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第四章 空间力系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41
理论力学习题册答案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1)一.是非题1、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还适用于变形体。
()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3、刚体是真实物体的一种抽象化的力学模型,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4、凡是受两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5、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二.选择题1、在下述公理、法则、原理中,只适于刚体的有()①二力平衡公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公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三.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b)杆AB- 1 -(c)杆AB、CD、整体(d)杆AB、CD、整体(e)杆AC、CB、整体(f)杆AC、CD、整体四.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球A、球B、整体(b)杆BC、杆AC、整体- 2 -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受力分析(2)一.画出下列图中指定物体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物体不计自重,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多杆件的整体受力图可在原图上画。
(a)杆AB、BC、整体(c)杆AB、CD、整体CAFAxDBFAyFBWEW(b)杆ABOriginal Figure、BC、轮E、整体FBD of the entire frame(d)杆BC带铰、杆AC、整体- 3 -(e)杆CE、AH、整体(g)杆AB带轮及较A、整体(f)杆AD、杆DB、整体(h)杆AB、AC、AD、整体- 4 -班级姓名学号第二章平面汇交和力偶系一.是非题1、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 - 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2、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时,若选用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则所求得的合力不同。
()3、力偶矩就是力偶。
理论力学4章作业题解4-1三铰拱受铅直力F 作用。
如拱的重量不计,求A 、B 处支座反力。
解答 左半拱为二力构件,A 处约束力作用线通过两铰。
整体为三力平衡力系,三力组成闭合的三角形如附图(a ),根据几何关系确定约束力的大小。
45sin sin sin B A F F F ==j a其中31tan =j ,043.18=j ,056.116=a 。
解得F F F F B A 79.0 ,35.0==。
4-3 已知F =10 kN ,杆AC ,BC 及滑轮重均不计,试用作图法求杆AC ,BC 对轮的约束力。
解:取脱离体轮C ,示力图如图所示,力F 1=F 2=F ,其合力通过轮心C ,故仍是汇交力系的平衡。
:0=åiyF 045sin 20=-F F BCKN FF BC 1.1445cos =°=045cos :010=-+=åF F F FAC BC ix0=AC F4-7 长2l 的杆AB ,重W ,搁置在宽a 的槽内,A 、D 接触处都是光滑的。
试求平衡时杆AB 与水平线所成的角a 。
设a >l 。
解答 取杆为研究对象,为三力汇交力系的平衡。
示力图如附图(a)所示。
在ΔADE 中,a cos AD AE =。
在ΔAEC 中,l AE ´=a cos 。
所以有l AD ´=a 2cos 。
在ΔA GD 中,a cos a AD =。
得a =a 3cos ,31cosl a -=a 。
F BCAC题3-4 附图F BF AF BF AFa45j(a)A (a)题4-7 附图G4-9 AB ,AC ,AD 三连杆支撑一重物,如图所示。
已知W=10kN ,AB =4m ,AC =3 m ,且ABEC 在同一水平面内,试求三连杆所受的力。
解:取铰A 研究,示力图如图示,为汇交力系的平衡。
0=åix F : 05430sin =´°+AD AB F F 0=åiy F : 05330sin =´°+AD AC F F 0=åiZF: 030cos =-°W F AD联立求解KNF KNF KN F AD AC AB 5.115.36.4=-=-=4-8 图示结构上作用一水平力F 。
·36·第4章 空间力系一、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是代数量,而在坐标面上的投影为矢量。
( √ )2.力对轴之矩是力使刚体绕轴转动效应的度量,它等于力在垂直于该轴的平面上的分力对轴与平面的交点之矩。
( √ )3.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为代数量;在空间问题中,力对点之矩也是代数量。
( × )4.合力对任一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轴之矩的代数和。
( √ )5.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一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 √ ) 6.物体重力的合力所通过的点称为重心,物体几何形状的中心称为形心,重心与形心一定重合。
( × ) 7.计算一物体的重心,选择不同的坐标系,计算结果不同,因而说明物体的重心位置是变化的。
( × ) 8.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 )二、填空题1.空间汇交力系共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它们分别表示为0=∑xF、0=∑yF和0=∑zF 。
空间力偶系共有三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它们分别表示为0=∑xM、0=∑yM和0=∑zM。
而空间任意力系共有六个独立的平衡方程,一般可表示为0=∑xF、0=∑yF、0=∑zF 、0)(=∑F xM 、 0)(=∑F yM 和0)(=∑F zM 。
2.由n 个力组成的空间平衡力系,如果其中的(n -1)个力相交于A 点,那么另一个力也必定通过点A 。
3.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空间力偶彼此等效的条件是力偶矩矢相等。
4.空间力对一点的矩是一个矢量,而空间力对某轴的矩是一个代数量。
5.空间力F 对任一点O 之矩)(F M O 可用矢量积来表示,即F r F M ⨯=)(O 。
写成解析表达式为k j i F M )()()()(x y z x y z O yF xF xF zF zF yF -+-+-=。
6.当空间力与轴相交时,力对该轴的矩等于零。
2014级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题库理论力学试题第一章物系受力分析画图题1、2、3、4、5、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计算题1、2、3、4、5、6、7、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计算题2、4、5、7、8、第四章空间力系计算题1、2、3、4、5、6、第五章静力学综合填空题1、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上任意一点,并不改变它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2、光滑面约束反力方向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被约束物体。
3、光滑铰链、中间铰链有1个方向无法确定的约束反力,通常简化为方向确定的 2 个反力。
4、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刚体,叫二力构件,反力方向沿二力作用点连线。
5、约束力的方向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 .6、柔软绳索约束反力方向沿绳索 ,指向背离被约束物体.7、在平面只要保持力偶矩和转动方向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则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8、力偶的两个力在任一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它对平面的任一点的矩等于力偶矩,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9、同一平面的两个力偶,只要力偶矩相等,则两力偶彼此等效.10、平面汇交力系可简化为一合力 ,其大小和方向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作用线通过汇交点.11、平面汇交力系是指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 ,且汇交与一点的力系.12、空间平行力系共有 3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13、空间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偶矩大小、力偶作用面方位、力偶的转向三个因素。
14、空间任意力系有 6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15、空间汇交力系的合力等于各分力的矢量和,合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 第五章静力学综合摩擦填空题1、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全部主动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小于摩擦角时,不论该合力大小如何,物体总是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自锁现象.2、答案:50N3、答案:φm/24、静摩擦力Fs的方向与接触面间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其值满足__0<=F S<=F MAX摩擦现象分为滑动摩擦和__滚动摩阻__两类。
第四章空间力系本章将研究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
工程中常见物体所受各力的作用线并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是空司分布的,例如车床主轴、起重设备、高压输电线塔和飞机的起落架等结构。
设计这些结构时,需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与平面力系一样,空间力系可以分为空间汇交力系、空司力偶系和空间任意力系来研究。
§4-1 空间汇交力系1.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分解若已知力F与正交坐标系Oxyz三轴间的夹角分别为α、β、γ,如图4-1所示,则力在三个轴上的投影等于力F的大小乘以与各轴夹角的余弦,即X=cosαY=cosβ (4-1)Z=cosγ当力与坐标轴Ox、Oy间的夹角不易确定时,可把力先投影到坐标平面Oxy上,得到力,然后再把这个力投影到x、y轴上。
在图4-2中,已知角γ和,则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X=sinγcosY=sinγsin (4-2)Z=cosγ若以、、表示力F沿直角坐标轴x、y、z的正交分量,以i、j、k分别表示沿x、y、z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如图4-3所示,则图4-2=++=X i+Y j+Z k (4-3)由此,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坐标轴的正交分矢量间的关系可表示为:=X i,=Y j,=Z k (4-4)如果己知力F在正交轴系Oxyz的三个投影,则力F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cos(,i)=cos(,j)= (4-5)cos(,k)=例4-1图4-4所示的圆柱斜齿轮,其上受啮合力的作用。
已知斜齿轮的齿倾角(螺旋角) β和压力角α,试求力沿x、y和z轴的分力。
解:先将力向z轴和Oxy平面投影,得Z=-sinα=cosα再将力向x、y轴投影,得X=-sinβ=-cosαsinβY=-cosβ=-cosαcosβ则沿各轴的分力为=-cosαsinβi,=-cosαcosβj,=-sinαk式中i、j、k为沿x、y、z轴的单位矢量,负号表明各分力与轴的正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