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精)
- 格式:doc
- 大小:346.00 KB
- 文档页数:5
总结受精作用知识点一、受精过程1. 精子的产生与输精管产生于睾丸的精子经过输精管进入男性生殖道,成熟后可在女性体内存活数天,等待与卵子相遇。
2. 卵子的产生与卵巢排卵女性的卵子在卵巢内成熟,并在排卵期经输卵管进入子宫腔内等待受精。
3. 精子与卵子的融合当精子进入到女性生殖道内,它们会蜿蜒前行寻找卵子。
当一粒精子接触到卵子的细胞膜时,精子头部的酶会溶解卵子细胞膜,精子的细胞质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
4. 受精卵的形成精子与卵子的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内含有雄性和雌性基因,从而形成新的个体。
二、受精器官1. 男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组成。
睾丸是产生精子和男性荷尔蒙的器官,输精管的作用是将睾丸产生的精子输送出来,精囊和前列腺则分泌液体,帮助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存活。
2.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组成。
卵巢是产生卵子的器官,输卵管的作用是将排卵后的卵子输送到子宫内,子宫是孕育胚胎的地方,阴道是生殖道的一部分,也是分娩的通道。
三、受精调控1. 受精前调控受精前,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分化和成熟过程。
在此期间,性激素的作用很重要,包括睾酮、雌二醇等激素会影响生殖细胞的发育和成熟。
2. 受精过程调控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的相遇和融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从雄性生殖道到女性生殖道,精子会受到生理状况、环境因素等影响,而卵子也会受到内分泌激素、营养状况等因素的调控。
3. 受精后调控受精后的几周内,受精卵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和发育,包括卵裂期的细胞分裂、囊胚期的形成,以及着床和胚胎的进一步发育。
这一过程受内分泌系统和环境因素的调控。
四、受精后的发育过程1. 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进入子宫后,经过数天的发育,形成囊胚,植入子宫内膜并开始胚胎发育。
2. 胚胎的发育胚胎在子宫内逐渐发育成形,形成器官和组织,最终发育成为胚胎。
3. 胚胎着床胚胎在子宫内膜中着床,并形成胎盘,胎盘起着供养和代谢的作用。
高三生物——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知识梳理1.精子、卵细胞的产生过程(1)精子的产生:在雄性性腺(睾丸)中有精原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与一般的体细胞相同。
它们中的一部分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2n),该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n),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n),再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形成四个精子(n)。
(2)卵细胞的产生:在雌性性腺(卵巢)中有卵原细胞,它们的染色体数目与一般的体细胞相同。
它们中的一部分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2n),该细胞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较大的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较小的第一极体(n)。
次级卵母细胞(n)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n);第一极体也分裂为两个第二极体。
2.精子、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不同(1)卵细胞的产生经历了两次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
(2)卵细胞可由减数分裂直接形成,不需要变形。
(3)一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一个精原细胞能够产生四个精子。
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4.受精(如图)5.减数分裂的意义(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有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
(1)减数分裂中若没有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则不利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2)减数分裂中发生均等分裂的细胞有可能是极体(√)(3)高等动物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之间发生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4)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 染色体条数最多为4条(×)(5)若细胞中含有1 条Y染色体,则可确定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6)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是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完成的(√)(7)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和遗传物质均有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8)受精作用实现了基因重组,造成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9)受精的实质是精子进入卵细胞中(×)1.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以精子形成为例)(1)甲为精原细胞;乙为初级精母细胞;丙、丁为次级精母细胞;戊为精细胞。
遗传与进化专题遗传的细胞基础考点2配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为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3)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彼此的染色体会合。
(4)意义: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恢复到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使得新一代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又使得前后代体细胞中保持恒定。
校对:受精卵染色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自主检测过关1.猴子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A.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B.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和雄猴的神经元D.精子和雄猴的肠上皮细胞2.一个基因为AaBb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假成胚配合c 过程过过过程程程a b d 定产生了一个基因组合为AB 的卵细胞。
则随之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合应为()A .Ab 、aB 、abB .AB 、ab 、abC .ab 、ab 、abD .AB 、AB 、AB3.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 )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D .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4.右图是自然界中豌豆的生殖周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的表达主要在a 过程中B .纯种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只有一种性状C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c 过程中D.在d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5.根据科学家研究证实,由精子细胞变为精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变为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变成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被丢弃;但全部线粒体保留下来,并集中在颈部。
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1)细胞核内含有______________,以便传给下一代。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减数分裂过程及受精作用【学习目标】1、阐明细胞的分裂,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
4、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及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5、了解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要点梳理】要点一: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2、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 )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3、减数分裂图解: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比较项目不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复制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染色体交叉互换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对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要点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及图像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变化的图像要点三:细胞分裂方式的鉴别——三看识别法一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奇数,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而且细胞中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如果是偶数,则进行二看。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2课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B.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D.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与人体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较,人体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变化是()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C.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精子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卵细胞不需要变形,B项不符合题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可形成4个精子,C项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
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B.⑥③②④①⑤C.③⑥②④①⑤D.③⑥④②①⑤,①为后期Ⅱ,②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末期Ⅰ或前期Ⅱ,⑤为末期Ⅱ,⑥为中期Ⅰ。
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
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甲、乙、丁D.乙、丁两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A项正确;甲、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丁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项正确;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乙、丁三个细胞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C项正确;由于乙、丁两细胞中着丝粒均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乙、丁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等,D项错误。
卵细胞与受精作用备课资料1. 卵细胞如何防止多精受精?有两种机制保证了只有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一种机制是卵细胞质膜的快速去极化,这是由第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引起的,这样可快速阻止其他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这一反应称为多精受精的一级阻断。
Larinda Jaffe通过实验证明,多精受精作用的阻断是由卵细胞的膜电位的改变引起的,它发现海胆卵细胞在受精后的几秒钟之内,膜电位由-60 V上升到+20 V,质膜的去极化是由于Na+的暂时流入引起的。
由于膜电位在受精后很快恢复正常,所以要有另一个机制,即多精受精的二级阻断,这就是卵细胞的皮层反应。
当精细胞与卵细胞的细胞质膜融合时,激活了卵细胞的磷脂肌醇信号转导途径,引起卵细胞局部胞质溶胶中Ca2+浓度的升高,激活了卵细胞;定位于卵细胞质外周的皮层颗粒(cortical granule)与卵细胞质膜融合释放内含物(酶类);释放的酶类快速分布到整个卵细胞的表面,改变透明带的结构,使之变得“坚硬”,这样,精子就不能与卵细胞结合,从而提供了一种缓慢的二级多精受精的阻断作用。
从机理上说,皮层颗粒释放的酶类破坏了卵细胞透明带中与精细胞结合的受体。
2.医学助孕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配子输卵管移植以及在这基础上引进的各种新技术。
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将精液注入女性生殖道内以取代性交途径使妇女妊娠的一种方法。
按精液来源不同可分为:a.丈夫精液人工授精。
适用于阳痿、早泄、性交后试验异常而治疗无效者;b.精子库精液人工授精。
适用于男方无精或男方携带有不良遗传基因的疾病。
两种均属于体内受精。
在做人工授精时,女方输卵管一定要通畅且功能正常,输卵管要排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俗称试管婴儿。
指把精子和卵子分别收集后,放在试管或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并使精卵结合成受精卵,当受精卵分裂至2~8个细胞阶段(在其胚胎)时,就将其移植到子宫内,使之植入生长发育至足月,这样分娩的婴儿俗称“试管婴儿”。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
开课教师:胡彬
开课班级:高二(5)班
开课时间:2006年12月21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通过对精子和卵形成过程的比较,提高自身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又唯一的个体,能够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幸运和不容易,要尊重和珍爱自己、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点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染色体磁性贴
教师结合减数分裂图讲
述精子形成过程,及各分裂
段细胞的名称。
知识介绍:在变形的过程中,精细胞的细胞核集中在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集中在精子的颈部和长长的尾部,
教师介绍卵巢是形成卵细胞的场所。
卵巢中的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
请学生观察书上卵细
学生任务
课后反思
比较满意的地方
1.制作了染色体磁性贴,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
本节课将“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在学习“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之前作为复习引入。
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一位学生用磁性贴到黑板上排出,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好了此内容。
通过教学发现磁性贴的好处是便于修改,而用多媒体课件就无法做到这点。
2.利用“受精作用及胎儿在母体内孕育过程”录象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学生对此录象非常感兴趣,课上有的学生说:“生命太奇妙了”,有的说:“人真是太强大了”,有的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通过学生谈观后体会,在无形中渗透了生命教育。
3.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衔接较好。
通过设疑—思考—回答、课上画或排染色体行为变化和归纳总结精卵形成过程不同点来落实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沉闷。
一方面教学内容较难,本人也发现科普类的课简单与生活较贴近,学生总能说出点什么,容易调动气氛。
而知识点较复杂的课,课堂气氛总是不尽人意。
另一方面由于听课教师、家长太多(整整塞满了一个教室,还有很多老师搬着凳子坐在外面,通过窗户听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开课班级学生出现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应,甚至是很奇怪的现象,本来观看录象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很多班级看到此内容,都会发出感叹忍不住要议论纷纷,而开课的班级学生竟然只是仰着头看,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教室里异常地安静。
这又使我发现了两个值得探究的地方,一个是教学内容既然很难,那么教师如何来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另一个是我觉得教师应当在开课之前关心学生的心理,因为每次开课我们似乎都只考虑到教师会紧张,而学生呢?其实学生也会很紧张,怕说错了丢教师和自己的面子,所以作为老师应当在开课之前关心一下你的学生,帮助他们减减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也是一种生命的教育。
最后使学生能够明白:区级公开课不光是在提高教师的专业
水平,也是在培养你们的胆量,锻炼你们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你们应当牢牢抓住这样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