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程文件
- 格式:pptx
- 大小:586.30 KB
- 文档页数:13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陋室铭》,该文出自《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作者刘禹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古代散文”中的第三节“唐宋八大家”,详细内容为对《陋室铭》的解读、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陋室铭》的背景,掌握其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熟练翻译和解读文言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教学重点:《陋室铭》的文学价值,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全唐文》选读、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陋室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话题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刘禹锡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朗读《陋室铭》,逐句解读和分析文章内容。
4. 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写陋室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分享各自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文章《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 修辞手法:对仗、排比、设问5. 主题思想:安贫乐道、志存高远七、作业设计2. 答案:(1)翻译:《陋室铭》全文翻译。
(2)主题思想:文章表达了作者刘禹锡安贫乐道、志存高远的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全唐文》其他篇章,了解唐代散文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了解唐代散文的风格特点。
一、教学难点: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陋室铭》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篇一:公开课教案《陋室铭》】《陋室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
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
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
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多媒体显示)写作背景: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
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
”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
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陋室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教材《陋室铭》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学习、文章解析、主旨理解和应用练习。
通过对《陋室铭》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刘禹锡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高尚情操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词句和主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道德品质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文言文的断句与朗读。
教学重点: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位身处逆境却依然乐观向上的人物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件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与语调。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并组词造句。
4. 文章解析:分析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讲解文章的主旨。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文章主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作者情感态度的练习题。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交流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设问等5. 主旨:安贫乐道,追求高尚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以“我的陋室”为题,写一篇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作者更多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点。
组织一次关于“安贫乐道”主题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陋室铭赛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教案背景: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如何设计一份有趣、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通过评选出一等奖的方式来激励和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流程安排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是《陋室铭》。
《陋室铭》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刘义庆的作品,是一篇以描述陋室的简陋环境为主题的散文。
通过阅读《陋室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从而思考什么是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流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引用一句与《陋室铭》相关的名言或谚语,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预习(15分钟)让学生预习《陋室铭》,并提前思考一些问题,如:作者对陋室的态度是什么?我们如何理解陋室的价值?等等。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意见交流和辩论。
4. 观摩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组内的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进行互动交流。
5. 教师点评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和交流进行点评,总结学生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对《陋室铭》的深入思考。
6. 评选一等奖(10分钟)制定评选一等奖的评分标准,并邀请学生进行投票,选出一等奖获得者。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观摩展示法:通过学生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拓宽思维和视野。
教学手段:1. PPT展示:通过PPT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便于学生展示和交流。
2024年《陋室铭》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一篇。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翻译、文章结构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探讨等。
重点章节为全文,详细内容涉及作者刘禹锡的身世背景、陋室的特点、文章所表达的深远意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陋室铭》。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能够翻译关键句子。
3.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胸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句子的翻译、文章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文章背景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体会文章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查找字典,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4. 句子翻译:教师选取关键句子进行翻译,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分析文章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所表达的淡泊名利、高洁品质等思想。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陋室”的理解和感悟。
8.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答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9.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生字词:若干4. 句子翻译:关键句子5.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6. 主题思想:淡泊名利、高洁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陋室”的理解和感悟。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陋室铭的教案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对应章节为《古文鉴赏》。
详细内容为《陋室铭》一文的深入学习与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陋室铭》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培养学生欣赏古文的能力,感受古文的韵味,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及修辞手法。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学会古文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话题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理解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逐句解读,分析生僻字词、句式结构,讲解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详细讲解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对课文进行仿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重点词语:陋、德、馨、儒、雅、庐、诸葛、蜀、庐、依、水、竹、斯、恶、嫉、妒、诽、谤、腾、涌、波澜、牛、鼓、衰、迈、提、携、稚、候、骑、黄、马、青、竹、杖、芒、鞋、吟、啸、侣、梅、鹤、群、赋、归、来、悠、然、见、南山。
4. 修辞手法:对比、排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和效果。
(3)仿写一段古文,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答案:(1)课文通过描述陋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志向高远的品质。
(3)示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24年最新《陋室铭》说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最新版《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古诗文单元的《陋室铭》。
详细内容包括对《陋室铭》的全文解读、作者刘禹锡的生平简介、文章背景及主题思想的阐释、重点词汇的解释、文言文句式的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陋室铭》的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式,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刘禹锡身处困境仍能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文言文句式的分析。
教学重点:《陋室铭》的全文解读,重点词汇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房屋的图片,引出课题《陋室铭》,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陋室铭》,了解文章大意,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选取文章中的典型句式进行分析,讲解文言文句式特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翻译《陋室铭》中的句子,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文章主题:安贫乐道,志存高远4. 重点词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 文言文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对仗句。
七、作业设计2. 答案: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第三章“诗的鉴赏”,详细内容为《陋室铭》一诗的学习与解读。
《陋室铭》是东晋文学家刘禹锡所作,以描绘自己简陋的住所为背景,抒发了诗人高洁、豁达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陋室铭》的字词、句式及诗歌手法;2. 领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高洁、豁达的品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诗歌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句的字词解释、句式分析及诗人的品格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古诗文阅读与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住房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人生活环境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课;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陋室铭》,感受诗句的节奏与韵律;3. 字词解释:教师详细解释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 句式分析:讲解诗句的句式特点,如对仗、排比等,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5. 诗意解读: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高洁、豁达品格;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与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六、板书设计1. 《陋室铭》2. 内容:字词解释句式分析诗意解读例题讲解3.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下列诗句中的字词:(1)谈笑有鸿儒,(2)往来无白丁;分析诗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句式特点;选取一个你认为最具诗意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1)鸿儒:博学之士;(2)白丁:平民百姓;对仗句式;示例:我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最具诗意,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洁、淡泊的品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陋室铭》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的第四章“唐宋八大家”第二节“刘禹锡”,详细内容为《陋室铭》全文及其背景介绍。
《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写的一篇散文,以描绘自己居住的陋室为线索,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坚守节操,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了解刘禹锡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体会作者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精神风貌。
3.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理解作者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陋室铭》全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今陋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陋室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声朗读《陋室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讲解课文:对文章进行逐句解析,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逆境,如何坚守节操,进行课堂讨论。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陋室铭》2. 作者:刘禹锡3. 重点词汇和句式4. 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陋室铭》全文。
(2)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刘禹锡的其他作品,如《乌衣巷》、《竹枝词》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部编版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部编版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部编版陋室铭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以声入情,因声求义,以此感受作品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2、注意语言的音律节奏,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努力做到传情达意3、了解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品质二、教学重点通过品味富有韵律的语言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
”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
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二)师范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三)生朗读课文(四)介绍作者及铭(见课文)(五)同桌间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后注释翻译课文,请同学说说课文意思,老师应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在乎) 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斯(这) 惟(只) 德(品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劳(使。
劳累)行(形体,身体) 云(说) 何(什么)倒装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何陋之有——有何陋(六)再次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七)背诵课文(可以以游戏接龙的方式进行)(八)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呢?这不是矛盾的吗?请大家一起来讨论,到底是否矛盾?(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
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
正如文章开头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正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1、请找出表现不陋的语句(谈笑有鸿儒,往来不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作者从交往,愉悦,学习几方面描写出主人追求之不陋,鸿,素,金三字又可以突出主人精神生活的内涵丰富,与陋无缘)(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