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降水物理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68.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五章云、雾和降水物理学10属云淡积云Fair weather cumulus clouds-2淡积nimbostratus212.1 雾的特征及动力学2006年25日凌晨开始的南京大雾浓雾的危害•雾对交通的危害最为直接浓雾往往造成高速公路汽车追尾相撞,航班延误甚至发生空难,海上轮渡停航甚至相撞,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雾使电网发生污闪,造成大面积供电中断事故雾使电网发生污闪造成大面积供电中断事故输变电设备外绝缘受到雾中污染物和水分影响,常常发生污闪,造成停电事故发生污闪造成停电事故浓雾的危害•雾降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雾中污染物含量高,尤其是酸雾,可导致植株出现斑点、叶片黄化,最终使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点叶片黄化最终使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雾缩短了日照时数,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降低了绿色植物的光合效率低色植物的合率•雾严重损害人体健康雾日的逆温,使污染物积聚;雾中产生的二次污染物毒性更大。
毒性更大冰雹的危害冰雹的危害云雾降水至少在以下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1.地球-大气水分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图)22.影响地球辐射平衡(图)3.湿沉降4.大气中液相化学反应床5.影响大气的垂直输送(图)响大气的直输66.雷暴影响全球大气电平衡过程7.人工影响云雾降水的理论基础地表上的水–全球年水量平衡Cloud 20%Cl d 20%Cloud 4%Earth’s radiation budget不仅垂直输送能量、不仅垂直输送能量水分,而且垂直输痕量气体气溶送痕量气体、气溶胶粒子云科学•云物理学(云雾降水物理学的简称)物降物简称宏观云物理学,微观云物理学•云气候学•云化学(大气化学)•云电学(大气电学)•人工影响云和降水11•1.1 云物理学一、定义:一定义云物理学即云、雾和降水物理学,它是云物理学即云雾和降水物理学它是以大气热力学和大气动力学为基础,研究大气中水分在各阶段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大气中水分在各阶段所经历的物理过程具体而言,就是研究云、雾和降水的形成、发展和消散过程,是大气科学中最为重要的分支学科之。
云降水物理知识点1. 学科性质和含义、学科划分、云降水物理过程中主要矛盾、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人为干扰、研究对象、主要内容。
2.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绝热上升膨胀冷却、干绝热递减率、抬升凝结高度、绝热含水量、水平混合降温、垂直混合降温、辐射降温、相变降温、夹卷降温。
3. 全球云和降水的分布特征、云雾的总体特征、微观特征、云的分类、云内相对湿度、积状云的特征(外形特征和空间尺度、垂直速度、时间尺度、温度等)、热泡的形成(热泡理论)、热气柱的形成、雷暴形成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层状云特点及与积状云的异同、亮带、卷云的特征、雾的定义、分类及形成过程。
4. 空中水凝物的相态分布、云滴谱、微物理特征量的计算和推导、云雾滴的尺度、CCN的尺度、雨滴的尺度、云的胶性稳定性、不同云雾中滴谱的差异、雨滴的轴比、降水强度、雨滴谱、液滴下落末速度、冰雪晶的形状和尺度谱分布、雪花尺度与温度的关系、冰雪晶的下落末速度、霰、稀凇附、密凇附、雹、冻雨、冰雹的分层结构、雹胚的分类及其影响因子、冰雹的尺度谱分布。
5. 核化、同质核化的含义及分类、异质核化的含义及分类、同质冻结与同质凝华的差异、中值冻结温度、寇拉方程、Kelvin方程、拉乌尔定律、云凝结核、巨凝结核、冰核、自然冰核的过冷却谱、冰核起核化作用的条件。
6. 云雾滴凝结增长的六个方程、质量扩散方程的推导、热扩散与能量平衡方程、通风因子对水滴凝结增长的影响、云滴尺度随高度的变化、云滴群凝结增长中过饱和度和微物理量的变化、起伏增长理论、冰晶的凝华增大、蒸凝现象、冰晶效应、冰雪晶的形状及影响因子。
7. 云雨滴和云凝结核的大小、碰撞效率及云滴半径对碰撞效率的影响、并合效率、碰并效率、碰并增长方程的推导、碰并增长与凝结增长对比、随机碰并增长、凝结与随机碰并结合的作用、雨滴繁生、降水效率。
8. 凇附、冰晶与云滴的碰撞效率、聚并(碰连)、雪花的形成、冰粒的形成、冰晶的繁生。
9. 冰雹的形状、尺度、相态、分层结构、雹胚、干增长、湿增长、临界含水量、冰雹云结构、冰雹增长过程、累积带理论。
第二章云雾降水形成的物理基础1云雾形成的一般宏微观机制1.1 云雾的组成云雾:三相水与空气的整体云是由水滴、冰晶、水汽和空气共同构成的统一体。
水汽(先决条件)—云雾滴(维持的保证)空气(存在环境)水的密度:1;冰的密度:9/10;空气密度:1/800下落—空气阻曳力-> 飘浮组成云体的单个云滴或冰晶通过凝结等过程产生,通过蒸发或降水等过程而消失,存在时间很短。
云体或云系的持续存在是由新的云粒子的不断生成维持的。
这一过程向着新粒子生成的区域传播,就是说新粒子生成的方向不一定沿着风向。
单个云滴、冰晶或降水粒子运动速度是由环境空气流速和其自身的下落速度相加而得到的速度和决定的。
1.2 未饱和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相对湿度变化方程1.2.1复习:Clausius-Clapeyron方程盛裴轩等编著,2003:《大气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p127周文贤、章澄昌译,1983:《云物理简明教程》,气象出版社,P14沈春康编著,1983:《大气热力学》,气象出版社,p111相对湿度f >100%→凝结、凝华→水滴、冰晶。
1.2.2 相对湿度变化方程:/f e E =取对数微分:ln ln ln f e E =-df de dE f e E=- 平水面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表示(王李1.7式;Rogers&Yau2.10式):2v v L E dE dT R T=或2v v L dT dE E R T = 其中,E 为饱和水汽压,T 为绝对温度,L v 为水汽相变潜热(0℃:2.50×106 J/Kg ),R v 为水汽比气体常数,其值为461.5 J/Kg.K 。
可得:2v v L dT df de f e R T=- 可见,增大相对温度有两个途径:增加水汽(de>0)和降温(dT<0)。
一般说来,大气中形成自然云雾,主要通过空气上升运动绝热膨胀降温,另外夜间辐射冷却也可形成局地云雾,当然局地增加水汽含量的作用也不能忽略,尤其是维持某地区上空的连续降水,必须有水汽汇流不断输入补充。
云降水物理学第一章、云雾形成的物理基础1、掌握水汽达到饱和的条件增加水汽和降温2、了解大气中主要降温过程一、绝热降温(冷却):设一湿空气块,在它达到饱和以前绝热上升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98℃(干绝热递减率) 露点温度大约降低0.15~0.20℃,比气温降低慢得多。
所以只要空气上升得足够高,空气温度最终会降低到等于其露点温度,这时湿空气达到饱和,这个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再上升冷却就会发生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云。
由于凝结释放潜热,含云湿空气的温度上升冷却率(湿绝热递减率)就要变小,变小的程度视空气温度和湿度、气压等状态而异。
在空气暖湿的情况下,它大约是干绝热递减率的一半多一些(0.6℃/100米左右)。
在气温很低(水汽很少)的场合,例如在对流层上部或高纬度地区,这两种递减率相差不大。
上升绝热膨胀冷却:(1)热力性:对流抬升:积状云(2)动力性:地形抬升:层状云、上坡雾锋面抬升,多形成层状云重力波(开尔文-赫姆霍兹波):波状云(3)热力+动力:低空辐合:ICTZ热力、动力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如热力上升的云可因上空稳定层阻挡而平衍为稳定性云,动力抬升的云可因潜热释放而产生对流。
二、非绝热降温:(1)辐射降温:单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云很少在云层形成后,由于云体的长波辐射很强,云顶强烈冷却,可使云层加厚,并在地面长波辐射使云底增暖的联合作用下使云层内形成不稳定层结而使云变形,层状云系中夜间有时会激发对流云活动,一些强对流风暴系统夜间常常加强或猛烈发展与云顶辐射冷却效应有关。
此外,辐射冷却可形成辐射雾、露、霜(2)(等压)水平混合降温:两空气团作水平混合,不会都是降温的其中较暖的一部分空气因混合而降温考虑两个同质量、未饱和的气块,温度分别为-10oC与10oC,混合比分别为 1.6g/kg、7.6g/kg。
混合之后,温度变为0oC,混合比变为4.6g/kg。
0oC时的饱和混合比为3.8g/kg。
因此,两气块混合之后,变为过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