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01.00 KB
- 文档页数:4
什么是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不同的环境和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首先,纠正措施通常是为了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或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个人、组织、工作流程或系统等不同方面。
纠正措施的目标是修正错误,恢复正常状态,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纠正措施通常是针对具体问题而采取的短期措施,旨在解决当前的紧急情况,以减少进一步的影响。
纠正措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对于个人或组织内部的错误,纠正措施可能包括指导、培训、培训、警告、纪律处分等。
对于工作流程或系统中的错误,纠正措施可能包括流程调整、改进、修复、更换设备或工具等。
与纠正措施相反,预防措施是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的措施,旨在预防问题的发生。
预防措施的目标是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这些风险。
预防措施通常是长期的、持续的和系统的,以确保问题不会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首先,对于个人或组织内部的问题,预防措施可能包括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能力,预防错误的发生。
其次,对于工作流程或系统中的问题,预防措施可能包括工艺改进、技术升级、设备维护、预防性维护、定期检查等。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ISO9001等质量管理标准中,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被要求作为组织持续改进的一部分进行考虑。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质量水平,减少生产线上的错误和浪费,增强组织对市场竞争的竞争力。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控制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纠正现有问题和防止未来问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1. 纠正措施:
- 收集和分析数据,确定问题根源。
- 采取及时行动,修复问题,确保问题不再发生。
- 评估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 进行员工培训,提高意识和技能,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预防措施:
-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
- 制定和实施标准操作程序(SOP),确保工作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
-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信息的流动和问题的反馈。
- 加强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管理,确保他们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
- 定期进行内部审查和评估,确保控制程序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无论是纠正措施还是预防措施,都需要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文化,鼓励员工主动报告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改进控制程序。
第 1 页共 1 页。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区别关键信息项1、定义和目的纠正措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纠正措施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措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措施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触发时机触发纠正措施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发预防措施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针对对象纠正措施针对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措施针对的潜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深度纠正措施的分析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措施的分析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施时间纠正措施的实施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措施的实施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效果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评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定义和目的111 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通过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保类似的问题在未来不再出现。
112 预防措施则是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旨在防止问题的发生。
通过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避免其发生。
12 触发时机121 纠正措施通常在不合格或不符合已经发生并被检测到之后触发。
例如,产品出现质量缺陷、服务未达到标准、流程出现错误等情况。
一、定义不同: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二、目的不同:纠正:针对不合格的处置。
例如,在审核的报告/证书时发现填写有误,当即将错误之处改正过来,避免错误报告/证书流入顾客手中。
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系统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例如,通过建立模板来固定报告/证书上的检测/校准项目,防止今后不再出现项目遗漏的错误。
预防措施:揭示潜在的可能导致发生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发生不合格。
例如,在阴霾天,许多人出门时戴上口罩。
又如,作业现场的张贴的安全警示标识、质量提醒。
三、对象不同:纠正:已发生;不合格,只是“就事论事”。
纠正措施:已发生;产生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追本溯源”。
预防措施:已潜在但未发生。
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四、时效性不同纠正:纠正是“返修”、“返工”、“降级”或“调整”,是对现有的不合格所进行的当机立断的补救措施,当即发生作用。
纠正措施:在已发生不合格的被动情况下的积极反应(事后防范);是针对不合格原因采取措施如通过修订程序和改进体系等,从根本上消除问题根源,通过跟踪验证才能看到效果。
预防措施:主动确定改进机会的过程(事前防范)。
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采取措施,措施的效果一般需要较长时期才能够看到效果。
五、效果不同:纠正:是对不合格的处置,不涉及不合格工作的产生原因,不合格可能再发生,即纠正仅仅是“治标”。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文件、体系等方面的更改,切实有效地纠正措施由于从根本上消除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就纠正措施是“标本兼治”。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能彻底避免不合格或不期望情况发生。
六、触发条件不同:纠正:不符合分为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一般情况下,所有的不合格品都需要立即纠正。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区别概述在风险管理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虽然它们的目标都是解决或减轻问题,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含义、目标、实施时机和相关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纠正措施纠正措施是指在出现问题后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来修正错误、解决问题和恢复正常运行。
它的目标是立即解决当前的问题,防止进一步的损失或恶化。
纠正措施通常是临时性的,其主要目的是快速修复并返回到正常状态。
纠正措施的特点•临时性:纠正措施通常是立即实施的临时性解决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当前问题的影响。
•紧急性:纠正措施是在问题发生后立即采取行动,以迅速解决问题和恢复正常运行。
•问题导向:纠正措施的目标是解决特定的问题,并确保它不会再次发生。
•快速回应:纠正措施的实施通常需要迅速响应,尽快修复问题并恢复到预期状态。
纠正措施的示例以下是一些纠正措施的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纠正措施的实际应用:1.软件错误修复:当一个软件错误被发现时,开发团队会立即纠正这个错误,修补软件并发布一个更新版本。
2.生产线故障修复:当生产线上出现故障时,维修团队会立即采取行动,修复故障设备并确保生产线能够正常运行。
3.网络中断恢复:当网络中断发生时,网络管理员会立即采取纠正措施,诊断问题并修复网络故障,以恢复网络连接。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在问题发生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减少问题的发生频率、降低问题的影响或防止问题的发生。
与纠正措施不同,预防措施是持久性的,其目标是长期有效地管理风险并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的特点•持久性:预防措施是长期有效的措施,旨在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计划性:预防措施是在问题发生之前计划和实施的,以防止潜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预防措施是为管理风险和防止问题的发生而采取的行动。
•长期效果:预防措施的目标是通过降低问题的发生频率和影响来提高整体效率和质量。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本程序涉及标准条款:ISO/TS16949:2002 8.5.2 8.5.3
3.术语
3.1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
⏹返工或降级可作为纠正的示例。
3.2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注3: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3.3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
3.4 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一般包括下列项目中描述的不符合:
⏹顾客抱怨;
⏹不合格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
⏹管理评审的输出;
⏹数据分析的输出;
⏹顾客满意度测量的输出;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4.1纠正措施的一般流程
在采取纠正措施前必须评价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并不是所有的不合格都会导致后续的纠正措施。
对于那些偶然的、不会导致系统性后果的不合格,可以不必采取纠正措施。
①不合格范畴:产品不合格、过程不合格和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
②-⑥A:产品不合格:
a.对厂内出现的不合格:质管部每批统计产品不合格情况,对不合格率超出正常范围的不合格品,由质管部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分析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质管部对纠正措施的执行结果进行验证。
对不合格率在正常范围内的不合格品,质管部每年制订一次不合格品优先减少计划或与质量目标结合,制订措施,进行纠正。
b.原物料不合格:质管部对原物料不合格进行统计,对不合格率超出规定范围的原物料,质管部开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交供应商整改,质管部验证整改结果。
质管部及时反馈每批原材料质量信息,协助供应商进行纠正。
c.对出厂后出现的不合格品以及顾客的不满意,由销售部收集不合格信息,填写《顾客抱怨台帐》,及时递交质管部;质管部根据质量信息反馈的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同时制订纠正措施;责任部门应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围绕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订纠正措施并实施;质管部对其实施有效性必须进行验证并记录结果。
d.由质管部负责在最短周期内对退货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并保存分析记录,顾客要求时可提供此记录,为防止再发生,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e.对重大不合格品或顾客要求时采取纠正措施,应使用8D方法(见《8D方法活动指导书》),必要时,应
立即通知顾客或顾客代表。
②-⑥B:对于过程控制或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通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过程审核、管理评审等查找不合格,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原因,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时应举一反三,同时消除其它类似不合格情况,具体见《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注:
⏹为消除不合格原因所采取的任何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重要性及所承受的风险程序以及经济性相适应,并适当采用防错技术。
⏹纠正措施应包括消除不合格原因的具体方法、步骤、实施责任人、完成日期、验证日期等。
4.2 预防措施的一般流程
A: 策划中的预防措施
①应采用目前正在批量生产的类似产品的质量信息。
B: 监控中的预防措施
①各类报表、控制图等的信息在规定的频次予以评定时,应识别可能的不合格趋势。
在此环节,可能应用的统计技术包括:
⏹质量月报表中的曲线图显示的趋势;
⏹生产现场控制图显示的趋势;
⏹质量成本分析报表所显示的趋势;
⏹其它方面的质量信息所显示的趋势。
注:
当决定采取措施,该措施计划应报质管部备案,以便质管部对本公司范围内正在进行的预防措施予以监控及跟踪。
6.需要保存的文件
名称编号状态收集人员保存期限
质管部部长长期
8D活动工作指导书Q/AH-C-808-01-XXXX 原件
FMEA工作指导书Q/AH-C-808-02-XXXX 原件技术中心长期7.需要保存的记录
名称编号状态收集人员保存期限
质量信息、纠正措施和预防措
D-808-01 原件质管部部长三年
施反馈表
8D报告D-808-02 原件质管部部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