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_文明中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现代文复习知识点汇总【文学常识及内容主旨】1.《纪念白求恩》本文选自《毛泽东选集》。
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题思想: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2.《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代表作:《人世之歌》、《屋顶上的骑兵》、《一个寡欢的国王》等。
主题思想:本文讲述了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扬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
同时告诉我们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愿望并坚持不懈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报,人类的命运也会被改变。
3.《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主题思想:本文回忆了自己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重点字词】【纪念白求恩】殉xùn职狭隘ài 热忱chén 拈niān轻怕重麻木不仁见异思迁qiān 鄙bǐ薄晋察冀jì派遣qiǎn 纯粹cuì佩服漠mò不关心精益求精【植树的牧羊人】干涸hé坍tān塌tā不毛之地溜liū达戳chuō慷慨kǎi帐篷废墟xū呼啸滚烫张扬琢zuó磨微薄bó酬chóu劳硬朗水渠流淌tǎng 光秃秃刨paó根问底沉默寡言【走一步,再走一步】灼zhuó哄hōng堂大笑恍huǎng惚抽噎yē酷热厌倦附fù和hè突兀wù怦怦pēng 嘲笑晕yùn眩xuàn 哭泣呻吟暮色安慰凌乱参cēn差cī不齐惊慌失措cuò畏惧多音字和形近字是考查的重点,也是易错点,要注意积累:扒趴多音字:1.的:de好的; dī的哥(出租车司机); dí的确; dì目的地。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复习提纲1、家住平原P74-77 所有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多以种植业为主。
●湄南河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泰国境内的湄南河平原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种植的农作物: 水稻(水田农业)生产方式: 人工劳作,精耕细作人口密度: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农业生产特点:人力劳作(插秧和收割的季节最繁忙。
)文化生活特色:吊脚屋;精神生活: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崇; 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美国中部平原(用机器种庄稼)地理位置: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密西西比河)气候特点:地处中纬度地区,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气候温和。
种植的农作物:小麦、大豆、玉米(旱作农业)生产方式:机械化耕作人口密度: 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农业生产特点: 商品性农业。
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大批粮食外运;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文化生活特色: 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农业生产的优势: 土地面积很广,地势平坦2、与山为邻P78-82山区共同特点:地表崎岖,土壤不够肥沃,交通相对困难,人们生存的自然条件较为艰苦。
●垂直的牧场地理位置: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
西北地区。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导致水热状况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天山山体从山麓到山顶不同的自然景观: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荒漠、草地、森林(针叶林为主)、草地、雪山。
生产活动:哈萨克斯坦牧民充分利用天山的草场资源安排牧业生产,形成了“四季放牧”的山地畜牧业特色。
(放牧特点:“转场”,四季放牧,住毡房)●如画的梯田地理位置:云南省的元阳县位于哀牢山区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充沛。
生产水稻的有利条件:位于哀牢山区。
这里山高水深,一年四季都有元江的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云雨。
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5篇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九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复习教案1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
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西周秦西汉东汉魏蜀吴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基础生活化1、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具体化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P74位置优越,经济富庶-----地理位置(物质基础);不计前嫌,重用管仲-----齐醒桓公的为人管仲改革,国富兵强;尊王攘夷,树立威信。
--------谋略,正确的治国方略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P75—76(1)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秦孝公的支持、诚信、得民心、符合时代潮流、商鞅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
(2)以史为鉴-------我看改革改革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改革需要自我牺牲的精神。
3、对秦始皇的历史作为评价: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有(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
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
(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他的历史罪过有:(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
(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4、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历史作用: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战国时期,在秦国为何法家思想倍受推崇?P77(联系当的社会形势,说说为什么法家思想在秦国受到重视?)在当时,法家的思想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第三、四单元基础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B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A文学艺术的: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特点——以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B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国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国家: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青年学生: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②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④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
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1、城市:一般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落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是最能够展示文明程度的区域。
城市的诞生是文明发展的产物,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端的标志;城市的成长伴随着文明前行的脚步。
3、城市是文明的中心。
不同城市的特色不同,表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方面。
城市是文明多样性的见证。
4、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1)地理位置:位于美国本土东北沿海,东临大西洋。
(2)地位及特色:①首都。
与优越的地理环境有关,更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②政治和文化中心。
以行政职能为主,管理国家是其主要职能;集中了最高国家机关(国会大厦——国会议员制定法律的地方、总统府——白宫——总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最高法院等)和联邦行政部门(国务院、国防部等);大多数人口从事政府工作。
文化中心:是全美和国际媒体中心(拥有世界知名的报纸和电台);十多所大学坐落于此,如华盛顿大学;有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国会图书馆等。
③国际化大都市。
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此设立使馆;有众多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此设立总部。
5、文化艺术之都:法国巴黎(1)地理位置:法国位于欧洲大陆西部,巴黎位于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
巴黎发祥于河中心的西岱岛。
(2)地位及特色:①首都。
法国政治中心。
②世界“文化艺术之都”。
主要体现在:有众多的著名博物馆,如:卢浮宫(古典艺术宝库)、奥赛博物馆(近代艺术殿堂)、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现代艺术象征);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融入日常生活中,如:街头旧书摊、“街头艺术”、露天画廊、左岸古旧的咖啡馆等;有标志性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
②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3)成为“文化艺术之都”的原因:自然环境优美,塞纳河穿城而过;历史悠久,博物馆遍布街头;历代君王或总统致力于文化艺术的保存与收藏;巴黎人对文化的尊重、对艺术的追求和兼容并蓄的精神。
学案类型:复习课课时数:共3课时课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前复习案】考点展示: 1.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6.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8.加强思想道德建设9.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复习内容:默写下列知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3.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内容?【课堂探究案】【探究1】31.材料: 2013年1月2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停止播出“肝病治疗仪”、“毛主席翡翠金钻国表”、“纤体收腹衣加雅莉”、“姜老太鼻康膜”、“凯撒金首饰”、“北京京坛医院胎记靶向清除术”等55条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短片广告。
存在夸大夸张宣传,误导消费等内容;含有明令禁止播出的治疗肝病的广告,总局61号令明令禁止的使用国家领导人领袖人物形象等内容,明令禁止播出的丰胸减肥产品广告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材料中的文化低俗化现象?【探究2】材料:某班同学就“文化需求与文化消费”情况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差,部分调查内容及统计结果如下:(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说明该校学生应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
课堂检测:1. 回顾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 2013年3月5日,潍坊市开展“学雷锋”活动。