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九课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103.32 KB
- 文档页数:21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案)一、单选题1.冬至应该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方的网友每年都要“争论”一番,也正是在这样的“争论”当中,继承、传播和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加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把握节日风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基础②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③节日风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包含在特殊性之中④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在争论中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筷子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丰富。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
筷子在使用的时候讲究配合和协调:一根动一根不动,才能夹得稳,两根都动或都不动,就夹不住。
这里面有中国的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中含二,合二为一。
下列对筷子的文化内涵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①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说明对立就是统一,统一就是对立②筷子讲究一静一动的配合和协调体现对立中把握统一③筷子两动或两不动都夹不住体现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④筷子代表的七情六欲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复旦大学发布的《2020一流本科教育辑并行动计划》提出,将构建通识与多元选择有机结合的“2+X”培养体系,在本科前两年着重开展通识教育和大类基础教育,专注基础融通;从本科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需求,构建互相贯通的多维发展空间。
从哲学角度看①通识教育尊重了矛盾的普遍性②多元选择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通识教育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④多元选择强调的是学生全面发展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4.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哲理归纳1.矛盾概念原理【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身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即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两分法。
3.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原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③同一以差别昨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高考预测本课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矛盾统一性原理;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原理;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的原理等知识点是高考的必考考点。
从考查方式上看,主客观题都出现过。
在未来的高考中,仍将采用主客观题的形式,仍以上述考点为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上述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热点,2012年的复习备考应该注意如下重点问题。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评析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其他经济特区的借鉴意义。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注意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客观条件。
5.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哲学依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三、课前自学(见教辅P143自主整理区)四、考点突破考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同一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②它有两方面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2)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易混点归纳】(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2)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间的口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