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物理问题链 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019年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5.52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物理“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信息飞快更新的背景下,学生以记忆和重复知识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在未来有效地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以及面对新事物快速作出分析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能力都是以高阶思维而展开的。物理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问题链”教学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方法,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创设物理“问题链”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2 高阶思维能力的简述

由于思维的复杂性,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思维本质的见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依据思维的复杂程度从认知目标分类角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如表1),其中分析、评价和创造为高阶思维[1]。国内钟志贤教授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2]。从行为表现上分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从思维能力方面体现为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更是让学生能够在日社会的必然要求,

新月异的社会中长足发展的重要方式。

表 1 BLOOM教育目标分类表――认知维度

3 “问题链”是发展高阶思维的关键

杜威认为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思维的过程是由问题、困惑等引发、维持和引导的,可见问题是思维的创造机,更是思维的动力机。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把问题作为思维主线,通过一系列问题不断地深入引领学生由浅入深?M行分析和推理,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拉长学生的思维长度。在这样的课堂下强调学生主动对思维实践的参与性,学生可以公开回答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回答问题之前学生已经进行深入思考,并产生了思维的过程。当不同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时,学生又会对这些思维的产物重新认识、思辨,这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一过程扩大了学生思维的宽度。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从问题到问题,从问题到超越,实现了从关注知识传递到关注学习过程的重心转换。所以,以“问题链”驱动教学能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不断探索中有效地发展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

“问题链”中问题从何而来?问题的质量决定着思维的高度,高质量的问题又从何而来?为此,创设“问题链”时应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问题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问题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所以问题的设置要有指向性和针对性,要考虑到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二是问题要具有阶梯性。“高立意,小步.

问”,能够为学生搭建起合适的台阶,层层递进,保证了学生思

维的连续性,并且让学生在不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三是问题的设计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应思量学生的潜在水平,问题应与学生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最近发展区”相契合。四是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太过于直白或索然无味的问题

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相反,如果问题的难度太大会让学生无从下手,从而放弃思考。所以,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斟酌。

4 巧设物理“问题链”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策略

4.1 创设情境性“问题链”,在培养问题求解能力的基础上提

升高阶思维

物理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隐含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使学生在感同身受中高效地内化物理知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问题依附于情境,使教学内容具有吸引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问题的解决有不断的能量来源,同时也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巧用“问题链”的阶梯性,让学生在解决逐渐深入的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换。

例如,在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出发创设如下物理“问题链”:

:为什么生活中挂着重物的绳子(如挂着衣服的晾衣1问题

绳)总是弯曲的?

问题2:有什么办法可以将晾衣绳拉直吗?(课堂上模拟晾衣服的实验,在一根绳子的中间挂上一重物,让学生尝试从两端拉绳子,最终无论两端的同学怎么用力都没有拉直绳子。)问题3:同学们始终无法拉直挂着重物的绳子,原因何在?

问题4:同学们受力分析后尝试解释原因。

问题5:你能解释为什么工人在架高压线时始终无法拉直高压线吗?

其中,问题1是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出的问题,让学生内心产生疑问“难道生活中的这点小事也与物理知识有关?”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通过模拟实验引出问题2,让学生想办法拉直绳子,这时学生蠢蠢欲动想动手证明这是件很容易的事。可是,当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后发现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此时的实验结果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相冲突,问题3随之而来“为什么?”激发学生理性分析的欲望。问题4中老师指导学生受力分析,并让学生自己主动尝试解答。学生首先是考虑到由于重力的作用,但是具体如何解释还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力的分解”才能真正理解。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识去解决问题5,实现了对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提高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并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4.2 创设诊断性“问题链”,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尽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只是向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量避免学生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看似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实则会减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破坏学生的物理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失败的原因以及对错误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在思维与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培养高阶思维。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的“五点”,即重点、难点、薄弱点、疑点和易错点,有指向性地创设物理“问题链”,“诱使”学生暴露出知识薄弱的地方和错误的认识,老师依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以指导,让学生在出错、知错、究错、纠错中获得真知,提升思维。

例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判断物体处于超重、失重状态的依据,创设了如下问题链:问题1: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升降机中,分析下列状况下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①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②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③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降;④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上升。

问题2:总结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问题3:结合以上得出的结论解决该问题,一个弹簧秤上挂了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为10 N,若物体以1 N/k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则弹簧秤的读数是多少?判断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

问题4:两种判断结果出现差异,问题出在哪里?(请深入)3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