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 格式:ppt
- 大小:650.50 KB
- 文档页数:19
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之后的一个课题。
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
另一方面,这节课所学与前面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去括号法则是建立在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之上,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本节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节课。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由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正确的去括号并化简整式。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这节课学法设计理念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凸显主体地位。
我设计的主要方法是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中的独立思考问题等);小组合作探讨(包括小组交流议论、同桌交流议论);归纳总结、倾听老师讲解等具体的学习方法。
学法确定,教法必须与学法对应,配合学生自主学习,教法是教师学前进行点拨指导、学后进行重点强调;配合小组合作探讨,教法是老师在学生思考问题前明确要求,讨论中随机指导、启发,讨论后总结归纳、拓展提升;鉴于问题超出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已有学习方式与习惯,理解掌握有难度,我采用讲解法。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所以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能利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2.会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3.了解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的法则及其运用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的化简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回顾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2.用字母表示为:a(b+c)=ab+ac3(2x-3y)=6x-9y设计意图:乘法分配律一边有括号一边没有括号,能够体现去括号的法则。
(二)探究新知1.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6(a—2b)=6a—12b6(—a+2b)=—6a+12b—6(a—2b)=—6a+12b—6(a+2b)=—6a—12b2.观察与思考上式中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等式的右边对应的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归纳: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原来的符号和括号都扔掉。
式子说明:去掉“+()”,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去掉“-()”,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全变)3.+(x-3)=x-3-(x-3)=-x+3特别地,+(x-3)和-(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以(x-3),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
设计意图: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观察去括号后符号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能够运用法则来去括号。
(三)巩固新知1.口答:去括号(1)a+2(–b+c)=a-2b+2c(2)(a–b)–(c+d)=a-b-c-d(3)–(–a+b)–c=a-b-c(4)2x–3(x2–y2)=2x-3x2+3y2(四)学以致用1.4+3(n-1)4n-(n-1)解:原式=4+3n-3解:原式=4n-n+1=3n+1解:原式=4n-n+12.下列去括号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改正。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
整式的加减是数学运算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去括号法则又是其中的关键。
掌握好去括号法则,可以让我们在解决整式加减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
一、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括号后不变号
当括号前面是正号时,去括号后里面的各项符号保持不变。
例如:+(x+y-z)= x+y-z
+(2a-3b)= 2a-3b
二、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括号后变号
当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里面的各项符号都要发生改变。
具体来说,如果括号内各项符号相同,那么去括号后符号保持不变;如果括号内各项符号不同,那么去括号后符号变为相反。
例如:
--(x+y-z)=-x-y+z
--(2a-3b)=-2a+3b
三、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括号后不变号
当括号前面是乘号时,去括号后里面的各项不发生符号变化,仍为原符号。
例如:
(x+y-z)× 2 = 2x+2y-2z
(2a-3b)× 3 = 6a-9b
四、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括号后变号
当括号前面是除号时,去括号后里面的各项符号都要发生改变。
具体方法是将括号内各项的系数变为原来的倒数。
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
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思路点拨: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鼓励学生
通过观
察,试用
自己的语
言叙述去
括号法
则,然后
教师板书
(或用屏
幕)展示:
解答过程
按课本,
可由学生
口述,教
师板书.
老师让
学生上
黑板
全班集中
交流以上
结论,归
纳引出去
括号法
则。
两个学生
上黑板做
题,其他
同学在练
习本上完
成。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括号法则是一种简化和化简代数表达式的方法。
通过运用这一法则,能够有效地改变整式的形式,使得计算更加方便,从而简化数学运算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整式的加减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整式是由字母和常数通过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相连接而成的代数表达式。
在计算整式的过程中,加减括号法则起着关键作用。
加减括号法则规定,对于一个整式,如果它的一个括号前面有一个减号,那么括号内的所有项都要变号。
即将括号里面的所有项的符号变为相反数。
如果括号前面是一个加号,则不改变括号内的符号。
例如,对于整式2ab + 3cd - (4ef - 5gh),根据加减括号法则,我们可以对括号内的(4ef- 5gh)进行展开,得到2ab + 3cd - 4ef + 5gh。
加减括号法则在化简整式的过程中经常被使用。
通过应用该法则,可以将复杂的整式转化为简化的形式,使得计算更加便捷。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加减括号法则的应用。
例1:化简整式3a - (2b + 5c - 4d)根据加减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减号,所以括号内的所有项都要变号,化简后的整式为3a - 2b - 5c + 4d。
例2:化简整式4x - (3y - 2z) + 5t根据加减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减号,所以括号内的所有项都要变号,化简后的整式为4x - 3y + 2z + 5t。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加减括号法则可以简化整式,使得计算过程更加简明。
在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我们可以使用这一法则,将复杂的整式化简为简化的形式,从而减少计算错误的可能性。
除了上述的加减括号法则,还有乘法分配律也是整式运算中常用的法则之一。
乘法分配律规定,整式中的一个括号乘以外面的整式时,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与外面的整式进行乘法运算。
例如,对于整式(a + b) * c,根据乘法分配律,我们可以将括号内的每一项与c进行乘法运算,得到ac + bc。
综上所述,整式的加减括号法则是进行整式化简的重要方法之一。
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去括号法则是中学数学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解方程、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中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式引导教学,能够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意识,体会整式去括号知识的内涵,并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用去括号法则正确地去括号。
2.教学难点:当括号前是“-”号和括号前有系数的括号的去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得出规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化简:-(+5)= +(+5)= -(-7)= +(-7)= +(-a)= +(+a)= -(+a)= -(-a)=二、探索新知(一)问题1 某天下午,教室里原有a名同学,先来了b名同学,上课时间快到了,又来了c名同学,则教室里共有(1)a+b+c 位同学。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后来一共进来了b+c位同学,因而教室里共有(2)a+(b+c)位同学。
让学生观察两个式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答:联系:他们相等区别:一个有括号,一个无括号问:在上述(1)(2)式中,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式子?答:a+(b+c)=a+b+c问: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观察各项符号的变化和括号变化,鼓励学生描述去括号法则)归纳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问题2 某天下午,教室里原有a名同学,后来有的同学出去了,第一次出去了b名同学,第二次又出去了c名同学,请用两种方式表示教室里还剩多少位同学?答:(1)a-b-c 位同学。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两次一共出去了b+c位同学,因而教室里还剩(2)a-(b+c)位同学。
4.6整式的加减(1)——去括号法则学习指要知识要点1.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即“变则全变,不变全不变”例如,+(a+b-c)=a+b-c,-(a+b-c)=-a-b+c2.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1)如果有括号,那么先去括号,有多重括号时,一般从里到外,依次进行;也可以由外向里逐层去括号,但这时要把内层括号当成一项处理(2)如果有同类项,要合并同类项重要提示1.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如果遇到括号就根据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2.若括号前有数字因数时,应利用分配律先将该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符号错误.3.整式加减的结果仍是整式,一般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结果中不能含有同类项,即要合并到不能再合并为止4.如果把十(a+bーc)看做1・(a+b-c),把一(a+b-c)看做(一1)・(a+b-c),那么去括号的实质就是分配律的运用.5.去括号时,首先看括号前面的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选择合适的法则,且去括号时,要将括号和它前面的符号一同去掉6.当减数是多项式时,减数要添上括号.课后巩固之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2018·温州期末)化简-(m -n)的结果是( )A .m -nB .m +nC .-m -nD .-m +n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x -1)=-3x -1B .-3(x -1)=-3x +1C .-3(x -1)=-3x -3D .-3(x -1)=-3x +33.(2018·杭州下城区期末)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A .-2(12x -y)=-x -2yB .-0.5(1-2x)=-0.5+xC .-(2x 2-x +1)=-2x 2-x +1D .3(2x -3y)=6x -3y4.计算-3(x -2y)+4(x -2y)的结果是( )A .x -2yB .x +2yC .-x -2yD .-x +2y5.当a =5,b =3时,a -[b -2a -(a -b)]的值为( )A .10B .14C .-10D .46.如果长方形的周长为4,一边长为m -n ,那么另一边长为( )A .3m +nB .2m +2nC .2-m +nD .m +3n二、填空题7.(2017·龙岩上杭县期末)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项使等式成立:x 2-y 2+8y -4=x 2-(__________).8.(2018·杭州萧山区期末)已知x =2,则代数式-12x -(x -3)的值为________. 9.实数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K -26-1所示,则|a|-||a -b =________.图K -26-110.一根钢筋长a 米,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13,第二次用去了余下的12,则剩余部分的长度为__________米.(结果要化简)三、解答题11.化简:(1)(-x +2x 2+5)+(4x 2-3-6x);(2)(3a2-ab+7)-(-4a2+2ab+7).12.先化简,再求值:(1)(ab-3b2+2a2-2)-(2a2+2b2-3ab+1),其中a=-12,b=2;(2)-3(a2-2b2)+(-2b2-a2)-12(3a2+b2),其中a=-2,b=4.13.对于实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a※b=3a+2b,化简:(x+y)※(x-y).14.某轮船顺水航行了4小时,逆水航行了2小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a 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b千米,求轮船共航行了多少千米.15.(2018·河北嘉淇)准备完成题目:化简(x2+6x+8)-(6x+5x2+2).K发现系数“”印刷不清楚.(1)他把“”猜成3,请你化简:(3x2+6x+8)-(6x+5x2+2);(2)他妈妈说:“你猜错了,我看到该题标准答案的结果是常数.”通过计算说明原题中的“”是几.16.已知多项式(2x2+ax-y+6)-(2bx2-3x+5y-1).(1)若多项式的值与字母x的取值无关,求a,b的值;(2)在(1)的条件下,先化简多项式3(a2-ab+b2)-(3a2+ab+b2),再求它的值.课后巩固之能力提升17.拓展延伸为节约用水,某市做出了对用水大户限制用水的规定:每一户月用水量不超过规定标准m吨时,按每吨2元的价格收费;若超过了标准用水量,则超出部分每吨加收0.5元的附加费用.(1)若规定标准用水量为17吨,某用户4月份用水15吨,5月份用水20吨,分别求该用户这两个月的水费;(2)若某用户在6月份用水x吨,则该用户应交水费多少元?18.将式子3x+(2x-x)=3x+2x-x,3x-(2x-x)=3x-2x+x分别反过来,你得到两个怎样的等式?(1)根据你得到的等式,你能总结出添括号的法则吗?(2)根据上面你总结出的添括号法则,不改变多项式x3-3x2+3x-1的值,把它的后两项放在:①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②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详解详析1.[答案] D2.[解析] D 去括号时,要按照去括号法则,将括号前的-3与括号内每一项分别相乘,尤其需要注意,-3与-1相乘时,应该是+3而不是-3.3.[答案] B4.[答案] A5.[答案] B6.[答案] C7.[答案] y 2-8y +48.[答案] 09.[答案] -b10.[答案] 13a 11.解:(1)(-x +2x 2+5)+(4x 2-3-6x)=-x +2x 2+5+4x 2-3-6x=6x 2-7x +2.(2)(3a 2-ab +7)-(-4a 2+2ab +7)=3a 2-ab +7+4a 2-2ab -7=7a 2-3ab.12.解:(1)原式=ab -3b 2+2a 2-2-2a 2-2b 2+3ab -1=(-3-2)b 2+(2-2)a 2+(1+3)ab -(2+1)=-5b 2+4ab -3.当a =-12,b =2时,原式=-5×22+4×⎝⎛⎭⎫-12×2-3=-27. (2)-3(a 2-2b 2)+(-2b 2-a 2)-12(3a 2+b 2)=-3a 2+6b 2-2b 2-a 2-32a 2-12b 2 =(-3-1-32)a 2+(6-2-12)b 2 =-112a 2+72b 2. 当a =-2,b =4时,原式=-112×(-2)2+72×42=-22+56=34. 13.解:(x +y)※(x -y)=3(x +y)+2(x -y)=3x +3y +2x -2y =5x +y.14.[解析] 船顺水航行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逆水航行时的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解:4(a +b)+2(a -b)=4a +4b +2a -2b=(6a +2b)千米.答:轮船共航行了(6a +2b)千米.15.解:(1)(3x 2+6x +8)-(6x +5x 2+2)=3x 2+6x +8-6x -5x 2-2=-2x 2+6. (2)( x 2+6x +8)-(6x +5x 2+2)=( -5)x 2+6.∵标准答案的结果是常数, ∴ =5.16.解:(1)原式=2x 2+ax -y +6-2bx 2+3x -5y +1=(2-2b)x 2+(a +3)x -6y +7, 由多项式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得到a +3=0,2-2b =0,解得a =-3,b =1.(2)原式=3a 2-3ab +3b 2-3a 2-ab -b 2=-4ab +2b 2.当a=-3,b=1时,原式=-4×(-3)×1+2×12=12+2=14.17.解:(1)4月份应交水费2×15=30(元);5月份应交水费2×17+(2+0.5)×(20-17)=41.5(元).(2)当0≤x≤m时,应交水费2m元;当x>m时,应交水费2m+(2+0.5)(x-m)=(2.5x-0.5m)元.18.解:3x+2x-x=3x+(2x-x),3x-2x+x=3x-(2x-x).(1)能.所添括号前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所添括号前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2)①x3-3x2+3x-1=x3-3x2+(3x-1);②x3-3x2+3x-1=x3-3x2-(-3x+1).。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整式的去括号法则.2.内容解析整式的去括号法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它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本节课类比数的运算,让学生体会在数的运算中遇到括号时怎样去掉括号,去掉括号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搞清楚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算理后,可以让学生归纳得出式子中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学习将为学习整式加减的运算做好铺垫,使得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学习水到渠成.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式通性”的数学研究方法.(2)能熟练、准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并能进行整式的化简.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使学生明白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数的运算中去括号的方法在式的去括号中仍然成立,由学生归纳得出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准确地化简例2中的4道小题,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括号中符号的处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去括号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依据,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学生在进行去括号时,有时不能做到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去括号时经常没有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出现漏乘的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括号中符号的处理四、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是“整式的加减”的第三节课.本节课先通过三个问题引出列出三个等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