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516.99 KB
- 文档页数:4
受精作用的知识点总结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包括精子的运动、与卵子的结合、精子核与卵子核的融合,最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会继续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继而完成生命的延续。
下面我们将对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受精作用的过程、影响受精作用的因素,以及受精作用的意义。
一、受精作用的过程1. 精子的运动受精作用开始于精子的运动。
精子是男性生殖系统中的生殖细胞,它们在射精的时候释放到女性生殖系统中。
精子通过尾巴的摆动和游动的方式,向着卵子所在的部位进行运动。
2. 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精子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卵子表面的化学气味和其他生化物质的识别,最终与卵子结合在一起。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精子的发生。
3. 精子核与卵子核的融合一旦精子与卵子结合在一起,精子的核就会融合到卵子的核内。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受精核的融合。
融合后的受精卵就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形成了一个新的个体。
4.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在融合后,会开始进行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最后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
二、受精作用的因素1. 适宜的环境受精作用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在人类和动物中,受精作用通常在女性的生殖系统内发生,需要有适宜的PH值、温度和湿度来保证精子和卵子的正常结合和融合。
2. 精子和卵子的质量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对受精作用的成功至关重要。
精子要活跃和具有较高的存活率,而卵子要有较高的受精能力和受精率,才能顺利完成受精作用。
3. 生理状态受精作用的成功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态的影响。
例如,女性的卵巢排卵周期的正常与否、内分泌状态、子宫内膜的厚度和构造等都会对受精作用产生影响。
4. 外界因素除了个体内部因素外,外界因素也会影响受精作用。
比如,生活环境、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都会对受精作用产生影响。
三、受精作用的意义1. 生命的延续受精作用是生物生命延续的重要环节。
通过受精作用,产生了新的个体,继续了种群的生命。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融合在一起,传递给新的个体,保证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多样性。
第2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合格考过关检验1.下列哪项不是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别?()A.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B.次级性母细胞的数目C.细胞质的分配D.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答案:A解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的时期相同。
2.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染色体组成:男性为44+XY,女性为44+XX)()①初级精母细胞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A.①④B.①③C.①②D.①②③答案:A解析:人的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与其体细胞中相同,即44+XY;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与其体细胞相同,即44+XX;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染色体组成为22+X。
3.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答案:D解析:图D为次级卵母细胞;图B为初级精母细胞;图A、C可能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也可能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4.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MⅡ前期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MⅠ后期,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MⅡ后期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可知,该细胞处于MⅠ前期,为初级卵母细胞,A项错误。
①与②及③与④的分离均发生在MⅠ后期,B项错误。
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卵细胞的2倍,核DNA分子数为卵细胞的4倍,C项错误。
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①和③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4,M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次级卵母细胞中a和e 同时进入卵细胞的概率为1/4,所以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D项正确。
受精作用高中生物讲解教案
一、概念
1.1 定义:受精作用是指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与雌性生殖细胞(卵子)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并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
二、过程
2.1 精子的产生:雄性生物通过生殖器官(睾丸)产生精子,精子具有头部、中段和尾部三个部分,头部含有遗传物质DNA,中段包含能量储备,尾部具有运动功能。
2.2 卵子的产生:雌性生物通过卵巢产生卵子,卵子是一个很大的细胞,含有丰富的细胞质和细胞器。
2.3 受精过程:受精一般分为内受精和外受精两种方式。
内受精是在体内完成,外受精则发生在体外。
不同的动物种类受精过程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仍是精子与卵子结合、融合形成受精卵。
三、意义
3.1 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受精作用是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可以保证遗传物质的传递,确保后代具有亲代的遗传特征。
3.2 促进种群繁衍:受精作用是生物繁殖的必要环节,可以促进种群的繁衍和生长,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讲解,相信同学们对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发展。
第2课时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观察和受精作用[学习目标] 1.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2.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并掌握辨析各时期分裂图像。
3.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4.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5.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卵巢。
2.形成过程3.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归纳总结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1)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分别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
(2)在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形成极体,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称为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三个极体称为第二极体。
极体体积小,所含营养物质少,无生殖功能,都会退化消失。
(3)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行为变化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相同。
例1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答案 D解析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特点为着丝点一分为二,结果是分裂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例2在下图中,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答案 C解析卵细胞与精子的产生过程基本相同,它们的不同点主要集中在产生部位、分裂后形成的生殖细胞的数量、细胞质的分配特点及其是否变形等。
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两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配。
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高三生物——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知识梳理1.精子、卵细胞的产生过程(1)精子的产生:在雄性性腺(睾丸)中有精原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与一般的体细胞相同。
它们中的一部分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2n),该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n),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n),再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形成四个精子(n)。
(2)卵细胞的产生:在雌性性腺(卵巢)中有卵原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与一般的体细胞相同。
它们中的一部分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2n),该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n)。
次级卵母细胞(n)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n);第一极体也分裂为两个第二极体。
2.精子、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不同(1)卵细胞的产生经历了两次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2)卵细胞可由减数分裂直接形成,不需要变形。
(3)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四个精子。
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4.受精(如图)5.减数分裂的意义(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
(1)减数分裂中若没有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则不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2)减数分裂中发生均等分裂的细胞有可能是极体(√)(3)高等动物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发生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4)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 染色体条数最多为4条(×)(5)若细胞中含有1 条Y染色体,则可确定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6)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完成的(√)(7)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均有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8)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9)受精的实质是精子进入卵细胞中(×)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以精子形成为例)(1)甲为精原细胞;乙为初级精母细胞;丙、丁为次级精母细胞;戊为精细胞。
第2课时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1.卵细胞的形成场所是卵巢。
2.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是不均等的。
3.1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4.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①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②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5.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维持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一、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和细胞的变化(1)形成场所:卵巢。
(2)细胞的变化:写出上图中各种细胞的名称: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d.次级卵母细胞;e.第二极体;f.卵细胞。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填表]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场所睾丸卵巢细胞质分裂方式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一个精原细胞↓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结合右图分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a与b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a与c或d表现为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c与d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①与②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三、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填图]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方)。
4.子代多样性的原因(1)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2)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1个卵原细胞只形成1个成熟的卵细胞(√)(2)在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中,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的(×)(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2.下列关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1次,细胞分裂两次B.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1个卵细胞C.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分配不均等D.卵巢中的细胞经分裂一定生成卵细胞解析:选D 卵巢中的细胞有的进行减数分裂,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故细胞分裂后不一定生成卵细胞.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区别不在于(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B.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C.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D.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解析:选D 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形成两个精子。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2课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B.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D.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与人体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较,人体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变化是()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C.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精子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卵细胞不需要变形,B项不符合题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可形成4个精子,C项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
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B.⑥③②④①⑤C.③⑥②④①⑤D.③⑥④②①⑤,①为后期Ⅱ,②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末期Ⅰ或前期Ⅱ,⑤为末期Ⅱ,⑥为中期Ⅰ。
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
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甲、乙、丁D.乙、丁两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A项正确;甲、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丁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项正确;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乙、丁三个细胞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C项正确;由于乙、丁两细胞中着丝粒均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乙、丁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等,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