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8.38 KB
- 文档页数:1
桡骨远端骨折(日间)一、内固定取出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0x001)行桡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术(ICD10-CM-79.1200x004)+石膏托固定术(ICD10-CM-93.5402)(二)诊断依据。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亦璁、姜保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致腕关节疼痛、肿胀、畸形伴活动受限至我院骨科就诊住院手术治疗。
2.体格检查:患侧腕关节肿胀畸形伴活动受限,可及反常活动和骨擦感,患肢末梢血循、感觉、活动可。
3.辅助检查:X线/CT检查提示桡骨远端骨折,骨折移位明显。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亦璁、姜保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非手术治疗: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多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之后可以维持复位。
2.手术治疗:对于桡骨远端关节面对位良好,干骺端移位明显好且不稳定,单纯石膏外固定无法维持复位的病例,予以麻醉下闭合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即适用于该日间手术的病例)3.手术治疗:对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移位明显,闭合复位无法获得满意复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切开复位的尺骨茎突骨折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
(四)标准住院日为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0x001)。
2.根据骨折特点需要且适合行桡骨骨折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石膏固定术。
3、除外桡骨远端关节面移位明显,无法闭合复位的骨折类型。
4. 除外病理性骨折、开放性骨折骨折及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除外合并患肢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神经损伤等骨折相关并发症的患者。
6.全身状况允许手术,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7.经济水平可耐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的患者。
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桡骨远端骨折(TCD编码:BGG000)和桡骨下端骨折(ICD-10编码:S52.501)的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
3.除外以下情况:(1)桡骨远端骨折无移位者;(2)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3)局部肿胀严重者;(4)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5)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2)尿常规(3)凝血功能(4)肝功能、肾功能(5)心电图(6)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7)骨折部位X线片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骨折部位CT、MRI,骨密度测定等。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骨折病,ICD10:S52.501桡骨下端骨折);2、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ICD9:79.123前臂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伴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证候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为单纯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2、全身或局部状况允许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3、除外无移位型的桡骨远端骨折;4、除外以下情况:(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2)局部肿胀严重者;(3)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4)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TCD:BGG000骨折病,ICD10:S52.501桡骨下端骨折);2、行桡骨远端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ICD9:79.123前臂骨折闭合性复位术伴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疾病诊断(1)病史: 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主要症状及体征:伤后腕部出现疼痛,肿胀,压痛明显,腕部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者可见畸形,触之可有骨擦感。
(3)X线摄片检查可见: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或掌侧移位,骨折端成角,桡骨压缩嵌插短缩,或可见骨折块移位合并桡腕关节半脱位。
2、证候分型(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插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叩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
(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为单纯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2、全身或局部状况允许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编码TCD:BGG000、ICD10:S52.501的桡骨远端骨折;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闭合桡骨远端骨折,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适应证;3、除外无移位型的桡骨远端骨折;4、除外以下情况:(1)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者;(2)局部肿胀严重者;(3)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4)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等。
桡骨骨折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ICD-10:S52.501,S63.004)桡骨干骨折(ICD-10:S52.301)行桡骨钢板内固定术(ICD-9-CM-3:78.53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桡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52.501,S63.004桡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桡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实用文档税骨骨折标准临床路径〔2022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梯骨骨折.行梯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二〕诊断依据.1.病史:外伤史.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前臂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患侧梯骨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感.3.辅助检查:梯骨X线片显示梯骨骨折.〔三〕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梯骨骨折疾病编码外伤引起的单纯棉骨骨折除外开放性骨折除外合并筋膜室综合症除外病理性骨折除外合并其它部位的骨折和损伤文案大全实用文档除外合并其它正在治疗的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四)标准住院日.标准住院日是1—11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工程.1.必需的检查工程(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前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工程(1)双上肢血管B超(2)肺功能检查(A60岁、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3)肝胆脾胰肾B超(4)超声心动图,24小时心电图(5)梯骨三维CT(六)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指征:文案大全实用文档1.移位的梯骨骨折.2.合并尺梯关节脱位3.无手术禁忌证.〔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2022年版〕?〔国卫办医发〔2022〕43号〕执行.〔八〕手术日.住院第1-7天1.麻醉方式:臂丛.2.手术方式:梯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或其他内固定物.4.输血:无.〔九〕术后恢复.1.必须复查的检查工程:血常规、前臂正侧位片.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3.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那么〔2022年版〕»〔国卫办医发〔2022〕43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十〕由院标准.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片或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1.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感染、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根底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3,植入材料的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文案大全实用文档、临床路径执行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挠骨骨折〔ICD-10:〕行挠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