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竞争 主题班会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5
团结就是力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班会主题:团结就是力量主题教育目标:1、明确合作和竞争对于个人和团队的意义2、促进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认识及其价值3、以温馨、和谐、参与的形式,增加班集体凝聚力一、引言团队永远是追求效率的利器,而团结是团队永远保持强大的基础,但是团结绝不是“想迈一步就迈一步”,需要我们在相互合作中紧密团结,以合作为动力,打造一个强大的团队。
二、教育理念在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相信每个学生多少都会深有感触。
然而,我们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合作才是团队和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一个能够合作得当的团队,必将在这个社会上插上翅膀飞翔。
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与竞争并非是矛盾的两个方向,而是相辅相成的,高效协作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共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我们的个人未来铺平道路,同时搭建一个富有活力的团队。
三、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做一个Task,感受每个人的贡献是如何合作成一个成功的团队的。
2、比较合作和竞争对于个人的影响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回答一些题目,感受到自己在竞争中付出了多少,获得了多少;自己在合作中做了多少,获得的又是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合作机会,向事业成功迈进的方向。
3、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对个人的价值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并没有埋藏在单个个体之中,而是整个团队在彼此之间的互相配合和支持下所营造的强大力量。
4、对赛场上团队合作进行剖析探讨以比赛场面为例,对优秀的团队合作进行剖析,梳理出优秀合作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会极大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四、延伸探讨1、合作是一种怎样的活动?2、班级中都有哪些合作的活动?如何分享贡献?3、你认为“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表达了什么?4、你能否列举出让合作更高效的五个因素?5、如何在合作中爬升自己的位置?五、总结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一环。
竞争与合作主题班会引言竞争与合作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在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竞争与合作的场景。
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次班会我们将围绕竞争与合作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及应用。
1. 竞争的定义和特点竞争是指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或者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对抗性行为。
在竞争中,个体之间争夺资源,提高自身地位或者达成个人目标。
竞争的特点包括: - 双方或多方之间存在对立的利害关系。
- 竞争中的胜利者通常获得更多机会和资源。
- 竞争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
2. 合作的定义和特点合作是指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行动,相互协调,共享资源和信息。
在合作中,个体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实现共同利益。
合作的特点包括: - 合作需要双方或多方之间具备相互依赖关系。
- 合作可以取得共同目标,实现双赢结果。
- 合作可以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3.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和合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在现实生活中,竞争和合作经常同时存在。
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竞争与合作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竞争可以激发合作的动力。
当个体面临激烈的竞争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往往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达成共同目标。
3.2 竞争与合作的相互影响竞争与合作相互影响,竞争可以产生合作,而合作也可以促进竞争的升级。
竞争和合作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认知、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3.3 竞争与合作的共生关系竞争与合作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合作,没有合作也无法实现更高层次的竞争。
竞争和合作在相互碰撞中,可以不断推动个体和团队的成长和发展。
4. 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4.1 创设竞争与合作的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等形式创设竞争与合作的学习环境。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主题:竞争主题班会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竞争的含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竞争的态度。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竞争的含义和作用。
2. 正确对待竞争的态度。
3. 竞争中的合作技巧。
教学难点:1.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公平、诚信。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学习、生活中都遇到过竞争吗?请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竞争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讲解竞争的含义、作用以及正确对待竞争的态度,使学生对竞争有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组竞争相关的案例,如自然界中的竞争、企业竞争等,让学生分析这些竞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竞争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公平、诚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竞争的品质。
5.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倾听、学习。
6. 总结提升:教师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强调正确对待竞争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竞争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竞争的作文、绘制一幅竞争主题的手抄报等,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竞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评价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竞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拓展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竞争主题的实践活动,如举办一场知识竞赛、开展一次竞争策略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竞争知识,拓宽视野。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竞争故事分享会2. 活动目的:通过分享竞争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竞争的含义和作用。
竞争班会4篇竞争班会4篇竞争班会第1篇现状分析:1、学生升到初中,刚刚建立班集体。
竞相过分表现自己的优势,打压批驳他人,团结合作的班级氛围没有真正形成。
2、家庭教育偏颇,学生自我意识太强,合作意识较差。
设计思路:高智商,重要的要有高情商,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使学生学会真正的竞争,领悟合作的真谛。
要使良性竞争成为学生价值观中的一条基线,并使之在学生的认知中成为美德。
同时,在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真实得情感体验及行为的指导。
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素材为基础,建构高层认知。
活动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竞争与合作在现代社会中都必不可少;竞争中有合作,追求双赢。
2、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获得最大成功的前提。
3、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与合作追求双赢的心理打下初步基础。
活动重点: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中需要合作。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指导学生提前收集有关竞争、合作的资料及身边的事例,初步形成对竞争与合作的认知,为班会课上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做好铺垫。
2、环境准备:必要的设备与课件的筹备。
甄选主持人,并与主持人进行沟通,使主持人了解活动导向与全程的各个活动支点。
活动过程:主活动:续写《龟兔赛跑》龟兔赛跑给我们的启示。
很久以前,乌龟与兔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它们都说自己跑得比对方快。
于是它们决定通过比赛来一决雌雄。
确定了路线之后它们就开始跑了起来。
兔子一个箭步冲到了前面,并且一路领先。
看到乌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兔子觉得,自己反正都是第一了,应该先在树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跑。
于是,就坐在树下,并且很快睡着了。
乌龟慢慢地超过了它,并且完成了整个赛程,无可争辩地当上了冠军。
兔子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输了。
学生回答,这个小故事说明的道理:稳步前进者往往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勤奋、持之以恒。
学习是一种探险式不断积累的脑力劳动,不能象兔子那样干事稍微有点起色,就骄傲自满。
竞争与合作教案--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两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竞争、善于合作的心理素质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竞争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2. 竞争与合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4. 团队协作与人际沟通的重要性5. 实践演练:团队协作游戏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竞争与合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竞争与合作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竞争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分析两者的关系,阐述竞争与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成功的团队协作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5. 实践演练: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竞争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关系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的团队协作案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3. 实践演练法:组织团队协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其对竞争与合作理念的认同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团队协作游戏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竞争与合作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4. 长期观察: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行为,评价本次教学对他们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竞争与合作相关的故事、案例、游戏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教室布局,确保学生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演练。
3. 准备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和心得体会。
七、教学环境1. 确保教室环境安静、舒适,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3. 确保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正常运行,以便于教学。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竞争与合作的感悟。
第1篇日期:2023年4月15日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主持人:班主任张老师参会人员:全体同学一、班会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本次班会以“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增强团队意识,共同为实现班级目标而努力。
二、班会流程1. 主持人开场张老师首先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她强调,合作共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希望大家在班会中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2. 观看合作共赢主题视频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合作共赢的意义,张老师播放了一段关于团队合作的视频。
视频中,展示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们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目标,同学们观看后深受启发。
3. 分组讨论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张老师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随后,各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什么是合作共赢?(2)合作共赢对我们个人和班级有什么意义?(3)如何在班级中实现合作共赢?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以下为部分讨论内容:小组一:组长:李明成员:王丽、张强、刘婷讨论内容:(1)合作共赢是指在共同目标下,各方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利益,达到共赢的局面。
(2)合作共赢对我们个人来说,可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对班级来说,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整体实力。
(3)在班级中实现合作共赢,首先要树立团队意识,互相尊重、信任、支持;其次,要明确目标,分工合作,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小组二:组长:陈雪成员:李华、赵敏、吴磊讨论内容:(1)合作共赢是指在竞争中寻求共同利益,实现双方或多方的共同发展。
(2)合作共赢对我们个人和班级都有很大意义,可以促进个人成长,提高班级竞争力。
(3)在班级中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大家树立共同目标,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分享讨论成果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竞争与合作教案--高中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竞争和合作的概念,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竞争、善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竞争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2. 竞争与合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的策略4. 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保持心理健康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竞争与合作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竞争和合作的基本概念,阐述二者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竞争和合作的例子,探讨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4. 指导:教授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的策略,如设定合理目标、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等。
5. 实践: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竞争与合作,提高自身能力。
6. 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强调在竞争与合作中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竞争和合作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 小组活动所需道具和器材。
3. 案例分析与讨论的相关素材。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竞争和合作的基本概念,阐述二者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经历的竞争和合作的例子,探讨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认识竞争和合作的重要性。
4. 小组合作法: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竞争与合作,提高自身能力。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齐全。
3. 座位排列:采用圆形或小组合作式座位排列,便于学生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