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修订版 第九课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74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的第三个课题。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在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提高创新能力”,着重阐述科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时间中不断创新。
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怎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提高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理解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 能力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1 辩证思维方法。
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因为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帮助人们发现真理,开阔思路,在家思维的敏感性,提高思维的效率。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的逻辑工具,是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
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
《哲学与人生》活动课堂设计方案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主题】创新——我能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创新,学习中的创新,工作中的创新;使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明白“创新——我能行”。
2.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动力之源,也是企业的动力之源,是中职生成才之路。
3.使学生理解青年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具备创新能力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从而实现教学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活动设计及要点】活动一:故事品读树信心重在“信心”,让学生明白创新并不是部分人的特权,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创新,每个人都能创新,中职生不但能创新,而且有许多优势。
活动二:案例分析重作用重在“作用”,创新是中职生的成才之路。
同时企业发展、社会发展更需要创新。
创新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三:活动体验懂方法重在“方法”,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掌握常见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1.收集相关视频、音频、文字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电脑、投影设备。
4.记号笔、铅画纸、普通圆规。
【课堂教学与活动】一、导入新课:PPT展示“创新”两个字谈谈你对“创新”的理解。
我们中职生能创新吗?二、讲授新课:活动一:故事品读树信心(一)任务与探究1.观小发明充满大智慧——中职生发明多功能圆规2.收看视频《浙江省中职学生小发明广受小微企业青睐》课堂讨论:1.你认为作为一名中职生在开展创新实践方面有何优势?2.你认为创新对中职生有什么重要意义?(二)知识与重点创新,我们往往都认为是专家的杰作或者是天才的灵光闪现。
实际上创新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神秘。
纵观人类生生不息的创新实践,环顾我们四周比比皆是的创新实例,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是科学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doc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理解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2.情感态度观念: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开拓创新。
3.运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1.辩证思维方法。
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分组结合教材所给材料——“被斥责的勤奋”排练小品。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启发思考)学生表演小品:“被斥责的勤奋”教师:为什么“勤奋”被斥责?学生:讨论(略)。
教师:“被斥责的勤奋”故事中的导师是在强调思考和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板书)教师: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材中“事例一”蔡伦如何解决造纸的难题?“事例二”那位发明工人是怎样在“无用”中想到了“有用”,发明了“吸水纸巾”的?学生:讨论(略)。
教师:蔡伦解决造纸的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了思维创新;那位发明“吸水纸巾”的工人,在“无用”中想到了“有用”,全面地看问题,运用了辩证思维。
上述两则事例,都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在造纸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板书)教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什么指导作用?学生: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板书)(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教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第三单元第九课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开拓创新。
运用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辩证思维方法。
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表演小品:“被斥责的勤奋”(教师对参加表演的学生加分,计入平时成绩。
)教师:为什么“勤奋”被斥责?学生:讨论(略)。
教师:“被斥责的勤奋”故事中的导师是在强调思考和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教师: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材中“事例一”蔡伦如何解决造纸的难题?“事例二”那位发明工人是怎样在“无用”中想到了“有用”,发明了“吸水纸巾”的?学生:讨论(略)。
教师:蔡伦解决造纸的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了思维创新;那位发明“吸水纸巾”的工人,在“无用”中想到了“有用”,全面地看问题,运用了辩证思维。
上述两则事例,都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在造纸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板书)教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什么指导作用?学生:它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2.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板书)(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教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