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病理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4.37 KB
- 文档页数:2
肾穿组织综合病理技术方法探讨【中图分类号】r6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39-01近年来随着肾穿技术的广泛开展,肾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已成为肾脏疾病诊断和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我科自1996年~2009年对2149例肾活检标本应用综合病理技术,及时全面地保证了肾活检病理诊断,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1996年~2009年本院及外院送检肾穿刺活检标本共2149例,其中:男性1046例,女性1103例,男女之比1:1.05;年龄范围1岁~75岁,平均年龄为33.54岁,分别做光镜和电镜检查。
应用规范的专项肾穿刺病理申请单和报告单模式,保证临床信息全面可靠。
1.2 方法:应用快速制样技术完成光镜和电镜的制备[2],全过程在1.5d内完成。
肾穿组织以faa液(10%甲醛10ml、冰醋酸5ml、95%酒精85ml)固定2h,微波快速脱水、透明、浸蜡2h后包埋,2μm连续切片,分别作he、masson(马松三色)、pas(过碘酸雪夫)、pasm(六胺银)染色,部分病例进行刚果红染色。
免疫组化s-p法染色:选用抗体iga、igg、igm、c3、coⅳ,部分病例增加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sag和hbcag)检查(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电镜组织切成1mm3组织块2~4粒,立即投入4%戊二醛缓冲液固定2h,1%四氧化锇后固定30min,快速制样;lkb-v型超薄切片机半薄切片观察并定位,超薄切片70nm,醋酸铀及柠檬酸铅染色,日本jeol-1010透射电镜观察。
病例诊断参考who1995年肾脏疾病分类标准,由学习过肾穿病例诊断的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应用逐级阅片(he切片、特染、免疫组化、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方法,结合临床实验室结果,进行综合病例诊断。
2 结果2149例肾活检中光镜标本肾小球少于5个且无电镜资料的归入未明确诊断80例(5.9%);完整光镜和电镜样品2069例中256例(13.83%)电镜未找到肾小球,综合病例诊断1594例,占全部资料的74.17%。
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报告描述
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肾脏疾病。
根据病理结果报告描述,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标本信息,报告会包括标本的采集日期、送检单位、病人姓
名等基本信息。
2. 标本镜检结果,这部分会详细描述镜下所见的情况,包括肾
小球、肾小管、间质等结构的病变情况,比如是否有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等情况。
3. 免疫荧光结果,如果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报告会描述各种
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其他免疫反应物质在肾脏组织中的沉积情况,
这对于一些免疫性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4. 电镜结果,电镜检查可以更加详细地观察肾小球基底膜、足
细胞等超微结构的变化,报告会描述这些结构的情况,有助于诊断
一些特殊类型的肾小球疾病。
5. 最后诊断,报告最后会根据镜检、免疫荧光和电镜的结果,
给出对肾脏病变的最终诊断,比如肾小球肾炎的类型、病变的严重程度等。
总的来说,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报告会从组织学、免疫学和超微结构学等多个方面全面描述肾脏病变的情况,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当然,具体的报告内容会根据具体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病变情况而有所不同。
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报告描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于诊断肾脏疾病的检查方法,通过在患者肾脏部位进行穿刺并取得组织样本,进而进行病理学分析,以确定肾脏病变的性质和病因。
肾穿刺活检通常用于评估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糖尿病肾病、肾炎等肾脏疾病的病理情况,从而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肾穿刺活检后,通常需要等待数天至一周左右的时间来获取病理结果报告。
病理结果报告是由专业的病理学医生对肾脏组织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参考,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和预后。
病理号码:XXX姓名:XXX性别:男/女年龄:XX岁送检单位:XXX医院住院号:XXX临床诊断:慢性肾病组织标本:肾脏穿刺活检组织镜检所见:1. 肾小球:肾小球结构完整,毛细血管腔内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明显坏死或坏死等病变;2. 肾小管:肾小管排列整齐,未见明显损伤或坏死;3. 间质:间质内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或间质纤维化;4. 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表现。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 IgA:阳性;2. C3:阳性;3. IgM:阴性;4. IgG:阴性。
诊断结论:1. 肾小球:轻度IgA肾病;2. 肾小管:未见明显异常;3. 间质:未见明显病变;4. 输尿管:正常。
建议:根据病理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可考虑使用抗炎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肾功能。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报告的描述,希望可以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肾穿刺活检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因此在进行此项检查时,患者应密切关注病理结果报告的内容,与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自身病情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所有患者都能够早日康复,重获健康!第二篇示例: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肾脏疾病。
通过肾穿刺,医生可以获取肾脏组织样本,进一步观察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肾穿刺病理报告解读
肾穿刺病理报告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病理学检查
可以了解肾脏组织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肾穿刺病理报告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和血
管疾病等方面的内容。
在解读肾穿刺病理报告时,需要综合考虑多
个方面的指标和病变类型。
首先,需要关注肾小球病变的类型。
肾小球病变包括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
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病变
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面有不同的特点,需要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
合分析。
其次,肾小管间质病变也是重要的内容。
肾小管间质病变包括
间质炎症、间质纤维化等,这些病变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很大,需要
重点关注。
此外,血管病变也需要被重视。
肾脏的血管病变包括动脉硬化、小动脉炎等,这些病变对肾脏的血液灌注和滤过功能都有影响。
在解读肾穿刺病理报告时,还需要考虑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
比如免疫球蛋白沉积情况、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情况等,这些都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重要依据。
总的来说,解读肾穿刺病理报告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全面分析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病变的情况,以便明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肾穿刺病理报告。
如何看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作者程小红肾活检病理诊断是明确病变部位(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病变性质(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范围(局灶性或弥漫性、球性或节段性)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是决定肾脏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
肾活检病理诊断是通过部分肾组织的病变情况从而推断整个肾脏病变,其病理所见的描述有时并不能独立作出疾病的最终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疾病诊断。
因此,如何从病理检查报告中了解肾脏病变严重程度的有关信息,并与临床结合,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疾病,是肾科医生的基本功。
免疫荧光检查和光镜检查是肾脏病理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因此重点谈谈这两种检查报告的阅读技巧。
【免疫荧光检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是利用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一种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已知抗体上,用标有荧光素的已知抗体与待检肾组织反应,若肾组织中有与已知抗体相应的抗原存在,则两者结合为抗原-已知抗体-荧光素的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在具有紫外光源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作为指示物的荧光素被激发放出鲜艳的荧光,即表示受检肾组织内在荧光显现的部位有与之相应的抗原存在。
免疫荧光检查是肾小球疾病病理检查中不可少的方法。
应注意已知抗体和补体种类要全,保证有1~2个肾小球。
通过免疫荧光检查,可显示如下抗原:球蛋白类: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常规检查肾组织切片上的人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确定参与免疫反应的球蛋白种类;补体类:如C3、C1q,以证实免疫反应过程中补体被激活的途径,即经典或旁路途径;血浆蛋白类:如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可确定肾脏病变的活动性;特异性抗原:如HBsAg、HbcAg、IV型胶原的α链等,用于发现肾炎相关性抗原。
看免疫荧光检查报告时要注意如下事项:何种成分沉积:IgG、IgA、IgM、C3、C1q、FRA;都沉积时称“满堂亮”。
沉积的部位:如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系膜区、肾小囊内、肾小管基底膜、肾间质、血管壁等。
慢性肾脏病肾穿刺活检病理的应用与结果分析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严重程度往往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长期生存率。
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管理,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测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项方法。
而肾穿刺活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关于其应用与结果分析,以下为详细讨论。
肾穿刺活检是一种通过体表穿刺手段,获取肾脏组织活检标本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和结构,判断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的损伤程度,进而确定患者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现如今,肾穿刺活检已经成为了慢性肾脏病诊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情况:1、对于慢性肾脏病的诊断:肾穿刺活检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测,确定患者的肾脏病变类型,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等类型。
3、对于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评估:肾穿刺活检可以通过监测患者肾脏组织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肾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穿刺位置不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的范围,确保检查的安全。
肾穿刺活检的结果分析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具体分析如下:1、病理学检测:病理学检测结果是肾穿刺活检结果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可以确定患者的肾脏病变类型、病变程度和活动程度,以及伴随的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情况,进而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
2、临床症状:慢性肾脏病的症状多样化,如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等。
临床医生需要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3、检验指标:检验指标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测结果,这些指标的异常情况可以反映患者的肾脏损伤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
在综合分析肾穿刺活检结果之前,需要对这些指标进行充分评估。
总之,慢性肾脏病肾穿刺活检的应用与结果分析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通过结合临床症状、检验结果和病理学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肾穿刺报告解读背景与目的肾穿刺(Renal biopsy)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穿刺肾脏,获取肾脏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肾脏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篇文档将解读肾穿刺报告的相关内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您的肾脏疾病。
报告解读1. 临床信息在报告开头会列出临床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以及临床表现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病理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并结合后续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2. 采样组织接下来的部分会描述所采集到的肾脏组织样本的性质,包括组织的大小、形态特征等。
这些描述有助于判断样本的质量,并评估其可靠性。
3. 光镜下观察光镜下观察是肾穿刺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病理医生会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的染色切片,以了解组织的细胞学、结构学以及病变的类型和程度等信息。
通常,光镜下观察会包括以下内容:•肾小球:描述肾小球的结构,包括肾小体的大小、形态以及细胞的排列等。
•肾小管:观察肾小管的形态,判断是否存在肾小管坏死、扩张等异常。
•肾间质:评估肾间质的病变程度,如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等。
•肾血管:观察肾血管的形态,是否存在破裂、增生等异常。
•其他特殊结构:描述其他特殊结构的异常情况,如肾小球系膜、肾小管间质。
4. 免疫荧光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技术,用于检测肾脏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通过不同荧光染料的标记,可以观察特定免疫反应和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以及了解肾脏病变的机制和类型。
5. 电镜观察电镜观察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可以观察肾脏组织的超微结构,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细胞器、细胞间隙等。
电镜观察常用于诊断肾病的细分类型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某些特定的肾小球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6. 诊断报告在报告的最后部分,病理医生会根据对样本的观察和分析,提供一个病理诊断报告。
这份报告会明确指出肾脏病变的类型和程度,并辅以临床信息和其他检查结果,给出一个专业的诊断和建议。
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报告描述
患者姓名:XXX 年龄:XX岁性别:X
病理号:XXX 标本类型:肾活检
临床诊断:疑似肾小球疾病
病理诊断:
1. 肾小球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内见系膜区增宽,系膜细胞增生明显
- 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电子显微镜示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无明显异常改变
- 免疫荧光检测示IgA、C3阳性,IgG、IgM阴性
2. 肾小管间质慢性炎症
- 肾小管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
- 少量纤维化改变
- 未见明显间质水肿或坏死
3. 肾小管萎缩
- 部分肾小管萎缩变性,管腔内有少量管型形成
- 未见明显肾小球硬化或炎症反应
- 未见明显间质纤维化
病理诊断补充说明:
1. 肾小球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主要
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区的增宽和系膜细胞的增生。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gA和C3阳性,提示免疫反应参与了病变的产生。
该病变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肾功能异常。
2. 肾小管间质慢性炎症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伴发病变,其特征为肾小管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浸润。
该病变常见于长期存在的肾小球疾病,可能与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和免疫反应有关。
3. 肾小管萎缩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的表现,其特征为肾小管的萎缩变性和少量的管型形成。
该病变常见于肾功能衰竭、长期药物使用或慢性肾脏疾病等情况。
该患者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肾小球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慢性炎症及肾小管萎缩的病理改变。
进一步的临床病史分析和治疗方案制定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和管理。
肾穿刺分级标准
IgA肾病肾穿刺结果Hass氏病理分级通常可分为五级,Ⅰ级是轻微病变,Ⅱ级是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Ⅲ级是局灶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Ⅳ级是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Ⅴ级是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
1、Ⅰ级(轻微病变):肾小球仅有轻度系膜细胞增加,无节段硬化,无新月体。
2、Ⅱ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病变类似于原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伴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无新月体。
3、Ⅲ级(局灶增殖性肾小球肾炎):≤50%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可伴内皮细胞增生,绝大多数病例为节段性增生,可见新月体。
4、Ⅳ级(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50%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伴或不伴内皮细胞增生,细胞增生可为节段性或球性,可见新月体。
5、Ⅴ级(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40%的肾小球球性硬化,其余可表现为上述各种肾小球病变。
≥40%的皮质肾小管萎缩或消失。
肾穿刺结果分级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建议IgA肾病患者及时就医,必要时遵医嘱行肾穿刺活检,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手把手教你看肾穿报告,病理轻重程度主要看4个方面。
虽然大多数患者不愿意做肾穿刺,但不得不承认,肾穿刺仍然是目前明确肾脏病理类型的金标准。
肾穿刺检查是从肾脏内部取下“一小块儿”组织下来,人的肉眼通过显微镜直接的去观察肾脏内部的损伤情况,在结合血液和尿液的检查,能够更准确的评估病情,而病情的准确无误的评估就能够减少患者的损失。
肾穿刺不但可以明确病理类型,还可以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大家对于血液和尿液的主要指标都很了解,如尿蛋白、潜血、肌酐等等,甚至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对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以及调整治疗。
但对于肾穿刺的结果,几乎所有的肾友都处于“蒙圈状态”,更别提对其中的具体描述的理解了。
肾脏病理是轻是重,可以从4个方面去分析:1、肾小球硬化程度肾小球是肾脏肾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把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出去,形成原尿。
肾小球硬化就意味着这个肾小球坏死了,彻底的失去了功能。
如果在病理报告中看到“球性硬化或球性废弃”,就是坏死、凋亡的意思。
硬化的比例越大,肾功能就越差。
如:光镜下可见20个肾小球,10个小球球性硬化,就说明有50%的肾功能丧失了。
2、肾小管损伤情况肾小管的主要功能是对肾小球滤过后的物质进行筛选,把氨基酸、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等营养物质重吸收到血液中,同时调节酸碱及电解质,把彻底无用的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尿酸等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形成终尿排出体外。
如果你看到肾小管间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灶状萎缩及纤维化,往往提示预后不良。
3、新月体新月体是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堆积成层,在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的新月形小体,因形似“月牙”,所以称之为新月体。
出现新月体是病情较重的一个标志,因为这个“月牙”是长在肾小管端口的,堵住了肾小球过滤毒素的通道,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如果不能快速的把这个通道通开,就会导致肾小球的坏死。
新月体分为细胞性新月体、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
取出活组织标本条,长约10~15mm,放入盐水纱布条小瓶内。
送光镜检查的标本用10%缓冲甲醛液固定12h,然后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3μm,常规行HE染色。
根据需要加做Masson和PASM染色;免疫荧光作IgA、IgG、IgM、C1q、C3、Fib六种染色。
肾穿刺检查时,患者应在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与医生全面交流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并接受这一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肾穿刺是肾脏病病理诊断的唯一方法。
一般说来,肾穿刺就是采用特别的细小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肾脏中取出一小条组织,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方法仔细研究,根据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内小血管的病变特征加以分析,鉴别它是属于哪一类性质的肾脏病。
[肾穿刺的目的]首先应用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各种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不外乎浮肿、蛋白尿、血尿等,但不能据此明确是何种肾脏疾病,还是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
肾脏病的轻重与蛋白尿、血尿等表现的轻重并不平行,肾病患者的主观症状又往往十分不可靠。
因此,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正确判定病变的种类、性质和程度。
其次,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可以对病变的可能转归及发展速度做出较为正确的猜测。
最后,通过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修正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如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激素?是否需要加用免疫抑制剂?多大剂量?疗程如何?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来决定,凭临床症状和医师的经验会有很大的误差。
因此,肾穿刺是目前肾脏病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定预后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肾穿刺的适应症]一般来说,凡是肾脏有弥漫性病变,其病因、治疗和预后等问题尚未解决或不甚明确,又无禁忌证者,均需作肾穿刺。
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原因不明的血尿已排除肾外因素者、病因不明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当患者有明显的出血倾向且难以纠正时,此种情况为肾穿刺的绝对禁忌症;而当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医生对肾穿刺会非常谨慎:如慢性肾功能衰竭且双肾已明显萎缩,孤立肾或对侧肾已切除,肾结核、肾脓肿和活动性肾盂肾炎,肾血管瘤和肾积水,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或全身情况很差者,妊娠晚期,明显肥胖及患者不合作等。
肾穿刺的病理报告内容是什么# 肾穿刺的病理报告## 1. 简介肾穿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用于获取活体组织并进行病理学研究,以便对肾脏病理变化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肾穿刺的病理报告是对穿刺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和描述的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穿刺病理报告的内容。
## 2. 报告格式肾穿刺的病理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病理号病理号是报告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识别和追踪报告内容。
病理号通常由医院的病理科指定,并在报告中显著标注。
### 2.2 临床信息临床信息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这些信息对于病理医师进行分析和诊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确定最终报告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
### 2.3 标本来源标本来源指肾穿刺所获取组织的具体部位。
在肾脏穿刺中,标本主要来源于皮质区域和髓质区域,该部分通常由病理医师在报告中进行说明。
### 2.4 标本处理和染色在病理检查前,肾穿刺标本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步骤,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结构。
这些步骤包括固定、切片和染色等。
在报告中,病理医师会详细描述标本处理的方法和染色的类型。
### 2.5 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这部分是病理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描述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肾脏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病理医师会描述细胞类型、结构变化、细胞排列方式、细胞核形态、细胞质和胞外基质的变化等细节,以及病变的分布情况、程度和范围等信息。
此外,病理医师还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2.6 诊断和注意事项在病理报告的最后部分,病理医师会明确给出对标本的诊断结果,并且提供相关的注意事项。
这些注意事项可能包括进一步的检查建议、治疗方案和对患者的预后评估等。
## 3. 报告示例以下是一个肾穿刺病理报告的示例:病理号:2018001临床信息:患者女性,30岁,主诉血尿、高血压、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略有升高。
标本来源:经腰穿刺获得的肾皮质组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穿刺病理介绍
导语:说到肾穿刺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这类检查方法并不是随意就可以选择,要根据自身疾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帮助,很多人对肾穿
说到肾穿刺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这类检查方法并不是随意就可以选择,要根据自身疾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对疾病治疗才会有帮助,很多人对肾穿刺病理并不是很清楚,选择这样检查方法的时候,需要对它进行各方面认识,这样对具体做法,也是有一些认识,使得检查过程中,不会伤害到身体。
肾穿刺病理:
肾穿刺renopuncture即肾活检,也称肾穿刺活检术。
由于肾脏疾病的种类繁多,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许多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不完全一致。
比如,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可以呈现为微小病变、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硬化等多种改变,其治疗方案及病情的发展结果也差别极大。
适应症
⑴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肾病综合征,全身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过敏性紫癜、尿酸性肾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⑵原因不明的持续性无症状蛋白尿和血尿,以及病因不明的高血压。
⑶急性肾小管及间质性病变。
不典型的慢性肾盂肾炎,特别是与慢性肾炎鉴别有困难时,需要做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⑷原因不明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困难时,或慢性肾脏病的原因不明,病情突然加重者,做肾活检可从帮助明确诊断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