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80.00 KB
- 文档页数:11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 反应热焓变【知识梳理】1.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判断依据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E反应物______E生成物E反应物______E生成物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能量释放出的总能量大于小于________反应物分子________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判断依据Δ H的符号放热反应Δ H0(“-”号)吸热反应Δ H0(“+”号)反应过程图示判断依据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类型①大多数分解反应化合①大多数______反应②盐的水解,电解质燃烧②所有的______反应的电离③酸碱中和反应③Ba(OH)2 2O与8H ④金属与酸的反应NH4Cl的反应④C和CO2、C和H2O(g)的反应2.反应热、焓变所具有的能量(1)焓(H):用来描述物质______________这一性质的一种物理量。
ΔH(反应产物)-ΔH(反应物) (2)焓变(ΔH):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J -1或J -1 mol mol (3)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放吸(4)ΔH0,表示______热反应;ΔH0,表示______热反应。
【典例精析】例1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C(二)热化学方程式【知识梳理】放出吸收 1.定义:表明反应________或________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物质变化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____,同时也能量变化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____________。
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专题练习题带答案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专题练题1. 当Ag<sup>+</sup>离子被还原成Ag(s)时,涉及到哪些种类的反应?答:这是一种还原反应,同时也是一种氧化反应。
2. 在电解过程中,正极和负极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答:正极发生了氧化反应,负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中电能的转化形式有哪些?答: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在化学反应中被释放出来,或者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存储。
4. 铅蓄电池是如何工作的?答:铅蓄电池中,容纳硫酸电解液的水解槽和二氧化铅正极与纯铅负极之间的电化学反应会产生电能。
在充电期间,这些反应会被反向进行,以便材料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5. 生产氧气和氢气时发生了什么反应?答: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电解反应,水被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水被氧化成氧气在阳极上,而在阴极上则发生还原反应形成氢气。
6. 什么是化学反应热?答:化学反应热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包括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等过程。
7. 贵金属如金、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贵金属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以促进反应速率并降低所需能量,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8.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是什么?答: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质、长寿命、不污染环境等优点,适用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应用。
9. 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等。
10. 什么是化学配平?答:化学配平是指确定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摩尔比例,以保持质量守恒和电荷平衡。
课时限时检测(十八)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大于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要的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反应吸热,ΔH>0D.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无关【解析】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A错误;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即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该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则ΔH>0,C正确;反应热不仅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有关,还与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D错误。
【答案】 C2.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解析】反应为吸热反应可以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 D3.(2014·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B选项正确,水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后能量变大,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答案】 B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条件下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B.常温下,反应2A(s)+B(g)===2C(g)+D(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焓变一定大于零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化学反应中必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只有热能【解析】ΔH只与反应的始末态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A选项错误;加热的目的只是促进反应发生,与反应吸热放热无关,如C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C选项错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光能、热能、电能等,D选项错误。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训练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1.参照反应Br +H2HBr +H 的能量对应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吸热反应一定要加热后才能发生C .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 .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2.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 2SO 4·10H 2O 和NH 4NO 3,使用时将它们混合用手搓揉就可制冷,且制冷效果能维持一段时间。
以下关于其制冷原因的推测错误的是()A .Na 2SO 4·10H 2O 脱水是吸热过程B .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 2SO 4·10H 2O 脱水是较慢的过程C .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D .NH 4NO 3溶于水会吸收热量3.下图是碳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CO 、H 2的途径和三个状态的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试问:C +H 2O E 1――→步骤1C +2H +O E 2――→步骤2CO +H 2E 3(1)步骤1、2分别是吸热过程还是放热过程?步骤1:________,步骤2:________。
(2)比较E 1、E 2、E 3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原电池基础知识及应用4.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 +2Fe 3+===3Fe 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合的原电池是()A .铜片、铁片、FeCl 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B .石墨、铁片、Fe(NO 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C .铁片、锌片、Fe 2(SO 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D .银片、铁片、FeCl 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5.一个由锌片和石墨棒作为电极的原电池,电极反应分别是锌片:2Zn +4OH --4e -===2ZnO+2H 2O。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除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据此化学反应可分为:二、重要概念1、反应热: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相同,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2、焓:物质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焓是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具有确定的焓值,但目前人们无法求得,只能判断其相对值。
3、焓变:指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
焓变:△H =H 产物-H 反应物。
单位:kJ ·mol -1。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的形式,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这时的前后焓变即为反应热。
否则,焓变就可能还包含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光、电、波等。
一般说:反应热=焓变=△H4、燃烧热:25℃,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一般:C→CO 2(g ),H→H 2O (l ),S→SO 2(g ),N→N 2(g )*苏教版中“标准燃烧热”:指25℃,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或在标准态下,298K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焓..... 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可燃物都以1mol 为系数,其他可以是分数。
5、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的反应热。
注意:①强酸和强碱中和热: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
②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会低于57.3 kJ/mol 。
③浓酸、浓碱反应,会受到稀释溶解放热的影响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注意:a.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如s 、l 、g 、aq 等。
第7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考试要求: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含义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4.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5.通过设计、制作简易原电池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6.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7.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8.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9.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知识点扫描1.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同一种物质的能量:g___l____s(填“>”或“<”)练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 = 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2Q1+Q2>4Q3B.2Q1+Q2<4Q3C.Q1+Q2<Q3D.Q1+Q2=Q3(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常见的吸热反应:A.大多数分解反应;C.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重点)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
2. 化学能与电能(1)原电池(重点)A.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工作原理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C.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D.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a. 负极:电子____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_______,发生____反应b. 正极:电子___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_______,发生____反应E. 金属活泼性的判断: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___的电极,质量_____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____的电极,质量____或____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F.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难点)a. 负极反应:X-ne=X n-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原电池的设计:(难点)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A.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B. 金属腐蚀的防护: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班级 姓名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的本质: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生成过程。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会释放能量。
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①放出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吸收能量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 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吸热或者放热。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④绝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⑤自然氧化(如食物腐败)。
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铵盐和碱的反应;②绝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
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右图是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图。
①锌片(负极反应):22Zn e Zn -+-=,发生氧化反应;铜片(正极反应):222H e H +-+=↑,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 +=Zn 2++H 2↑②该装置中,电子由锌片出发,通过导线到铜片,电流由铜片出发,经过导线到锌片。
③该装置中的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④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的原电池中,一般比较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相对较不活泼的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电极本身不反应!)。
⑤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1、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导体);3、有电解质溶液;4、形成闭合回路。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常以mol/L 为单位,时间常以min 或s 为单位。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二、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据此,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
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101Kpa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②必须注明△H的“+”与“-”。
“+”表示吸收热量,“-”表示放出热量。
③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④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注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
2010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专题复习一、考纲要求与试题难度:1、考纲要求:(1)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知道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能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 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知道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试题难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方面的考题,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为容易题。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重要知识点:1、反应热:(1)放热反应:若反应过程中断开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
对于放热反应而言,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所以用△H表示用“一”号。
常见的放热反应: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铝热反应等。
说明:不少物质的溶解过程也有明显的热效应。
如:浓硫酸、NaOH 固体溶于水,就显著放热。
(2)吸热反应:若反应过程中断开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
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本身的能量升高。
因此,规定吸热反应的△H为“+”。
常见的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红热的碳与水蒸汽的反应、碳酸钙的分解反应、盐类的水解、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等。
说明:少数物质的溶解过程也表现出显著吸热。
如:固体硝酸铵的溶解就表现出显著吸热。
制作“摇摇冰”时就在饮料瓶的隔离层中放了硝酸铵固体。
2、反应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1·min-1或mol·L-1·S-1。
(2)简单计算:例1:某物质A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与其它物质反应,5 min后发现A的物质的量由10 mol变为4 mol,再通过5 min后还剩A 1mol;此时将反应温度升高20℃,发现60s后A全部消失。
试通过计算讨论:(1)前后5min内A的反应速率。
(2)升高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2:反应4NH3 + 5O24NO + 6H2O,在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01mol/(L·S)B、V(NO)=0.002mol/(L·S)C、V(H2O)=0.002mol/(L·S)D、V(NH3)=0.001mol/(L·S)[小结]:①一个反应在整个进行过程中并不是匀速的,所以通常计算出来的反应速率为平均反应速率。
②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有多种,可以选用不同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
由于同一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所以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其数值之比一定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
(3)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如:FeCl3+3KSCNFe(SCN)3+3KCl,增大FeCl3或KSCN的浓度,血红色就会加深。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如:C+H2O(g)CO+H2;加压,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压,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注意:若参加反应的是固态或液态反应物而无气体,由于压强变化对它们的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几乎不变。
如:NaOH + HCl = NaCl + H2O 。
③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如:CO2+C2CO;升温,化学反应的速率加快;降温,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以显著地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注意:a、这里的“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通常把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催化剂称为正催化剂,减慢反应速率的催化剂称为负催化剂。
b、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即不同的反应不般有不同的催化剂。
c、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化学反应本身;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在因素,除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外,反应物颗粒的大小、光的强度等都有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3、反应限度:(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和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此时我们又称此反应达到了反应限度。
注意:特征:“动”、“定”、“变”。
“动”:动态平衡,达平衡时,V正=V逆≠0“定”: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等)不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直至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
(2)平衡状态的判断:例1:对于2SO 2+O22SO3(g)反应而言,平衡状态是指()A、SO2、O2、SO3分子个数比是2:1:2B、SO2浓度不再变化。
C、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D、SO2与O2不再起化学反应。
例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 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生成n摩的A2,同时生成n摩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摩的AB,同时生成n摩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摩A2,同时生成n摩B2。
4、电化学:原电池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原电池原理: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形成条件:a、两种活动性不相同的导体b、导线相连或相互接触c、有电解质溶液,一般要求至少一个电极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负极:Zn-2e- =Zn2+正极:2H++2e- =H2↑电池反应:Zn+2H+=Zn2++H2↑[思考]:a、在原电池中,正极发生什么反应?负极发生什么反应?b、在原电池中,阴、阳离子分别向哪一极移动?c、构成原电池,加快还是减慢了金属的腐蚀?d、在实验室中,要快速制备氢气,用纯度高的锌粒好还是用含有杂质的锌粒好?为什么?[讨论]:将反应2Fe3++Fe=3Fe2+设计成一个电池,试画出装置图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2)金属的腐蚀与防护:①化学腐蚀:金属或者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反应而发生的腐蚀。
如铁在氯气中被腐蚀。
通常情况下,这种腐蚀不是金属的主要腐蚀形式。
②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以钢铁为例):a、析氢腐蚀(电解质溶液为碳酸溶液):负极:Fe-2e- =Fe2+正极:2H++2e- =H2↑b、吸氧腐蚀:负极:2Fe-4e- =2Fe2+正极:O2+2H2O+4e- =4OH-电池反应: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③金属的防护:a、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油层、油漆层、电镀层等锌筒碳棒 M nO 2糊 N H 4Cl 糊b 、牺牲锌保护铁。
三、典型例题:1、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B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 .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D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2、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右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 .该电池中电极a 是正极C .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 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D .该电池的总反应:2H 2+O 2=2H 2O3、实验室用锌粒与2 mol/L 硫酸溶液抽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用锌粉代替锌粒B .改用3 mol/L 硫酸溶液C .改用热的2 mol/L 硫酸溶液D .向该硫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4、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5、右图是生活中常用的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是A.电池内部含有电解质B.锌是负极,碳棒是正极C.电池用完后可埋入土壤D.锌锰干电池属一次电池6、下列各组反应(表内物质均为反应物)刚开始时,放出H2的速72222..的是A.减小H2O2的浓度B.升高H2O2溶液的温度C.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D.向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8、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碳棒:1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2A.正极,被还原B.正极,被氧化C.负极,被还原D.负极,被氧化四、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在潮湿情况下的腐蚀实质是2M+2nH2O=2M(OH)n+nH2↑B.金属的化学腐蚀实质是M-ne-=M n+,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C.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D.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量越多越好B.应通入适量空气C.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3、对于反应Zn+H2SO4=ZnSO4 + H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氢气生成速率的是()A.只使用18.4mol•L-1的硫酸B.升高溶液的温度C.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D.把锌块(片)换成锌粉4、右图为铁铜水果(呈酸性)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是负极B.铜极附近呈蓝色C.铜极上发生氧化反应D.电子由铜经导线流向铁5、在一定温度下,向a L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反应限度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v正(X): v逆(Y)= l:2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X同时生成0.2molZ6、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流方向由D→导线→C;③B、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极产生大量气泡。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 B.A>C>D>BC.C>A>B>D D.B>D>C>A7、将a g块状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反应体系内损失的质量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中的实线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