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异常处理及纠正预防措施表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文件编号:1.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标识、隔离、风险评估、重新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
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应处理、预防消除异常原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2.范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及包装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3.定义: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或合同要求的产品。
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挑选: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返工或返修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制作成本的不良品。
退货:质量部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产品整批退还给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于进检、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担当或业务部代表征得客户同意,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能力、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标识,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验不符合标注定义要求,而采取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4.职责:4.1生产部4.1.1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隔离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4.1.2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
4.1.3按照技术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挑选等作业。
4.1.4负责生产原因及品质异常之分析改善。
4.2质量部4.2.1负责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制程不合格、客户反馈不合格等。
4.2.2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识方式。
4.2.3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
4.2.4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
4.2.5对品质异常的分析与改善要求。
4.3技术部4.3.1品质异常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4.3.2对品质异常的分析与改善要求。
4.3.3对返工、返修作业方式的定义。
4.4其他部门4.4.1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规范品质异常处理流程,提高品质异常处理的时效性,确保产线正常生产,满足客户要求。
2.0范围:适用于产品品质异常解决的所有过程。
3.0定义:3.1品质异常之定义3.1.1产品品质异常:3.1.1.1不符合相关检验标准要求,且不良率超过品质目标时。
3.1.1.2有经过改善且有效果确认,但又重复发生品质异常时。
3.1.1.3客户抱怨及退货时。
3.1.1.4其它情形,影响到产品品质时。
3.1.2作业品质异常:因非偶然因素(即可避免的原因),现况虽未发生产品不良,但存在品质隐患。
包含:3.1.2.1不遵守操作标准操作;3.1.2.2虽然照操作标准操作,但因各种标准不完善,以致无法控制变异原因;3.1.2.3使用不合格的原料或材料;3.1.2.4机器发生故障或磨损;3.1.2.5作业员疲劳(或情绪欠佳);3.1.2.6其它情形,可能存在品质隐患时。
4.0职责:4.1品管部4.1.1负责品质异常之最终判定。
4.1.2负责确认品质异常责任部门。
4.1.3负责主导品质异常案例的处理过程。
4.1.4负责对责任单位的改善结果进行追踪确认。
4.2异常责任单位:负责提出临时措施及长期改善对策并执行。
4.3生产单位:负责对改善措施的实施及验证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4.4其他相关单位:在需要时进行异常改善的配合。
5.0内容及要求:5.1进料品质异常:5.1.1IQC依相关检验标准判定不合格,针对不合格物料标示“不合格”,并通知仓库立即移至不良品区域。
5.1.2异常成立1小时内开立《纠正及预防措施单》通知采购/产销课。
5.1.3采购/产销课接《纠正及预防措施单》后1小时内转责任供应商。
5.1.4供应商需于4H内针对异常物料提出临时对策,如对异常内容有疑问,需在4小时内与创亿欣相关人员确认清楚,必要时到现场确认。
5.1.5供应商必须在《纠正及预防措施单》要求的期限前回复完整的改善方案。
5.1.6SQE针对供应商回复内容进行确认,如确认改善措施不可行则予以退件处理,并要求供应商重新提供可行之改善措施。
制程品质异常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为了快速对应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品质异常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特制定此规定。
2.0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因设备、材料、工艺等发生异常时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处理。
3.0定义3.1当生产过程的产品品质影响因素发生不符合常规变化,称之为品质异常。
异常的通常表现处理方式1 出现到目前为止,从未发生过的影响功能的或致命不良时 2S(立即反应、快速解决)2 工程直通不良率超过5%时3 同样的不良连续发生,且不良数达到5个4 按作业指导文件无法进行生产时5 设备、仪器不能正常工作而不能保证质量时6 材料发生变异时7 生产/储存环境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时 8 品管巡检发现致命不良1件或以上时 9物料发生混乱时10 首检发现重大质量缺陷时3S11 工装夹具、辅料发生环境有害物质污染时,等等 12 制程直通不良率超15%时3.2异常发生处理的S.S.S 机制(3S 原则):异常快速反应处理机制,即异常发生时,需立即反应、马上停止、快速解决处理的机制。
SOON:立即反应;STOP:马上停止;SOLVE:快速解决。
4.0职责4.1制造部负责异常问题的数据收集、汇总、报告、传达;4.2品管部负责对制程异常的监控,异常对策措施的实施跟进及验证;4.3出现严重品质不良时,制造部和品管部课长或以上领导有权立即停止生产;4.4品管部负责原材料(包括内制品)异常统筹处理以及主持召开会议;4.5工程部负责除原材料问题以外生产异常的统筹处理以及主持召开会议。
5.0作业程序6.7.责任部门主导对异常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案,并进行水平展开,确保类似机种、类似问题能得到有效预防;6.8.《异常处理对策报告书》由责任部门负责整理、编制,并与对策会议结束后2小时内发行到所有的关联部门;责任部门6.9.各关联部门按异常对策报告的要求执行改善工作;6.10.如涉及到材料、工艺、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更,则需按《4M 变更管理规定》、《工程管理程序》、《文件管理程序》等文件的要求进行;6.11.如经分析,在线、在库或已发货的产品也存在同样的异常点(或有质量隐患),由品管部负责进行调查、处理。
品管对品质异常问题做出的检讨和改进措施报告一、对产品本身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要进行分析和研究。
看看这种产品质量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是独立存在的,还是有共性存在的。
独立存在就好办了,是属于偶然现象;如果是有共性存在的,那问题就麻烦了,还必须找出共性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二、对出现的产品质量区分责任者的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
三、建立产品质量的管理程序和纠错措施,以保证在某工序上,不再出现类似的产品质量事故。
四、对产品质量,要做到“四不放过(具体的内容记不太清了)”:1、好象是造成产品质量出现的原因不找到不放过;2、产品质量造成的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追究事故责任人不放过;4、没有教育到广大职工不放过。
品管对品质异常问题做出的检讨和改进措施报告一、对产品本身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要进行分析和研究。
看看这种产品质量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是独立存在的,还是有共性存在的。
独立存在就好办了,是属于偶然现象;如果是有共性存在的,那问题就麻烦了,还必须找出共性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二、对出现的产品质量区分责任者的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
三、建立产品质量的管理程序和纠错措施,以保证在某工序上,不再出现类似的产品质量事故。
四、对产品质量,要做到“四不放过(具体的内容记不太清了)”:1、好象是造成产品质量出现的原因不找到不放过;2、产品质量造成的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追究事故责任人不放过;4、没有教育到广大职工不放过。
品质异常报告怎么写质量问题的描述。
一般写发生品质异常的产品品号、型号、规格、数量、抽检批次、生产线、责任人。
写发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质量问题,是人为操作,还是设计的缺陷?是材料的问题,还是工人的失控操作问题?——总之,要将原因分析透彻,避免再次发生同样问题。
写临时的解决方案。
写明是让步或不让步;若不让步,库存或在制是否作返工处理;库存相同生产批次的产品是否全部拆箱检查一遍;发到客户处的产品是否有同样情况发生,是否需要更改、返工;如果是设计问题,得请研发部门对产品进行设计改进;是否对相关责任人处罚。
异常处理流程文号:版本:A/01.目的为了明确品质异常的处理流程,使发现的问题能得到有效制止及持续改善。
2.品质异常界定原材料异常、在制品异常、半成品异常、成品异常、客户抱怨、质量目标不达成、制程稽核发现异常3. 异常处理流程品质异常处理程序包括发现异常、异常分析、异常处理、结果验证、异常结案五个环节。
结果验证操作方法见“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3.1异常处理流程3.1.1原材料异常IQC发现来料异常时需马上通知仓库该批来料异常,并开具《来料异常处理报告》上送主管,仓库接到异常通知后停止入库操作,等待品质主管的接收或退货通知,可接收则按正常程序收仓,拒收则退回供应商,并停止入仓手续。
品质部将《品质异常处理单》交采购,由采购部联系供应商进行整改,并跟踪供应商将完成异常报告回传交品质部存档。
IQC需对改善的来料货品进行检验确认,并提供检验报告以判定供应的改善切实可行。
3.1.2在制品异常IPQC或生产员发现在制品轻微异常时即应提高警觉,迅速评估及判断异常的严重性,若异常不可接受时,立即通知操作员或IPQC,操作员需立即启动调整操作,IPQC 立即记录已生产数量及标识,并跟踪调整结果是否合格,若调整无效则要求操作员停机进行排查调整,直到首检确认合格后方可重启生产,否则记操作员严重违章操作。
IPQC对已完成的异常品进行合格判定,判定为不可接受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操作。
3.1.3半成品异常IPQC员在制程检查中发现半成品或材料异常时,应评判其异常是否可接受,否则进行标识隔离,通知生产人员进行处理或补救,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若生产人员未经处理即强行使用,IPQC员有权将整批该成品判为不合格,并开出《品质异常处理单》上报主管,由主管呈报副总或总经理处理。
3.1.4成品异常仓储等人员在入库时或仓储中发现任何有异常的成品都应将异常反映给OQC,OQC判定该异常是否可接收,否则开出《品质异常处理单》上报主管,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