都会产生较高的基因突变概率。
A. 正确B. 错误2. DNA错配修复不需要消耗能量。
A. 正确B. 错误3. 紫外线照射损伤DNA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嘧啶二聚体。
A. 正确B. 错误4. 只有DNA聚合酶Ⅰ参与了大肠杆菌的错配修复过程。
A. 正确B. 错误5. 点突变不会造成移码突变。
A. 正确B. 错误6. 切除修复不能修复嘧啶二聚体造成的DNA损伤。
A. 正确B. 错误7. 大肠杆菌的DNA同源重组修复不需要DNA聚合酶。
A. 正确B. 错误8. 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突变不一定会造成移码突变。
A. 正确B. 错误9. 碱基类似物造成DNA突变的主要原因是其掺入DNA后抑制了DNA复制。
A. 正确B. 错误10. 真核生物的DNA错配修复需要PCNA的参与。
A. 正确B. 错误11. 大肠杆菌的错配修复机制能修复所有可能的碱基错配。
A. 正确B. 错误12. DNA损伤的光复活修复过程需要内切酶的参与。
A. 正确B. 错误13.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基因发生了缺失突变。
A. 正确B. 错误14. 胸腺嘧啶二聚体可以使DNA聚合酶失活,因而阻碍了DNA合成。
A. 正确B. 错误15. 紫外线照射不会造成DNA的单碱基突变。
A. 正确B. 错误16. 通常情况下SV40基因组的突变率比HIV低。
A. 正确B. 错误17. 参与大肠杆菌SOS修复的DNA聚合酶是DNA聚合酶Ⅲ。
A. 正确B. 错误18. DNA修复过程通常需要DNA连接酶。
A. 正确B. 错误19. DNA中的碱基G如果发生脱氨基反应将导致DNA发生突变。
A. 正确B. 错误20. 着色性干皮病人的DNA错配修复系统存在缺陷。
A. 正确B. 错误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不会引起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突变?A. 胞嘧啶的脱氨基作用B.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C. 转座作用D. 吖啶的诱变作用2. 由于碱基突变使编码Cys的密码子TGC突变为TGA,这种突变称为:A. 无义突变B. 错义突变C. 沉默突变D. 移码突变3. 下列哪种因素不会诱发DNA突变:A. 放射性同位素辐射B. 紫外线C. 亚硝酸盐D. 饱和脂肪乳剂4. 亚硝酸能够诱导DNA分子中碱基的哪一类反应:A. 嘧啶二聚体B. 脱氨基C. 烷基化D. 羟基化5. 尿嘧啶糖苷酶的功能是:A. 切除RNA分子中的尿嘧啶B. 切除RNA分子中的尿苷酸C. 切除DNA分子中的尿苷酸D. 切除DNA分子中的尿嘧啶6. 以下有关大肠杆菌SOS反应激活过程的描述哪一项正确:A. DNA损伤激活RecA,RecA激活LexA成为转录激活蛋白B. DNA损伤激活RecA,RecA诱导降解转录抑制蛋白LexAC. DNA损伤激活转录激活蛋白LexA,LexA诱导降解RecAD. DNA损伤激活转录抑制蛋白LexA,LexA诱导降解RecA7. 原核细胞DNA的甲基化位点主要是在以下哪种序列上,为错配修复系统提供了区分母链与子链的标签:A. CpGB. GA TCC. FAATD. TGAC8. 原核生物中主要负责DNA修复的是以下哪一类DNA聚合酶:A. DNA polymerase ⅠB. DNA polymerase ⅡC. DNA polymerase ⅢD. Klenow9. 以下哪类化合物最易造成DNA的插入或缺失突变:A. 硫酸二甲酯B. 5-溴尿嘧啶C. 吖啶衍生物D. 乙基乙磺酸10. 以下有关胸腺嘧啶二聚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 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出现不会造成DNA复制的终止B. 细胞内有多种修复机制可以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C. 胸腺嘧啶二聚体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D. 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光复活修复机制在真核与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11. 切除修复可以修复以下哪种类型的突变:A. 胸腺嘧啶二聚体B. 插入突变C. 缺失突变D. DNA片段倒转12. 以下哪一项不是:RecBCD的活性:A. 外切酶B. DNA解链酶C. A TP酶D. 蛋白酶13. 以下哪种酶或蛋白质不会在大肠杆菌SOS反应中出现:A. RecAB. RecBCDC. DNA聚合酶VD. LexA14. 以下哪种修复机制不需要DNA聚合酶活性:A. 光复活修复B. SOS修复C. 碱基切除修复D. 核苷酸切除修复15. 大肠杆菌的SOS反应中,负责DNA合成的是:A. DNA聚合酶ⅠB. DNA聚合酶ⅢC. DNA聚合酶ⅣD. DNA聚合酶Ⅴ16. 以下哪一项是硫酸二甲酯致使DNA损伤的作用途径:A. 脱氨基作用B. DNA链交联C. 脱碱基作用D. 碱基烷基化17. 哺乳动物细胞的Ku70蛋白和Ku80蛋白参与了以下哪一类DNA修复过程:A. 错配修复B. 双链DNA断裂修复C. 碱基切除修复D. 核苷酸切除修复18. 以下哪一类不属于DNA的自发损伤:A. 碱基自发脱氨基B. 碱基自发脱嘌呤C. DNA复制中产生的错配碱基D. 紫外线照射产生的嘧啶二聚体19. 哺乳动物DNA损伤发生后,细胞内哪类蛋白质表达会上升:A. DNA聚合酶B. DNA连接酶C. P53D. RNA聚合酶20. 以下哪种基因突变对大肠杆菌来说最有可能是致死性的:A. DNA聚合酶ⅠB. dUTPaseC. DNA甲基化酶D. LexA。
1.转录泡(三元复合物):转录泡是由RNA聚合酶核心酶、DNA模板链以及转录形成的RNA新链三者结合形成的转录复合物。
在转录的延伸阶段,RNA聚合酶使DNA双螺旋解链,暴露出长度约为17bp的局部单链区,因外形酷似泡状结构故称之为转录泡2.3.密码子:mRNA上每 3 个核苷酸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这 3 个核苷酸称为密码,也叫三联子密码4.摆动假说: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中,前两对严格遵守碱基配对原则,第三对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可以识别1个以上的密码子。
5.SD序列:位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保守区,该序列能与16SrRNA的3端互补,促使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与翻译的起始有关。
6.校正tRNA:校正tRNA通过改变反密码子区校正突变。
可分为无义突变的校正RNA和错义突变的校正RNA、移码突变的校正RNA。
7.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使代表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UGA、UAA),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的突变,叫做无义突变。
8.错义突变:错义突变是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变化而使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变成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
9.移码突变:在正常地DNA分子中,碱基缺失或增加非3地倍数,造成这位置之后的一系列编码发生移位错误的改变,这种现象称移码突变。
10.可读框:可读框是指mRNA上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一段序列。
11.信号肽: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
12.分子伴侣:一类能帮助其他蛋白质进行正确组装、折叠、转运、介导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进行降解的蛋白。
当蛋白质折叠时,它们能保护蛋白质分子免受其它蛋白质的干扰。
很多分子伴侣属于热休克蛋白(例如HSP-60),它们在细胞受热时大量合成。
分子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DNA聚合酶的功能?A. 校对功能B. 催化DNA链的延伸C. 催化RNA链的合成D. 催化DNA链的复制2.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哪个阶段?A. 转录前B. 转录后C. 翻译D. 翻译后3. 以下哪个是真核生物mRNA的5'端帽子结构?A. 甲基化鸟苷B. 磷酸化鸟苷C. 乙酰化鸟苷D. 腺苷4. 以下哪个不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元件?A. 核糖体B. tRNAC. mRNAD. 内质网5. 基因克隆中,常用的载体是:A. 质粒B. 病毒C. 线粒体DNAD. 染色体DNA6. 以下哪个是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序列?A. ATGB. GGTACCC. TATAAAD. CTTGAC7. 以下哪个是基因表达的负调控因子?A. 转录激活因子B. 转录抑制因子C. 转录因子D. RNA聚合酶8. 以下哪个是RNA干扰的机制?A. 降解mRNAB. 促进mRNA翻译C. 抑制蛋白质合成D. 促进DNA复制9. 以下哪个是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组成部分?A. 单链RNAB. 双链RNAC. 三链RNAD. 四链RNA10. 以下哪个是真核生物细胞周期的阶段?A. G0期B. G1期C. S期D. 所有选项都是##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
2. 解释什么是转录后修饰,并举例说明其在蛋白质功能中的作用。
3. 描述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并简述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基因表达调控的多层次机制,并举例说明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2. 讨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C2. A3. A4. D5. A6. B7. B8. A9. B10. D### 二、简答题1. 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中用于快速制备大量特定DNA片段的方法。
研究生医学分子生物学论述题分子生物学论述题1.试比较原核生物病毒与细菌在基因组结构与功能上的异同。
同:1)结构简单,都由一种核酸组成。
2)基因组的大部分可编码蛋白质,只有非常小的一部份不编码蛋白质。
3)噬菌体(细菌病毒)的基因和细菌的结构基因都是连续的,无内含子,转录时不需要剪切。
4)病毒基因组与细菌的结构基因都是单拷贝的。
5)结构基因都为多顺反子。
异:1)病毒基因组可由DNA或RNA组成,可以是单链或双链,可以是环状或线性。
细菌基因组由环状双链DNA组成,且形成类核,DNA通常与胞膜相连。
2)病毒基因组有重叠现象,细菌基因组没有重叠现象。
具有操纵子结构。
3)细菌具有操纵子结构。
4)细菌具有同基因,编码同工酶。
5)细菌具有终止子。
2.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异同。
答:不同点:①原核生物基因组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是单拷贝的。
真核生物基因组除了配子为单倍体外,体细胞一般为双倍体。
②原核生物基因组不形成染色体,真核生物基因组都有一定的染色体。
③原核生物基因组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真核生物基因组有许多复制起点。
④原核生物基因组重复序列很少,真核生物基因组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⑤原核生物基因组50%为编码区,真核生物基因组非编码区占90%以上。
⑥原核生物基因是连续的,无内含子。
真核生物基因是不连续的(断裂基因)含内含子。
⑦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相同点:细菌基因组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都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包括插入序列和转座子。
3.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答:①真核生物基因组远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②真核生物基因组有多个复制起始点,每个复制子大小不一③真核基因都是有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关的调控区组成,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④真核生物基因组含有大量重复序列⑤真核生物基因组非编码序列>90%⑥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即编码序列被非编码序列分隔开来,基因内非编码序列为内含子,被内含子隔开的编码序列为外显子。
分子生物学知识:蛋白质表达的调节机制蛋白质表达的调节机制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一系列调控机制。
蛋癸蛋白质表达是细胞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之一,对细胞的功能和生存至关重要。
蛋白质的表达调控机制包括转录调控和翻译调控两个层面。
这些调控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细胞内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从而使细胞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代谢的需要。
1.转录调控转录调控是指在转录过程中,通过控制RNA聚合酶的结合和活性来调节基因的转录水平。
细胞利用一系列的转录因子和共激活子来控制基因的转录。
这些转录因子可以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DNA序列上,从而启动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一种经典的转录调控机制是切割体的形成和功能。
在真核生物中,大部分mRNA在转录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剪接修饰。
切割体由多种蛋白质组成,包括小核RNA和蛋白质因子。
切割体的形成和功能使得mRNA的剪接过程能够受到调控,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成熟mRNA,进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另一种转录调控机制是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翻译后修饰来调节基因的转录。
例如,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等修饰可以改变组蛋白对DNA的结合能力,进而影响染色质的开放性和基因的转录水平。
2.翻译调控翻译调控是指在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转运RNA 和核糖体的结合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利用一系列的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来调节翻译的速率和效率。
一个典型的翻译调控机制是mRNA的稳定性调控。
mRNA在翻译前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后修饰来影响其在细胞内的寿命和稳定性,并从而影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这些后修饰包括mRNA的poly(A)尾修饰和mRNA 的降解。
另外,一些RNA结合蛋白也能够通过结合到mRNA上来影响其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转运RNA的选择性翻译也是一个重要的翻译调控机制。
这种机制能够通过选择性地识别和结合特定的转运RNA来调节特定蛋白质的合成水平。
例如,一些调控蛋白能够识别特定的转运RNA结构或序列,从而影响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优先级和效率。
蛋白质修饰是指在蛋白质序列上发生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蛋白质修饰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对于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信号转导等过程至关重要。
蛋白质修饰的类型很多,其中磷酸化、糖基化、泛素化、甲基化、乙酰化和脂质化等是常见的修饰方式。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活性、定位和稳定性,进而调节其功能。
磷酸化是最常见的蛋白质修饰之一,它可以通过将磷酸基团添加到蛋白质上,调节其活性和功能。
糖基化是将糖链连接到蛋白质上的一种修饰方式,它有助于蛋白质的稳定性和细胞识别。
泛素化是一种通过将泛素分子添加到蛋白质上来调节其稳定性和降解的过程。
甲基化是指将甲基基团添加到蛋白质上,调节其功能和稳定性。
乙酰化是通过将乙酰基团添加到蛋白质上来调节其功能和稳定性。
脂质化是指将脂质分子连接到蛋白质上,调节其定位和稳定性。
蛋白质修饰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调控、免疫应答等。
同时,蛋白质修饰也在一些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因此,研究蛋白质修饰对于理解生物学过程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蛋白质修饰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到多种修饰方式和生物学效应。
研究蛋白质修饰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生理和疾病机制,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蛋白质修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蛋白质修饰机制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蛋白质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稳定性、活性和亲和力,从而影响细胞信号转导、开关控制、细胞分裂、DNA修复等生物学过程。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修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蛋白质修饰的机制蛋白质修饰主要包括翻译后修饰和转录后修饰两种。
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等,发生在蛋白质合成完成后,用于调控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
转录后修饰主要指由泛素连接到目标蛋白上的泛素化修饰,这种修饰方式能够调控蛋白质的降解和维持稳态水平。
下面将以磷酸化为例着重讲解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机制。
磷酸化修饰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激酶酶促反应来完成。
具体来说,首先激酶识别靶蛋白的特定序列,接着将ATP的γ-磷酸基团转移到该序列上,用酵素学的方式将磷酸基团转移给靶蛋白,从而完成了磷酸化修饰的过程。
磷酸化能够改变蛋白质的电荷、立体构象和结构,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亲和力和参与的基础过程。
此外,磷酸化还能够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参与许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蛋白质修饰的影响因素蛋白质修饰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生理、化学、环境三个方面。
这里我们只介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借助于蛋白质自身内在的机制来影响修饰的方式。
例如,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许多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表达量都会发生变化,使得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平衡状态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蛋白质的修饰。
此外,这些因素还和细胞的生理状态、环境压力等有关。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包括蛋白质的化学构成和胺基酸的序列,这些都是决定化学修饰的重要因素。
其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包括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等,其组成和序列决定了磷酸化和甲基化等反应发生的位置和效果。
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序列环境中,磷酸化和甲基化可以协同作用从而发生更加复杂的转化过程。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化学变量。
分子生物学(二)引言概述: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本文将继续讨论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重点关注五个大点,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表达调控、DNA复制、基因突变和分子诊断技术。
正文:一、蛋白质合成1. 转录和翻译的关系:RNA聚合酶合成mRNA,然后在核糖体中翻译成蛋白质。
2. 编码和非编码RNA:编码RNA包括mRNA和tRNA,而非编码RNA则不直接编码蛋白质,如rRNA和miRNA。
3. 编码RNA修饰:例如,剪接和RNA编辑,可以改变RNA序列,并对蛋白质产生重要影响。
4. 信使RNA降解:通过RNA酶的作用,mRNA可以被降解,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量和速率。
5.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糖基化和乙酰化等多种修饰形式,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和稳定性。
二、基因表达调控1. 转录调控:转录因子的结合可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2. 染色质结构:染色质的组织结构和修饰可以影响基因的可及性,进而调控基因表达。
3. miRNA的调控作用:miRNA可以与mRNA结合,抑制其翻译或诱导降解,进而调控基因表达。
4. 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一种在基因调控中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参与基因的静默。
5. 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通路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对细胞发育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三、DNA复制1. DNA复制的步骤:包括解旋、合成互补链和连接等多个步骤,确保DNA的准确复制。
2. 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是复制DNA的主要酶类,具有高度专一性和准确性。
3. 复制起始位点选择:复制起始位点的选择是复制过程的关键步骤,受到复制起始蛋白的调控。
4. DNA损伤修复: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DNA损伤,细胞会通过修复机制保护DNA的完整性。
5. 复制过程的调控:多种蛋白质和调控机制参与DNA复制的调节,确保复制的顺序和精确性。
四、基因突变1.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等多种突变类型,影响DNA序列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