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限时集训5 细胞的生命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902.51 KB
- 文档页数:32
第1页 共8页 模块一 专题五 一、选择题 1.将某哺乳动物(2N=16)肝细胞内核DNA全部用32P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全部细胞均能连续分裂,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D ) A.在第1个细胞周期的后期,全部染色体均含32P B.在第1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全部细胞均含32P C.在第2个细胞周期的后期,有50%的染色体含32P D.在第2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有50%的细胞含32P (解析) A.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1个细胞周期的后期,全部染色体均含32
P,A正确;B.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1个细胞周期结
束后,全部细胞均含32
P,B正确;C.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第2个细
胞周期的后期,有50%的染色体含32
P,C正确;D.在第2个细胞周期结束后,则该过程
中DNA分子共复制两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第一次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都含有32
P标记;当细胞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机分开,具
有32
P标记的染色体也随机进入2个细胞,所以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4个子细胞
中,含32
P的子细胞可能有2个或3个或4个,D错误。故选:D。
2.下列关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不同的体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C.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影响基因的表达 D.细胞癌变的实质,就是相关基因表达的过程 (解析) A.细胞分裂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不同的体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B错误;C.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DNA无法解旋,因此会影响基因的表达,C正确;D.细胞癌变的实质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 3.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C ) A.凋亡基因表达增强 B.都有染色单体 C.都在合成蛋白质 D.DNA量都相等 (解析) A.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此凋亡基因表达减弱,A错误;B.癌细胞通过有 第2页 共8页
专题限时集训(五)细胞的生命历程(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33页)一、选择题1.(2017·苏北四市模拟)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纺锤丝出现在分裂中期B.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分裂前期D.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A错误;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得多,而分裂间期以染色质形态存在,因此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短,B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
]2.(2017·石家庄二模)下列与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T与UC.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A[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A正确;T是合成DNA的原料,U是合成RNA的原料,分裂期不再进行DNA和RNA的合成,但分裂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会大量利用T与U,B错误;人体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C[间期DNA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而DNA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4.(2017·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B.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C.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D.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DNA发生改变D[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A正确;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B正确;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C正确;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高考生物第二轮复习重组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江西南昌模拟]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答案 D解析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但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选项错误;原核细胞可通过二分裂增加数目,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B选项错误;人的成熟红细胞在分化形成过程中会失去细胞核,不能再进行分裂,C选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这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D选项正确。
2.[2017·江西南昌模拟]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用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对染色体染色C.观察到细胞分裂后期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分裂时期的依据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及实验分析方面的能力。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A选项错误;使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B选项错误;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能观察到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并且细胞板是末期形成的,C选项错误;在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分裂时期的依据,D选项正确。
3.[2016·湖南模拟]将一块3 cm×3 cm×6 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正方体。
专题限时集训(五)细胞的生命历程(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33页)一、选择题1.(2017·苏北四市模拟)下列与细胞周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纺锤丝出现在分裂中期B.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长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分裂前期D.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纺锤丝出现在分裂前期,A错误;分裂间期时间比分裂期长得多,而分裂间期以染色质形态存在,因此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短,B错误;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核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
]2.(2017·石家庄二模)下列与人体细胞增殖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B.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会大量利用T与UC.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含有性染色体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保持相同A[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因此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需原癌基因的严格调控,A正确;T是合成DNA的原料,U是合成RNA的原料,分裂期不再进行DNA和RNA的合成,但分裂间期会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会大量利用T与U,B错误;人体有丝分裂的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D错误。
]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C[间期DNA复制,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加倍;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而DNA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 4.(2017·东城区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B.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C.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D.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DNA发生改变D[从个体水平分析,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A正确;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B正确;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数目可发生改变,C正确;从分子水平分析,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 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专题五: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之核心考点(重温考纲)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Ⅱ)。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4.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6.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7.细胞的分化(Ⅱ)。
8.细胞的全能性(Ⅱ)。
9.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1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核心考点1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一、要点整合1.理清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1)甲:A→B→C→A。
(2)乙:a+b或c+d。
(3)丙:a+b+c+d+e。
提醒(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2)高度分化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3)细胞周期必须是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不能颠倒,且分裂间期远远长于分裂期。
(4)秋水仙素或低温都作用于细胞分裂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理清有丝分裂过程中几种结构的变化(1)纺锤体的变化:前期形成,末期解体。
(2)核膜、核仁的变化:前期解体,末期重建。
(3)染色体行为变化3.理清中心体复制、分开与中心粒的数量关系(1)复制:在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复制在间期完成。
(2)分开:前期移向细胞两极。
(3)数量关系:复制前每个中心体包含2个中心粒;复制后成为2个中心体、4个中心粒。
提醒(1)细胞板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赤道板是虚拟的平面。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3)着丝点分裂是本身行为,不是纺锤丝牵引拉开的。
(4)染色单体数目在分裂间期形成,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为0。
二、考向设计设计1 围绕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考查理解能力1.实验室培养了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细胞中丙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B.加入DNA复制抑制剂,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数量最少的是丁C.不同温度下培养以上四种细胞,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都会发生变化D.正常情况下四种细胞在分裂间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答案)C(解析)图中是测得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四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法比较,无法确定分裂间期长短和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的数目,A、B项错误;细胞分裂受到温度等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C项正确;细胞在分裂后期可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D项错误。
1 5 细胞的生命历程 1.有丝分裂过程中,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时,该细胞还可能会发生( ) A.细胞质进行均等分裂 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C.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2. 利用不同浓度的维生素K2(VK2)培养肿瘤细胞72 h后,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以转录形成的mRNA相对值表示),结果如下表所示。
图Z51 VK2浓度(μmol·L-1) 0 10 20 30 40 细胞凋亡率(%) 3.15 6.37 14.70 19.31 26.42 下列叙述中最合理的是( ) A.肿瘤细胞在没有VK2诱导的情况下不会凋亡 B.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最适VK2浓度为40 μmol·L-1 C.VK2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D.bax基因稳定表达使VK2失去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3.某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染色体上的DNA用3H充分标记,再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其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局部结构变化过程如图Z5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Z52 A.图甲中DNA解旋酶可从①进入细胞核,与③直接相连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 B.图乙所处时期核DNA数∶染色单体数∶同源染色体对数=4∶4∶1 C.图丙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其判断依据是核膜正在重新构建 D.若经3H充分标记的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则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数目为N/2
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为节约实验材料,可将一条5 cm长的根剪成若干2~3 mm的小段,制作多个装片进行观察 B.制作装片时盖上盖玻片后,可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 C.若在排列紧密且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未能找到分裂期细胞,可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继续寻找 D.统计各时期的细胞数,计算其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值,可估算不同时期所占的时间比例 5.下表为人体的一个卵原细胞从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B.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是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 D.丁过程后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凋亡 6.科学家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图Z53所示)。下列根据该假说作出的推测,正确的是( )
图Z53 A.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 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增殖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C.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相同 D.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7.在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Dnase酶和Caspase酶被激活,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酶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nase酶、Caspase酶被激活,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 B.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均能表达机体固有的凋亡相关基因 C.癌细胞结构改变,可能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从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 D.吞噬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将其分解 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Z54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了“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发生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3
图Z54 A.该白血病的发生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B.“诱导分化疗法”能减少病人体内的癌细胞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原理不同 D.图示中融合基因PMLRARa属于原癌基因 9.图Z55中甲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图Z55 A.CD段细胞中含有12个DNA分子 B.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由于细胞一分为二 C.FG段可发生交叉互换或基因自由组合 D.图乙细胞对应时期为图甲中的AB段 10.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如图Z56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 )
图Z56 A.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 D.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是乙、丙 11. 细胞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在特定时期的变化关系如图Z57甲所示。请回答: (1)图甲中过程c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尖的①~④中可出现过程c、d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
甲 乙 丙 图Z57 (2)(多选)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 B.形成①的过程中DNA序列不改变,细胞功能改变 C.形成②的过程中DNA序列不改变,细胞功能不改变 D.形成③④的过程中DNA序列改变,细胞功能改变 E.过程e的DNA序列会改变,过程f的DNA序列不改变 12.图Z58中甲为某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乙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丙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图Z58 (1)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c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______个。 (2)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____________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所代表的时期;图甲中的细胞________对应于图乙中的Ⅲ时期,处于图丙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中。 (4)图丙中细胞进行①过程时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中精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Xb,则E、F细胞的基因组成依次为______________。 5
专题限时集训(一) 1.B [解析] 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磷脂分子中含有P元素,A项不符合题意。催化基因转录出mRNA的物质是RNA聚合酶,其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中不含P元素,B项符合题意。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tRNA中含有P元素,C项不符合题意。为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ATP中含有P元素,D项不符合题意。 2.A [解析] 图甲中的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可表示不同种氨基酸,因此图甲表示蛋白质或者多肽;图乙中有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此图乙可以表示RNA分子;图丙中只有一种单体,因此图丙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并且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因此图丙表示淀粉,A项符合题意。 3.C [解析] 图甲所示为氨基酸分子,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图丙所示是核苷酸分子,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A项错误。图乙小麦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在烘烤的过程中所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B项错误。若图丙中a为脱氧核糖,则b为脱氧核苷酸,可构成DNA,DNA完全水解后会产生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最多4种:A、G、C、T),最多共6种产物,C项正确。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不可能出现在动物细胞中,D项错误。 4.D [解析] 在细胞鲜重中氧含量最多,A项错误。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中碳、氢所占比例远高于糖类,能储存更多能量,B项错误。光合作用时,CO2中碳的转移途径是CO2→C3→(CH2O),C项错误。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D项正确。 5.D [解析] ①~③分别是叶绿素、tRNA和ATP。大部分植物细胞中无叶绿体,所以也就没有叶绿素,A项错误。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B项错误。②中含有反密码子,C项错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就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②中含有与③中a类似的结构,D项正确。 6.B [解析] 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都含有C、H、O、N、P等元素,①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于细胞中而不是内环境中,②错误。酶可以重复利用,③错误。受到抗原刺激后,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进而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④正确。叶肉细胞内的[H]有的产生于细胞呼吸过程,有的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只有产生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H]才可用于暗反应阶段C3的还原,⑤错误。 7.B [解析] ATP的合成一般与放能反应(如细胞呼吸)相联系,ATP的水解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A项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仅是多肽,多肽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进行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B项错误。人体中的多种细胞均可产生溶菌酶,而人体几乎全身细胞内都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所以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C项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酶只有与特定的底物结合后才能发挥催化作用,D项正确。 8.D [解析] 细胞内的有机物均以碳链为骨架,但无机物不是以碳链为骨架的,A项错误。脂肪酸中无N和P,只有C、H、O三种元素,B项错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不含Mg,C项错误。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储能物质,D项正确。 9.A [解析] 1分子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可形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项正确。性激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所以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项错误。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既含有DNA也含有RNA,所以两个结构中的核酸都既含有脱氧核糖也含有核糖,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