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周环反应
- 格式:doc
- 大小:825.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十七章周环反应第一节周环反应的理论一周环反应1.定义:在最近的五十年里,有机化学家研究有机化学机理,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游离基型反应,一种是离子型反应,它们都生成稳定或不稳定的中间体。
离子型或游离基型反应:反应物→中间体→产物另一种机理是,在反应中不形成离子或游离基的中间体,而认为是有电子重新组织经过四或六中心环的过渡态而进行的。
这类反应不受溶剂极性的影响,不被碱或酸所催化,没有发现任何引发剂对反应有什么关系。
这类反应似乎表明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同时发生的。
这种一步完成的多种心反应叫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反应物→产物2.周环反应的特征:①反应进行的动力,是加热或光照。
②反应进行时,有两个以上的键同时断裂或形成,是多中心一步反应。
③反应时作用物的变化有突出的立体选择性。
④在反应过渡态中原子排列是高度有序的。
二. 分子轨道理论几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形成几个分子轨道,比原子轨道能量低的为成键轨道,比原子轨道能量高的为反键轨道。
其电子填充符合Pauli原理和Hund规则。
σ轨道:Л轨道:丁二烯的分子轨道:镜面节面直链共轭多烯烃分子轨道特点:①节面数:若共轭多烯烃有几个原子,它的n个轨道就有n-1个节面。
②轨道的节面越多,能量越高。
③高一能级的轨道和低一能级的轨道的对称性是相反的。
④图中的共轭多烯烃的对称性都是指类顺型(像顺型)的。
三.前线轨道.福井认为最高的已占分子轨道(HOMO)上的电子被束缚得最松弛,最容易激发到能量最低的空轨道(LUMO)中去。
这些轨道是处于前线轨道(FMO),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化学键的形成主要是由FMO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分子的HOMO与LUMO 能量接近,容易组成新轨道。
第二节电环化反应1.定义:在n个Л电子的线型共轭体系中,在其两端点之间生成一个单键的反应及其逆过程称为电环化反应。
电环化反应中,多烯烃的一个Л键变成环烯烃里的一个σ键。
如:(Z,E)2,4-己二烯根据微观可逆性原则,正反应和逆反应所经过的途径是相同的。
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 问题和习题解答(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2004 第四版,下册P198-201)(井冈山学院化学系,方小牛提供)1. 推测下列合物电环化时产物的结构:(1)(2)CH 3CH 3(3)CH 3CH 3hv(4)(5)CH 3HHCH 32. 推测下列环加成反应的产物的结构:3. 马来酸酐和环庚三烯反应,给出的产物如下。
试说明这个产物的合理性。
环庚三烯的Π电子是4n+2体系,加热是进行对旋电环化,然后再与马来酸酐进行(4+2)环加成反应,由于环状二烯的LUMO相互作用,可产生对称性允许的次级效应,有利于形成内型过渡态,最后生成内型产物。
4. 指出下列反应过程所需的条件。
5.试说明下列反应从反应物到产物的过程:R DH RDDH[1,5]C[1,5]C该反应是反应经过两次碳的(1,5)同面迁移,且C*构型保持。
6.自选材料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下列化合物。
7.自选材料通过环加成反应合成下列化合物。
(1)(2)8.下面的反应按光化学进行时,反应产物可得到哪一种(I 或II)?解:(1)反应物Π电子数属4N体系,光照下对旋是允许的,产物是I。
(2)反应物中起电环化反应的Π电子数属4N+2体系,光照下顺旋是允许的。
产物是II。
9.通过怎样的过程和条件,下列反应能得到给出的结果。
10.通过什么办法反-9,10-二氢萘转化为顺-9,10-二氢萘 ?11.确定下列反应在加热反应时所涉及的电子数。
6个 p电子电环化反应4个p 电子电环化反应[14+2]环加成12.解释下列现象:(1) 在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时,2-叔丁基-1,3-丁二烯反应速率比1,3-丁二烯快许多。
(2) 在-78℃时,下面反应(b)的反应速率比(a)快1022倍。
NNNN + N 2(a)NN+ N 2(b)(3) 化合物重排成甲苯放出大量的热,但它本身却相当稳定。
解:(1) 在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中,双烯体是用其HOMO轨道提供电子的,属亲核部分,双烯体上有供电子叔丁基的存在时,使反应速率加快;(2) 该题的题目可能有误,无法解答。
第17章 周环反应简答题1.下列化合物之一进行分子内环化得一三环酮,(Me 3Si)2NNa 作为缩合剂,另一则不能。
试写出产物的结构。
解释这一差别。
答:活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在环化时,原菠酮B 的3位不容易受到亲电试剂的进攻,因此不能环化。
2.答:3.指出下列周环反应过程中的机理名称。
答:(1)[1,5]氢原子的同面迁移(2)[1,3]碳原子的同面迁移(3)[1,5]碳原子的同面迁移(4)[5,5]σ迁移4.下列化合物在100℃时,其谱中只有一个信号,δ=4.22ppm(s ,10H ),给出合理解释。
答:在瞬烯分子中,由于三元环张力较大,分子有通过相邻π键经[3,3]σ迁移反应打开三元环释放张力的趋势。
但由于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一旦[3,3]σ迁移反应完成,在分子的另一端恰巧又产生一个三元环,重新回到起点,使得分子始终不停地进行[3,3]σ迁移:在此过程中,由于所有氢原子都在轮流扮演顶角氢、烯键氢和三元环氢原子的角色,使得它们的信号平均化,因此谱中只在δ=4.22ppm 处出现单峰。
5.解释下列实验事实:答:首先是原料中环丁烯部分发生4π顺旋开环反应,得到己三烯衍生物。
然后发生6π体系对旋成环反应,生成环己二烯衍生物。
具体反应如下:6.解释下列实验事实:答:首先是两个原料之间发生光照条件下的[2+2]环加成反应,生成氧杂环丁烯衍生物,然后该衍生物再发生光照条件下的4π对旋开环反应,生成最终产物。
7.解释下列实验事实:答:原料首先发生逆第尔斯-阿尔德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环丁烯衍生物,环丁烯衍生物再发生4π顺旋开环反应得到产物。
具体反应如下:8.按题意要求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分子轨道中,哪个是丁二烯的HOMO?(2)下列分子轨道中.哪个是己三烯的LUMO?(3)烯丙基自由基的非键轨道是(4)烯丙基负离子的LUMO是(5)下列四个分子轨道中,能级最高的是(6)戊二烯正离子的HOMO是答:(1)(c)(2)(d)(3)(d)(4)(b)(5)(b)轨道中节面越多,能级越高。
第十七章 周环反应我们学过了离子型反应、游离基反应。
这些反应过程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形成正离子、负·或游离基。
然后再完成反应。
但在某些情况下,反应并不是按照这种机理进行的,如下面的例子: 例1.33175℃CH 3H CH 3H顺-3,4-二甲基环丁烯在加热时生成(Z ,E )-2,4-已二烯,纯度达99.995%,立体取向极高。
按照常理,(E ,E )式应该更加稳定,此反应中为什么不形成更稳定的(E ,E )产物?例2△C 6H 5H C 6H 5H 6H 5H 5用较大的苯基取代了原来的甲基,但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仍高达99%,也不生成更稳定的(E ,E )产物,这什么?例3.2CH 32CH 3CO 2CH 3H CO 2CH 3H 120℃10min该例中,取代基的电性发生了改变,为什么也不生成更稳定的(E ,E )产物?上述问题通过取代基的立体效应都不能说明。
1965年,伍德沃德和霍夫曼提出协同反应中轨道对称性守恒原则,并根据这一原则预测协同反应能否进行及其立体化学特征,即在有些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轨道的对称性。
伍德沃德和霍夫曼和工作是近代有机化学中的重大成果之一。
此后,日本科学家福井谦一提出了前线轨道理论,为此霍夫曼和福井谦一共同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有机反应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活泼中间体,如碳正离子、负离子、游离基进行的反应; 另一类是通过一个环状过渡态完成的,反应过程中键 的形成和断裂是协同进行的,称为周环反应。
周环反应包括三种类型: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和σ迁移反应。
周环反应有以下重要特征:⑴反应在加热或光照条件下进行,很少受溶剂极性、酸碱催化剂、游离基引发剂 的影响。
⑵ 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即反应是按协同方式进行的,形成了一个环状过渡态。
所以在反应的过程中,没有离子或游离基形成。
⑶ 反应常 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第一节 电环化反应在线形共轭体系的两端,由两个π电子生成一个新的σ键 其逆反应都称为电环化反应。
例如:HH CH 3CH 3△33此反应和逆反应开环也是电环化反应。
一、含4个π电子的体系福井谦一∵为分子轨道中能量最高的填有电子的轨道(电子的最高占有轨道,又称HOMO 轨道)和能量最低的空轨道(LUMO 轨道)是协同的重要轨道。
例如112,4-已二烯有4个π电子,组成4个分子轨道,HOMO 和HUMO 都处在前线,所以统称为前线轨道(FMO )。
如图:3333LUMOHOMOLUMO基态激发态Ψ Ψ Ψ Ψ 4231讨论(Z ,E )-2,4-已二烯的成环反应,根据微观可逆性原则正反应和逆反应经过的途径是相同的,所以,分析的结果同样适用于开环反应。
电环化反应中一个π键变成环烯烃分子中的σ键,所以必须考虑π轨道的对称性。
热反应只与分子的基态有关,基态时 4个π电子填充于Ψ1和Ψ2中。
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最高已占有轨道(HOMO )。
基态起反应的是Ψ2,Ψ2轨道反对称,为了成键,必须顺旋才能位相相同,从而形成新的σ键。
333成键顺旋也能按下面的方式旋转:成键当基态对旋时,由于位相相反,不能成键:对旋3对旋轨道不匹配,不成键轨道不匹配,不成键所以,对旋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途径。
(Z,E)-2,4-已二烯顺旋成环得顺-3,4-二甲基环丁烯,顺-3,4-二甲基环丁烯顺旋开环得到(Z,E)-2,4-已二烯。
33其它含有4n((n=1,2,3, …)个π电子的共轭多烯,基态时因HOMO的轨道形式与4电子结构相同,所以,顺式旋转而环化:(注:因在分子轨道中,凡为奇数的轨道都是对称的;凡为偶数的轨道都是非对称的。
)轨道形式如下,CH3HCH3H△33光照下,2,4-已二烯分子中一个电子从Ψ2激发至Ψ3,分子处于激发态,此时HOMO 为Ψ3,为奇数轨道,为对称轨道。
它的两种旋转结果如下:333对旋轨道不匹配,不成键轨道不匹配,不成键成键3对旋成键所以,(Z ,E )-2,4-已二烯光照下对旋能成键闭环:33光照关于2,4-已二烯电环化反应的实验结果总结如下:H H CH 3CH 3CH 3H CH 3H3333电环化反应是可逆的,由于共轭二烯比环丁烯更稳定,所以,常是环丁烯的开环。
二、含4n+2 个电子的体系以6电子的2,4,6-辛三烯的分子轨道为例,如图所示:LUMOLUMOΨΨΨΨΨΨ123456基态激发态在热反应中,HOMO 是Ψ3,轨道是对称的,必是对旋才允许:H 3对旋3≡CH 3CH 3例如:HHC H 3H 3C140℃3其它含4n+2 个π电子的共轭多烯烃的电环化反应方式也基本相似,例如:△对旋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如下:π电子数 热反应 光反应 4n 顺旋 对旋 4n+2 对旋 顺旋 这个规律可以这样来记忆:基态时,4n 个π电子HOMO 轨道是反对称的,所以顺旋。
基态时,4n+2个π电子HOMO 轨道是对称的,所以对旋。
在激发态时,其轨道状态与此相反。
要得到预期的产牧,除了对称性外,还要注意空间位阻的影响,例如:175℃175℃CH 3CH 3HH HH CH 3CH 3有较大的空间位阻空间位阻小,是主要产物第二节 环加成反应环加成反应是在两个π电子共轭体系的两端同时生成两个σ键而闭合成环的反应。
环加成可以根据两个π电子体系中参与反应的π电子数目分类,例如:+[2+2]环加成[4+2]环加成+一环加成的逆反应称为开环反应。
开环与成环遵循同一规律。
一、[2+2]环加成根据前线轨道(FMO )理论,双分子反应中,起作用的是一分子的HOMO 和另一分子LUMO ,反应中,它们的轨道必须匹配。
例如,两个乙烯分子面对面互相接近,热反应中,一个乙烯分子的HOMO 为Ψ1轨道:Ψ1Ψ2轨道轨道另一个乙烯分子的LUMO 为Ψ2轨道。
它们的位相不同,所以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
但在光反应中,一个乙烯分子处于激发态,它的HOMO 为Ψ2,另一个乙烯分子的LUMO 也为Ψ2轨道:它们的位相相同,可以重叠成键,所以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
即热反应光反应LUMOHOMOHOMOLUMO禁阻允许所以,[2+2]环加成在面对面的情况下,热反应是禁阻的,光反应是允许的。
例如:CH 3H 3CCH 3H 3C+h νCH 3CH 3CH 3CH 3CH 3H 3C+H 3CCH 3h νCH 3CH 3CH 3CH 3二、[4+2]环加成1,3-丁二烯和乙烯的加成,当为热反应时,对称性允许:HOMOLUMO丁二烯的最高占有轨道乙烯的最低空轨道Ψ2Ψ2或LUMOHOMO丁二烯的最高占有轨道乙烯的最低空轨道Ψ3Ψ1所以,[4+2]环加成热反应是允许的。
但是在光照下,轨道的对称状态发生了变化:LUMOHOMOLUMOHOMO或这是对称不允许的。
所以,[4+2]环加成是热反应允许、光反应禁阻的反应。
[4+2]环加成中狄耳斯-阿尔德反应是最重要的实例,它是立体专一性的顺式加成反应。
二烯和亲二烯体中取代基的立体关系均保持不变:+CO 2CH 3CO 2CH 3HH 2CH 32CH 3+CO 2CH 3H 3CO 2C HH 2CH 32CH 3CO 2HH+OOHO需要注意的是,[2+2]和[4+2]不是指轨道总数,而是指π电子个数。
例如:下述反应属于1,3-偶极加成反应,都可以用[4+2]的反应机理来解释。
⑴ 烯烃的臭氧化O O +CHRCHRCHRCHR O OOHR C C HRO OO 三中心四电子⑵ 重氮甲烷的1,3-偶极加成CH 2NN+CHCOOCH 3CHCOOCH3C H 2NNCHCOOCH 3CHCOOCH3C H 2NCHCOOCH 3CCOOCH3⑶ 乙烯加氢反应+乙烯的HOMOH 2的LUMO+乙烯的LUMO H 2的HOMO所以,乙烯加氢是热反应禁阻的。
但是,当加入Ni 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后,热反应就允许了:NiNi 的HOMOH 2的LUMO⑴NI 原子用其HOMO 与氢气的LUMO 形成中间产物(1),这时氢气分子变成了氢原子,这是对称性允许的反应,其后,中间产物(1)作为HOMO 与乙烯的LUMO 对称匹配形成C -H σ键:Ni⑴的HOMO乙烯的LUMO所以,乙烯加氢必须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第三节 σ迁移反应用氘标记的戊二烯在加热时,C 5上一个H 原子迁移到C 1上,π键也随着移动:CD 2=CH -CH =CH -CH 2HCD 2-CH =CH -CH =CH 2H53214我们把这种一个原子上的σ键迁移到另一个C 原子上,随之共轭链发生转移的反应称为σ迁移反应。
C -C 或C -O 键也可以发生σ键迁移,例如:=CH-C(COOC2H5)2 CH3CH2=CH-CH2CH=CH-C(COOC2H5)2 CH3CH2-CH=CH2这是含C-C的σ迁移,又称为科普重排。
H2C CH CHP h O C CHCOOE tch3H2C CH CHP hO C CHCOOE tch3这种含C-O的σ迁移,又称为克莱森重排。
在这种σ键迁移反应中不存在通常的正离子、负离子、卡宾等中间体,这些反应都是协同进行的。
旧σ键的断裂和新σ键的生成以及π键的移动是协同进行的。
一、氢原子参加的[1,j ]迁移对[1,3]迁移来说,氢原子的迁移有两种方法:①异面迁移理解分析:氢原子处于烯丙位,在断裂时已相当于sp2杂化,所以,可以将C1上迁移的氢原子近似地看作是在p轨道上,故而该体系为三电子体系,三个原子轨道组成三个分子轨道。
从前线轨道(FMO)分析,该体系的HOMO是Ψ2。
H迁移时,C1-H的断裂和C3-H的生成以及C2-C3间的双键向C1-C2间移动是协同进行的。
同面迁移:异面迁移:这是对称性允许的但由于空间阻碍,这样的过渡态活化能很大,不利于协同反应的进行。
所以,[1,3]H迁移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
对[1,5]H 迁移来说,它的同面迁移和异面迁移的情况:前线轨道(FMO )认为这个体系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 )是Ψ3,HOMO 的轨道为:24C 1是sp 3杂化,但由于在断裂时已相当于sp 2,所以,可以将C 1上迁移的氢原子近似地看作是在p 轨道上。
同面迁移反应是对称性允许的,反应能量较低,而异面迁移是禁阻的。
所以基态时,H 的迁移是[1,5]迁移。
如:HDDH D[在碱催化下,也可能发生[1,3]σ迁移,但[1,5]迁移绝对优先于[1,3]σ迁移。
如:HH 3CC 2H 5DCH 3[1,5]H 迁移H 3CC 2H 5DCH 3H CH 3C 2H 5HD CH 3[1,5]H 迁移CH 3C 2H 5D CH 3H二、[3,3]迁移最简单的[3,3]迁移为CH 2-CH =CH 2CH 2=CH -CH 2CH 2=CH -CH 2CH 2-CH =CH 21231′3′2′2′3′1′123假定σ键 断裂,生成两个烯丙游离基,其最高已占有分子轨道(HOMO )中,3,3′两个C 原子上p 轨道最靠近的一瓣位相相同,可以重叠:1′′1,1′间σ健断裂与3,3′间σ健 的形成是协同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