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血压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5.98 MB
- 文档页数:70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其中中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
为了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措施,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18年对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了修订,本文将对修订版指南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以期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诊断标准的修订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版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一系列修改。
与之前的标准相比,修订版在血压水平、测量方法、诊断时间等方面做出了调整。
血压水平上,修订版将正常血压的上限由之前的≤120/80mmHg修改为≤130/80mmHg,进一步降低了高血压的阈值,以更早地发现和干预高血压患者。
测量方法上,修订版强调使用标准化的血压计进行测量,并规定血压测量应在静息状态下进行,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诊断时间上,修订版强调确认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在至少2次不同时间点进行,以避免偶然性的血压偏高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二、高血压的分级与危险分层修订版指南将高血压分为3个级别:I级高血压(130-139/80-89mmHg)、II级高血压(140-159/90-99mmHg)和III 级高血压(≥160/≥100mmHg)。
在危险分层上,指南根据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重要因素,将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危险因素、低危、中危和高危四个等级。
通过准确的分级与危险分层,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危险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管理。
三、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修订版指南强调,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防治的首选方法。
具体措施包括:1.饮食调整:推荐低盐饮食,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2.减轻体重:适度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病风险。
3.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等有助于降低血压,提高心血管功能。
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时间:2018年02月06曰地点: 胜利村主讲人: 李万林授课内容: 高血压预防知识讲座一、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二、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20g/日发病率30%。
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三二、高血压早期症状有哪些?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一)、缓进型高血压。
(一)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二)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
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
血压急骤升高。
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三)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四)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
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
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五)眼底改变。
二)、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
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
2018esc高血压指南解读一、指南更新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高血压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2018 ESC高血压指南旨在综合最新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这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 血压分级。
- 高血压的定义仍为诊室血压≥140/90 mmHg。
指南更强调了准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包括测量前患者的准备(如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等)、测量设备的规范使用等。
- 血压分级方面,继续沿用之前的分级系统:-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 159 mmHg或舒张压90 - 99 mmHg。
- 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 - 179 mmHg或舒张压100 - 109 mmHg。
- 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
2. 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 家庭血压监测(HBPM)受到更多重视。
HBPM的正常参考值为<135/85 mmHg。
它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诊室血压正常但家庭血压升高)和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高但家庭血压正常)。
- 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于评估血压的昼夜节律、诊断夜间高血压等特殊类型高血压有重要价值。
其正常参考值为白天<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三、高血压的风险评估。
1. 心血管风险分层。
- 指南采用了新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系统,综合考虑了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等)、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损害等)和临床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 与以往相比,更加细化和准确地评估了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需要更积极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2. 特殊人群的风险评估。
- 在老年人高血压方面,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合并症,指南强调了综合评估的重要性,不仅关注血压数值,还要考虑到血压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导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现有研究,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严重疾病密切相关。
为了引导中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高血压的防治过程中作出正确的诊断及治疗,中国高血压学会与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控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一、高血压概述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
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不同组合,高血压分为不同的级别,即正常、正常高值、高血压一级、高血压二级和高血压三级。
二、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早期预防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戒烟等。
此外,降低钠盐的摄入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及分类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是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和患者的病史进行判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形式,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生活习惯等。
四、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治疗高血压的原则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和戒烟等。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药物,并遵循适宜的用药原则。
五、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并发症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
除了正确的药物治疗,患者还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健康饮食、规律作息等。
六、高血压的长期管理与随访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随访,以保持良好的血压控制。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评估疗效,并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
此外,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支持。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高血压,也被普遍称为“隐形杀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它可能在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的状况下长期存在,却对人体的多个系统产生严峻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肾脏和大脑。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压,中国前瞻医学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旨在提供最新指导,援助医生和患者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该指南是在对最新探究结果和全球指南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制定的。
它涵盖了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筛查和诊断、治疗目标、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内容。
以下将对指南的修订点进行概括介绍。
起首,指南首次提出了高血压的定义。
依据指南,高血压被定义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患者和老年人,高血压的定义有所调整,以反映针对这些特定人群的更严格监测。
其次,指南对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做了详尽阐述。
高血压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影响了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在内的大量人口。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息上升。
指南还关注了高血压在特定人群中的流行状况,如孩子、妊妇和老年人。
指南第三部分是关于高血压的筛查和诊断。
尽早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指南提供了详尽的诊断流程和标准。
包括临床问诊、动态血压监测和静态血压测量等多种方法用于确诊和评估高血压。
治疗目标是指南的重点之一。
依据最新证据,指南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治疗目标,包括将收缩压控制在130-139mmHg之间,舒张压控制在80-89mmHg之间。
这是思量到在高血压达标的过程中,越低的血压将带来更多的好处。
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营养咨询。
指南鼓舞减盐、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育。
此外,针对特定人群,如孩子和妊妇,指南提供了适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据指南,药物治疗的首选应为ACE抑止剂、ARB或钙通道阻滞剂。
2018年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标准一、血压水平定义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级标准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可将高血压分为三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三、特殊人群的处理老年人:对于老年患者,收缩压≥15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对于这类患者,应充分评估其心血管风险,酌情进行抗高血压治疗。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应低于130/80mmHg。
对于这类患者,应积极采取抗高血压治疗,同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应低于130/80mmHg。
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严格的抗高血压治疗,以保护肾功能。
妊娠期:妊娠期女性的血压控制目标应低于130/80mmHg。
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谨慎的抗高血压治疗,以保证母婴安全。
儿童及青少年: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应根据年龄和身高定制血压控制目标。
对于这类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四、抗高血压治疗抗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具体使用哪种药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五、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调整: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盐的摄入;控制饮食总热量,保持适当的体重;减少脂肪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运动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控制饮酒:饮酒量应控制在每天男性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女性不超过一个标准饮品。
2018年新修订的我国高血压标准80岁老人血压1.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由于血管对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而引起的一组症候裙。
高血压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芳龄段,我国医学界不断修订和完善高血压诊治标准,以期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方法,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逝去率。
2. 2018年新修订的我国高血压标准2018年,我国高血压联盟发布了新的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了调整。
根据最新标准,成年人的高血压分为三个等级:正常血压、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
正常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高血压前期定义为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为80-89mmHg;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这一标准对高血压的定义以及分级进行了全面调整,更加科学合理地规范了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3. 80岁老人的血压标准对于80岁老人来说,高血压对心脑血管健康的风险更加突出。
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血压联盟对80岁以上老年人的血压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根据最新标准,80岁老人的血压分级如下:正常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为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为90-99mmHg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4. 针对80岁老人的高血压管理建议根据最新的标准,对于80岁老人的高血压管理需求重点关注,下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4.1 修改生活方式80岁老人可以通过合理饮食,控制盐分的摄入,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血压的水平。
4.2 规范用药老年人因为生理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会降低,因此在用药上需要谨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80岁老人在用药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剂量下服用药物。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粗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1.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发病率及其流行趋势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1],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2年进行过的5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2]相比,虽然各次调查总人数、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完全一致,但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详见表1。
表1 我国六次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但青年高血压亦值得注意,据2012—2015年全国调查,18~24岁、25~34岁、35~44岁的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6.1%、15.0%[1]。
男性高于女性,北方高南方低的现象仍存在,但目前差异正在转变,呈现出大中型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特点,如北京、天津和上海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9%、34.5%和29.1%[1]。
农村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城市快,2012—2015年全国调查[1]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患病率(粗率28.8%,标化率23.4%)首次超越了城市地区(粗率26.9%,标化率23.1%)。
不同民族间比较,藏族、满族和蒙古族高血压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而回、苗、壮、布依族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低于汉族人群[3]。
高血压发病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一项研究对我国10 525名40岁以上的非高血压患者于1991—2000年进行了平均8.2年的随访[4],研究结果如图1所示,男性和女性的累计高血压发病率分别为28.9%和26.9%,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世界高血压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每年的 5 月 17 日是世界高血压日。
据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2~2015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已达到27.9%(标化率23.2%),这就意味着,平均每4 个成年人里,可能就会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并且此次调查与过去的5 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相比,患病率总体呈增高的趋势。
值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就让我们回顾学习一下这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吧。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研究人群24 小时尿钠排泄量中位数增加2.3g (100mmol/d) ,收缩压(SBP) /舒张压 (DBP) 中位数平均升高 5 ~7 /2~4 mmHg。
现况调查发现 2012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 10. 5g,较推荐的盐摄入量水平高了 75. 0%,且中国人群普遍对钠敏感。
•超重和肥胖: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全球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同时也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 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 ~1.28 倍。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
•过量饮酒: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SBP 下降 3.31mmHg,DBP 下降 2.04mmHg 。
目前有关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健康,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长期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
•其他危险因素:除了以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018高高血压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指在心脏搏动时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超过正常范围,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及早发现和有效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诊断高血压,国际和国内专家们不断努力,不断修订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2018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
根据2018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1. 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的诊断首先要进行血压的测量。
一般情况下,应该在安静状态下连续测量三次,每次测量间隔至少1分钟。
测量血压时应该坐姿,腿不交叉,胳膊平举,袖口松紧适中,袖管不限,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应该记录。
2. 分级根据测量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29mmHg,舒张压<80mmHg;高血压阶段1: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阶段2: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3. 高危分层根据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脏器损害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以下几个高危分层:低危组:无任何危险因素和脏器损害;中危组:有1个或2个危险因素或无靶器官损害;高危组:有3个或以上危险因素或有靶器官损害。
4. 靶器官损害在诊断高血压的还需要检查靶器官的损害情况,主要包括心脏、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
这些器官的损害情况会直接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5. 诊断标准的依据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血压测量结果,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情况。
只有全面评估了这些因素,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18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压的测量、分级、高危分层、靶器官损害和诊断标准的依据等内容。
通过全面综合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早发现和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2018中国高血压指南:8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9月20日下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在京发布。
本文选取“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部分,介绍高血压伴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糖尿病等8种临床情况的处理要点。
高血压伴冠心病要点:➤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I,A),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IIa,B),应注意DBP不宜降得过低(IIb,C)。
➤稳定性心绞痛的降压药物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或CCB(I,A)。
1.降压治疗的目标推荐<140/90 mmHg作为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DBP不宜降至60 mmHg以下。
高龄、存在冠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血压不宜过低。
2.药物选择图1 高血压伴冠心病的药物选择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要点:➤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I,C)。
➤高血压合并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首先推荐应用ACEI(不能耐受者可使用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I,A)。
1.降压目标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这一推荐尚缺乏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但尚未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先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果能良好耐受,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2.高血压伴心力衰竭的处理图2 高血压伴心力衰竭药物的选择高血压伴脑卒中要点:➤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血压≥140/90 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IIa,B)。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80/110 mmHg。
➤急性脑出血的降压治疗:SBP>220 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
患者SBP>180 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160/90 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II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