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必修1 专题三 铝专题复习ppt课件-苏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36
—匪 —
—
高三复习课《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卢玉丽
(苏州蓝缨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学生的思维往往从任务或问题的提出开始,在实
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础的学科,学生最容易通过实验掌握知识。化学课堂应该是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者根据这种观点进行了高三复习
课《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实验教学 铝的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专题三“从铝土矿到铝合金”复习的第二课
时,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
单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无
法由他人代替。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和高级
合作者,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设激发学生思维
的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流合作和探讨等途径,把外界 施加的信息通过主动建构变成自己的知识。笔者根据这种观
点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
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和理锯化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素材,是化学概念和理论的 用武之地。化学实验在此大放异彩,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
我们已经复习了离子反应、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部
分复习了Na、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的化合物性质独特,是
高考考查的重点,例如,2011年的考题中出现了NaAIO,与过量
的CO 的反应,2010年的考题中出现TA1 0 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及Al 与0H的共存问题,2009年考了Al与A1CI  ̄AI(OH) 之间
的相互转化和明矾的净水原理。因此本节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
知识点多.反应多,图像多,要很清晰地写出各个反应的离子反 应方程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深刻地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
体系。那么有关铝的离子共存及镁铝计算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班级 姓名
课标要求
1.了解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知道铝元素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
2.了解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掌握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对工艺流程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从信息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铝的冶炼过程
难点:Al2O3的两性
预习案:
一.相关知识(阅读教材64页至65页,完成下列内容)
1.在地壳中铝元素是含量_________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铝以稳定的________态存在;在19世纪铝的价格比_______黄金还贵。
2.工业上制取活泼金属钠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制取。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制取活泼金属镁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制取。
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简单画出工业上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吗?
4.你能写出上述流程中每一步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吗?
二、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铝土矿中提炼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土矿中的铝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需用化学方法把铝元素变成游离态。
B.提炼过程中,先将铝土矿净化提取氧化铝,再进行冶炼。
C.可用常见的还原剂把氧化铝中的铝还原出来。
D.冶炼铝的方法同工业冶炼钠、镁相似, 可用电解法。
2.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 )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 ▓ Al(OH)3
(1) (2)
(5) (4)
(3)
Al3+ AlO2-
(6)
n沉淀
1 2 3 4 VNaOH
n沉淀
1 2 3 4 VHCl
n沉淀
1 2 3 4 VNaAlO2 铝图像专题
编写 陈忠 审核 王晓伟
【知识准备】
铝三角
(1)
(2)
(3)
(4)
(5)
(6)
【典型图像】
(一)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1、实验现象:
3、图像
(1)
(2)
2、反应离子方程式:
(1)
(2)
(二)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
1、实验现象:
3、图像
(1)
1.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是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
D.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解析:选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活泼性较强,A、B两项正确;常温下在空气中加热铝时,铝表面形成的Al2O3可以阻碍O2与内部的铝继续反应,所以不易燃烧,C项正确。
2.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解析:选C。铝条钝化的实质是铝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由于铝的氧化物Al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所以A、B、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只有C项中的Cu(NO3)2不与Al2O3反应,故不能与钝化的铝条发生反应。
3.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解析:选B。某物质的量的硫酸(甲)和氢氧化钠(乙)溶液分别与等质量的铝反应,生成氢气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n(甲)∶n(乙)=5∶6。
甲:2Al+ 3H2SO4===Al2(SO4)3+3H2↑,
103mol 5 mol 5 mol
乙:2Al+ 2NaOH+2H2O===2NaAlO2+3H2↑
4 mol 4 mol 6 mol
如果加入的铝都为4 mol,硫酸和NaOH溶液中含溶质物质的量都为5 mol,则甲中铝过量4
mol-103 mol=23 mol,乙中氢氧化钠过量5 mol-4 mol=1 mol。
1.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高温引燃的条件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Al粉和Fe3O4粉末混合
B.V2O5粉末和Al粉混合
C.Al粉和MgO粉末混合
D.C粉和CuO粉末混合
解析:选C。Al粉和Fe3O4、V2O5在高温时均可发生铝热反应,而Al粉和MgO粉在高温时不发生化学反应,因为Mg比Al活泼。C粉和CuO粉末在高温也发生化学反应 2CuO+C=====高温2Cu+CO2↑。
2.等质量的同种镁铝合金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2 mol·L-1 H2SO4溶液
B.18 mol·L-1 H2SO4溶液
C.6 mol·L-1 KOH溶液
D.3 mol·L-1 HNO3溶液
解析:选A。镁、铝与稀H2SO4均可反应放出H2;在KOH溶液中只有铝与KOH反应放出H2;镁与浓H2SO4反应不生成H2,Al在浓H2SO4中钝化;Mg、Al与HNO3作用都不生成H2。
3.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SO2-4、CO2-3、K+
B.Na+、Ba2+、Ca2+、HCO-3
C.Mg2+、Ag+、K+、Cl-
D.K+、Cl-、Na+、SO2-4
解析:选D。铝与酸、强碱反应都放出氢气,则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含H+,也可能含OH-。分别加入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是指各组离子应与H+和OH-都能共存。A项中,NH+4与OH-生成NH3·H2O,CO2-3与H+生成H2CO3;B项中,HCO-3与H+、OH-都能发生反应;C项,Mg2+与OH-不能共存,Ag+与Cl-不能共存;D项中,各离子与H+和OH-都不发生反应,符合要求。
4.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3、1、2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高一化学组 黎桂明 使用班级 高一7、8、9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 学号
【学习目标】
1、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偏铝酸钠的性质。
2、了解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培养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探究】
一、氧化铝:阅读教材P65-66氧化铝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1、氧化铝是一种 色高熔点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刚玉的主要成分是,红宝石、蓝宝石是含有不同金属氧化物的优质。
2、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铝与强酸反应(以H2SO4为例)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②氧化铝与强碱反应(以NaOH为例)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既可以和反应又可以与反应生成和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氧化铝是。
【实验探究1】、完成下列实验,并按要求填表
1、将2~3mL2mol·L-1三氯化铝溶液分别注入两支洁净的试管中,逐滴滴入6mol·L-1氨水,观察实验现象。
2、向上面的一支试管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1盐酸;向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6mol·L-1氢氧化钠,观察实验现象(做好标记,备后面实验用)。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 色胶状物质,于水,有强的吸附性。
2、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入氨水制取氢氧化铝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3、化学性质
①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以盐酸为例)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②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以NaOH为例)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实验现象:
【实验探究2】、完成下列实验,并按要求填表
1、将上面实验2得到的NaAlO2溶液分为二份。向一份中不断通入CO2,观察实验现象。
2、向另一份中不断滴入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广滉台物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一一化合价升高一一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一一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得到电子一一化合价降低一一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一一是氧化剂(有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失去2乂「
I I o o -1 2KBr十B玛十2KC1
I 丰
注意:a.住表示电子。 得到2xc
b. 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 得”与 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 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T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 均匀混合物
金属单曉
化合物 r有机化合输 有机高分于
硼卜歼
金眉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氧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 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一一只有氧化性,如 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 ——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S、CI2等;
最低价态一一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I-、S2-等。
(3) 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1 / 6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专题知识点完全总结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一、物质的分类:可依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1〕按组成分类:
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混合物物质纯洁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有机高分子有机小分子金属氧化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碱盐… 〔2〕按化学性质分类: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SO2,CO2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响生成盐和水,如CaO,Na2O
两性氧化物:既可与酸反响又可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 Al2O3
不成盐氧化物:既不可与酸反响又不可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如
CO
〔3〕 从物质的导电性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4〕 从物质的状态分类:气体物质、液体物质和固态物质。 〔5〕 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类:可将物质分为可溶、难溶。
二、物质的转化:
1、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 化合反响:多变一 分解反响:一边多
置换反响: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可表示为:A+BC=B+AC 或 AB+C=AC+B
复分解反响反响发生的条件:至少具体以下条件之一:
1〕生成沉淀〔包括微溶物〕; 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水〕。
*中和反响: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响,是复分解反响的一种,不属于一种
根本反响类型。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并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响,如以下反响不属于四种根本反响的 2 / 6
1
任何一种。
CH4+2O2 点燃CO2+2H2O3CO+Fe2O3 高温2Fe+3CO2
2、 氧化复原反响:与四种根本反响类型的关系: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
1 / 30 化学必修1(苏教版)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2.1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还原剂(有还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高一化学-必修1-苏教版-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总结笔记
2 / 30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及“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2.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 还原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第2课时 铝及铝合金
1.将表面已经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的是( )
A.稀硝酸 B.稀盐酸
C.硝酸铜 D.氢氧化钠
2.铝镁合金因坚硬、轻松、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闸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强度高
3.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高温下,镁、铝在空气中都有抗腐蚀性
B.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
C.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跟二氧化碳起反应,铝在确定条件下可以跟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
4.铝用来焊接钢轨是利用( )
A.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疼惜层
B.铝是热的良导体
C.铝是强还原剂,铝热反应放热
D.铝合金强度大
5.等质量的Al分别加入到0.3 L 1 mol·L-1的盐酸和NaOH溶液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1∶2,则加入Al的质量为( )
A.2.7 g B.5.4 g
C.8.1 g D.10 g
6.用铝箔包住0.1 mol的金属钠,用针在铝箔上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
A.O2和H2的混合气体
B.1.12 L的H2
C.大于1.12 L的H2
D.小于1.12 L的气体
7.某无色透亮 溶液可以与铝反应产生氢气,下列离子组中,在其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
A.OH-、NO-3、Ba2+、Cl-
B.H+、Mg2+、Ba2+、NO-3
C.H+、SO2-4、Al3+、Cu2+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梳理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本专题略去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分离的物质 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举例
过滤 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 一贴、二低、三靠 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 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 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 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 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 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 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二、 常见物质的检验
三、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物质的量的浓度 C(B)= n(B)/V(溶液)
2.物质的量的浓度的配制: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具体步骤:
(1)计算:固体物质计算所需质量,液体物质计算所需体积;
(2)称量(量取):固体用天平,液体用量筒;
(3) 溶解(稀释):将固体(溶液)转移至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稀释),冷却到室温;
(4) 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有玻璃棒小心地引流到(适当规格的)容量瓶中:
(5) 洗涤:有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并将每次洗涤的溶液都注入到容量瓶;
(6)定容: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到容量瓶中,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接近容量瓶的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精 品 试 卷
推荐下载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考纲要求】1、会对常见物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能记住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基本含义且会相关计算。
3、能判断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会区分强弱电解质。
4、会用过滤、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等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5、学会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6、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7、认识原子结构,并说出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间的关系,会简单计算。
【课前预习案】
一、物质的分类与反应
1、物质的分类: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酸____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水等。②其中强电解质是:强酸、强碱、多数盐。
③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类反应特点:
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二、 物质的量 物质的聚集状态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______,单位:________
2、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各量间关系
概念名称 表示符号 单位 文字涵义
阿伏加德罗常数 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它与________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相等,数值约为6.02×1023
摩尔质量 单位为g·mol-1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标准状况指__________________
1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铝跟下列溶液反应时,不能用2Al+6H+=2Al3++3H2↑离子方程式
表示的是 ( )
A.浓盐酸 B.稀硝酸 C.稀硫酸 D.浓硫酸
2. 把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 )
A.盐酸 B.氨水 C.烧碱溶液 D.纯碱溶液 ,
3.取两份铝粉,一份投入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一份投入足量盐酸中,充分反应,产生等量氢气。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 ( )
A. 1: 2 B.1: 3 C.3 : 2 D.1 : 1
4.用铝热反应还原下列化合物,制得金属各1mol,需消耗铝最少的是( )
A.MnO2 B.WO3 C.Co3O4 D.Cr2O3
5.含下列离子的溶液,加酸或加碱都使该离子浓度显著减小的是 ( )
A、AlO2- B、Al3+ C、NH4+ D、HS-
6.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15克,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得到5.6升氢气(标准状态),这种混合物可能是: ( )
A.镁和铁 B.镁和铝 C.铁和锌 D.镁和铜
7.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NO3-、Na+、S2-、Cl- B.Na+ 、Cl-、SO42-、K+
C.Al3+、SO42-、Mg2+、NO3- D.Cl-、Na+、AlO2-、Mg2+
化学必修1(苏教版)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2物质的转化〔反响〕类型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化合反响,分解反响,置换反响,复分解反响,氧化复原反响和四种根本反响类型的关系
氧化复原反响
1.氧化复原反响:有电子转移的反响
2. 氧化复原反响 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复原反响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复原剂〔有复原性〕: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响〕
氧化剂〔有氧化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复原〔发生复原反响〕
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响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及“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响物是复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响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复原得到的产物是复原产物
氧化性、复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复原反响比拟:氧化剂 + 复原剂 → 氧化产物 + 复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 氧化产物
复原性:复原剂 > 复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复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复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 Br2 I2 S
对应的阴离子复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响条件进展判断: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全套)
1 / 36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试卷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
B.生石灰和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 • 5H2O是一种混合物
2.现有①酒精①食盐①石墨①食用油①鸡蛋清①蔗糖等物质,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
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 D.全部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相对原子质量:O=16) ( )
A.1molH2O2完全分解时转移电子2NA个
B.16g O2和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的分数为0.5NA
D.1L 0.1mol·L-1醋酸溶液中含CH3COOH分子数为0.1NA
4.以下有关分散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不是分散系而溶液
B.分散剂即是指水
C.按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气、液、固),共有三种组合方式的分散系
D.分散剂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或固态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物理量
D.摩尔表示物质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7.0.5molH2SO4中,含有的原子有( )
A.2mol B.7mol C.3.5mol D.4mol
专题三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1.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 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
C. 乙烯和苯蒸气都能使溴水褪色,不能鉴别乙烯和苯蒸气
D. 光照下,新戊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2. 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含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与氯气发生过( )
A. 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 聚合反应 D. 催化裂化反应
3.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 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 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 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 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是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
B.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
C. 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
D. 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5. 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清洁的能源;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只有①
C. ①和② D. 只有③
6. 具有单双键交替长链(如:„—CH=CH—CH=CH—„)的高分子有可能成为导电塑料。2000年诺贝尔(Nobel)化学奖即授予开辟此领域的3位科学家。下列高分子中可能成为导电塑料的是( )
A. 聚乙烯 B.聚1,3-丁二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