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开放式漏风治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741.64 KB
- 文档页数:3
采空区恢复治理措施
XX公司煤矿采用主立井、副立井、回风斜井开拓方式,开采方法为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经实际测量考察,村庄、工业场地均不在首采区内,首采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全采时,XX/XXXXX四个自然村、工业场地落在了-10mm等直线的边缘处或边缘以外,煤炭开采对其影响不大。
为了防止采煤对村庄造成影响,对采空区进行如下防治和治理措施:
一、采区留设了保留煤柱:工业场地留20m,村庄边界留设10m,上面松散层按45度投影留设,采区下面岩层按72~73度投影留设煤柱,井田边界留20m煤柱。
二、由于采用上述措施,我采区对地表影响较小,没有形成严重的地表塌陷、塌方或滑坡,而对于井田内地表受采动影响产生的一些较小裂缝,可对其采用充填、平整的顺序,使耕地恢复原状,以减小雨水侵蚀,减轻水土流失。
三、旱地受地表影响形成裂缝,出现废弃,旱地逐步演变为草地,如果水分条件充足和人工干预,将逐步形成草地→灌草丛→灌木丛→林地。
总之,根据本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更多地采用退耕还草灌木,实行封山育林,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精华1篇)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怎么写1一、工程概况1501切眼掘进工作面将与1501回风巷贯通,通风系统调整为1501运输巷进风→1501切眼→1501回风巷→1501回风斜巷→一采区回风巷→风井。
(附图)二、措施为了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工作小组,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机电工程师、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担任,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为小组成员。
组长:祝俊江(总工程师)副组长:叶斌( 机电工程师)、王希峰(机电矿长)、陈作(安全矿长)、郭电海(生产矿长)小组成员: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三、工作安排1、系统调整前准备工作1)、系统调整前作好调整系统所需的仪器仪表检查工作,如风表等,提前完善工作面各地点通风设施,检查通风设施的完好性等。
通风科测风人员对主斜井和主斜井、副硐、一采区轨道下山、1501运输巷和回风巷、1502运输巷和回风巷、总回风巷等地用风进行一次测风。
2)、贯通前在1501运输巷回风斜巷处准备搭建临时板墙所需材料,包括木柱,风筒布、钉子、木条等。
3、由当班瓦斯员负责检查切眼、运输巷、回风巷的瓦斯浓度,低于1%时,方可实施贯通作业。
4、贯通后,由瓦斯员协助当班掘进班长撤出运输巷、回风巷所有工作人员,并于运输巷、回风巷巷道口设置栅栏,悬挂警示牌板,禁止与调整风流无关人员入内。
5、贯通后,停止运输巷、回风巷局扇运转。
6、在1501运输巷与1501运输巷回风斜巷之间搭建临时板墙。
要求该1501回风巷内有进风100m3/min左右,防止1501回风斜巷至一采区回风上山之间形成无风段(该巷道将作1801运输巷回风绕道,绕道形成后再进行密闭施工和撤出1501运输巷的防突风门)。
2、系统调整工作安排1)、1501切眼完全贯通前在1501运输巷与回风斜巷交汇处设置好临时板墙,好回风斜巷板墙处通风风量。
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回采工作面调风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1501切眼掘进工作面将与1501 回风巷贯通,通风系统调整为1501运输巷进风—1501切眼—1501回风巷—1501回风斜巷—一采区回风平巷-风井。
(附图)二、组织措施为了保证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由机电工程师、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担任,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为小组成员。
组长:祝俊江(总工程师)副组长:叶斌(机电工程师)、王希峰(机电矿长)、陈作(安全矿长)、郭电海(生产矿长)小组成员:通防科、机电科、调度室相关人员及通风队人员三、工作安排1 、系统调整前准备工作1)、系统调整前作好调整系统所需的仪器仪表检查工作,如风表等,提前完善工作面各地点通风设施,检查通风设施的完好性等。
通风科测风人员对主斜井和主斜井、副平硐、一采区轨道下山、1501 运输巷和回风巷、1502运输巷和回风巷、总回风巷等地用风进行一次测风。
2)、贯通前在1 5 0 1运输巷回风斜巷处准备搭建临时板墙所需材料,包括木柱,风筒布、钉子、木条等。
3、由当班瓦斯员负责检查切眼、运输巷、回风巷的瓦斯浓度,低于1%时,方可实施贯通作业。
4、贯通后,由瓦斯员协助当班掘进班长撤出运输巷、回风巷所有工作人员,并于运输巷、回风巷巷道口设置栅栏,悬挂警示牌板,禁止与调整风流无关人员入内。
5、贯通后,停止运输巷、回风巷局扇运转。
6、在1501 运输巷与1501运输巷回风斜巷之间搭建临时板墙。
要求该1501回风巷内有进风100m3/min左右,防止1501回风斜巷至一采区回风上山之间形成无风段(该巷道将作1801 运输巷回风绕道,绕道形成后再进行密闭施工和撤出1501 运输巷的防突风门)。
2、系统调整工作安排1 )、1 5 0 1切眼完全贯通前在1501运输巷与回风斜巷交汇处设置好临时板墙,控制好回风斜巷板墙处通风风量。
工作面通风系统优化与堵漏风技术分析摘要:防治采空区煤体自燃的有效途径为减少通风风流向采空区分流,减少碎煤和遗煤与空气接触的机会。
因此,应首先对该局部通风系统的通风方式及风量进行优化并采取有效的堵漏风措施。
将风流充入工作面时,从进风到回风、巷道沿途都应进行精确监测,监测沿空留巷过程中的漏风位置及大小。
将监测数据输入FLUENT软件,模拟分析漏风的区域,以此为依据,设计更加合理的通风方式。
采用并研究了新型喷涂堵漏风材料及工艺。
关键词:工作面;通风系统;堵漏风技术矿井内部漏风是导致矿井通风系统有效风量降低、产生有害气体危及矿井通风安全的重大隐患,是干扰矿井正常安全生成的重大因素。
根据矿井漏风的位置可以分析出不同漏风的原因以及不同的处理办法。
兖州煤业结合矿井漏风实际,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技术封堵井下漏风通道,提高矿井的有效风量,消除了产生有害气体和导致矿井内因火灾发生的根源,有效地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1工作面漏风规律监测分析济宁三号煤矿9306综采工作面回采一段时间后,应对其采空区沿空留巷部分巷段进行测风,9307工作面沿空留巷测风点间距为100m,编号形式为An(n=1,2,3…..),9306运输顺槽及沿空留巷分别布置测点为B1、B2。
于此同时,实时监测9306工作面回风巷的总进风量并记录。
从上述分析得知:9307工作面进行沿空留巷时,通过过程中向采空区漏风最大时达到8.3%,最小时达到1.0%,而9306在进行沿空留巷时,漏风率达到8.0%。
所以,9306沿空留巷的漏风严重,主要漏风区域在9307工作面沿空留巷(靠近9306采煤作业点处)及9306工作面沿空留巷尾端(靠近9305工作面切眼处)。
2工作面漏风规律模拟分析2.1模型建立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建立数值模型,采空区的走向距离为200m,倾斜长度为202m,设置的垮落带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13m。
进风巷道的宽高分别为5m、2.5m,回风巷道的宽高分别为5m、2.5m。
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防止漏风的安全技术措施无煤柱开采技术已广泛被应用,它是一项提高回采、减少掘进工程量、保证接续、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即安全又经济的有效开采工艺。
但是通过回采实践过程揭露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在有自燃倾向性煤层中采用该各开采工艺时,往往由于沿深留巷过程中漏风问题解决不好,造成采空区,开切眼上。
下顺槽,最终停采线漏风而自然发火,特别是在厚煤层中分层采和放顶煤开采时,采空区自然事故出现的几率更高、更明显。
为减少漏风稳定系统、抑制自燃发火方面做如下几方面的安全技术。
一、水砂充填带隔离采空区这种防火工艺就是在采煤过程中随即将开切眼附近,采面后部的上下顺或者左右上山依次充填,工作面回采完后将停采线附近予以充填。
如图1所示,最后用一个充填将采区予以封闭,起着一种隔离煤柱的作用。
充填带的宽度开切眼和停采线处一般为10宽,上下顺槽或上山则随该井巷的宽度而定。
开切眼和停采线处充填带的充填工艺和正常开采时充填法相同,上下顺槽或上山的充填工艺和一般巷道包帮灌浆充填相似。
这种水砂充填方法工艺简单,在有水砂充填的矿井无需增添设备,无水砂充填系统的矿井,只需添置砂浆泵和管材即可。
二、可塑性胶泥堵漏风如图2。
当两个前进式工作面(综采工作面)回采完成后,留出了两条沿空巷道,第三个后退式回采工作面就自然地形成。
为防止此两条沿空巷风流漏入采空区而引起煤的自然发火,应采用一种半塑性不凝固的胶泥,将胶泥压入采区矸石堆的缝隙中,胶泥与矸石堆能很好胶结,形成了一片4米宽的矸石墙。
这样在沿空巷道采区的一侧形成了一个不透气的隔离带,阻止了风流漏入老空区。
这种半塑性、不凝固胶泥与矸石胶结合当巷道动压来临时,随着巷道变形而变形,不会形成新的裂隙而漏风。
三、喷涂塑料泡沫防止漏风为防止巷道风流漏入采空区引起自然发火普遍采用常温凝固的塑料泡沫喷涂到密闭上、巷道壁上、形成厚度为20~30厘米的闭孔泡沫塑料层。
这种泡沫塑料一般都具有难燃、抗静电、耐压、不透气的特性。
2851 对工作面漏风的监测分析对综采工作面进行回采,开采过后变为采空区,此时在该区域的沿空留巷内的部分地点进行风量检测,每隔100m安设一个测风点。
对于运输巷道也要安设测风点,最后,对于矿井的总回风量进行监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 对工作面漏风的模拟分析2.1 建立模型进行工作面漏风情况模拟前,要先确定要分析的工作面,走向长200m,倾向200m,进行开采以后的垮落带为13m的高度。
还有通风系统中的进风以及回风巷,两者宽度都为5m,前者高为3.8m,后者高为2.5m。
2.2 模拟参数及边界条件由于采空区内岩石的粒径大小不同会导致渗透率有差异,对漏风量的大小有影响,选择渗透率的范围:10~14m 2。
分析时,将工作面之间的沿空留巷设置为边界。
一条巷道达到650m 3/min的进风量。
假定可以忽略工作面较低的瓦斯浓度,而空气中只有氧气和氮气两种组分。
初始状态为全部是氮气,然后判断工作面、巷道、以及采空区的氧气扩散状态。
出入口分别采用压力和速度。
3 模拟结果分析3.1 “Y 型”和“W 型”通风方式模拟对于“Y 型”通风,使新鲜风流从工作面的轨道巷和运输巷进入,污风再从工作面的另一条运输巷流出。
对于“W 型”通风,使新鲜风流从工作面的轨道巷和运输巷进入,污风再从工作面的另一条运输巷进行回风,但是回风的运输巷是“Y 型”通风里进风的那条运输巷。
之后对这两种通风方式进行模拟并得出以下两个结论:①当系统使用的通风方式为“W 型”通风时,模拟风速选为0.02到0.01m/s之间时,运顺巷和工作面交汇处风速等值线较高,大于0.1m/s;当系统使用的通风方式为“Y 型”通风时,模拟风速选为0.05到0.002m/s之间,交汇处风速等值线较低,小于0.1m/s。
通过模拟可以发现采用“W 型”通风时漏风量较大。
②巷道内的氧气含量在分别采用“W 型”和“Y 型”通风的通风系统内有所不同,分析通过模拟得到的氧含量云图,可以看出“W 型”通风的这一指标的区域为 0.19~0.14,而另一种通风方式的这个指标是更小的,所以推断使用该通风方式进行通风时的漏风量较小。
减少采空区漏风措施概述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空区漏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采空区漏风会导致能耗增加、采空区温度升高、安全隐患增加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煤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采空区的漏风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减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和方法。
1. 采空区覆盖采空区覆盖是减少采空区漏风的一种常用方法。
覆盖材料可以选择密封性较好的材料,如聚乙烯薄膜等。
采煤结束后,及时对采空区进行覆盖,可以有效减少采空区的漏风现象。
2. 采空区回填采空区回填是另一种有效的减少采空区漏风的方法。
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可以填平采空区,减少漏风的空间。
回填材料可以选择填充性好、密实度高的材料,如煤矸石、水泥等。
3. 加强通风系统管理通风系统管理对减少采空区漏风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煤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风道畅通,减少漏风点的数量;•对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合理设置风量和风压,减少漏风;•增加通风系统的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和修复漏风点,避免漏风现象加剧。
4. 加装风道封堵设备在采空区周围的风道上加装封堵设备,可以有效减少漏风现象。
这些封堵设备可以选择可靠的密封材料,如橡胶垫片、胶带等,将风道密封起来,防止风道与采空区之间的漏风。
5. 加强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员工培训和意识提升也是减少采空区漏风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漏风的危害和减少漏风的方法,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促使他们在工作中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采空区的漏风现象。
6. 定期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采空区漏风的情况,可以帮助煤矿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风压检测、漏风点检测等方法进行,为制定合理的漏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7. 示范工程和技术创新通过建设示范工程和进行技术创新,可以推动采空区漏风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煤矿可以与相关科研机构、技术团队合作,研发和应用新的漏风控制技术和设备,提高采空区漏风控制的效果。
39煤炭自燃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制约提高煤炭回采率的重大灾害之一。
据统计,我国国有重点煤矿中存在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约占51.3%,由于自燃引起的火灾占总火灾数的90%以上,其中采空区自燃则又占自燃火灾的60%,其中,绝大部分火灾是由于采空区漏风引起的[1]。
相关研究表明,采空区漏风量增加会使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增大,增加采空区煤自燃的危险性。
为有针对性的防治由采空区漏风引起的自然发火,本文在采空区漏风通道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治采空区漏风的综合防治措施。
1 3下采空区漏风概况正益煤业主采煤层为3上和3下煤层,3上煤层和3下煤层间的岩柱在0.8m到5m之间,受断层干扰,3下煤层在采掘中易发生与3上采空区连通状况,由于其上为采空区,隔离煤柱易于受压从而出现漏风情形。
近几年对主采煤层高温点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表明3下工作面高温点概率大于3上工作面,具体体现在3下501采空区、3下503采空区、3下505采空区和3下504采空区,这些3下工作面具有共同点为漏风通道多,漏风现象复杂。
而漏风通道可能会导致遗煤自燃。
2 采空区漏风的理论分析遗煤自燃主要因素为采空区漏风。
依照煤炭自燃特性,采空区漏风量与遗煤自燃有决定性关系。
漏风量偏大不利于煤炭热量积聚,风量偏小氧化条件达不到,该条件下均不易自燃。
由漏风阻力定律得知:n h=R Q ×漏 (1)式中:h 为风压差;R 漏为风阻;Q 漏为漏风量;n 为流态指数,n =1~2,层流时为1,紊流时为2。
由该定律可知:风阻R 漏趋近于无穷大或h 趋近于零时,漏风量则趋近于零。
所以,抑制煤炭自燃的根本措施就是最大限度增加漏风风阻、尽可能降低风路两端压差。
根据煤炭自燃发火机理,分析漏风通道,采取根本性措施,为煤炭防火工作提供可行性依据。
3 漏风通道分析3.1 3下工作面的特点3下工作面上方临近采空区,材料巷和采空区间隔3m,一般上临采空区,材料巷与上部采空区以3m煤柱隔开,顶部为3上采空区,煤层之间存在0.8m到5m的岩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